历代名家国画梅花图欣赏 历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历代名家国画梅花图欣赏

梅花诗意图北宋岩叟(待考)长卷绢本水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中画盛开的梅花,树干上墨书有“岩叟”二字。此图运笔道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春消息图元代邹复雷长卷纸本水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绘老梅新枝,蓓蕾竞绽,喧闹热烈的气氛宣告春天来临的消息,动人心魄。画家以劲健和时带飞白的笔触皴写粗干,梅花画法奇特,既非用笔点染,亦非用线钩勒,而用绢卷或线团蘸墨点成。作者以特写镜头截取画面,擅用疏与密、繁与简、直与曲等对比手法布局,笔势遒劲奔放,墨色浓淡参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画的杰作。

梅花图童钰

水仙茶梅图清姜泓立轴,绢本,设色,纵118.3厘米,横42.9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中写水仙与茶、梅三友相为呼应,梅枝上一小鸟正跃跃欲飞。构图奇妙,梅枝斜伸而下,另有一短枝取向上之势。以淡墨点染出山石,水仙、茶树用工笔细加勾画,而花冠及梅花皆以粉色由外及内的渲染,间点丹红,色泽淡雅脱俗,气韵流动。山雀用笔筒略,造型却准确生动。

早春图杨晋立轴纸本纵210厘米 横11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杨晋(1644—1728),清代画家。字子和、子鹤,号西亭、二雪、谷林樵客、鹤道人、野鹤,江苏常熟人。王晕弟子。擅山水,尤工村庄景物,亦写人物、花鸟,尤擅画牛,蹄角生动。晚年每多率笔,苍而不润,有亏神气。传世作品有与王晕合写《王时敏小像》、《岁寒图》、《艳雪亭看梅图》、《柳塘春牧图》等。此画写二株老梅枝干曲虬盘折,枝头新花绽放;奇石之旁新篁枝叶灵秀,水仙盛开,灵芝仙草长于山石之上。全图结构紧凑讲究,繁密而不沉冗。树干山石皆以淡墨晕染,以小斧劈皴、横皴等点染,以浓墨点苔。水仙用白描双钩手法绘出,隽秀淡雅;梅花则以墨线勾画,错落纷呈。画面虽未设色,却将初春的盎然生机尽于笔端描出。

《烟笼玉树图》明代陈录立轴绢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构图别致,布局豪纵奇崛,气象峥嵘而清劲可爱。枝干纵横,以墨笔皴写,湿笔中又呈飞白,枯健如蟠龙虬曲,再横点重墨,更显苍老道劲。枝梢俏利,而嫩枝又笔直上伸,上下呼应。繁花散于嫩枝之间,只用简洁的双钩,千斛万蕊,冷艳寒香便扑面而来。妙在一缕烟雾横遮梅梢,更添隽拨清逸之致。

《万玉图》明代陈录立轴绢本墨笔纵111.9厘米横57.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干弧形弯曲,构成梅枝总的动势。小枝则有穿插、变化,形成枝蕊参差交错、俯仰顾盼,梅花烂漫怒放的景象,图中以没骨写干,双钩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条万玉、花团锦簇的视觉的效果。

《梅花图》明代陈录立轴绢本墨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梅花图与画家的《万玉图》有异曲同二之妙,但在气势上更觉恢宏。此图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为二枝,一枝弯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画面,但细枝侧条全取披垂之势,与总的动势保持一致。画面上繁花密蕊、璎珞纷呈,千条万玉,扑面而来。构图上将主干分散从而强调密如万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体现了画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献佛”,以写“梅花得意羡群芳”的心情,从而少了王冕画梅之中的那种孤傲和清雅之气。

梅竹图明代孙克弘扇面泥金纸本设色纵15.7厘米横48.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较工整细致的笔法画一枝梅花与一丛翠竹,从一角斜出,垂曳于清溪之上。构图疏秀有致,梅枝盘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识,使整个画面得到统一。

梅花图明徐渭纸本墨笔纵37厘米横149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徐渭多才多艺,曾经出入东南七省督帅胡宗宪的幕府,得到明世宗和一些名臣的赏识,他曾亲自投身抗倭斗争,很想为国效劳、有一番作为。正因为徐渭对腐败的封建统治和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不满,他才力张革新。表现在文艺创作上就是提倡创新,反对摹古,提倡独抒性灵的创作个性,反对不讲真话的伪道统。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为什么徐渭将写意花鸟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并创立了大写意花鸟画一派。

暗香疏影图》明末清初金俊明册页纸本墨笔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册共十二开,题名为“暗香疏影”。梅姿各异,有出墙倒垂,有疏影横斜,有老椿弯立,有嫩枝挺拔,有与墨竹相依,有以松针为伴,有双钩皴擦,有一笔为之,极刻画之能事。花朵皆用白描,线条劲利熟练,再以浓墨数点作花蒂。此选二开,一为两枝梅枝斜伸,各取上下二势,花开错落,各有呼应。用笔粗细随类,墨色浓淡相宜,相互辉映,清新静逸。另一开梅花,从右下角曲伸两枝,一高一低,交叉左右,相互呼应,得简逸冷隽之韵。

梅花图清代高简、张照册页纸本墨笔纵26.3厘米横32.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梅花图册共十页,尺寸略有不同,为张照与高简的墨梅合册,高简作六幅,张照写四幅。这里二人各选一作。上图可以看出张照之墨梅笔锋豪纵,圈花点萼,用笔劲辣,尽显梅花临霜傲寒之姿。而下图中高简的用笔婉转圆润,以细笔钩勒花瓣,纤秀妩媚,更有疏影暗香之感。

梅花绶带图清代沈铨立轴绢本设色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写寒梅怒放,一绶带鸟栖于枝上,另有一小雀在其下方啾啾呜叫。梅枝曲折,由墨笔勾出,淡墨皴染,梅花由铅白点染,晶莹剔透。绶带鸟及小雀刻画细致入微,一丝不苟,有北宋黄筌之意韵。

梅竹图卷清代石涛纸本墨笔34.2*194.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据作者款题而知,此图使用的是宋代罗文纸,作者先在纸上题诗,而后再补绘梅竹与诗文相映衬。诗文与画作的有机结合不仅增添了文人画的书卷气息,同时也展示了作者于画艺之外的诗文功底和精湛的书法造诣。图中所绘梅竹或细笔勾勒,或阔笔勾斫,线条于方圆结合中秀拙相生。其多样的笔法与酣畅淋漓的施墨在半生半熟的纸质上达到了湿润而不漫漶的笔墨效果,堪称石涛晚年的写意画佳作。

梅花图清代汪士慎立轴纸本墨笔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清淡秀雅,瘦劲姿媚,使我们看到了作者画梅的独特风格。金农曾评日:“巢林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但我们看到作者遗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并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见长,给人一种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的感觉,这幅《梅花图》便可作为佐证。

春风香国图清汪士慎立轴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以梅兰竹、牡丹为题。梅花清淡秀雅,以墨笔写干,稍加点染,曲折秀逸。墨线勾花,略罩淡粉,铅白点蕊,神清韵足;中锋撇写兰叶,转折有致,以朱砂点写花冠,淡墨点心,新颖不俗。牡丹花叶以淡墨润染,钩勒花瓣罩染轻粉,晕染有湿润清丽,水气空朦之感。

梅鹤图清虚谷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二只白鹤在梅枝间翩翩起舞。画家以顿挫的侧峰描绘了如剑如戟、铁干清曜的梅树,那参差交错的枝条,棱角分明的花瓣,突出了梅花天生寒骨、峥嵘向上的铮铮傲骨。鸣飞的白鹤,一改光洁华美、悠闲典雅的贵族气象,而以苍劲的笔触写出长颈后缩收紧,雪羽铺展飞扬的奇特造型,突出了仙鹤卓而不群的风神和凌空向下的劲势。

梅花图清万上遴立轴纸本墨笔纵133厘米横37.5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

这幅梅图非常独特,不同于别的画梅大家之风格。画中梅树老干曲折,贯穿画幅,墨笔写之,留白处多以淡墨晕染;小枝以浓墨写出,纵横交错,欹仰奇绝。梅花则以碎笔或点或勾,飞扬纵横,虽无具体形状,却显露出万玉琼花密生枝梢的意境。整幅作品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蕉梅锦鸡图清王礼立轴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两枝旁逸斜出的蕉叶,在大雪覆盖下,隐现绿色生机。雪蕉下是一株渐次盛开的红梅,树干苍劲,暗香浮动。梅边怪石突兀冷峭,石上有锦雉栖息,神态安闲从容,有隽逸之气。构图巧妙新奇,用笔劲秀,设色典雅清丽,显示出傲霜斗雪、顽强不息的生命力。

梅兰竹图清李鱓立轴纸本墨笔纵189.7厘米横63.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以墨彩写竹、梅、兰三君子。翠竹修长挺拔,竹叶纵横纷披。梅树盘根错节,造型奇特,似龙舞九天。幽兰则清雅秀逸,姿态飘摇。墨之浓淡相宜相辅,多以双钩纵笔勾出梅之枝干,浓墨点苔,圆笔写花,极富情趣。幽兰以浓墨写出,似有临风飘逸之姿。画面繁杂却有序不乱,构图大气豪放,笔势劲健自由,情趣天成。


玉壶春色图清代金农立轴绢本设色南京博物院藏

图中取梅树老干一截,通贯画幅正中,顶天立地,布局奇绝,又以大笔铺枝,小笔勾瓣,繁枝密萼,穿插左右,枝干以饱含水分的淡墨挥写,浓墨点苔,更显出老梅凌寒的性格。“花光迷离,恍如晓雪之方开”。右侧上端有作者自题,乃知为追思五十年前,观元至大辛少府贡粉矮梅卷情事,凝想而作,款署:“荐举博学宏词杭郡金农画记,时年七十又五。”此为金农老年精心之作。

红绿梅花图清代金农立轴绢本设色纵138厘米横65.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从款题中可知是金农将元人辛贡、王冕所创的粉、白梅法,集写于一画之中的杰作。全幅花枝繁密,生机勃发。以大笔淡墨画干,浓墨点苔,枝条疏密有致。勾花点蕊,以粉朱、铅白点染花瓣,清丽透逸,有暗香浮动,韵清神幽之感,款署“七十三翁杭郡金农记”。是作者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墨梅清代李方膺1752年作立轴水墨纸本

李方膺为官二十年,宦海浮沉,饱受世态炎凉,晚年寄居南京,以卖画为生,此《墨梅》便是晚年所绘。李方膺善画松石兰竹,晚年专工画梅,他的梅以瘦硬见长,老干新枝,欹侧蟠曲,如“铁干铜皮碧玉枝”苍颈矫健,暗香浮动。对于梅花,李方膺有着特殊的爱好,他一生画得最熟练、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梅花,梅花当属李方膺的代表体栽。

《梅花图》清代罗聘扇面金笺纸本墨笔设色纵19.5厘米横54.2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

此扇面撷取梅枝梢部,以水墨写出。作者采用其一贯的画梅技法,以淡墨写干,浓墨点苔,圆笔勾花。造型生动,一梅枝疏影横斜,将视觉引向右角的款识题字,使书画有机地结合起来。

《梅花图》清代罗芳淑册页纸本墨笔纵26.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册共六开,或以浓淡墨作梅树枝干,用白描淡墨画花,浓墨点蕊,疏朗秀挺;或用胭脂作没骨梅,加以白须黄蕊,冷艳奇丽;或用粗笔画枝干,白描钩勒花朵,填以白彩、红蕊,雅致秀丽。在此选录其中红、白梅各一开。
  罗芳淑,生卒年未详。字香雪,一字润六,江苏扬州人,一作安徽歙县人,侨居扬州。扬州画派著名画家罗聘之女,擅写梅,时人称为“罗家梅派”。传世作品有《梅花图》等。

《月下墨梅图》清代童钰立轴纸本墨笔扬州市博物馆藏

此图裁取梅树一角,老干苍劲,新枝挺发,繁花密萼,正反转侧,一片生机。枝干苍老古朴,花蕊挺劲清秀,运笔密而不乱,繁而不杂,墨气雄厚,一轮圆月,影照梅花,分外清逸。

《墨梅图》清代 童钰

童钰的身世,生生死死,颇具传奇色彩。幼时,友人刘凤冈梦童化为梅花二树,喜告之,从此即以“二树”为号。家贫,嫁女无资,卖梅百幅,以充奁具。蒋宝龄《墨林今话》记童逸事说:二树画梅“名独著,人得其一幅,拱璧视之。”相传他寄寓洛阳时,尝写梅壁间,时方冬日,百虫俱蛰,忽有冻蜂潜集其上。他的梅花传神,竟达如此乱真的地步!童的相契沈又希为此曾赋诗一首纪其实:“雪湖画梅蜂食须,树翁画梅蜂绕株。遥遥相去二百载,淋漓大笔同沾濡。”

梅花清代童钰设色纸本立轴


梅花清代童钰墨色绢本立轴

童钰,清,山阴(今浙江绍兴)布衣。善山水,以草隶法写兰、竹、木石皆工。尤善写梅,宗扬无咎法,生平所作不下万本,故有“万幅梅花万首诗”小印。共画梅苍老古朴,墨气雄厚。惟千篇一律,苦无迢逸,笔不能变化从心,终觉失之板。工诗,亦以咏梅为胜。性落拓不为家计,嫁女无资,卖梅百幅以充奁具。兼工草隶,爱蓄古铜印章,精篆刻。

《三君子》清代 童钰

梅花图清代 童钰

垂眉月映图清代童钰1777年作轴纸本水墨

雪梅图清代童钰立轴水墨纸本122×57厘米

钤印:童钰之章、二树、万福梅花、天然去雕饰


花鸟图颜岳册页绢本设色纵29.8厘米横25.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以一垂弓下伸的梅花枝干贯穿画面,一只色彩鲜艳的鹦鹉正向下呜叫。梅花以淡墨勾画枝条、花瓣,以粉白点染花冠,胭脂写出花萼。鹦鹉用色讲究、笔法工整,写中带工。


历代名家国画梅花图欣赏 历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梅鹊图陈书立轴纸本墨笔上海博物馆藏
  陈书(1660—1736),清代女画家。号上元弟子、复庵,晚号南楼老人,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尧勋女,钱纶光妻。擅画山水、人物,俱合古法;尤擅花鸟草虫,笔力遒劲,风神简古,机趣天然,近陈道复。传世作品《梅鹊图》《防陈道复水仙图》《南楼老人人物花鸟图》。此画写二鹊正栖于梅树老干之上,啾啾呜叫。梅干造型奇特,与上方之倒垂梅枝呼应,用笔洗练,以水墨晕染枝干,淡墨写花,浓墨点萼,古趣盎然。二鹊用笔细致却又遒劲有力,墨彩渲染出鸟羽的不同质感。画面雅致清丽,韵味悠长。款识“丙中秋日,摹家白阳笔意,女史陈书”。


梅竹寒禽图宋林椿团扇绢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红梅翠竹,残雪未消,寒雀刷羽枝头,神态生动。竹梅为双钩填彩,而雀则用细毫写羽毛,写实逼真。


四梅图宋杨无咎纸本墨笔纵37.2厘米横358.8厘米

《四梅图》写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将残四种状态。后自书“柳梢青”词四首,分咏四梅。又自题道;“范端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仍各赋词一首,画可信笔,词难命意,欲之不从,勉徇其请。予作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今再用此声调,盖近时喜唱此曲故也。”文中提到的“端伯”,名直筠,为范仲淹的曾孙。自题作与“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扬氏时年六十九岁。后福有元人柯九思至元十一月和诗,清人笪重光等人题记。



墨梅图页宋杨无咎绢本墨笔尺寸:画芯23×24厘米,外围41×33.5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梅鹊图轴南宋沈子蕃缂丝纵104cm宽36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轴丝质,依画稿缂织。以十五六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以“通经断纬”的手法缂织,并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缂丝技法。所用丝线之经密度20根/cm,纬密度44-46根/cm,精工细密。

此缂丝图很好地体现了原画稿疏朗古朴的意趣,画面生动,清丽,典雅,是沈子蕃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时期缂丝工艺杰出的代表作。

图下方缂有“子蕃制”、“沈氏”方印,玉池有“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果亲王府图书记”、乾隆帝御笔“乐意生香”,并钤有“乾隆宸翰”、“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定鉴”、“宝笈重编”、“石渠宝笈”、“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宜子孙”、“重华宫鉴藏宝”等印记,可见这幅作品在清皇室藏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墨梅图元代王冕卷纸本墨笔纵30.8厘米横9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梅枝横斜而出,枝条简疏。枝节交叉处梅花竞相吐蕊开放,表现了王冕野梅的清绝韵致。笔墨精练蕴藉,主干以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

大梅盈枝图明代王彀祥美国明尼阿波利美术馆

墨梅图轴明王谦绢本墨笔纵173.3厘米横59.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老梅一折,虬干挺拔,枝干挺枝,枝干交错,颇有气势。枝头繁花怒放,一片生机。用笔雄健,墨色浑厚,粗细相间,疏密有致。有曹莹、缪朴、 王麟三人题诗,左侧自识“钱塘王牧之为文敏指挥使写”,钤“牧之”印,另一印模糊难辩。

雪梅鸳鸯图明王醴立轴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

雪梅鸳鸯图:图绘雪景寒江,两只鸳鸯站岸边梳理羽毛。一株老梅,枝条繁茂,花开带雪,分外妖娆。雪竹挺立,小雀瑟栖于上。鸳鸯造型优美,色墨交融;梅树用笔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个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4993.html

更多阅读

林岫书法作品欣赏 款字草书写法

今年膏雨断秋云,为补新租又典裙”林岫书法作品欣赏林岫,女,汉族,国画大师范曾先生的第一任妻子。著作有《古文体知识及诗词创作》、《文学概论与艺术概说》(合作)、《古文写作》、《诗文散论》、《林岫汉俳诗选》等。主编过《中外文化辞典

一代晋儒祁寯藻书法作品欣赏 天道酬勤书法作品欣赏

  如何标记批注?爱雅阁书馆欢迎您一代晋儒祁寯藻书法作品欣赏祁寯藻祁寯【jùn】藻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是清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帝王的老师,还是当时诗坛领袖和书法大家;祁寯藻的父亲祁韵士,是清代著名西北史地学家、文

中国古画——梅花图 ps中国风古画卷风格

中国古画——梅花图梅竹图原济立轴纸本墨笔纵115厘米横33.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以浓淡之墨写竹,造出一种空间上的伸缩和变化。以淡墨写花瓣,以浓墨点出花萼及花蕊以及枝干的扭曲变化。挥洒淋漓,纵横豪宕,似乎是信手拈来,一挥

名家山水画大图欣赏 中国名人字画网

名家山水画大图欣赏(上) [图片] 分享转载复制地址日志地址: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赞转载自 啸天.心戈 2011年04月12日 11:10 阅读(27) 评论(1) 分类:国画欣赏举报字体:中▼ 小中大

声明:《历代名家国画梅花图欣赏 历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为网友菲薄的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