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地理志2 丑陋地理志

《丑陋的江苏人 》

据说我老乡沈从文当年游历江苏时曾渭然叹道: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多许多种类的酒,却从没有看到过这么丑陋的人……

有渊博的网友一下就看出了端倪,怒斥我道:张意淫,你丫这分明又是在意淫加杜撰啊,沈从文那话可不是你这样说的,更不是在江苏说的,江苏人跟你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啊,值得你如此这般处心积虑地栽赃陷害?

张一一先生忍不住一阵窃笑,沈从文那话儿是我老人家适才即兴的偷梁换柱移花接玉不假,但这江苏人确乎也够丑陋的呀,国人早有微词,公道自在人心,大伙儿不信可以巨龙巨龙擦亮耳,且听我老人家下面娓娓道来。

江苏人第一丑是男人娘娘腔。江苏男人长得比较奶油,说话更是没啥气势,打电话的声音那叫一个温柔,生怕自己说出来的话掉在地上会被摔碎。江苏男人的口头禅是“去死吧”,一边说话,一边可能还要翘一个梅兰芳先生赖以成名的兰花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笑傲江湖》里“欲练神功,挥刀自宫”的东方不败,“吴侬软语”也许就是这样来的。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先生虽也姓吴,却是也极不耐烦江苏人的娘娘腔,在他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急功名愚人受骗,遭薄幸淑女蒙冤”中恼怒地写道:“他们叫来侍酒的,都是南班子的人,一时燕语莺声,尽都是吴侬软语……”



江苏人第二丑是女人靠铺粉。坊间传说“江苏多美女”那都是假的,张一一先生年轻时曾动机不太纯洁地去过江苏11次之多(其实连1次也不曾去过),每一次都是洋洋喜气而去、垂头丧气而归。偶尔中到一两回六合彩大街上遭遇一两个还算养眼的花姑娘,张一一先生喜不自胜,忙不迭色狼般亦步亦趋尾随其后,一路上只感觉飞沙走石尘土飞扬,一经考察,原来是花姑娘厚厚的粉底在遮天蔽日漫天飞舞,张一一先生佯装不经意再凑过去一瞅,乖乖隆的咚,原来是一脸的酒刺和雀斑,张一一先生这时才恍然大悟,所谓“远看一朵花,近看一把渣”,生动刻画的就是江苏女子。民间早有传“湘妹川妹天生丽质,江苏美女靠粉堆”,张一一先生原来老大不信,这一回才眼见为实信以为真。大伙儿如有不信,不妨要那些个所谓江苏籍的美女刘嘉玲熊黛林韩雪们当众洗把脸试试便知。张一一先生现在也已是一把年纪,常有好心或者不太好心的三教九流要给我老人家介绍对象,张一一先生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是不是江苏的”,如果不是,那还可以商量商量;如果是的,爷您就饶了我吧。



江苏人第三丑是作风不严谨。从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到杜牧的“赢得青楼薄幸名”,再到后来的李香君、陈圆圆、董小宛、柳如是等名动天下的“秦淮八艳”,不管江苏的男人如何娘娘腔,女人铺了多少粉,江苏人总容易让我们和“香艳”划上等号。秦淮河畔的声色犬马,曾埋葬了多少英雄的斗志和文豪的诗情。江苏人的作风不严谨,仅需举一例便可说明之,自命风流的唐伯虎先生,便是此间集大成者。



江苏人第四丑是非常不团结。由于苏南和苏北地理位置的特殊以及经济实力的差异,苏南和苏北简直就相当于今天的南朝鲜和北朝鲜,发展速度极不均衡。所以苏南人会怀着优越感讥笑苏北人野蛮落后,苏北人会含着酸葡萄咒骂苏南人狡猾奸诈。有人说,走进苏南就像走进了欧洲大地,步入苏北就像步入了非洲森林,虽然有些夸张,但正是由于这种经济基础的较大差异和民俗文化的极大不同,才成就了江苏人如今不团结的根源。



江苏人第五丑是缺乏创新意识。苏州号称是“东方威尼斯”,连云港也自称是“东方夏威夷”,却从来没有想过要让威尼斯和夏威夷变成“西方的苏州”和“西方的连云港”,只知道一味跟风,拾人牙慧。由于创新意识缺乏,所以江苏人大都“达人知命,君子安贫”,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愿意自主创业,能每天骑个电动车摇晃到单位打发完一天就很不错了。别看江苏的大企业不少,但本地人能当CEO、CFO和COO的少得可怜,所以江苏人只能偶尔发一发牢骚宣泄一声:“我CAO”。



江苏人第六丑是过份精明和小气。和江苏人谈生意,哪怕只是几包袜子或者几打避孕套之类屁眼大的事情,他也会要高瞻远瞩前怕狼后怕虎算计上个把星期才会给你答复,而且回答往往是“经董事会仔细考虑和认真研究,我们还是决定暂时不买了”。现在有很多商家都不愿意去江苏搞促销活动,那是因为江苏人把他们搞怕了,江苏人只要听说有免费的东西可以领取,哪怕是一个价值五毛钱的指甲钳,也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去排队领取,尤其是老头老太们最踊跃。江苏人的过份精明和小气其实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人证物证俱在。人证是安徽人周瑜,原本豁达的一代帅才一旦到了江苏,没多久也就变得鼠肚鸡肠不能容物,到后来只能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物证自然是“瘦西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孕育在那“瘦西湖”边的江苏人,他能大气起来么?



丑陋地理志2 丑陋地理志
江苏人的丑陋之处当然还有很多,大伙儿且看那“中国最丑陋的人”宋祖德,他就是地道的江苏人啊。(

看看这个家伙写的文章,大家有 什么感想

《丑陋的云南人》




云南人首先是“好吃”。在脍炙人口的“云南十八怪”当中,有好几怪就是关于吃的,有些外地人不信云南人“蚂蚱当作下酒菜”,其实是他们没有真正去过云南。有人说:云南人所有的智慧,都用到嘴巴上了。这其实也并没有太夸张。云南人随意便可把普通的大米做成饵块、饵丝、米线、米糕、粽子、粉蒸、元宵、凉宵、米肠、米粉等数十种小食品,足见他们在“吃的智慧”方面,是多么的为猪八戒先生之流所不及。而最令人费解的是,云南人连虫子都敢吃,甚至连咱们许多酒囊饭袋们只要一听名字就都感到恶心的臭虫都能吃得津津有味口水直流,真是让人眼界打开。云南人平时吃的虫子包括蚂蚱、蚕蛹、蝼蛄、蜘蛛、柳树虫、飞蚂蚁、马蜂仔、土海参、臭甲虫等等,不一而足,够让你心惊肉跳的吧?




云南人其次是“懒散”。在《丑陋的湖南人》一文中,张一一先生曾恨铁不成钢地怒斥湖南人“生活节奏缓慢”,但倘若是以云南人作为参照系,那湖南人算是雷厉风行的了。云南人的学历普遍不是很高,不少人闲得没事,没有正当的职业,专门靠打麻将为生,奇怪的是,很多年过去,这些没上过一天班的云南人,居然还没有被饿死,如此这般宝贵经验,在被世界金融危机弄得人心惶惶的今天,实在值得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推广。




云南人再次是“落后”。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人的生活水平虽有较大提高,经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比起我国其它的一些省区来,云南的发展水平,总还是相对滞后。正是因为发展的步伐不够快,所以才滋生了云南以“原生态”为主题的旅游经济,实属无奈之举。去过云南的人,大多听说过这样一句顺口溜,“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性生活基本靠手”,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云南人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些什么呢?




云南人然后是“造假”。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云南盛产药草,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更是“百年老店”,“用过的人都说好”。但是瑜不掩瑕,云南同样也是狗皮膏药江湖假药的重要发祥地,什么“金枪不倒丸”、“一夜24次狼神液”、“一见你就爱迷死你不偿命喷剂”等房中宝贝在全国各地大行其是,让成千上万的色男色女体验过后悔恨不已,不知道破坏了多少家庭的性福。




云南人另外就是“诡异”。爱因斯坦先生大六月穿一个大棉袄招摇过市,那是因为他百分百在用心思考,而忽略了许多生活的细节。但是在云南,这样的“爱因斯坦先生”到处可见,六月天T恤衫与羽绒服齐飞,十二月超短裙共棉大衣一色,电视台天气预报里的“穿衣指数”在云南形同虚设,报了等于没报,媒体的公信力在云南遭遇严峻挑战,场面十分尴尬,景象蔚为壮观。




云南人还比较“盲从”。云南人智商大多不高,容易被人忽悠。张艺谋同学在广西搞了个“印象漓江”,云南人眼热了,非得也把他弄去搞个“印象丽江”。老谋深算的老谋子,是专门靠拍“商业片”过活的,这“商业片”一是要“商业”,二是要“骗”,老谋子一见有利可图,二话不说,依样画葫芦跑到玉龙雪山也搞了个什么“印象丽江”,孰料此丽江非彼漓江,水土不服,搞得不伦不类,画虎不成反类犬。老谋子见势不妙,卷起银子拍拍屁股就赶紧走人了,留下一个烂摊子让盲从的云南人自个儿去收拾。此番我王志兄丽江之行,可谓任重道远。




云南人还有就是“简单”。云南男人大多没有太大进取心,缺乏生活情趣。云南女人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导游,然后找一名外地游客把自己带出去。云南女人喜欢把自己打扮得非常地朴素纯真,看上去像极了处女,常常以为自己会有很多机会,然而她们最后从游客眼中得到的答案分明是:小妹妹,你属于原生态,还是比较适合呆在这里与这儿的景色浑然天成、相映成趣……




云南人还有就是被称为“乡宝”。云南人乡土观念浓厚,不愿意外出闯天下,父母热衷让自己的孩子呆在身边,读云南的大学,嫁云南的郎,美其名曰“这样好有个照应,要吃点咸菜什么的,也方便捎带”,其观念守旧如斯。




最后要说说云南人的“泼水节”。张一一先生第一次知道“泼水节”,那是在小学堂四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本中,当是时也,张一一先生幼小的美丽心灵,对“泼水节”真叫一个深情向往,比容中尔甲先生之于九寨沟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现在的泼水节呢,赫然已成了游客眼中的“泼水劫”,张一一先生三年前曾游历至“泼水节”的主战场之一——西双版纳的景洪县,亲眼目睹那些个疯狂的云南男人们,他们早已不再满足于单纯泼水的了无生趣,而是纷纷祭出后天发明创造的水枪水炮,对着前面的游客一顿狂喷滥射,让不少游客全身湿透叫苦不迭,有的游客甚至还被“整蛊”得鼻青脸肿面目全非,惶惶如丧家之犬,只恨爹娘为何不多生两只脚;而凡是略有几分姿色的女游客,就更是难免被揩油,以致让那些个色胆包天的臭男人们“淫得一手好湿”。张一一先生当时虽侥幸逃过一劫,现如今回想起来,依然是心有余悸历历在目。
“万绿之宗,彩云之南”,那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可是,丑陋的云南人啊,什么时候,你们才真正配得上这无边美景呢?





《丑陋的湖北人》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赞美的,是湖北人的攻于心计、狡猾与精明,然而,湖北人最大的优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厚脸皮”。湖北人的“厚脸皮”,首先表现在以“楚文化武林正宗”自居,虽然“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八个大字,就眼睁睁刻在湖南岳麓书院的大门口,然而,我们美丽的湖北人可管不了这些。

  湖北人的“厚脸皮”,还表现在对“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的过份热爱。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以个人命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湖北人总表现得是那样的心痒难熬急不可耐。屈原因那一个绝美的前滚翻而伟大,屈原完成那一高难动作的地方,是在湖南的汨罗江。屈原出生在哪里,其实并不重要。多少年来,湖北人一直在歇斯底里告诉世人:屈原和龙舟赛,都是湖北人的。至于汨罗江在哪里,湖北人并不在意。我常常在想,倘若有一天张一一先生侥幸拿了个诺贝尔文学奖或者奥斯卡最佳编剧什么的,恰好张一一先生当年又曾在湖北上过几天学抑或将来一不小心又娶了个湖北的刁蛮老婆,湖北省志一定又会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张一一是湖北人。

  湖北人第二大优点是擅长骂娘。有一网络暴强语录叫“湖南人什么牛都敢吹,广东人什么钱都敢赚,四川人什么妞都敢脱,湖北人什么娘都敢骂”,湖北人骂娘的高超技艺可见一斑。湖北人最喜欢说“婊子养的”和“你妈个侉子”,您可千万别以为说“婊子养的”和“你妈个侉子”就一定有多大的不共戴天血海深仇,湖北人甚至就连父母亲也会跟儿女说:“你个婊子养的,怎么又考了个第一啊!”或者“你妈个侉子,连老子的钱都敢赢!”

  湖北人第三大优点是知难而退。与湖南人一条道走到黑的“霸蛮”精神不同,湖北人常常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遇到困难立马掉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取得大成功者一定是执着而坚忍,所以,总爱东张西望极目楚天往往不能坚持到底的湖北人,注定只能是小打小闹,很难做成什么大事。

  湖北人第四大优点是“闷骚”。湖北人的离婚率虽不如北京上海四川高,但若以偷情者论,湖北人无疑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湖北有本叫《知音》的杂志办得不错,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今天有女婿和丈母娘偷情,明天有大学生和达官养的二奶偷情,后天又有小混混和邻家少妇偷情……眼花缭乱,不一而足。《知音》这杂志之所以办得好,之所以全国人民都爱看,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湖北当地人提供了取用不竭的大量素材。

  湖北人最大的特点其实是“没有特点”。湖北位于“九省通衢”,几千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借荆州”的故典,凡我国人,大都耳熟能详。但正是由于南来北往的客人太多,湖北人一天天变得油滑和中庸,久而久之,湖北人赫然就进化成了“四不像”,特点逐渐不明显甚至是泯灭。在现在的湖北人身上,虽既有上海人的小气和广东人的精细,又有湖南人的“抖狠”和四川人的仗义,但都是得其形而未得其神,总是缺乏个性。所以近些年来,湖北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南方发财,北方当官,西部大开发不沾边”的严峻形势下,如今总算挤进了“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湖北人,不知可有新的打算?



《丑陋的上海人》

我前面已写过《丑陋的湖南人》和《丑陋的北京人》,但那都只是抛砖引玉或者说鸣锣开道,一旦你和上海人打上交道,你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丑陋。

一、阳盛阴衰

上海这个城市有着四张“文化名片”,分别是刘翔、姚明、韩寒和余秋雨。有意思的是,这四个最有名的上海人,无一例外都是男人,在这里,你根本无法看到任何有关“男女平等”的痕迹。

然而,刘翔、姚明、韩寒和余秋雨们,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作为运动员的刘翔和姚明,他们的商业运作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别忘了,在“奥运会金牌大户”中国,我们并不缺乏好的运动员;而在现阶段的中国,有思想的,能搞好经济建设的人才,才是最为紧缺和必需的资源,对刘翔和姚明的过度炒作,只会让更多的年轻人迷失方向。而作为上海另外两张“名片”的韩寒和余秋雨,就显得更加的荒唐和可笑,一个是侥幸出了本自传炒作成功的,一个是就会写几篇无病呻吟散文、甚至连自传这样长篇都写不出来俨然还以“大师”和“儒宗”自居的,这两位的“成功”,远不仅仅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悲哀,更是所有中国人集体的悲哀。

从刘翔、姚明、韩寒、余秋雨这诠释着上海城市文化的四个上海男人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浮躁”。

二、崇洋媚外

上海人管北京人、广东人、江浙人以及其它所有凡上海人以外所有的内地人都叫“乡下人”、“农民”或者“瘪三”,他们显是早已忘了,他们的爷爷奶奶曾都是从苏北乡下和浙江农村逃荒出来的“乡下人”、“农民”和“瘪三”。

上海人的子女几乎从不会到上海以外的地区去上学,当然,成绩特水货家境特糟糕实在没办法的除外。上海人的子女留学多在日本,上海话、日语和国语,是上海的三种“官方语言”。在上海,往往只要有一个日本人在场,所有人立马就舍弃他们平素奉为玉语纶音的在上海话而改用日语交谈,在上海,日语的普及程度会让你感到惊讶。

上海人开得最多的是日本车,去商场买东西,售货员会盛气凌人难抑骄傲地跟你说:“这是大日本帝国的原装货,便宜又耐用”,说着说着,口水便要流将出来,那语气,仿佛大日本帝国就是他们的亲爹。

三、冷漠自私

如果要评选中国“最没有人情味”的城市,那一定非上海莫属。如果在上海你骑自行车摔了个头破血流,千万别指望有人会帮上你一把,只要还不曾听见后边有人一边在拼命地摁车铃,一边极不耐烦地骂骂咧咧:“哪能啦,侬快点啦,阿拉还要上班啦!”这就是对你最好的人道主义救助。

行色匆匆的上海人从不知红绿灯为何物,走大路如同他们自个儿家里客厅,所以上海的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是最高的,据说有关方面正考虑在上海的十字路口引进北京披黄马褂的交通协管员,这好歹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上海的公交和地铁永远都是“先上后下”,3年前张一一先生在上海曾有过一次乘地铁的美好经历,到站后又过了三站还没法脱颖而出冲出车门,只好绝望地大呼“救命”,这才有人极不情愿地让出一条羊肠小道,让我在过了四站后才如逢大赦遍体鳞伤地挤下车,从此谈上海地铁色变。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有网友拍到姚明的父母乘地铁去五棵松体育馆看篮球比赛,我当时就想,要是把这五棵松体育馆搬到上海去,我保证姚明他爹妈一定看不到那场比赛。后来,我又听说张曼玉也乘坐北京的地铁了,我又想,曼玉姐有本事你去上海坐上两回试试,没准还没十月就能让你做妈咪!王志文和戴娆合唱的一首情歌这样唱道:“在人潮汹涌的都市寻找内心完美的自我,你是不是有些在意?”是的,我确实很有些在意。

四、没有文化

我曾说过湖南人没文化,但那毕竟是气话,是对近些年湖湘文化的日渐没落的恨铁不成钢。倘若以上海人作为参照系的话,湖南人其实个个称得上“鸿儒”的了。湖南好歹还有几千年高天厚土的文化沉淀,但作为上海这样一个舶来城市,头重脚轻根底浅,如同美国人一般上溯两三百年就不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了,正如同周迅那挺爷们的歌喉所唱:“你飘啊飘,我摇啊摇,无根的水草”,根基相当地浅薄,根本就无从谈起什么文化的底蕴,所以像韩寒和余秋雨这样最没有文化的两个人,都能大步流星堂而皇之地跻身上海最著名的“文化人”,成为上海的城市象征和文化名片,真是没有办法。

上海人嗓门特大,有个掌故说,一老外看到俩上海人在激烈地吵架,热心肠走过去排解,原来这俩上海人不过是在说悄悄话。这掌故虽然有些“臭”上海人的意思,但也能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上海人内心的惶恐和空虚,因为没有文化的支撑,因为内心空虚和不够自信,所以上海人才拼命要从大嗓门中去寻找安全感。

上海人的“没文化”,还表现在他们行为的浅薄,上海人是出了名的势利眼,唯物质论,上海人对货币有一种天然的眷恋和情有独钟,上海女人宁可每天在家啃咸菜馒头也要挎个LV包出门,实在是让人敬佩又落泪。

骄傲的上海人呵,什么时候,能低下你们并不高贵的头颅呢?

















《丑陋的安徽人》

一网友不怀好意跟我说:张意淫,你丫这几天的日志,更新得倒挺勤快的啊,还什么“一天一主张”,你得瑟个啥,你以为你真是“天主”啊……

我于是正告他:我是不是“天主”并不要紧,我日志更新得勤快不勤快也不关他鸟事,人之将死还有个回光返照呢,市场经济下,今儿个你娃能不掏一个子儿白读我张一一先生的大作,那是你娃的造化,千万别得了便宜还卖乖,赶明儿等张一一先生敷衍完这一两篇“丑陋地理志”赶紧交稿付梓出版了,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学太史公司马迁先生般满世界一顿乱跑小小寰球瞎转悠,再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博客上写字浪费青春了,到时候再想白读张一一先生的大作可就难喽。闲话少叙,诸位看官下面还可以白读白读偶一篇玉树临风之《丑陋的安徽人》。

安徽人首先是恋家情结突出。与年纪轻轻就孤家寡人赤手空拳单衣匹马一杆丈八蛇矛独打天下所向披靡的张一一先生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毛泽东同学相比,安徽人只能算是“家雀”。“安”指的是“家里有个女人”,而“徽”的本义就含有“被丝线捆绑”之意,即使想走出去干点儿什么大事,但又总是牵挂着家里的女人,丈夫虽存鸿鹄志,奈何“家雀蜷身恋屋檐”,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所以安徽男人能在外干成什么事情的很少。不但安徽男人,安徽女人从小就被上了一道紧箍咒,女孩子长大了不能出远门,一定要留在家乡附近工作,千万不能去其它的大城市,一旦去了,是是非非就如同那皑皑白雪般“撒盐空中差可拟”,除了不正经不学好之外,还是不正经不学好,似乎在外地的安徽女人个个都是在从事第三产业一般,而且有鼻子有眼人赃并获,众口铄金,不由得你不信。

安徽人其次是穷。张一一先生上面说过安徽人不喜欢出门,其实不完全对。安徽人有一个职业在外地很流行,那就是“要饭的”。金庸小说里有个“九指神丐”很有名,据说就是江苏人。张一一先生小时候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时,看到过往匆匆一脸菜色的衣衫褴褛,总免不了要动员所有小朋友把兜里所有好吃的糖果都给他们,偶尔一打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十有七八都是安徽人。怪只怪安徽的位置不太好,自然灾害太多,以致让那么多的安徽人都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安徽人再次是小农意识强。安徽的“居家好男人”从电视和网络上看到外面的一些花花世界,心潮偶尔也会澎湃一下,有时候难免也不甘寂寞,想要折腾点动静出来,所以安徽男人最热衷的事业是开几间小茶楼、干洗店、理发店,以及卖卖包子馒头豆腐脑和廉价小商品啥的,这样没啥风险,当然利润空间也不会有多大,但安徽人会乐此不疲以为奇货可居,名片上印着“X总”、“X董”的美丽头衔疯狂大派送,向全世界广发英雄帖,还真以为自己的事业做得有多大,美国鬼子都应该对他肃然起敬呢。

安徽人再次是自卑。很多的安徽人在外都不愿承认自己是安徽人,而是吞吞吐吐顾左右而言他暗示自己是山东人或者江浙人啥的。安徽人茶余饭后言必称“江浙人如何如何”,貌似他自己便是江浙人一般,哪怕江浙人把他们看做一坨屎也再接再厉心甘如饴,其情实是可悯,其人实是可怜。安徽人普遍的自卑心理还表现在犯罪分子上,安徽的犯罪分子心不狠、手不辣,无震慑力,关键时刻总是容易掉链子,犯罪都犯不出个样来,所以有安徽籍的老人感叹道:我们安徽连犯罪分子都是弱势群体!

安徽人还喜欢冒称有文化。安徽出过姜尚、管仲、老子、庄子、范增、张良、刘安、华佗、曹操、曹植、周瑜、包拯、胡适这样一些人物不假,但那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我们许多的安徽人,还一味沉醉在过去的这种文化梦境中,真以为自己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安徽人甚至连民工都喜欢冒称自己很有文化,一不小心,却把姜尚搞成了姜子牙的儿子,把《洛神赋》认为是王勃写的。

安徽人还有是自欺欺人。几年前有个事情很有点儿意思,就是合肥和深圳为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名头而斗志昂扬大打口水仗。合肥方面如临大敌如丧考妣,安徽人的文化传统终于派上了用场,一大批安徽的爱省官员和“笔杆子”们欢欣雀跃群情激奋,纷纷长篇累牍撰文论证深圳是“李鬼”我合肥才是“李逵”,你深圳千万不要和我们争。言下之意,颇有你再和我争我随便就发他两三千万民工过去拖垮你GDP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安徽人也不想一想,就算你合肥骂赢了深圳,把“国家唯一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虚名揽入怀中又能说明什么呢,人家随便一两家企业的效益,就远远超过了你合肥一个市!为什么一定要学习那些个不长进的“二奶”们,拼命要这样一个名分呢?名分能当饭吃吗?还是先把路修好,把素质提高,多干些实事吧。

安徽人还喜欢显摆。混得还凑合的安徽人出门,总喜欢自带一个大茶杯,喝他们家乡自产的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好像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般。和安徽人打交道,他总会竭尽所能不遗余力暗示你他混得如何如何,认识谁谁谁,生怕你不知道他“背后有人”,巴不得你立马承认他“是个人物”。你可以抹所有人的面子,但千万不能抹安徽人的面子,不信你走着瞧,据说安徽籍的超级无赖朱元璋朱重八,当年就是被羞辱了而愤然造反的。安徽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近年来也搞了不少开发,有些地方赫然也有“先富起来”的迹象。有些安徽人住的地段好,土地被征用,国家给赔了不少钱,顿时手足无措,六神无主,白花花的银子不知道该怎么花,于是便买车。但买车又不敢买好的,无非是夏利、吉利这两兄弟(当然绝不会是法拉利),开着夏利和吉利的骄傲的安徽人没事就喜欢出去兜兜风,一旦发现路边有女孩子在等公交,就故意把车蹭到她身边停下、把车窗玻璃摇下来,冲着女孩子们一阵淫笑,这是安徽人一种莫大的享受。

可怜的安徽人呵,什么时候,你才不会如此龌龊与猥琐?



张一一“丑陋”系列——丑陋的东北人




清花淡草 在2008年11月4日 11:35说 ,这几天我邮箱那真叫一个火爆。除了林志玲章子怡刘亦菲范冰冰李冰冰赵薇李湘那些个小娘们纷纷给我写来肉麻无比的求爱信之外,另外就是哈佛剑桥牛津加州早稻田等好几百所草包高校一致发函一定要请我去讲授“炒作学”。当然,也还有问询我《努力》哪里有卖的,有问候我列祖列宗在天之灵的,以及“一一啊,你的‘丑陋’系列啥时候才能写到我们这里啊,拜托你快点好不,我们这都快急死了!”国人的“闻过则怒”、不敢正视自己,这种心理的不成熟和心智的不健全,一度让我失去继续创作“丑陋”系列的热情,曾几何时,我也打算堕落成大多数的无良文人一般,一味地敲锣打鼓粉饰太平,这样,“你好我好全都好”,就不会有那么多脆弱的国人要问候我先人了。在我原则即将丧失的关头,正是这一封封贵如石油的读者来信,唤醒了我风雨飘摇的责任与良知,让我在极度迷茫、绝望、彷徨中,勇敢地抬起头,目光坚定,牙关紧咬,继续写下这篇《丑陋的东北人》:地理意义上的东北人,大抵指辽、吉、黑三省以及内蒙东部的四部盟。他们有着相同的口音和相近的民俗,加之张一一先生这厢私务繁忙不敢恋战,决意将他们这不三不四刀枪入库万剑归宗在一篇文章里一网打尽,谨献给我一直热爱着的东北人。东北人酒量大,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喝酒那都是“光光的”。而咱这些南蛮和东北人一起喝酒无疑是极其痛苦的,东北人会说“兄弟,一句话,全在酒里了”,但凡和东北人打交道,不喝酒那绝对是上不了台面的,不喝就是“不给面子”,立马脸就绿了,东北人可不管你能不能喝,三杯猫尿下肚就把你往死里整,多有“不放倒你就显不出我能耐”的心理变态,活脱脱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东北人有啥说啥,直来直去,竹筒倒豆子,干脆利落,绝不藏着掖着。但这也正掩盖着一个危机,在我们的为人处世当中,蕴含着许多的艺术,有些话是说得的,有些话是说不得的,如果你只顾图一时之痛快,往往会最后大家都不痛快,因为东北人长期住在关外,感情用事,不懂得“中国式的虚伪”,刚刚接触时,快言快语的东北人虽能给人带来一些简单的欢乐时光,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和东北人相处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和谐和美好,所以有人说,东北人的“直肠子”,说穿了就是“缺心眼”。东北人四肢发达,头脑也不是很简单,但多舍不得吃苦。东北男人做民工的不多,甚至连技术活都不怎么乐意干,总以为自己生下来就该是治国平天下的主;东北女人多依稀懒散,爱打扮自己却不愿收拾家里,甚至连被子都懒得叠,东北女孩总是热情奔放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们会冲中意的男生高喊“我挺稀罕你的,你稀罕我不”,甚至是“我要你要我”的赤裸表白。东北女孩傻得可爱,喜欢一个人就死心塌地,恨一个人就要把他千刀万剐,和东北女孩交往前可得做好心理准备。另有一些个东北女孩贪图享受,从事第三行业,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红灯区,其强大阵容,堪与我《丑陋的四川人》一文中提到的“川妹子”媲美。东北人“地痞文化”浓厚。今天的东北人,多是当年山东、河北等地的贫苦农民后裔,东北曾是我国历史上各封建王朝流放犯人的地方,杀人越货者的天堂,山高皇帝远,民风剽悍,导致了不少东北人无法无天的性格取向,如今在各大中城市收取“保护费”或者充当打手的,多以东北人为主。我们不时能从各大网站新闻头条看到的黑恶势力犯罪,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东北人干的,譬如曾轰动一时的沈阳刘涌案。甚至连东北的小女生也匪气十足,前一段时间曾有一段东北高校女生殴打室友致残的视频,就曾在网上十分的流行。东北人缺乏经济头脑。东北一直是我国人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但如今的东北却一度沦为我国下岗人数最多的地区,商人多是小本经营,小富即安,魁梧的身体里,根本就缺乏一种远大的理想和抱 负,所以东北人往往很难干成大事。“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有首叫做《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歌里,东北人自吹自擂“俺们那噶盛产高丽参”、“俺们那噶山上有针蘑”,这些个宝贝附加值都不高,都没能真正形成品牌,所以如今的东北人对生活不能太挑剔,能每顿吃上“猪肉炖粉条”就很不错了。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个人认为,大多数的东北人,还是挺可爱的。(张一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5297.html

更多阅读

山村贞子和山村志津子《午夜凶铃》 午夜凶铃2之贞子缠身

山村贞子,1947年出生于伊豆大岛的差木地,母亲志津子……啊!这个名字也请你记下来。山村志津子在1947年时是22岁,她把刚生下来的贞子交给母亲带,自己跑到东京……”‘伊熊平八郎’这个名字,他当时是T大学精神科的副教授,同时也是山村志津子

英国概况:英国地理特征2

II. Geographical Features英国的地理特征1.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Britain:英国的地理位置:Britainis an island country surrounded by the sea. It lies in theNorth Atlantic Ocean off the north coast of Europe. It is sep

郑州地理 郑州开元寺塔 开元寺塔资料

【郑州地理】原先在郑州老城东大街北侧有一座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建的开元寺,寺内有一古塔名叫舍利塔原寺建筑早已无存。据《管城纪年》中载:“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西京太宫寺僧助缘在开元寺内建一座高大雄伟的舍利塔,又叫开元寺塔

丑陋地理志 张一一丑陋地理志 知乎

丑陋的广西人因为俗务缠身而又分身无术,张一一先生本已欲鸣金收兵求个全尸,“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再“丑陋”我美丽国人,奈何广西籍的一众狐朋狗友不干了,他们联名正告我道:一一啊,两广原本就是一家人,如今你厚此而薄彼,重东而轻西,分明

声明:《丑陋地理志2 丑陋地理志》为网友转身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