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情朗读,直接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走进季老先生家的小院,认识了这样一种花,它从不与百花争艳,静静地、默默地开放,但却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既算不上名贵也谈不上艳丽,它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带着这份情感,捧起你们的课本,一起朗读昨天学习的一、二自然段。

二、品花期之长——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1、花色的奇妙有趣,是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还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季老先生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浏览课文。

指名回答。(第6自然段)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原来作者喜欢的就是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板书:韧性 幻想)

提到“韧性”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顽强持久的精神)

你想到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文中的哪一部分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4自然段)

(出示第4自然段。)

过渡: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或词语,多读几遍,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3、交流:(读书需要交流,有了思想的碰撞,我们才能把书中蕴含的味道读出来。)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预设)

句一:“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抓“悄悄地、一声不响”悟出夹竹桃的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的品性

抓“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悟出夹竹桃连续生生不息、坚持不懈,不断地开放,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指导朗读。

夹竹桃的韧性就在于它默默无闻却常年不败。男生齐读。

句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理解“无日不迎风吐艳”。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没有哪一天不迎风吐艳,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每天都迎风吐艳,

引导理解双重否定句。在这里作者用双重否定句是为了强调什么意思?(强调夹竹桃每天都迎风吐艳的意思)

引导说话练习:

小明是个书迷,他——(小明是个书迷,他无日不看书。)

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

(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无人不捧腹大笑。)

(2)对这句话谁又有特别深刻的感受?

(不管外界气候怎么变化,始终都改变不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本性。)

谈谈和煦春风、夏日暴雨、清冷深秋带给你的感觉。(柔和、猛烈、凄冷)

指导朗读。

(3)你感受过和煦的春风吗?经历过盛夏的暴雨吗?耐受过深秋的清冷吗?

在和煦的春风里,你看到了什 么?许多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在盛夏的暴雨里,你又看到了什么?许多花——(东倒西歪,枝折花落)

在深秋的清冷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许多花——(枯萎凋谢……)

(4)许多花都会随着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盛开、凋谢,不断变化着。而我们的夹竹桃变化了吗?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课件再点出第一句。)

生齐读。

引读:(生接读第一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

师:无论外界气候发生多大的变化,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学生齐读)这难道不是一种非常可贵的韧性吗?

(5)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又是怎样的夹竹桃?

(顽强不屈,朴实无华,始终如一)

句三:出示“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这里又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再读读看,该用什么语气读,指名。指导朗读。

这里是要强调什么意思?(夹竹桃个个都奉陪)哪两个词语也体现了它“无不奉陪”?(一直)

(2)它分别陪伴哪些花一齐开放了?(从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漏掉哪一个了吗?(没有)

(3)一年三季,夹竹桃与迎春、桃花一起分享过和煦的春风的抚摸,又与凤仙、鸡冠一起经受了夏日暴雨的洗礼,还与玉簪、菊花耐受这深秋的凄清。

同学们,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啊!

不论天气变化,不管季节更替,夹竹桃始终不张扬,依旧迎风吐艳。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句四: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齐读。(板书:韧性可贵)

(1)引导理解反问句的作用。

(2)指导读好反问句

大家能读出表现夹竹桃显得可贵的语气来吗?男、女生分别读。

(3)作者写了院子里的哪些花呢?指名说。共十四种,一共经历了几个季节?

请三名同学和老师一起合作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作者家的小院?

指名说。(花团锦簇、争奇斗艳、五彩缤纷、满院生辉、美不胜收……)

课题是夹竹桃,作者却花了这么多笔墨来写其他花,而且写的这么美,作者写走题了吧?指名说。

这样描写更能衬托出夹竹桃韧性的可贵,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反衬法)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又看到了百花凋零的无奈,他们不抢眼、不张扬,但生命却是如此顽强,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

再读“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4、小结:是啊,与其他花相比,夹竹桃的韧性显得多么可贵啊!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这样写道:这样的韧性,我爱上了夹竹桃!

三、品花影之美——感受夹竹桃带来的乐趣

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读)因为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引导理解过渡句作用)

2、自主阅读课文。
3、交流:皎月当空,站在夹竹桃的前面,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花朵模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闻到了——浓浓烈烈,花香袭人,引导学生关注“袭”,理解“袭”,从“袭”字感受夹竹桃的香。体会语言的魅力、用词的巧妙。
  想到了—— 花影奇妙,像一幅地图,像水中的荇藻,像一幅墨竹……)
4、一学生配乐朗读作者幻想的语句,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花影的美妙。

5、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幻想读给同桌听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6、学语文,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字写了什么,还要学会运用,请你发挥想象,你会将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什么?用这样的句式:

(1)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这一堆是,那一堆是,中间空白的地方就是,碰巧有几只小虫爬过,就像是

(2)我幻想它是,我的眼前就真的出现,夜蛾飞过,

(3)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的看到

小组汇报交流。

5、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真妙啊!它忽而是地图,转眼又成了池塘,恍惚间又成了一幅叶影吹动的墨竹……

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这样写道: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让我们把这份妙不可言的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配乐齐读。

四、由花及人——感知季羡林的高尚的人品(选项机动处理)

1、文章读到这儿,老师在想同样是夹竹桃,为什么在别人眼里很平常,而在季先生眼里却发现它的花期的韧性可贵呢?

其实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还有另一个原因,想了解吗?课前我们已经对作者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迅速浏览作者资料,看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季羡林,生于1911年,1930年考上清华大学,1934年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由于二战爆发,回国受阻,饱受思念的煎熬的他仍苦读不辍。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惨挨批斗,还被关过牛棚并下乡劳改。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但他不抱怨,不自弃,最终挺了过来。文革后他重见天日,恢复了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职位,还当过北大副校长,且笔耕不辍,着作丰硕。

2006年,95岁的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面对主持人,面对透明闪光的奖杯,季羡林还是非常谦虚地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哪。”

2、从这段文字中,你又体会到了了什么呢?

(他似乎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要做像夹竹桃一样默默无闻,有韧性的人,他喜欢有这样的品格的人。)(状物咏怀)

3、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了夹竹桃,走近了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吗?想说点什么吗?可以对夹竹桃说,可以对季羡林爷爷说,也可以对自己说。拿起笔写下你的内心独白吧。

生写。

五、作业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五自然段。

2、课后第三题,造句。

3、仿照课文中反衬对比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一样品质的人或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6135.html

更多阅读

夹竹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2、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3、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

现在完成时教学设计 给你!现在,由你来设计

   一位商业大师说,创新公司在开发专有产品时必须与消费者合作     伦敦的《泰晤士报》(Times)把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称为“世界头号最有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我不会反对。他现在正准备向商界贡献另一个重要思想─这个

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经济危机之下谈制度设计

  在当前这场危机当中,首当其冲的是金融业,金融业既是危机的源头即制造者,也是自食其果的受害者。危机袭来之后,关于银行家的贪婪和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的话题又成为热门。 在这个无所不被视为商品,无所不被市场化的时代,商业银行也是企

中学序曲教学设计 平面设计的序曲

平面设计的序曲 一、平面设计的开端  平面设计发展的历史应该说是从书写、文字的创造开始的。从古代的原始绘画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各种形象的符号,因而,也逐渐产生了布局、版面等等日后平面设计的因素。法国南部拉斯考克地区的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奥巴马的家书给我们的教益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即将上任之际,写了封感性十足的公开信给自己两个尚未成年的女儿,为在总统大选这两年多时间没能陪在她们身边致上歉意,并为自己为何选择迈向白宫之路做了一番入情入理的解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美国新领袖的政治

声明:《夹竹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为网友暗角热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