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和大小周后 《宋太宗强幸小周后》

最近看百家讲坛,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赵晓岚教授主讲南唐李煜,听后有所感,遂成文。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之第六子,集昏庸亡国之君与一代词学宗师于一身。生于公元937年7月7日,薨于公元978年7月7日,时年42岁,史称李后主。

关于李煜,史书《新五代史》记载李煜“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

重瞳(重瞳就是虹膜发生粘连,就会把O形的瞳孔,压扁成∞形,这就是“双瞳孔”)是一种奇相,相传上古帝王大舜和西楚霸王项羽皆为重瞳。《红楼梦》里说“虞姬幽恨对重瞳”,这里的重瞳指的就是项羽。舜有一后一妃,即娥皇女英姐妹,恰巧李煜也娶了一对姐妹为妻,姐姐也叫娥皇。项羽是个悲情英雄,一曲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流传千古;李煜也是如此,从一代帝王,到阶下之囚,最后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能保全,一曲虞美人竟成了他的绝命词。历史有时会是如此的相似,如此的令人惋惜。

李煜的皇后有大小周后之分,大周后名蔷,小字娥皇,小周后名薇,都是南唐重臣大司徒周宗之女。娥皇经常随父出入宫廷,她容貌美丽,精音乐,善歌舞,通书史,采戏弈棋,无不精妙。娥皇的音乐才能出众,尤善琵琶。她恢复了因战乱而残缺的《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曲》原是从西凉传入的法曲,经过唐玄宗李隆基的润色,成为规模盛大、气势宏伟的大型舞曲。杨贵妃当年之所以能集玄宗三千宠爱于一身,除了因为她天生丽质之外,也是与她最善于舞《霓裳羽衣曲》有关。只是安史之乱后,《霓裳羽衣曲》便失传了,到五代十国时只保存了残破不全的曲谱。当时一些宫廷乐人和民间乐人都曾试图修复它,均未成功。李煜得到残谱后,娥皇和他一起“变易讹谬,去繁定缺,遂清越可听”。修复乐谱之后,二人又按乐编舞,编成了霓裳羽衣组舞。他们又调集教坊宫娥,由娥皇亲自教习。这之后,娥皇便经常在宫中举行大型的霓裳羽衣舞歌舞会了。

《玉楼春》一词记载了此事: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丝策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

  这首词的上阙描写了春殿霓裳羽衣歌舞的盛况,下阙写了歌舞之后余兴未了的情景,夫妻俩陶醉在艺术的天堂里。

  娥皇本性天真淘气、活泼娇柔,在李煜的《一斛珠》有写道: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扈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和娥皇也是包办婚姻,但却是非常成功的包办婚姻,这是因为李璟眼光好吧。如果不是李煜当了皇帝,试想这样一对才子才女帅哥美女生活在一起,该是多少美满幸福的事?

  李煜和娥皇在一起的幸福,或许能把那些苦痛与屈辱都冲淡了 吧,只是他们幸福并不长久。

  李煜在位四年,娥皇得了重病,卧病在床。他们的四岁儿子很孝顺,看母亲生病了,也学着大人去佛堂前祷告,祝愿母亲早日康复,谁知因为年幼不小心,从高高的椅子上摔下来摔死了。爱子的死使娥皇悲痛万分,病情更加严重。

  正是娥皇生病期间。李煜和她妹妹周薇相爱了,李煜和周薇的爱情一直是被后人所非议的,但我们也许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代人,也许更不能以普通人的心态去揣测一位皇帝的爱情。我们也不知道到底那时究竟又发生了些什么事情才促使他们爱情的发生。但可以确信的是,他对娥皇的爱情是真的,对周薇的爱情也是真的,而且他的至爱应该是姐姐娥皇。

  那个时候娥皇身患重病,受不了丝毫的刺激,李煜和小周后的爱情只能是偷偷的进行着。李煜的一首《菩萨蛮》描写了他和小周后浪漫而艰难的幽会: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但后来娥皇还是知道了这一事情。陆游《南唐书"后纪传》说:“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事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患怒,至死面不外向。放后主过哀以掩其迹云。”大概就是说,娥皇抱病躺在床上,突然从帐后看到妹妹在床前,惊问:“妹妹什么时候来的?”天真的周薇没有仔细考虑便回答:“来了几天了。”娥皇马上明白了一切,她翻身向内,不再说话,至死都没再翻转身。

  娥皇一死,李煜非常悲痛,那悲痛里或许还有着负疚的成分,他形销骨立,走路需要拄着手杖。他写了长长的悼文悼念娥皇,并自称“鳏夫煜”。“昔我新昏,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他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呜呼哀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句便是来自这里,只可惜写这句话的人并不能与他爱的人偕老。

  李煜写了很多的诗词悼念娥皇,即使在娥皇亡故多年之后,李煜仍然触物伤怀,不能自持。

  娥皇死后第三年,李煜立周薇为皇后,史称小周后。小周后也非常美,和大周后的活泼个性相反,小周后文静端庄。

旧人已去,新人又来,但在感情上和生活情趣方面都已经无复当年娥皇时的盛况。

公元975年,宋与吴越会师破金陵。李煜想过一把火烧了自己,终究却没有,于是率文武百官和一干亲属出来投降,为了表示投降的诚意,还都赤着膊出来投降。李煜降后被俘到汴京,封违命候。

宋太祖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后,赵光义称帝。当年十一月,他废除李煜的爵位“违命侯”,改封“陇西郡公”。表面上看,似乎意味着李煜身份的提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常常用言语侮辱李煜,使李煜感到十分难堪。尽管面对太宗的羞辱还要强颜欢笑,而内心却感到无限的伤痛。

   最使李煜痛苦的是,“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小周后跟他降宋后虽然被封为郑国夫人,但李煜却连自己皇后也无力保护。宋太宗常召小周后和其他南唐命妇一道人宫陪宴侍寝,一去便是多日,使得一往情深的伉俪,咫尺天涯,难以相聚。小周后每次人宫归来,都要扑在李煜的怀中,向他哭诉宋太宗对她的无耻威逼和野蛮摧残,为了李煜的安全,小周后只能满足宋太宗的任何要求。李煜望着小周后那充满屈辱和痛苦的泪眼,唉声叹气,自惭自责地陪着她悄悄流泪。还能有什么办法?他深为自己无力保护爱妻的身心而内疚,更对宋太宗的残忍而愤恨。但这个时候,南唐君臣的命运操纵在他人手里,李煜对亲人遭受的这种难以启齿的凌辱也就无能为力了。他除了强忍心灵深处创伤的剧痛,长时间同小周后抱头饮泣之外,只有强压怒火,加以回避。每次小周后应召人宫,李煜就失魂落魄,坐卧不宁,彻夜难眠,望眼欲穿。小周后巧笑顾盼的可爱形象,总是如梦似幻般地萦绕在他的眼前。尤其是暮春之夜,他惆怅无言,倚枕遥望宫殿。想念之中,窗外似乎又响起了他熟悉的小周后夜归的脚步声。他赶紧起身,凭窗环顾深院,却不见小周后飘飘欲仙的倩影,只有满地落红。随手拈笔,即成一首《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莺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李煜和大小周后 《宋太宗强幸小周后》

  从金陵的安富尊荣的享乐生活,到开封的萧索凄凉,李煜和小周后满腔都是悲愤和怨恨。978年的乞巧节,这天恰好是李煜的四十二岁诞辰,后妃们为李煜拜寿,她们在庭院中张灯结彩,备置几案,摆上酒食瓜果。这天月色朦胧,大家的心突然感到无比茫然和凄凉。酒过三巡,沦落在异乡受人凌辱到几乎麻木的李煜勾起了对不堪回首诸多往事的苦思苦恋,想到自己的家山故国早已物是人非,巨大的失落感就使得他心力交瘁,无穷无尽的愁恨,就像泛着春潮的大江流水,在他的胸膛里翻滚激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这边又是牢骚又是情绪激昂的填词,消息传到了赵光义的耳中,他暴跳如雷,宋朝的皇帝怎么能容忍亡国之君在大宋京师怀念故国?于是决定除掉李煜。他知道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与李煜过从甚密,于是他让毫不知情的赵廷美代表他前去祝寿,并赐一剂“牵机妙药”,供李煜和酒服后扶摇星汉,观赏织女牵机织布,以解胸中郁闷。李煜服下后当即中毒身亡。

  李煜死于非命之后,小周后失魂落魄,悲不自胜。她整日不理云鬓,不思茶饭,以泪洗面,不久,自尽以殉情。小周后虽然悲惨地死了,但她却为后世文人墨客留下了一个吟咏爱情题材的美好形象。直到清代,还有人在作画吟诗,赞美她与李煜的那段浪漫往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816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关于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虞美人 李煜 朗诵

很是欣赏他的文学才华原文地址:关于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作者:攻玉李煜是怎么死的?写完虞美人后赐酒毒死的李煜是几岁死的,怎么死的:42岁作虞美人的词后被宋皇帝毒死的~李煜 (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第六

春宫画《熙陵幸小周后图》里有何隐秘? 熙陵幸小周后图全集

《熙陵幸小周后图》多才多艺的南唐后主李煜曾和妻妹幽欢,他写下的著名的《菩萨蛮》词就记述了幽欢时的情景。在他的妻子大周后死后四年,李后主册封妻妹为小周后,又过了10年(公元947年),南唐亡于宋,李后主和小周后被掳至京师。小周后貌美,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译文以及赏析 唐太宗论弓矢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庙号太宗。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早年随父李渊征战天下,为大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政变”夺权称帝后,积极听取群

声明:《李煜和大小周后 《宋太宗强幸小周后》》为网友准我吻下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