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雪消横古槎欧阳修《琅琊溪》审美赏析 琅琊溪

空山雪消横古槎

欧阳修《琅琊溪》审美赏析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宋代文学家。公元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在新法观点上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颖州。后谥文忠。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琅琊溪》写于诗人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诗人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对琅琊山上的佳丽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景,即归云洞、庶子泉、琅琊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全诗如下: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开头两句写道:“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比如,王维《鹿柴》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又如:《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意思是说,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渡溪”即横过溪水。“横古槎”横着的简易木桥。这里,可以把“渡溪”和“横古槎”一起解释,也可以分开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寂寥的空旷深山中,山顶的积雪融化,渐渐汇成小溪,不断上涨,而游客们有的在溪水中悠闲的泛舟,有的在一旁漫步于横跨溪水的简易木桥(到达对岸)。这里,突出了春天来了,气温上升,山上的冰雪融化了,溪水上涨了。这时候,游人过溪,要么借助船只,要么从横搭的木板桥过去。这两句诗人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描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之情。

结尾两句写道:“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意思是说,不知道这溪水的源头离这是远是近,只看见那山中的落花从水上流出。这里,诗人运用了虚实相间的写法。其中的实写,就是所见溪流中的山花;虚写就是给人以想象的山中那百花齐放的景象。这“但见流出山中花”所画的蝌蚪一样,有蝌蚪就有青蛙,有青蛙就有“蛙声”。这里,有“流出山中花”,就说明山上有花,有花就有春天的美景。可以说,这一句与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这里,诗人运用虚实相间的写法,不但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空间,提高诗歌的审美意境,而且通过从溪水中漂浮的花瓣联想,美景就在那美丽而遥远的山中。其中,“花”代表了美好的事物。花随水流逝,从这面来看,表现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喜爱之情;从;另一面来看,也暗示了诗人的美的事物的消逝而伤感,表现出对春的珍惜之情。我们从最后一句,我们在读解中,感悟到了诗歌富有一种理趣之美,而且诗人在无意中把我们引导那山花烂漫的境界中去,给我们传递了对大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寄情山水,对社会及其官场的污浊表示了愤懑之情。

在艺术上,首先,虚实相间。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景,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这样,更有助于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其次,画面组合。整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几个画面来表现了诗人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空山雪消横古槎欧阳修《琅琊溪》审美赏析 琅琊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8441.html

更多阅读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人约黄昏后 电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译文] 月儿从柳树上升起,我和心上人啊,相约在黄昏后的时间。[出典] 欧阳修 《生查子》注:1、 《生查子》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审美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审美赏析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而词作重点落在对西湖夜景之美的刻画上。这样,不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而且反映了欧阳修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

声明:《空山雪消横古槎欧阳修《琅琊溪》审美赏析 琅琊溪》为网友深蓝梦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