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今晨离去 裘沛然怎么死的

今天上午5时,中医大师裘沛然先生因病经多方医治无效,在上海龙华医院逝世,享年97岁。

裘沛然先生,浙江慈溪人。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终身教授,专家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务委员、兼任上海市政协“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裘老是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的导师之一,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南方学派”的杰出代表。他善治疑难杂病,倡导“伤寒温病一体论”,提出“经络是机体联系的学说”及“疑难病症治疗八法”,提出“关于中医学术构建的基本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提出“中医特色,时代气息”八字方针,并对“中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独到见解。裘老精通医道,兼通文史哲,笔耕不辍,取得了几十项奖励和成果,先后出版了《中国医学大成》、《中国医籍大辞典》、《壶天散墨》、《人学散墨》等几十余部著作,学术影响深远,为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今晨离去 裘沛然怎么死的

采访裘沛然 国医大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主任 终身教授被访问者:裘沛然

访问者:骆新

裘沛然,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人称“鸿儒大医”。裘老1916年生于浙江慈溪,1934年毕业于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后悬壶于慈溪、宁波、上海,1958年任教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骆新:我读到您一首诗,前两句忘了,后两句“诗到换年浑如梦”。

裘沛然:“世犹多病愧称医”。

裘沛然:很惭愧,我们做医生很惭愧,即使说就医论医,很多毛病也没办法。至于这病的范围很广,除了身体的病,还有心灵的病,现在人心这个样子,大家都浮躁,浮躁的话还是讲得客气的,恐怕都是自私自利。比如说我提倡“孝”字,现在养个儿子,他发了财以后,买个狗来,给它洗澡,甚至一起睡觉,生病给它看医生,他的父母呢?难得去看望,若有几个兄弟,大家东推西推,为了一些赡养费互相推诿,斤斤计较,对父母亲不如一条狗。这种人还算人不算人?这种情况很多,现在社会上很多的。所以我写《人学散墨》,是有感而发的。

骆新:为什么要把这本书取名为《人学散墨》?

裘沛然:人为万物之灵,西方称“人”是万物的尺度。

骆新:对,万物的尺度。

裘沛然:人自己很骄傲,哪有什么动物能和人比?人可以上天入地,可以到月球上去登月,可以到火星里面去探险,但是从另外一方面,人类穷凶极恶,尔虞我诈,贪污腐败,假冒伪劣,每一次冲突,赤地千里,人死千千万万,这个自相残杀,这可见人既聪明,又很不聪明的。

骆新:您希望(读者)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有人说建立好的制度,以防止人们去作恶,另外一种就是人必须求助于内心,通过自身的道德自律,通过自身的修养来完善,以至于不作恶。

裘沛然:如果没有好的人,就没有好的制度,好的制度要有好的人来讲。林肯认识一位大老板,请他打一个官司,说你这次给我打赢,多少代价,我是个大老板,多少代价也不论,但是官司一定要给我打赢。结果林肯跟他讲:官司呢,你这件小小的事情,我在法庭上讲几句话,你这官司就可以赢了,但是你这个人,道理是你错,不是人家错。你要给我多少钱,我都不要这个钱,我要为公理,要为社会讨回公道。你让我这么做,要倒行逆施了。所以我答复你的问题,法律也是靠人去执行的,人好就执行了,即使法律不好,人好法律也可以补救,所以人是放在第一位的,以人为本嘛。

今年6月《人学散墨》引起上海高校学生热议。裘老花八年时间以“人学”立言,讲述做人的道理。该书结合时弊,举证古今中外的实例,阐述了孔子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透露出老人浓浓的道德忧患精神,评论界称之为“一代儒医的道德文章”。

骆新:有人也提出,中医谈了那么多年的理论,不可以通过科学方式去证明,好多药理病理,无法去证明,比如说人的经络如何证明,人的气如何证明?你既然拿不出证明来,那中医等同于伪科学。

裘沛然:这是“神父领导和尚”,认为如来佛是没有的,耶稣是存在的,这话是不公平的。我们承认西医发展比较快,但从整个的医学发展来看,中国的医学,在16世纪17世纪以前,中国的医学在世界上是遥遥领先的。中医不单单是用现在的自然科学可以解释的。我们的医学属于应用科学,应用科学很简单,就是生病了,你毛病能医好,使得恢复健康,这就是叫作科学。我自己也不避嫌,在APEC会议前,有一个主要筹备人,生病了,热度39度半到40度。

骆新:高烧。

裘沛然:高烧,这当然不能工作,生命有危险了 。结果上海西医专家大会诊,所有的药不论价钱要让他马上好起来,结果九天,热度一点不退。找到鄙人,我跟他讲了,你们讲中医就是调理调理,像心理医生,像这种病是你们西医最擅长的,为什么要我来看呢?我也没那么大的本领,我恐怕看不好。但是毕竟考虑到我国家还是很重要的,这件事情是大事,我就去了。去了,当时时间是,大概下午6点钟左右,我搭好脉,开方子。开好方子立刻去配药,配好药马上去煎,马上煎好给他吃。第二天我就问这病人,你这药吃得怎么样?他讲,这个药吃以后,一开始觉得很热,但是到今天中午以后,热度已经变成37度了。

骆新:一天就退下来了。

裘沛然:恢复正常了,九天高烧西药全部无效,结果我就一贴药,半天一夜时间,(热度)退了。

骆新:那如果西医没有找到病理,您找到病理吗?

裘沛然:中医的道理我可以说,西医的道理西医也说不出,不要说我了。往往是认识在后,实践在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在书本上讲得头头是道,没有用的。书本上讲得很好,很有道理,这个用显微镜看起来很好,电子显微镜下用动物试验,用小白兔、用小白鼠,实验做下来也很有效,但是到人体就两码事情了。人是万物之灵,不单单是一个物理化学问题,还是一个思想问题、精神问题,这个问题现在远远没有解决,中医也没有解决,西医也没有解决,但是中医懂这个道理,能够运用这个道理。

裘沛然7岁入私塾,11岁就读国学专修馆,先生施叔范督学甚严,要求熟诵经史百家。裘沛然虚心好学,课读之余,从叔父裘汝根学习针灸。1931年入学上海中医学院,学习四诊八纲、辨证施治。

骆新:60年代和70年代,当时这个叫针刺麻醉技术,曾经在中医界,包括在当时中国的医药界也是广为流传的。一个孕妇要生孩子,通过针灸的方式去麻醉。可现在我到上海各大医院去问,包括曙光(医院)。

裘沛然:没有了。

骆新:对,没有了,已经不用了。你怎么解释这个情况?

裘沛然:我们中医里面有很多宝贝,现在学中医就是学点皮毛,甚至连皮毛都不知道。这种中医,不要说没有西医也会淘汰。所以西医的东西中医也要学,要学点什么东西呢?西医的生理、病理、诊断、急救,这个中医也要掌握。中医必须懂中国的文化,中医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体,中华优秀文化,骆先生你也知道,浩如烟海,至少要学十三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怎么样子中医才有出路呢?第一要自强,第二自信,第三要自尊。

骆新:是这三个“自”。

裘沛然:现在虽然政府投资不少了,但是投资少数量多,质量不行,中西医比例相差太远,单单培养一个纯中医,我也反对的。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研究,取长补短,这才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骆新:但是大多数中医和西医有点“道不同不足与谋”的感觉。

裘沛然:凡有一技之长就要向它学习,中医政策颁布以来,中医的医院、大学、研究院,每个省都办了,国家可以说相当资助你了,但是中医也没有通过什么突破性进展,50年来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对比之下,西医,比如说心脏能够搭桥,脏器可以换(移植),所以我们要感到惭愧,不能轻视西医,要向西医学习。

裘老从医75年,活人无数。他擅长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顽固性哮喘、肾病综合征等疑难杂病顽症。无论国家领导、国际友人,还是素昧平生的村民、夜半敲门的病人,他都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为患者解除病痛。

采访王庆其 上海市名中医 上海中医药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裘老的用药特点是“精,奇,巧,博”,立方的经验是大方复治,反激逆从,药味多的时候二十几味药也有,少的时候二三味、五六味药也有。裘老说要根据病情,因人因病因地因时。裘老对张仲景的方子研究很深,同时裘老对唐代的医家孙思邈,那位大师的著作《千金要方》还有一本《千金翼方》,裘老研究过六千多张方子,这本书里面有的方子药味很多,不懂的人以为这个方子开得比较杂,裘老有个说法这叫杂乱有章。

裘沛然当医生是“良医入世良相心”。他在剑风楼行医写诗,称自己“我亦乾坤有情者”。2000年己卯除夕,老人无不忧虑地写下“德赛先生到来未?”提醒人们“记着忧危好着鞭”。

采访章原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古代说“诗为心志”,从他诗里面就可以发现他的内心世界了。我们这个社会在道德层面、精神层面,出现了一个很大层面的缺失,很多人关注到,最多是嘴里发发牢骚,抱怨两句算了。但裘老我觉得他有一种使命感,他有种道德使命感,他觉得,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他实际上是有那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一种情怀他是有的。

骆新:如果让您这个悬壶济世的中医,来对社会来进行一番望闻问切的话,您给它把把脉,看看它有什么病,您现在觉得,这个社会最集中的病症在什么地方?

裘沛然:这一句两句话是很难答复的。

骆新:这里边您曾经涉及到一个去年,范美忠这个事情,我想问问您,如果当您面对范美忠这个人,他现在跟您说“我有老婆孩子,我也要养家糊口。由于这件事情的发生,导致我工作已经没有了”,现在我再找到裘老,希望您给我指一条明路的话,请问裘老,你会给范美忠这样的人安排工作吗?你会给他一口饭吃吗?

裘沛然:饭要给他吃的,教诲还要教诲的。我实际上,写“范跑跑”的这篇文章里面,也骂了一些人。为什么很多人捧“范跑跑”,这为什么,现在我们社会说假话的人太多了,一面在做报告,一面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所以有些人他借范跑跑的事情,发一点牢骚。

骆新:那你说“范跑跑”这个人并不是一无是处。

裘沛然:他至少能够讲真话,他不是伪君子,是一个真小人,不过真小人也不应该提倡。

骆新:(人说)“我宁做真小人,也不做伪君子”。

裘沛然:问题是他跑了以后,他自己觉得问心有愧,再写两篇文章,在网上有大批人拥护他,“范跑跑”是一个好老师,什么什么,这样一来,是非混乱,乱天下必先乱是非。

94岁的“剑风楼主”博古通今,并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明锐和率真,他承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柳州风骨,长吉清才”。民众的心病、社会的是非忧乐都在他心中,面对高层领导,他也豪言直谏,轻声说重话。

采访李孝刚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员《上海中医药杂志》专职主编

他考虑问题确实与众不同,非常超前。举个简单的例子,内环线通车,领导们带他去兜了一圈,他说交通是城市的命脉,那么我人的血管也是一个人很重要的命脉。中医强调气血流通,那你城市的命脉,交通一定要通畅。你造内环道路目的还是要城市的交通变好,但实际你设计的是错的他说。两个大问题,一个太窄,就这根血管太细了。第二个你的分支太少,就分支里面有上匝道和下匝道。下匝道太少,下匝道和上匝道之间的比不是1:1,绝对是下匝道要多,上匝道可以,或者更少也可以。下匝道必须要多,一旦有个堵塞就可以分流,他的理念是什么,人的身体的血管,引伸到、融汇贯通到这个里面去。

采访谢建群 上海中医药大学 党委书记 常务副校长

十年以前我说你给写几个字吧,裘老说我不写,但是有一次在他家里面,有一个我们学校写书法写得很好的一个老师在那里,裘老说让他给你写一些字吧。叫“允执厥中”,语出《尚书?大禹谟》,允执厥中。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做执政的、管理的,要公正,要不偏不倚,不能有丝毫的这种偏移。这种实际上,就是孔子和孟子的管理的思想,中庸之道。写了以后我们(挂)在会议室里面,我每次主持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我都看到这四个字。这也是代表了裘老很多年,积压在心里面的这个思想。

上海中医药大学如今已整体搬迁到张江,虽说老人亲临学校不多,但中医大的学科建设、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立法,所有弘扬发展中华医学的事裘老都关切点拨。

骆新:您对您的学生有什么期望?

裘沛然:希望都超过我,这是我最大的希望。但是,我评价的标准是以“德”为主,以“才”为副,为什么呢?有才有德,这人对社会有贡献;有才无德,做坏事本事很大,做好事不会做。这是我的想法,不知道骆先生同不同意?

骆新:我非常同意。我就想问裘老,您自己得病,您是用自己开的药方来治?

裘沛然:我平常……

骆新:不太得病。

裘沛然:不太得病,我西药基本上不吃,无病吃什么药?身体是差一点、瘦一点,但毛病也不多。

骆新:我老觉得像您这样的中医,可能经常给自己调养方子。

裘沛然:从来不吃什么补药,什么开膏方、吃补药,弄点野山人参,冬虫夏草吃吃,我不吃。

骆新:那你有点运动,比如打太极拳什么的?

裘沛然:我主要还是心态,养身必先养心,心态好了,一个人心平气和,气血调和了。这个人自然精气神围成一团,所以这个时候调节功能也好,防御功能也好,毛病不容易生了。

骆新:我就不相信您能那么一直心平气和,您刚才也说了,文革期间把你的藏书,装了两个大卡车,全给您拉走了,您就不生气?您那会儿,我也知道有好长时间,也没有太多的行医机会,您那会儿就不生气?

裘沛然:这是大势所趋,不是我一个人。你要想一想,我过去也是研究过历史的,历史上这种惨不忍睹的事情太多了,我这两车书算什么?要想得开一点,做人要宽容一点,对人要宽容一点,不要太苛刻,第一。第二,做人要潇洒一点。第三,做人要厚道一点,不要搞损人利己的事情,不要专门搞假冒伪劣、骗人的事情。第四要豁达一点。这样子心态就比较和平了,心态和平了,气血运转了,养生要守度。

骆新:我知道,尺度的度。

裘沛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国儒家的学说之可贵,最可贵在于中庸。

骆新:可是现在这个社会大伙互相攀比,真做到中庸太难了,整个社会都在强调成功,崇拜成功的情况下,谁能做到心平如水?

裘沛然:成功是好事,成功对于中庸是不矛盾的。如果大家双赢,那不是好事吗?大家都是经济生活向上吗?国家也发展,社会也发达,个人也很好,那这不是中庸之道吗?你要把财富占为己有,剥削人家,而且坑害人家,那这就不是中庸。过去中国商人是强调诚信的,诚信就是中庸之道。

2009年6月19日首届“国医大师”表彰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60年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30位国家级中医大师,裘沛然得此殊荣。裘老一生勤勉,恪守古训“医乃仁术”,教学、问诊、写书……主持编写42本著作说的是一件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5年行医生涯做了一件事:治病救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8524.html

更多阅读

昆明玄空风水先生对龙行天下论坛灵珠子的印象 龙行天下风水

昆明玄空风水先生对龙行天下论坛灵珠子的印象我到了贵州六盘水做地,寻龙。一个做地的人,说起了,灵珠子,我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然后5个月过去了。。。浏览了灵珠子的论坛,,,灵珠子治学严谨,,一张图,一个理气数据,,,他都认真标记但是,他也是一个有个

正心中医 国医大师贺普仁:“一针一得”治百病

国医大师贺普仁:“一针一得”治百病——从医70年首度公开秘籍贺普仁从医七十年首度公开秘籍  不轻传,诚者主动传!http://www.56.com/u11/v_MzcwMDYxMTI.html  一、针灸界的“九阴真经”  第一眼看到《“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

声明:《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今晨离去 裘沛然怎么死的》为网友胡大本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