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翻译和原文

答谢中书书

八上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翻译和原文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一年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突然月光从门缝照了进来,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来到庭院中。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 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9245.html

更多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34中李清华[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仅84字,但言简意丰。初二的学生理解字面含义并不太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通过带领学生反复地诵读课文,以读带讲,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品味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和《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一、 填空《答谢中书书》选自《 》作者 是 时期的思想家。有作品《 》。“书“的意思是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本文中的“康乐”是指 朝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4、夕日

解读《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解读《记承天寺夜游》 方 睿一向提到苏东坡,人们大约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文字,天生有一种鼓荡之气,大有一种栏杆拍遍、挑灯看剑的酣畅。毫无疑问,苏轼是一代文学大家,宋文、宋诗、宋词都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高峰,其

读宋明两代两篇《沧浪亭记》 沧浪亭记 归有光

苏州的园林胜迹中,沧浪亭的历史可以追索到宋代庆历年间以至于更远。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说它是某朝某代的留存,主要还是指其中的人文精神的继承,从物质意义上说,现在所保存的沧浪亭,其中的亭台楼阁,池石花木,不过是清代康熙以后甚至更晚

声明:《八上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翻译和原文》为网友爹只是个神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