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进化——《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英]理查德·道金斯The Se--lfish Gene, Richard Dawkins
大家都很熟悉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之前认为"物竞"指的是物种之间的竞争,"适者"指的是适合的物种或个体。《自私的基因》提出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认为相互竞争的不一定是物种,还可以是个体或者基因;生存,也不一定是指个体或物种的存亡,还可以是基因的延续。本书最基本的观念就是把基因视为自然选择的基础单位,以基因进化的视角,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行为现象。基因和进化论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大体上自洽的体系,可以诠释生命的来龙去脉,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让我们更深的体会到了生物多样性的可爱,当然也更清晰地认识到进化的冰冷和无情。

人性本恶说到自私,对“自私的基因”最普遍的误解是,把“基因自私”和“生物个体自私”混为一谈。按照Dawkins的说法,所有基因都自私而盲目地追求在基因池里最大化,但只有很少的基因决定生物体本身是自私的。比如,确实有“无私”和“向善”的基因,包括人类的同情心。这些无私的基因也会自私地追求自身的最大化。它们没有灭绝,是因为它们和”损人利己“的基因在进化的博弈过程里达成了动态平衡。而非亲属关系的合作和互利都可以用博弈论(GameTheory)中的ESS(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来解释,即进化上的稳定策略。
Dawkins极力避免,但我想每个读者一定会从基因的自私出发来思考人性善恶问题。这是永恒的争论,当然也不会有答案。孟子主张性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荀子主张性恶,“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无善无恶,“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点和佛教类似,“善恶本性为空”。西方人应该更倾向与性恶论,比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到的“因自私而利他”的“经济理性”。
我自己认为“人性本恶”,关于这点我不打算加入争论或做任何解释。
冰冷的进化——《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

生存机器小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后来又觉得自己至少掌握着自己的人生,再长大……至少身体是自己的吧。对不起,其实人也不过是基因的载体罢了。“基因存在于你和我的躯体内;它们创造了我们,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而保存它们正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这些复制基因源远流长。今天,我们称它们为基因,而我们就是它们的生存机器。”
够讽刺吧?基因才是进化的主人,而人类不过是他们进化的工具和载体而已,而其只是个暂时的,正常使用寿命也就80年。那么努力的活过,最后多半也是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湮没,想起来,心里有时候是会觉得悲凉的。
不过明白这点,很多事情也就豁然开朗了。人为什么不能长生不老?因为从基因进化的最优策略来看,完成繁殖后人的使命就是早点死亡,不要妨碍下一代基因的进化。
早生孩子,多生孩子,然后早点死。

一夫一妻从进化的角度看,我认为一夫一妻制是一种倒退(这里不讨论道德)。我想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人(和很多哺乳动物)的进化越来越复杂,只凭基因不能传承足够的信息,需要后期的学习(人类的婴幼儿期是最长的),这样需要由家庭来承担重担。即便这样,一夫多妻制仍然人类社会各时期普遍存在。一直到近现代人人平等的观点深入人心后,一夫一妻制才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可以说,一夫一妻是普通男同胞的福音。
我在想,当将来社会保证越来越完善后,会不会重新出现另一种形式的一夫多妻?比如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结婚,而只与最优(她自己认为最优)的精子结合,比如通过精子库或直接受孕的方式,然后由自己或社会抚养。
对男人来说,这种竞争太残忍了,不多说了——还好不是现在。

两性战争作者并没有讲到人类社会,只讲生物界普遍的雄性和雌性,但我觉得很多观点对人类同样适用。
雄性对后代投资少,会倾向于处处留情和不挑剔配偶;雌性对后代投资更多,对配偶更加挑剔。雌性个体手中握的王牌是可以拒绝交配,因为她的嫁妆是一个既大又富营养的卵子。交配之前,能够据以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可是一旦进行交配,她就失去了手中的王牌……她把自己的卵子信托给了与之交配的雄性个体。可应对的有两种策略,家庭幸福,和大丈夫策略。大丈夫策略不提,是雌性动物对得不到孩子们的爸爸的帮助已不再计较,而把全部精力用于慎之又慎,精心挑选,培育优质基因。家庭幸福策略要求雌性个体辨别出雄性个体其忠诚和眷恋家庭生活的迹象,从而使自己受益。要做到这点的方式之一是,长时间地搭架子,忸怩作态。凡是没有耐心,等不及雌性个体最终答应与之交配的雄性个体大概不能成为忠诚的丈夫。而对于雄性的个体而言,假使它知道今后它要接近的任何其他雌性个体,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拖延,然后才肯交配,那么,对它来说,遗弃该雌性个体的念头也就没有多大诱惑力了。
同样理论也完美解释了为什么女人要“考验”男人,为什么淫荡的女人占少数,矜持的女人占大多数,以及忠诚的男人占大多数,花花公子占少数。
雌性的最佳策略也许是:享受家庭男(忠诚的雄性)的殷勤,但与大丈夫男(不忠诚但有性吸引力的雄性)生育——不谈人类。

自由意志人类很傲慢地认为自己和动物不同,但从基因出发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大同。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的高尚完全毫无客观依据。作为人类,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任何一个个体,也只不过是寿命不长的基因组合体的临时运载工具。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只是在于某部分特定基因的延续。据说人类的大猩猩基因的相似度在95%以上,和香蕉相似度在30%以上......
人类很自负地认为自己拥有自由意志,我们确实容易有这种错觉。不过受弗洛伊德的影响,我一直觉得人绝大部分时间是受自己“潜意识”支配的,或者只是随大流,只是极少数时间例外。当然少数独立思考的人能大大减少这种影响,不过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参见《人类误判心理学:社会认同倾向》人类的潜意识会不会就是基因的作用呢?如果是,那人类真的只是臭皮囊而已。虽然没什么证据,但我很怀疑两者有很大的关联。所有动物的本能都是贪婪和追求私欲的,表现为对食物/领地/异性等资源的追求和占有。而人一辈子争名争利,不也就是为了占有生存资源和异性吗?当然由于文化等因素,很多潜意识的动机被伪装起来连自己也未必知道。比如即使不能占有更多异性,但仍然会不遗余力用各种方法吸引异性关注。

另类的进化我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人类文明是建立在本能压抑的基础上的》,认为人类文明和生命本能以及进化是背道而驰的。上面谈到的人类一夫一妻制、计划生育、延长人类寿命等文明产物都是不符合进化论的。那么长此以往,人类会不会在进化中停滞不前,而被其它物种超越呢?
我觉得很能性是蛮大的,但肯能是N多年后,也不太可能是地球上现存的物种。有几种可能:也许新物种有更多的染色体,能遗传比人类更复杂的进化优势,并且长期在被人类忽视的地方生存发展;也许是外星的生物;也许是人类意外灭亡后给幸存物种充分的时间。
当然我认为最有可能是另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竞争形式,比如人类之于基因,电脑之于人类。比如基因不断的变异、选择和竞争,变异的适应性会越来越强,演化出来的武器会越来越奇妙。出现了城堡现(细胞),战舰(多细胞生物),直到最后,基因的军备竞赛会造出基因自己的电脑-------生物智能。那么人类的进化会不会出现一直更复杂的复合体呢?

谜米机器当然也许是基因进化的概念过于冰冷无情,作者在最后提出了一个"meme"即“文化基因”的概念:一个个想法碎片,正在新一代的Web上复制、变异、淘汰。其学生在《谜米机器》(TheMemeMachine)一书中谈到:正如基因之间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下一代的身体之中,最终决定了生物世界的格局及其结构;与此类似,谜米之间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另一个人的大脑、另一本书、另一个对象之中,这最终决定了我们的文化以及我们的心理结构。
人既是基因的机器,也是文化的机器。人脑成为Meme的原始汤,同时我们在进化最高级阶段形成的自我意识,在Meme进化过程中扮演着选择的角色,如同自然选择之于原始生命分子。对人类来说,meme比gene的进化更重要,这种想法也许能给人类带来少许安慰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9664.html

更多阅读

《白雪公主小剧团》读后感 白雪公主读后感100字

《 白雪公主小剧团》读后感同里实验小学 五(4)班沈一佳首界校园戏剧节开幕啦!马小跳班上自编自导自演童话剧《白雪公主》,还成立了白雪公主小剧团,热心的马小跳当上了团长。这个团长可不是好当的,马小跳遭遇了许多困难:不适合演白雪公主

《新主人翁精神》读后感 发扬主人翁精神

以主人翁的精神、立足本岗发挥技能实现“安高”矿井《新主人翁精神》读后感读了《新主人精神》这本书,很受启发和感染。其内容的直白、专家们观点的明确、案例的鲜活,让人感受到震撼。因而这本《新主人翁精神》让我从中体会到了在

《梦溪笔谈》读后感 梦溪笔谈主要内容

《梦溪笔谈》读后感 初中或高中时学过一篇《活字印刷术》的文章,从此记住了沈括的《梦溪笔谈》。一直以来,未识此书真面目,某日在华师大打完球,闲逛书店,顺手买了一本。读完果然大开眼界,感触很深,沈括博闻强识,文史理哲,天文地理,奇闻轶事

《梦幻小公主》读后感 小公主读后感400字

《梦幻小公主》读后感今天,我看了一本玖金阿姨写的关于友谊的书——《梦幻小公主》。这本书主要讲一名花仙子——诺诺带着承载着海神博拉灵魂的水晶龙项链,在魔幻丛林的尽头

声明:《冰冷的进化——《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为网友时光划破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