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摄影作品 摄影师马良

通过胡歌,知道了马良!一个对艺术创作如痴如醉!脑子里充满奇思妙想的摄影家!

看到他的作品,才回想起曾经在某写杂志和一些网络上看到过!新颖的手法!隔世空间的搭配!色调的运用!把一些只能在画布上展现出来的东西和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最主要的是,他的作品给人一种瞬间的动态之美!

2005年《Unforgivable Children 不可饶恕的孩子》马良

马良简介:
1972年生于上海
199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大学学院 平面设计专业
1996年-2004年从事商业短片之美术指导和导演工作
2004年开始艺术创作

个展:
2005年. 新加坡esplanade国立艺术中心 Maleonn摄影展
2005年. 中国平遥摄影节 “造影者-Maleonn”
2005年. 中国天津fotoyard画廊 “马良的视界”
2005年. 中国上海先进艺术中心 “Face to mask--面对面具”
2005年. 中国上海8号桥艺术区 Back yard café “Déjà vu--衣锦夜行”
2006年. 香港文化俱乐部 “擅变的圣容”
2006年. 中国上海亦安画廊 “奇境”
2006年. 加拿大 多伦多 CRAIG SCOTT画廊 “擅变的圣容”
2006年. 中国洛阳 中空间艺术 “他的视界”
2006年. 中国上海莫干山路50号 ARTSEA画廊 “Sweets and Sours”


群展
2005年. 上海先进艺术中心, “造影”摄影4人展
2005年. 新加坡 上海设计艺术展
2005年. 大声展 艺术视觉展
【马良摄影作品】 摄影师马良
2005年. 第六届美国旧金山国际摄影艺术博览会 中国摄影师联展。
2005年. 美国旧金山Olive Hyd画廊 中国摄影师联展。
2005年. 中国连州国际摄影节 “走神”上海摄影师群展
2006年. 纽约MOCA博物馆 “虚拟沙龙THE VIRTUAL SALON”
2006年. 中国 厦门中国欧洲艺术中心 “中国/丹麦/荷兰/冰岛4艺术家 联展”
2006年. 澳大利亚 昆士兰 IDAA(国际数码艺术大奖)联展
2006年. 第七届美国旧金山国际摄影艺术博览会 中国摄影师联展
2006年. 法国南特 DIAPORAMA 摄影节

2004年《My Circus我的马戏》马良

生命就是一场寂寥的马戏。
我们孤独地表演着自己。

即使这只是一场寂寥的马戏。
我们依然要活色生香的演下去。

文/马良

我选择了自己写这本书的序言,是因为我似乎总有一种想要和直接和你说些什么的欲望。

相对意识流动的文字,定格的照片似乎总是显得如此欲言又止。

可是我写了很久都不得要领。

开始,我写了我认为摄影是什么,然后我发现我个人认为摄影是什么实在是没什么重要的。就某些观念看来,我甚至不可以算是一个摄影师,而关于摄影的理论文字汗牛充栋,我翻阅之后产生的只是沉重和苦恼。所以我选择了按下删除键,消灭了我自己创造的这些新的混乱。

后来,我又写了我认为上海这个城市在我眼中是个什么样子,写了几百字又发现我看到的上海充其量也只是所有人眼睛看到的这个城市的某一个角落。上海如此丰富,丰富到其实和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实质性的关系了。无论用多么深情或者多么深刻的言辞来描述这个城市,都显得如此苍白。这个城市依旧岿然不动地存在着,并不需要我们任何的定义。于是,我又按下了删除键。

最后,我选择实在一些,只想告诉各位拍照片这件事情在我个人身上所产生的一些作用。

在2004年4月,我在上海买了自己有生以来第一台照相机,一台很烂的数码相机。那时是我职业生涯里最无聊的一段时间,重复和没有创造性的商业短片导演工作,让我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于是寄托于不停地按下快门得以解脱对自己的失望和空虚感。这一切的开始仅此而已。

两年了,我拿起了照相机却再也没有放下来。说实话我自己直到现在也不是很明白,是什么让我和摄影扯上了这种关系。我也不愿意认为自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摄影师,就像任何摄影家协会都没有意识到我的存在一样的自然而然。我依旧痛恨摄影背心和它所代表的摄影中最庸俗的那一面;但是我不得不说,现在我真正地爱上了用照相机拍照这件事情。

我一直在拍,两年里我完成了三百多张作品,用一种很复杂的方式。渐渐地陷入了这种不停地在创造表达的快感里,虽然生活里多了以前不常见的某些事实的窘促,但我的精神生活却变得有意思了很多,不再陷入对自己的失望中,第一次觉得正在积极的生活,“自我”这两个字重新又回到我的语言里。这是拍照片这件事情给我的最大馈赠。

常希望我自己和我的照相机都更加纯真一些,不必承载什么苦难的意义。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有高高早上的圣像了,所谓摄影的真实存在感在这个不真实的世界的反衬下,早就变得面目可疑了。所以,无论我怎么自负地自认为师出有名,我的照片最后也只能成为一个小小的寓言,或者说是一场草台班子的演出而已,仅止于此!我渴求的是观众的掌声和微笑,然后鞠躬谢幕或者再为大家加演一个节目什么,一切都是如此简单,多好啊。

很高兴这回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我的作品成为了一本书;一场意外的演出。在书店的某个角落静静等待着为你跳个舞或者唱支歌,并由此和你产生了某种潜在的交流,如此想来更觉得拍照片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2006年3月

影展前言:我是上海妈妈的好孩子。

  ---我是一个戏子的孩子,所以我注定了也是一个戏子。

  一直没写前言,是因为很想了解作品可以带给观者的各种解读方式。

  摄影究其本身就是一面镜子,观者在作品里照见的只是自己。各种线索和暗号铺陈,似乎在歧乱进入迷宫的路径,可是这又何妨?观看者自然还是会很清晰地捕捉到自己最想阅读的碎片,并且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于是纯真者照见了孩子,幽默者看到了欢乐,茫然者看不见答案,无聊者也依然百无聊赖。

  这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是不是说明了摄影只是一个过渡介质,(当然除了摄影作品,很多视觉作品都有这个特性)你制作照片的时候,永远只能完成这个作品的一半,而另一半却交给了观者,摄影作品本身并不需要完整,他需要的是在表象下尽可能大的表述空间。

  最后我想说,在拍摄这组作品的时候我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的,试图确认和嘲讽我和上海这个城市的若即若离;又爱又相互轻蔑的某种关系。我是一个北方移民的孩子在这个城市里直到13岁才学会上海话,可是后来又悲观地发现,在这个曾经鄙视外地口音的城市,却又流行起了夹杂外语的台湾口音。上海的价值观如同变色龙一般的无法琢磨又可笑。而这个城市的孩子总是在不停地被这个没有根的城市所扭曲着,在隐痛和窃喜中来回摇摆。

  这个城市的舞曲不停地在变幻,我们的舞步也越来越滑稽。可悲的是,除非你离开这个光怪陆离的舞池,不然你很难停下这扭曲的舞蹈,而离开的也许你也很难再找到自己的脚步了。

  我知道这拙作只是面哈哈镜,只是我依然可以清晰地照见我自己。

2005年《Shanghai Boys 上海妈妈的好孩子》马良

“禁忌之书”序言

文/马良

一页是生;一页是死;一页是欢乐;下一页就是痛苦
一页是成长;一页是衰老;一页是出发;下一页就是归宿
一页是幻觉;一页是真相;一页是颂歌;下一页是审判书
一页是笃信;一页是怀疑;一页是建立;下一页是颠覆
一页是自由;一页是束缚;一页是狂欢;下一页是狂欢后漫长的孤独
你哭了;诗人;你为什么哭?
你不该偷看生命 这本悲欣交集的书
-----献给我们的生活

2006年《Book of Taboo 禁忌之书》 马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0100.html

更多阅读

国际新闻摄影作品 再次被震撼 新闻摄影作品分析评鉴

法国 国际新闻摄影节筛选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新闻摄影作品。如下是在本届摄影节上展出的优秀作品。  拍摄信息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基督教徒们正在掠夺一家穆斯林商店。  拍摄信息中非共和国,一名受伤的男子正

声明:《马良摄影作品 摄影师马良》为网友或十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