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鲁冠球:儿子冲锋老子导航

 成长篇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能在商海的大潮里驰骋四十多年屹立不倒,恐怕满中国数,也数不出几个人来。鲁冠球当仁不让,算是其中一个。

总结鲁冠球的成功,离不开三句评语:远见卓识、积极进取、敢为天下先。当文化大革命左倾风潮正席卷神州大地时,他便东躲西藏开始了创业之路;当众人唯恐被割“资本主义尾巴”时,他先后变卖了祖父、父亲和自己的房子,将命运押在了盘下的公社农机厂上。

从四千块创业到每年数百亿元营业额,鲁冠球说,这一切都是干出来的。“我们农民过去因为穷受人歧视。后来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富起来,并且为这个社会干出点东西,才能被社会所承认。”

“地下黑工厂”的尝试

1945年鲁冠球出生于普通农家,父亲在上海一家工厂工作,工资微薄,他和母亲住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鲁冠球居住的宁围乡与杭州市仅一江之隔,望着对面都市的繁华,鲁冠球那时的梦想就是进城做个工人,改变自己的命运。

15岁初中毕业后,为减轻家里的负担,鲁冠球主动辍学。16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介绍到萧山县铁器社。3年学徒生活中,鲁冠球对每天接触到的各类机械工具倾注了很多感情,他的技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大跃进’的时候城市缺少劳动力,就从农村招了不少农民进城,但后来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用个现在的词说,就是农民工又‘下岗’了,只能回到农村。”鲁冠球说,他就这样被打发回乡。

在很多关于鲁冠球的报道中,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被普遍看做是鲁冠球创业的开始。但实际上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创业。20岁的鲁冠球已经有了第一次创业经历。

回到宁围后,鲁冠球向亲友们借贷了3000元买来了一台磨面机和一台米机,创办起一家小型米面加工厂。但在那个年代,就是私办这么一个小小的米面家工厂,也是不允许的。“米面加工厂没敢起名字,更不敢四处宣扬。但就靠乡亲们的口口相传,也引来不少生意。”谈起自己20岁时的初次创业经历,鲁冠球仍然显得有些得意。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小厂还是被发现了,并被扣上了“地下黑工厂”的帽子,被迫关闭。所有机器设备被强行贱卖。最后,鲁冠球不得不将刚过世的祖父留下的三间老房子变卖,才好不容易还清了办厂时所欠下的外债。

回忆起过去那段难忘的创业经历,鲁冠球感慨地告诉记者:“没有人会相信,60年代为了创业,我先后三次将祖父、父亲和我自己的房产都变卖了,六年间搬了七次家,每天东躲西藏,为的只是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艰难的原始积累

第一次创业几乎让鲁冠球倾家荡产,他很长时间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整日闭门不出。让他感到特别痛苦的是,父母血汗换来的钱就这样化为乌有,他成了败家子的典型。不过,他也在第一次创业找到了“感觉”,不服输的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的出现。

1969年,蛰伏多年的鲁冠球终于等到了机会。“当时,国家批准每个人民公社可以开办一家农机厂,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去申请了。”年仅24岁的鲁冠球再一次跃跃欲试。

终于,鲁冠球借了4000元钱,带领6个农民一起,办起了宁围公社农机厂。起初,没有地方买原材料,鲁冠球就蹬着一辆自行车每天过江到杭州城,走街串巷收废旧钢材。在那个铁桶般的计划经济年代,生产什么,购买什么,销售什么,都由国家下达指标,如果指标之外的物品流通便属“非法”。

好在聪明的鲁冠球有过米面厂的痛苦经历,他吸取经验东钻西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条能够让农机厂活下来的缝隙———为周边公社的农具提供配套生产,比如饲料机上的榔头、打板,拖拉机上的尾轮叉,柴油机上的油嘴,要什么做什么。

之后的10年间,鲁冠球就是靠作坊式生产,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8年农机厂竟已有300号人,年产值300余万元,厂门口更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宁围失蜡铸钢厂等多块牌子,到这一年的秋天,他将宁围万向节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这也成为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其间,除了管理工厂,他还办起了农场、养鳗场、蛇场。总之,只要是他认为能赚钱、做得了的营生,他都想尝试一下。

十年添个零

农村开始实施承包责任制后,一直想大干一场的鲁冠球手更痒了。1983年,他把自家自留地里2万元苗木全部拿出来抵押,承包下萧山万向节厂。

事实证明,鲁冠球是有眼光的。承包第一年利润就超额完成了154万元,以后年年超额完成承包任务。第一年完成承包后,政府奖励他44.9万元,他却把钱全部用在了工厂培养人才和建造乡村小学上。到1985年,鲁冠球放弃的奖励达300万元之多。他的仗义和善行令他名声大噪,1985年被评为全国新闻人物,198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民企业家。

虽然这时的鲁冠球在全国已经小有名气,但民营乡镇企业想要在商界立足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早在1980年时,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在山东胶南县召开。得知消息后,鲁冠球立即叫上销售科长,带着满满两卡车的“钱潮牌”万向节产品赶到了胶南。但大会组织者拒绝乡镇企业入场。千辛万苦赶到胶南却被拒之门外,销售科长一下就泄了气:“这不是瞧不起人吗?乡镇企业怎么了,难道我们是后妈生的?”同来的工作人员也提出收兵回去算了。

鲁冠球安慰着大家:“不就是不让我们进去谈嘛,但没有说不准我们在外面谈。我们可以在场外摆地摊嘛。”地摊摆了,“钱潮牌”万向节在订货会上一炮走红。此后,鲁冠球一直坚持薄利多销,“钱潮牌”产品牢牢占据了全国65%以上的市场。

1990年10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万向集团正式成立,鲁冠球成为万向集团的法人代表。1994年1月10日,这是令鲁冠球终生难忘的日子。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股市上市了。7年前,就是因为万向是一家乡镇企业而被有关部门无情地拒绝股票发行。而今天鲁冠球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万向也由此开始了新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万向集团实现日创利润1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突破1万元;80年代日创利润1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突破10万元;90年代日创利润1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突破100万元。鲁冠球告诉记者,“万向计划到2009年力争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入超过1000万”。从而实现他“奋斗十年添个零”的目标。

稳步迈向世界

1984年春,万向的产品在广交会上得到了外商的青睐,美国派莱克斯公司定购3万套万向节。这一订单在当时被称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第一单”。紧接着,美国舍勒公司也与万向签订协议:5年内每年至少20万套。舍勒公司是始创于1923年的美国汽车配件巨子,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万向节专利。

“要和外国人打交道,就要学习别人近百年的先进管理经验。”鲁冠球说,1992年万向把人员派往美国,真正感受到了与国际市场的差距。比如,美国一家同行企业只有250人,年生产400万套万向节。而当时的万向,有近千名员工,年生产只有80多万套。对照美国企业,万向采取了以高起点投入,引进高精尖设备,培育高素质人才,制造高档次产品,企业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1994年,万向美国公司成立,使万向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源优势,融合美国本土化运作,高起点,迈大步。公司实施了以“股权换市场”、以“设备换市场”、以“让利换市场”、以“无形资产收购”等资本经营与发展实业相结合的运作技巧,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建立19家公司。走出去的战略不仅扩大了万向的国际市场份额,更为其利用国际资源打开了通道。

2001年8月,万向成功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2007年7月,万向又收购了美国AI公司30%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当年,鲁冠球创办万向美国公司时订了三大目标:第一,在美国树立万向形象,把产品打入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主流市场;第二,搜集信息,及时反馈给集团以拓展新的领域;第三,优化组合国际资源,让国际资本为我所用。现在来看,鲁冠球的三大目标都实现了。

有能力超过儿子的可以换

鲁冠球谈接班人

如今的万向已经发展为一家年营业额数百亿元的大象级企业,面对令中国民营企业家普遍头疼的接班人问题,年逾花甲的鲁冠球有自己的见解。

鲁冠球唯一的儿子———今年36岁的鲁伟鼎在去年年底刚刚递补为中国共青团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94年,时年23岁的鲁伟鼎便已经正式出任万向集团总裁,负责万向集团的日常经营。

在万向,父亲鲁冠球坐的是VOLVO———全球安全系数最高的轿车。儿子鲁伟鼎的选择是讲求速度与驾驶快感的BMW,车如其人。在经营操作中,鲁伟鼎讲速度、有闯劲,冲在第一线;鲁冠球则经常往后拉一拉,严格地掌控着企业的安全系数。

“现在在万向我只做两件事,一是大方向,在大方向规划之内的事容易通过,规划之外的项目就要多进行研究分析,要慢一点;二是选人才,因为选择好的人才,可以带来一个成功的项目。定好了方向,选对了人才,其他的都交给他们年轻人去做了。”对于自己的平稳交接,鲁冠球显得很满意。

“对于接班人,我现在选好我儿子,如果将来有能力超过我儿子的优秀人员出来,只要能够把企业搞得更好,能够为农民多增加收入,为农村富裕做出贡献的,我可能会要调一个,这个是可以改变的。”鲁冠球并不像某些企业家那样避讳谈接班人的问题。“我现在不仅要培养伟鼎,除了他,我还在培养一个两万多人的万向团队,他们都是万向的接班人。”鲁冠球坚定地说。
万向鲁冠球:儿子冲锋老子导航
鲁冠球谈成功

一切都是干出来的

回首自己的创业往事,鲁冠球用一句话概括:“一切都是干出来的。”

“只要你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件事情,当别人工作5天,而你365天都不休息,别人在过年初一,而你还在接着干,那么你一定能成功,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怨天尤人没有出路,消极悲观走向死路。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地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地干,一切都是干出来的。”在采访即将结束时,鲁冠球拍着记者的肩膀,以长者的语气坚定地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0620.html

更多阅读

万向鲁冠球:儿子冲锋老子导航

 成长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能在商海的大潮里驰骋四十多年屹立不倒,恐怕满中国数,也数不出几个人来。鲁冠球当仁不让,算是其中一个。总结鲁冠球的成功,离不开三句评语:远见卓识、积极进取、敢为天下先。当文化大革命左倾

万向集团鲁冠球:从铁匠铺走出来的跨国企业家

鲁冠球,男,汉族,194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万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乡镇企业功勋、全国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

鲁冠球:“奋斗十年添个零”没变

“到2019年,企业日创利润1个亿,员工最高年收入1个亿”。这个目标,是今年7月8日、万向集团创建40周年之际鲁冠球许下的承诺。 鲁冠球不打没准备的仗,他的上一句许诺,虽然历经金融危机冲击,仍然在今年如期应验: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

鲁冠球:商界常青树

18年A股市场,能够一直引领上市公司成长的掌门人屈指可数。据统计:在深沪两市最早上市的200家公司中,目前仅有8家公司的董事长始终未变,万向钱潮的董事长鲁冠球便是其中之一。这位中国商业界鲜有的“常青树”企业家经历了风风雨雨,是中国

对话万向集团鲁冠球:用中国成本卖出美国价格

  在迈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中,万向集团被视为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不久前,记者飞往美国亲身感受万向“走出去”开辟的新天地。在此前后两度采访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请他阐释万向的“走出去”理念。   最初万向产品“走出去”是

声明:《万向鲁冠球:儿子冲锋老子导航》为网友怪你没眼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