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制取研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珠海市第九中学孙歆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基本操作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制取研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重点突破:通过提问预让学生思考已知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演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盐酸及稀硫酸的反应确定反应原理,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和硫酸;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到课堂展示,让部分学生到台上演示实验,教师针对学生演示指出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难点突破: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分析对比两套装置,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并且学生懂得要制取某种物质,必须通过含有该物质元素的其它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来实现,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学生很快想到的是木炭的燃烧,碳还原氧化铜,思考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对比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展示激励评价法。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六、教具准备:

仪器:注射器、锥形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课件。

药品: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

七、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通过实验导学并了解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让学生设计、展示、并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

1、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思考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

内容一: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我给出浓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药品和试管若干,并提出让学生从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净、操作简便等方面去选择原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找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原料,这样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对比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找到了理想的原料后,就要选择适宜的装置。

内容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从药品状态、反应条件及生成气体性质等方面分析选择。

3、归纳总结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及时提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大的方面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细小方面要考虑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

4、巩固提高

1)、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类比,让学生找到规律,指导探究其他气体的制取,从而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提升对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的把握。

八、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CaCO3 + 2 HCl === CaCl2 +H2O + CO2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常温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法

九、教学效果反思:

这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设计的师生互动活动较多,强调了新课标指导下新型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再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不仅不包揽所有问题答案,还会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提问等众多手段的运用,体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寓教于乐,以情激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记忆和理解的水平差异还很大,所以连续和反复依然很重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1101.html

更多阅读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最大的麦穗说课稿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道理孩子们一般都知道,但是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王天姣 秋天的怀念一等奖教学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大连市西岗中学王天姣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环节。学习过程中一旦偏离目标,教师应及时引入正题。在《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中,我设计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描写(动作、语言、神态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怎么写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反思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反思广东汕头华侨中学王娜(苏红教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市级培养对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节课,我准备用3个课时完成。本来我打算用第二课时来开汇报课,即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 香港 璀璨的明珠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二至五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我把握住了略读课教学的步骤,让学生从阅读提示入手,按阅读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初读课文

声明:《《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制取研究》为网友伴君挽情留青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