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简介续-案例给我的启示园艺09-1090344103蔡文涛 我的世界雨水收集器

上一篇文章里,用了许多正规的语言,读起来枯燥乏味。作为上一篇论文式文章的补充,这篇随笔虽继承了一贯的探索精神,但却十分随意,旨在和广大同学交流、共同探讨。理论说多了,也该来点实用的了。

如果让我们自己去做一个雨水花园,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先别急,因为已经有很多典型的案例可以供大家参考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是唐爷爷的经典名言。我们只需要照葫芦画瓢,已经足够达到入门级别的水平了。如果你抄的好,再加上自己的创意,那一份好的作品自然横空出世。

先从最富盛名的波特兰雨水花园说起吧。波特兰雨水花园绝对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数据库里有一篇专门解析波特兰雨水花园专门的论文。不过里面书面语言之重,让意志力较差的人读着毫无头绪。这里,我就充当个翻译者,把哪些书面语言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不排除会有失误的地方。

波特兰位于美国俄勒冈州,几乎每年9月都会降一场持续的大雨。城市嘛,道路肯定是不透水的水泥路面。降雨后,很容易形成洪流,给排水管道带来巨大压力;最主要的是,冲刷城市表面形成的雨水是很有污染的,夹杂着各种悬浮物、各种粉尘,排入威拉河中,自然对威拉河水中生态造成巨大破坏。于是人们就开始思索,怎么样才能让水少排一点、怎样让排出的水是干净的——于是,设计师们开始想到雨水花园。我们来看看设计师是如何做的:

设计师们做了以下创新:

创新一:串联的水池体系。我们知道,水库对洪水有非常大的调节作用;所以个人认为,设计师们取灵感于水库。不过,在博客上面无法把图画出来,只能去描述了。下雨的时候,一个水池流满了,再往下一个水池上面流,以此反复。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水池体系的作用显然是为了限制洪流的。

借鉴点二:用石材组成的溪道体系。大块儿的石材,自然不透水;而小鹅卵石,自然透水性能很棒。设计师在做的时候,水流速大的底部、关键驳岸,就用大石块;而水流较缓的地方,用了鹅卵石。鹅卵石部位的水会被土壤吸收。

借鉴点三:如果雨水过大,鹅卵石也会被水流冲走。于是,设计师就在石缝、鹅卵石之间种植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可以保持水土,对鹅卵石也起到固定的作用。


雨水花园简介续-案例给我的启示【园艺09-1090344103蔡文涛】 我的世界雨水收集器

这三步,就成了当今最经典的雨水花园案例之一——串联的水池体系、石材组成的溪道体系、相应的植物配置。当然了,想成为经典,景观效果是不可或缺的。波特兰雨水花园对我们的借鉴意义有以下几点:

首先,可以借鉴水库的原理构建蓄水结构——既然波特兰雨水花园做的是串联的蓄水体系,我们当然也可以做成并联的体系;

然后,注意水流量的大小,合理选择材料;

最后,要有合理的植物配置。

类似的还有德国汉诺威康斯伯格城区,只不过形式不一样,而本质是一样的。如果真正有兴趣的同学,还是建议看一看英文原文。毕竟,任何经过翻译的东西都会失去原有的味道。

第二个典型的例子,见下图:


我们如果在上面多种植一些植物,依靠植物根系的净化作用,地下再设立几个排水管道,就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主要用于灌溉,就成了德国1992建成的某小区(见参考文献:罗华,德国居住区生态型景观设计解析);如果收集起来作为用作供热系统和冲厕,那就是澳大利亚的无花果小区。

以上图为原理的案例十分多,上图也是很多案例的原理图。尽管形式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上图的原理,我们可以做屋顶雨水净化、也可以收集净化的雨水用作各种用途。

由于近来事情颇多,就先介绍这两种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雨水花园原理结构吧。理解了这两种原理,我们就可以做很多、很大量的设计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114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雨水花园简介续-案例给我的启示园艺09-1090344103蔡文涛 我的世界雨水收集器》为网友俯瞰天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