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上阳台帖》鉴赏 上阳台帖 价值

李白《上阳台帖》鉴赏

李白亲书的《上阳台帖》草书墨迹复印件在马鞍山采石太白楼展出了,让人既意外又高兴。李白以诗仙著称,相信大多数人未见过他的草书作品。现介绍给博友们一起鉴赏。

《上阳台帖》是作者李白和杜甫、高适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三月,结伴登王屋山,同年三月十八日李白在阳台宫写下此帖。

此帖先入宋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朝由项元汴藏于“天籁阁”。清代先为安歧所得,再入清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被大收藏家张伯驹购得。1949年新中国建国后,张伯驹怀着对毛泽东主席的崇敬之情将这件《上阳台帖》赠送给毛主席。他在交中央统战部长徐冰转呈给毛泽东的信中特别写明李白的《上阳台帖》是赠送给毛主席个人的。毛泽东喜欢书法,收到此贴也十分珍爱。为感谢张伯驹先生,毛泽东亲嘱中共中央办公厅代写感谢信给张伯驹,并附寄一万元人民币。1958年,毛泽东提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受的礼品一律交公”的规定,并将李白的《上阳台帖》转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此为《上阳台帖》及历代题跋全卷)

《上阳台帖》,纵28.5cm,横38.1cm,仅24字。全文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太白。”这是李白唯一传世的草书真迹,加上后人的题跋,长约3米。

引首为清高宗弘历(乾隆)题:青莲逸翰。


乾隆皇帝题写的跋文。

正文右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

这是乾隆皇帝的观款印

李白《上阳台帖》鉴赏 上阳台帖 价值

帖后有宋徽宗赵佶一跋,跋文为: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可觉人物两望,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元代张晏跋曰:谪仙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元代书法家欧阳玄在观赏了诗仙李白的此帖后,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可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明嘉兴项元汴印及藏书阁名

近代大收藏家张伯驹鉴藏印

有前人赞其四言诗:

(1)“山高水长,物象万千”之意境,就如见其人、见其诗、见其醉。苍劲、雄浑之气扑面而来,笔落处,真气弥漫,苍茫从容。

(2)“非有老笔”何能臻此,在着落出“老”字则加重力量,纵逸拓放,形成了与首字之呼应,赋予老笔老辣清健,老而弥壮之功夫。

(3)“清壮可穷”四字,聚散开合,大起大落,连绵贯气,一任自然。

(4)满款“十八日,上阳台,太白”与正文一气呵成。

《上阳台帖》通篇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视觉效果。全诗寥寥二十四个字,足见其豪迈之气概,笔墨甜畅之神韵。这便是书法之李白。

注:

张伯驹,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他自幼天资聪颖,七岁入私塾,九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张伯驹和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张伯驹一生醉心于古文物研究,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他被称为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他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1455.html

更多阅读

蒋捷的《虞美人·梳楼》鉴赏 虞美人.梳楼

蒋捷的《虞美人·梳楼》鉴赏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丝丝的杨柳,绵绵的细

李白《蜀道难》审美艺术赏析 李白 蜀道难

李白《蜀道难》审美艺术赏析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写景状物以及诗歌体现出来的气象的宏伟而阔

高端解读李白《静夜思》 静夜思 李白视频

高端解读李白《静夜思》——李白文化民间研究学者揭开千古之谜李白《静夜思》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一直是学术界千古之谜,至今无人能揭开千古之谜。笔者对李白文化如痴如醉,解读揭秘近百篇关于李白的一生的诗歌和行踪轨迹以及生死之谜的

声明:《李白《上阳台帖》鉴赏 上阳台帖 价值》为网友月夜繁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