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第一神童宁柏的故事 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

在网上找到一篇关于中国第一神童宁柏的故事,看了看,感觉比较全面,其中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值得每个家长深思。以下是全文:写在前面:27年前,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神童叫宁铂。他是中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也是当时国人的骄傲,少年的榜样,他与张华、朱伯儒等人并称为80年代初期的“时代人物”。一个神话与榜样出现,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便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这样的神话在中国似乎有阵发性质,八十年代是宁铂,谢彦波,九十年代是以卡尔威特为代表的早教天才,最近又出了一个十岁的大学生。当年,这些神童的激励作用很明显,很多家长把压力转移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一些孩子效仿宁铂,开始超前学习并跳级,另一些孩子则倍感压力。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的习路平回忆说,“当时父亲拿着报纸对我说,看看人家宁铂,再看看你!我立刻觉得,如果宁铂愿意做他的儿子的话,父亲一定会把我像垃圾一样丢掉。那种痛苦、伤心的感觉我至今不能忘记。”27年过去了,当年的神童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就像当年的小西迪斯等人一样,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宁铂走过的这段历程。童年早慧宁铂1964年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沈阳人,宁铂在沈阳老家度过了童年最初的4年光阴,没有上过幼儿园。一直是老祖母带他,老人经常同他“对牛弹琴”地说话,讲故事。宁铂属于那种早慧的儿童,记忆力特别好。两岁半时就能背诵30余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够数100个数,4岁时学会了400多个汉字。5岁时,宁铂回到赣州父母身边上了供电局子弟小学,他的班主任是位女老师,有着慈母般的爱心,对工作十分负责任。上小学后的宁铂求知欲很强,对天文、地理、诗歌、自然、数学、历史、棋类等无不感兴趣,甚至还看医书,学着给人“看病”……当时正是文革时期,大部分书都给禁掉,只剩下一些医学等实用书籍。刚刚六、七岁的宁铂正是好奇心强的时候,没事就看这些书,他记忆力好,一来二去的也就记住了书中的内容。他掌握了许多中草药的性能和用途,并懂得脉象。实际上,记忆力好不见得其他能力就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虽然记住了医书中的内容,但是跟医生事,无非是对书上的知识生搬硬套罢了。八九岁时学习天文,能用肉眼识别几十个星座,并掌握它们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11岁下围棋,半年后两次获得江西赣州市少年和成年组围棋第二名。
关于中国第一神童宁柏的故事 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
他的最大特点体现在对古典文学的掌握上,他10岁时就能将《水游》中的情节、人物、诗词及论点讲得非常清楚。二十几年后,宁铂在《科技日报》上讲了自己早慧的原因。他说他小时候性格很孤僻,几乎没有什么儿时朋友,家里既无电视可看,又没有其它什么活动,就只有猛读大人的书,于是别人就认为他“天生聪颖”。六七岁时,他生了一场大病,父母弄来一些滋补品,营养补剂大概也促使他早熟。宁铂坦言相告,他是十一岁就进入青春期的,当时一般同学几乎都是高中阶段才开始发育。因此他也就比同年龄段的别的同学自控能力更强,学习起来更自觉些。宁铂认为,说早慧,也就仅此而已。当时,宁铂所在的小学五一班还有几个跟他不相上下的学生,包括许晋、潘辛菱和廖文根等等。后来,他们四个人同时考入赣州八中,余深贵老师一直教他们数学并担任班主任,蔡老师教语文,叶老师教物理,刘老师教化学。宁铂说他们四个同学在中学时依然名列前茅,轮流摘桂,不分仲伯,而且他们年龄也几乎差不多。宁铂在高中的时候还参加了江西省的围棋比赛,结果名落孙山。不过他趁机游览了庐山,诗兴大发,写了一首题为“大天池”的诗:世知天池好,只为无足踏。
远望天王塔,近观龙首崖。
深山有怪石,巉岩无艳花。
千古丰绩地,徒有虚名讶。神童的神话是怎么来的?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刚起步 ,特别重视科技人才。当时有人提出,要设立少年班,选拔最聪明的学生来此读书,提前成才。其实,创办少年班的最初构想可以追溯到1974年。当时,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李政道教授曾向周恩来总理建议:“理科人才也可以像文艺、体育那样从小培养。”这个想法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赞同。李政道教授后来于1979年4月访问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谈到这一建议的依据说:“在国际上,理论物理方面的人才,一般都在20多岁时出成果,几乎没有例外,因此,我们就希望学理论的学生能在19岁左右大学毕业,开始做研究工作,再往前推,在15岁进大学,才可能在23、24岁搞出成果。”虽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李政道教授的这一建议没有马上得到实施,但是,不能不说给中国教育界、学术界一个重要的启示,为日后少年班的建立提出了思路和根据。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来它被认为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观点在会议上重新提出。闭幕式上,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这一时期后来即被称为“科学的春天”时代。在科学春风的沐浴下,全国各地相继举行了各种学科、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会,从而推动了教育学术的研讨、思考、繁荣。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所说:“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现在科技队伍太老化了。国外教授都是30-40岁的人,而我们30岁还是助教,只有那些满头白发和秃顶老人才是教授,这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在美国65岁的教授就要退休了,我们出现了80多岁的教授与国外30多岁的孙子辈教授进行谈判,很不和谐。希望也要有青年教授,我们要搞四化,就必须这样。”同时,当时有许多群众主动推荐人才,也成为少年班创办的一个引线。在这样的背景下,宁铂有了脱颖而出的可能。1977年10月,当时宁铂还在读高中二年级时,他的一位过往甚密的叔叔倪霖写了封信给国务院副总理方毅,陈述和推荐了宁铂的学习情况,认为这是个智力超常的小孩,应该对他进行特别教育。1977年11月3日,方毅对此信作了批示:“请科技大学会了解一下,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与此同时,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都收到许多推荐少年英才、早慧儿童的信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科技大学招生部门同学校有关领导研究,提出了创办少年班的设想,并对被推荐者进行考核、观察、分析,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法。方毅将信批给科大后,科大决定到赣州去考核。赣州八中获悉后,即报告科大,说我们这里像宁铂这样出色的还有几位同学,建议一起组织考核。1977年12月初,中国科技大学在江西省赣州中学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考查,结果许晋考了第一名,80多分,宁铂考了第二名,67分,潘辛菱第三,64分,陈英因许多原因应该考好的而没有考好。当时抽考的是数学,宁铂告诉笔者,如果抽考物理他肯定最差,他的物理成绩一直不如其他几位同学。许晋因为年纪大些没有被录取,不过宁铂至今仍困惑的是,只比他大几个月或1岁的潘辛霖和陈英为何没有被录取,却只挑选了他,他执意认为这是一个误会,一念之差就改变那两位同学的命运。实际上,让13岁的宁铂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是他知识的庞杂。主考官对他进行了单独的面试,面试从各个方面对他进行考核,包括文学、数学、中医、围棋等。在古典文学方面,他有很深厚的修养,通读过不少名著,尤其喜欢《三国演义》,而且对《水浒》、《红楼梦》的人物情节记得非常清楚。他还当场对一位老师进行了切脉诊断,并且准确地说出了结果。被诊脉的老师赞许地点点头。此外,还对宁铂进行了3次难度较大的数学考试,7道数学题,后两道没有学过,经提示,做出一道。主考老师还同宁铂下了3盘围棋,老师输了2盘。
根据上述情况,主考老师认为,宁铂达到进入大学少年班学习的条件。采用类似办法,有21名智力超常少年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第一期少年班终于诞生了。少年大学生遭遇青春期焦虑宁铂等人进入中国少年班的消息令举国轰动,当时很多少年的偶像就是华罗庚、陈景润和少年大学生宁铂。不过,出名是柄双刃剑。人才被公众毁掉历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棒杀”,就像美国媒体对待小西迪斯那样;另外一种就是“捧杀”。这就是宁铂的待遇了。正因为全国的少年朋友都把他当作偶像和榜样,宁铂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他那时毕竟还是个孩子,无法负荷那么重的东西。谈及上少年班以后这段历程,宁铂颇有许多感慨。他说:“因为舆论过分夸张地渲染我是神童,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在很多场合对他的要求是‘七步成诗’。如果我当时是个成年人也许要好些,可是我只是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克己复礼,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称号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因此,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使得他与社会一段时间很不合作。宁铂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他临上科技大前的头天上午,那位倪霖叔叔把他喊到家里,语重心长又不无忧虑地告诉宁铂:“你上科大了,别的我都不担心,唯一担心的有两点,第一点:你现在几乎是在天上,被捧得太高了,而你对自己又认识不足,你一定要正确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叔叔的这点忠告,宁铂事后回忆说:“遗憾的是,那些年我几乎把这些话给忘了,当时外界也都认为我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没有人说你其实是个很普通的孩子,你应该做个正常的人。”叔叔的第二点忠告是:你跟别的小朋友不同的地方就是你早熟,尽管你父母都没觉察到这一点,但我已经看出来了,你早恋情结很厉害,你不要去惹女孩子,你要惹女孩子会把她们弄得神魂颠倒,但最终受害的还是你自己。”
对这点,宁铂也没有更深的认识,而且,即便他有认识,生理的早熟也并非他的理性所能控制的。当时,宁铂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不仅擅长围棋、中医,还是“星期天”诗社的成员。尽管如此,以当时中科大11∶1的男女生比例,以及他的比别人更小的年纪,实现浪漫憧憬的机会还是相当渺茫。另外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他身材矮小,在女生面前的魅力值并不高。真正的苦恼大约出现在16岁左右。他的一位女同学回忆说:“当时明显能够看得出来,他对女孩子感兴趣,但是他就那样——我是宁铂啊——不说,绷着。”这位女同学对宁铂的印象是,极端自尊,又极端自卑。不过,她相当欣赏宁铂的一点:尽管看上去似乎不通人情,实际上他却相当绅士。错误的专业选择即便是在“神童云集”的少年班里,宁铂的聪明程度也让大家钦佩不已。他下围棋很厉害,还能蒙着眼睛下象棋。不过,他在课业方面的表现并不出色,不及格的科目甚至多过了一般同学。27年后,当年的同学彭兴说,“其实当时宁铂就不行了,他的成绩很一般,而且表现出来的性格很怪。”为什么聪明的宁铂学习成绩不佳呢?原因在于他被迫学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在赣州八中时,宁铂的物理成绩就在各科目中较弱,更重要的是,他对它缺乏兴趣。而在当时,正是数理化非常热门的时候,尤其是理论物理,更是红极一时。于是,宁铂这个好苗子被分配到他既不擅长也不喜欢的理论物理专业。入学一年后,宁铂告诉老师自己不喜欢理论物理,不仅如此,科大的所有系没有他喜欢的。老师帮宁铂打了一份报告,请求调到南京大学去学天文。可因为科大不愿意放走这个名人,宁铂失败了。教务处长送给宁铂的原话是,“既来之,则安之。”对天文学的爱好受阻之后,宁铂把它转向了对神秘主义“星象学”的研究。在中科大内部,宁铂的“怪异”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彭兴觉得,宁铂后来对宗教和气功的执著似乎与这一时期的爱好也有关系。宁铂身在理论物理系,可他却很少做物理学科的研究,而把大量时间用于围棋、哲学和宗教。宁铂后来认为,他之所以没取得什么成就,一是舆论宣传过于猛烈,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第二个关键原因是他没有用到自己的特长。他学习的专业是他所不擅长的物理、数学等,而非他喜欢的围棋和中医。如果在这两个领域能够得到名师指点,能够坚持做下去,也许他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屡次放弃深造机会少年班的同学纷纷出国、考研,只有宁铂一人没有出国深造,也没考研。宁铂坦言,这是由于内、外因素所致,他的虚荣心极强,害怕失败。他觉得自己无法承受失败,因为没有人会接受一个“神童”的失败。他甚至对自己渴望得到的东西,也畏首畏尾,不敢伸手去拿。大学毕业之后,宁铂一直犹豫是否读研究生,但是他一再放弃。第一次是在报名之后,他放弃了;第二次是在体检之后,他又放弃了;第三次,他甚至领取了准考证,但是在走进考场的前一刻,他又放弃了。有一次考研时,他的指导老师左劝右劝他报名,结果到考试的前一天他又变了卦,这位老师气急败坏地追到他宿舍,两人站在在楼梯上一上一下僵持不下。宁铂威胁说,如果老师再逼他,他就要逃跑。老师只好作罢。没有勇气考研,宁铂为自己找了一些解释。他说,那些年,他一直有这样强烈的理念:我就是不出国不考研,也会照样干得很好甚至干得更好,他就这样迎合了舆论和公众的评价,去证明他是个“神童”。这种极度自负和虚荣的心理对于很多高才生是非常典型的。不单宁铂有这样的心态,很多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也有,如果不能克服这种盲目自大,过分迷信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必将一事无成。
作为中科大少年班的一面旗帜,中科大对他还是比较看重,给他安排了讲师的工作。成年之后遁入空门宁铂后来才开始意识到这种盲目自负想法的可怕,于是12年之后的89、90、91年,他连考了三年托福,准备出国。但由于一些原因未能成行。1988年结婚之后,宁铂练习气功,吃素,与常见的生活习惯渐行渐远。1993年,因为与妻子的一次小口角,他跑出家门,四处游荡了半个多月。这之后两年间,他一度下海,最远跑到了海南,最终却不得不回到科大。1994年,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宁铂仍然一事无成,他的心态倒是平和了一些。他对来访的记者说,“我不是神童。”他回顾这些年的经历,觉得感慨万千。他被捧到过天上,也被摔到过地下,也有打工生活,他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我的心眼是皮肉上熬出来的。”而立之年的宁铂仍在做中国科技大学理论物理教研室的讲师,学生评价他为人很好。他在业余时间主要是习练气功和钻研古代贤哲的著作。他认为儒家、道家、佛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质的特点,那就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志远”,他认为这对纠正和调整一些自私得贪婪的人的品行是大有裨益的。宁铂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永远不会过时,还有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孔子、孟子等等,光研究不行,更需要去领悟,去实施于言行之中。他还喜欢佛教,认为读了那些经典的东西能使他的心灵真正得到净化。宁铂说:“我向往中国古代哲人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中表达的飘逸精神。”宁铂认为,这一二年飘逸之气贯通他全身,是他最大的收获,这也使他在物理方面又有了一些新的探索。1998年,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做了一期评说神童的节目,宁铂是节目嘉宾之一。当年的一则报道说:“节目录制期间,宁铂频繁抢过话筒发言,语速很快,情绪激烈,猛烈抨击‘神童教育’。”中科大一位副校长认为宁铂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教训,他说:“宁铂出名后,领导接见,媒体采访,连选什么系都由领导计划决定……过多的关注对宁铂造成了心理压力,以至于他不敢考研。所以校方现在不愿就任何少年班学生做轰动性的宣传,怕辜负了社会的期望。”2001年,宁铂在接受一个记者采访时说:“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一定不会进少年班的。”宁铂的前妻回忆了宁铂用自己的心血总结出来的教子教训:“决不应该设计孩子的未来,应任其自由发展,哪怕孩子最终只能做个普通的人。”“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真正地去爱人,关心人。”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他又一次失败。再一年后,他成功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1578.html

更多阅读

上海徐家汇最豪华美女网吧中国第一 上海最豪华的网吧

上海徐家汇最豪华美女网吧--美女网吧全国首家最豪华美女网吧(耗资3000万)中国最豪华的网吧,上海徐家汇全国最豪华最奢侈网吧亮相上海滩,在上海徐家汇,可以刷卡消费!烧钱的好地方,钱多得没处装的,可以去潇洒下!普通上网(人民币)30元一个小时,

电影《莫扎特传》和莫扎特的音乐 莫扎特传电影百度网盘

国外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观众评分 8.4我对这部电影的评级:电影《莫扎特传》(Amadeus)(1984):影片开始于1823年,一名叫萨里耶利(Salieri)的男子,企图自杀,而他的喉咙大声乞求莫扎特的宽恕。他被送到一个疯人院,一个年轻的牧师访问

声明:《关于中国第一神童宁柏的故事 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为网友坎坷王者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