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到底长什么样? 光绪帝是谁

光绪帝到底长什么样? 光绪帝是谁

光绪帝个子不高,据1980年测量,尸骨的长度为1.64米,生前可能是1.67或1.68米左右,在当时属于中等个,并且许多见过他的人的描述中,都说他是中等个。

光绪公认的照片只有一张,一张半身照。

这张照片是光绪底二十多岁时拍摄的,正是和珍妃相爱的年龄,珍妃眼中的光绪帝就是这样一个面似美玉的俊美少年,同时拥有如此高贵的身份,是每一个像珍妃这样一个初中生年龄的小女孩的银色梦幻中的白马王子,所以,珍妃在这个年纪遇上光绪帝并爱上他,并不奇怪。

看这张照片以及时人对于光绪帝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光绪帝面部特征,脸型是长鹅蛋脸,嘴大但很薄,尤其上唇十分薄,下唇也很薄,但比上唇厚,且比上唇往前,下颌略往前凸。眼睑总是下垂,但所有见过光绪帝的人都说他的眼睛很大,包括所有见过他的外国人都这么说,外国人眼睛一般比中国人的大,所以,光绪帝的眼睛肯定是很大的。

按理说,只有又短又园的脸才会被人认为稚气,但光绪帝总让人觉得有种稚气的感觉,似乎年纪很小。这主要是由于光绪帝的五官位置决定的。仔细看这个男孩的五官位置比例,更接近于孩子的比例。普通大人的额头比小孩子的短,小孩子额头一般比大人宽而高,这个男孩的额头非常宽而且高,更接近于孩子的比例,所以,总让人感觉这个男孩稚气未脱。

这个男孩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特别有棱角。鹅蛋脸,大眼睛,五官每一处都犹如精工细雕一般,这些都是女孩子的特征,就算最美的女孩,恐怕也没有这么完美。但你看他下颌略往前凸,就给整个脸增添了一股刚毅的气质。尤其是嘴的线条,是这样的棱角分明,主要秘密就藏在他下唇两侧的极其发达的口轮匝肌。在照片和以下所附画像中他下唇两侧,都有比常人发达得多的口轮匝肌,而且随着年纪的增加,这个特点越发明显,使他的嘴特别有棱角,显得十分冷傲,所有为他画像的画家都注意到了这点。

看一个外国人对于光绪帝的外貌描写:

在数量庞大的满族皇室成员中,与他人的平庸相比,光绪的确是最特殊的人物。如果说,他的叔父恭亲王被我们认为不可思议,那么光绪就是更加不可思议的一个谜了。自幼就很糟糕的身体,使他看起来总是那么脆弱与苍白,对那些在他生命中各个阶段见过他的外国人而言,他留给他们最深的印象莫过于他苍白的肤色和羞涩的举止。尽管他已届中年,但从表面上看,他仍然像个孩子,当他三十八岁的时候,据见过他的人说,他象只有十六岁一样(我想这是由于外国人本身比中国人显得老,外国人的十六岁看起来像中国人的二十来岁。但光绪帝的确比一般人看起来年轻得多)

他的形象是文雅而精致的,他的头部很大,前额发育得非常饱满(尽管有部分被冠帽遮去了),他的脸型是长圆形的,下颌刻削而前凸,在弓形的双眉下,他的一双大而悲伤的眸子中充满了智慧之光。他的嘴唇薄而敏利,经常是张开的并向左微倾。

他的服饰非常简朴,即使在国家典礼上也是这样,在公共场合里,他所表现出的克制与尊严是有目共睹的。

另一位美国女画家对于光绪帝的外貌描写:

当我被介绍给光绪皇帝的时候,他已经将满32岁了。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有趣的研究对象,但是还没有达到皇太后的那种程度——她有着如此令人着魔的魅力。让人无法理解的是,皇帝缺乏这种魅力,缺少个人吸引力,但他依然不失为一个令人感兴趣的人物。皇太后是世界型的,而皇帝则是典型的东方式的。

从外表上看,他生得精巧而文雅,身高不超过五英尺四英寸。他的头型发育得非常好,显得十分睿智,高挑的眉毛下一双褐色的大眼睛,低垂着眼睑,一点也没有汉族人的特征。象大多数皇室成员那样,他的鼻梁很高——这是被称为“隆准”的高贵的面相,他生得大口薄唇,上唇较短,刻画出傲气的曲线,下唇微微突出,线条分明而刻削的颊腮,有力的下颌稍向前出,略高于前额。整个面部清矍瘦削,赋予他一种禁欲苦行者的气质。尽管他的身体显得单薄脆弱,但显然在其中蕴藏着强大的力量。

满族人的皮肤比汉族人显得要白,但是他的肤色却并不象其他皇室成员那样白净光亮,这可能是由于身体积弱而非自然原因导致的。他那一头作为满人特征的繁密长发被非常用心的编结起来,象美丽的丝绸一样煜煜生光。

据说他非常不愿意刮脸,但是按照中国不变的惯例,40岁以下的男人是不许留髭须的,即使贵为天子也不能例外。

象所有有教养的中国人一样,他的手脚十分精巧,手部显得纤长而富有表现力。

皇帝的衣着非常整洁而朴素,除非是在典礼场合上,很少佩带装饰品或珠宝。

他表情温善,但从他低垂的眼睑下闪过的目光却充满着精明与智慧。他的举止是羞涩的,但这似乎并不是因为他缺乏自信,而更多的可能是由于他缺少那种能性格上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能赋予人自信的风貌。

在我看来,他是人们所能想象到的东方君主的理想造物——天子。在他的微笑中,有一种琢磨不透的东西,从他的眼睛里,你能看到宿命论者的平静和对世道的淡淡藐视。在他注视的目光中,有一种微妙的东西超然物外,这种超脱体现了他所拥有的源于东方精神的理念。

起初,很难讲这种超脱究竟是由于对力量的感受,还是由于感受到了力量的缺乏而产生的,但是那坚定而瘦削的下颌、那禁欲的神情和敏锐的目光显示出肯定有力量的蕴藏——只要有意施展,决不会缺乏力量。他的整个面部都显示出自我克制的神情,几乎达到了一种不自觉的状态。

这些人的描述完全符合照片上光绪帝的特征。头型,额头,脸型,下颌,五官,没有一处不是精雕细琢出来的,具有非凡的女性美,同时,又兼有男性刚毅的阳刚之美。注意,这些人也同时对慈禧进行过描写,他们只是说慈禧的态度极其有魅力,和蔼可亲,说她皮肤非常好,非常年轻,看上去只有四十多岁(考虑到外国人比中国人显老得多,皮肤比中国人差,特别是那个年代,所以外国人说她年轻不奇怪,事实上,从没有一个中国人说慈禧年轻,除了一个极力推销自己的作品的徳龄)。这些人对于慈禧的五官和脸型并没有太多的赞美之词,除了对她的眼睛进行描写,眼睛不大,但很黑很有神。而对于光绪,这些人是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他的五官和外貌,每样都生得那样完美,特别是光绪帝的眼睛,光绪的眼睛不仅大,而且总是下垂,很聚光,但同样很黑很有神,充满睿智的光芒。

同时,全部的描写都说明了光绪帝的气质,朴素,内敛,温善,宁静,柔弱,然而却冷傲,不食人间烟火,聪慧,但其实蕴藏着力量。宫女们和光绪帝的接触非常少,服侍皇帝的全是太监,即便是跟随慈禧十多年的贴身侍女也说对于光绪帝不熟,因为宫女们绝对不允许看皇帝的脸,绝对不允许向皇帝去请安,皇帝来时,宫女们立刻需要回避,但终归她们会看到皇帝。《宫女谈往录》中,曾经十多年为慈禧贴身侍女的何荣儿是这样描述光绪帝的:“皇上非常正派,决不看我们一眼,总是带着微笑低着头来,低着头走。走路很安闲,在屋子里的动作也很斯文,任何时候也不毛手毛脚……光绪爷绝不这样(指大阿哥的轻浮),那种正派不是装出来的,本身根本就正派。”

曾做过慈禧御前侍女两年的徳龄在多年后回忆光绪帝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其实他的年纪大概是正在三十和三十五之间,不过他的面貌很带些稚气,看去还象是一个二十三四岁的青年……  他所穿的旅行的服装,当然又和那些随驾大臣是不同的:他的一件箭衣是天蓝色的缎子所制的,上面用金线绣着无数的长寿字;这件衣服的尺寸对于他的身量是很吻合的,穿着极适体,加上了他那清秀的面貌,真好算是一个翩翩美少年了。在这件箭衣的外面,他还有一个没有袖子的背心穿着,也是缎子做的,不过是黑色的,这上面也同样用金线绣着许多的长寿字;但是依我看来,这件背心实在是多余的,而且在这黑色的背心的外面伸出了两支蓝色的长袖,可说是难看极了。

大凡富贵人家,不论男女,十九都是爱用金银珠宝的装饰品的,惟有光绪,却绝对的厌恶这些东西;他这个古怪的脾气之养成,当然是多分受着恶劣环境和种种不如意的遭遇的影响,只要稍明事理的人,都有估料得到。但是每一朝的皇帝究竟该用多少金银珠宝的装饰物,宫里头原也不曾有这种特殊的祖训规定着,只凭各人自己欢喜而已,因此也就没有人能去干预光绪为什么不用这些东西了!可是在他所戴的那顶黑缎制的瓜皮小帽上,却有一颗龙眼大小的珠子缀着,那地位恰好是在他的眉心的上面,这颗珠不但很大,而且晶莹光洁,迥异凡品,嵌在这一顶乌黑的小帽上,越发闪烁动人。然而光绪的所以用这颗珠,却决不是为着求好看,而是含着一种纪念的作用。在他平日的神情中,不难发现他这个用意;可是他实在纪念的是谁,那就不能武断了。他的帽顶上还有一个用红色的丝线所打就的结子,和一撮尺许长的红缨,都是非常的鲜艳夺目。在他脚下,也跟那些大臣们一般的穿着一双黑缎的靴子。我时常在想:象他那样的人物,要是穿上了一套整齐的军装,必然是十分英武的。”

徳龄见到光绪帝时,已经是1903年以后的事情,此时,光绪帝的相貌和第一张照片完全变了样。在时人的眼睛中,此时,光绪帝极瘦,以前的美少年的形象消退了,仅仅是残留的一点影子。但徳龄的眼睛,还是可以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影子,发现光绪帝身上别人发现不了的美。徳龄这个女孩显然暗恋上了光绪帝,在她的作品中,描写光绪帝时总是躲躲藏藏,含情脉脉,欲言又止的样子。这本《御香缥缈录》主要描写了入宫第二年陪着慈禧光绪去奉天的一路所见所闻,真实的成份比较多,应该是在徳龄晚年与丈夫关系破裂后写的,此时,徳龄不再顾忌什么,对光绪帝进行了更多的正面描写。徳龄和妹妹容龄跟着母亲在庚子后进入紫禁城,虽然做着和普通侍女们一样的活,但她们的身份特殊。宫女们大体出身寒微,一般是从下三旗选秀而来,而徳龄姐妹出身贵族,父亲是清政府长期驻外的外交官,母亲是法国人,由于姐妹会说外国话,所以很得慈禧的宠爱,除了侍女所做工作外,还兼做慈禧的翻译,特别是慈禧可以利用徳龄姐妹增进和外国的贵妇们的感情交流,所以,徳龄姐妹在宫中地位犹如格格们一般,很受尊敬。由于这种特殊身份,徳龄母女三人与一般的宫女不同,她们可以给光绪帝请安,所以有比普通宫女更多的接触光绪帝的机会。然而,仅此而已,从容龄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们母女三人和光绪帝的接触也很少。

同样的照片和画像有好几张,左上这张可能是是洗得不太清楚,右上这张是历史书上经常出现的,可能是由于照片不清楚,对照片进行了涂描,由于涂描者没见过光绪帝,这张照片将光绪帝面部的基本特点抹杀了不少。这张照片上,光绪帝的略向前凸的坚毅的下颌,薄唇,下唇旁边特有的口轮匝肌,脸上的棱角和线条,都被涂描者一概抹去。仅仅是下垂的眼睑还保留者,对比第一张照片,涂描者将光绪帝特有的口轮匝肌的部分也涂成了下唇,使下唇看起来很厚,线条和棱角感全失,下颌也变园变宽了许多。由于是涂描好的照片,反而被许多历史书采用。左下这张可以肯定是对于照片的素描,应该说,素描者在作画时,看到的照片应该是很清楚的,所以这张画很好地抓住了光绪帝的面貌特征。最后一张应该是外国人根据光绪帝照片制作的明信片,可能制作者得到的光绪帝的照片也不够清晰,对照片进行了加工涂描,不过,比右上一幅更接近于实际。

这张照片显然是光绪帝二十岁左右时照的,此时,应该是光绪帝面部最为饱满的时候,究竟是谁给他照的照片,就不大清楚了。但是,似乎这张照片在外国人手中比中国人手中的更加清晰,很可能是含有外交关系送给外国人的。

但光绪帝的这张唯一的半身像的衣服很可能是后面加工上去的。故宫博物院专责宫廷服饰研究的殷老师(han_shure,谈话笔录:清代帝室服饰用物逸闻)说珠子的佩戴方式不对,马褂上也可以有绣团龙,但是没有直达肩膀这样的长形的,并且,清代从没见过照片中光绪帝衣服上的团龙的这种绣样。所以,很可能原本拍这照片时,光绪穿的是一件素面的马褂,后来洗片的时候,修片师傅在上面加上了团龙,珠子也是加上去的。

仔细看照片上从脖子上垂下的珠子,似乎戴得不自然,好像从领子下直接粘上去的,所以,似乎可以证明这张照片光绪帝的脸是本人的脸,珠子是洗照片上时粘上去的。当时的摄影师是有这样的技术可以将团龙图案和挂珠加上去,并且不仔细看还看不出,别小看清末的中国人,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来自中国上海耀华照相馆的参赛作品以其高超的摄影技术,让众多的“蓝眼睛、黄头发”叹服,一举拿下了印有“翼飞美人”的奖状。若整幅都是画的,对于一个职业画家来说,是很容易处理这个问题,必将领子处画得有凹凸感,使人感觉下面有珠子穿过,使珠子自然从颈上垂下。

所以,光绪帝的这张照片很可能在穿便服的时候拍摄的,并非拍摄于正式场合。从照片上光绪帝的年龄来看,照这张相片时,正是光绪和珍妃这对小情侣相亲相爱的时候,当时,慈禧无法接受照相术。珍妃当年把照相机带入宫,一天到晚摆姿势照相,珍妃宫中许多太监就懂照相技术,珍妃有很多姿态各异的照片,但后来都被慈禧毁了。珍妃因为照相的事,就被慈禧毒打好几回。珍妃本人也只给后人留下唯一一张照片,是死后为她翻洗的,本来应该是一张全身照,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脸。所以这张光绪的半身照,是否也是在那时留下的?

甲午后,慈禧即严禁照相,而庚子后,慈禧自己像珍妃一样爱起照相了。搔首弄姿,照了一张又一张,也不看看自己老成什么样。慈禧的照片大多是由徳龄的哥哥勋龄拍摄,勋龄的水平很高,照得很好。慈禧照相时,一会儿拉这个照,一会儿拉那个照,有头有脸的太监,陪侍的宫女寡妇们常有机会和慈禧合影,但唯独没有光绪。照这些照片时,光绪通常在场,站在勋龄旁边研究照相机的原理。光绪本人其实是很想照的,徳龄说,光绪有次在给慈禧请安,轮到徳龄在门外守夜,慈禧还未起床,而旁边又没有别人,光绪只带了一个心腹小太监,就这几分钟时间里,徳龄和光绪有了一次难得的对话机会,光绪透露了一点内心世界。光绪随口提了一句,太后有那么多照片。当徳龄说自己有个小照相机,愿意为光绪帝照相时,光绪惊讶地说原来你也会照相,也是欣然同意,但后来又有种种顾忌,所以最后终究没有照成。

慈禧为什么不给光绪帝照相。我个人认为,很大的原因是慈禧的迷信所致。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皇帝的天颜是不允许随便亵渎的。当时任何外国人,觐见皇帝时,绝不允许带相机,而慈禧作为太后,相对来说比较宽松些,徳龄就曾说,外国人觐见慈禧时,照相机不停地对着她闪烁,以致她不停的抖动,故意不想让别人很好的抢到镜头。皇帝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既是世俗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宗教上最为神圣的化身,实际上中国的皇帝远比欧洲的皇帝地位高得多,集皇帝和教皇于一身。曾在宫中居住九个月之久的美国女画家卡尔就发现:“在太后与皇上之间所作的区分有些是很奇怪的。太后是皇上的长辈,事事占先。朝会大殿上,她坐在宝座上,而皇上的座位是她左边一张凳子。出来时他随她的轿子步行,在她面前总是站着。可他们一起用餐时他却坐在桌端的尊位上。”这里,两人一起吃饭,是否是在有祭祀的意义时的场合?我们也许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世俗事情,慈禧总认为自己是母亲,各方面要占先,但一旦涉及有宗教含义的事情,例如祖宗,上天,慈禧就自觉地把尊位让给光绪,慈禧是怕祖先上天发怒的。所以,慈禧不给光绪照相,可能是有宗教或迷信的原因。这就好像我们现在到寺庙中,不允许给佛像菩萨像拍照。

对比光绪帝的画像,我们可以看见和时人的描述非常符合,全都是长脸,很瘦,脸部上大下小,下颌刚毅略有突出,唇薄嘴大,尤其上唇极薄,而唇两侧的口轮匝肌都异常发达,所有五官【】都非常俊美,线条非常明显,棱角分明,温文尔雅后面透出一股桀骜不驯的冷傲。画家们很好的抓住了光绪帝的面部特征,画家们是很有观察力的。

戊戌之后,光绪帝相貌有了巨大变化,据当时见过他的御医陈莲舫说皇上极瘦,长得像西人。

一个在宫中三年的宿卫营大兵说他“那时约30多岁,中等身材,瘦长脸,面色苍白,体质羸弱。我们从未见他言笑过。”

戊戌后,光绪瘦的不得了,可以说,脸的没有了,而且看着不是苍白就是蜡黄,昔日的俊美是看不出了。徳龄的妹妹容龄可能描写得很客观:“这时太监把帘子打起,走进一位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米色袍子,黑缎靴子,腰中系一条明黄色凉带,带扣上嵌着翡翠和宝石,身材不高,相貌中常,但眼睛很秀,眼神中微带忧郁。”容龄的描写应该说最真实地反映了庚子后的光绪,这样瘦,五官再精致,也看不出,除非是专业的画家或对他十分感兴趣的人。尤其像容龄这样一个只有初中年纪的小姑娘,哪里看得出光绪内在之美。容龄是不说人好话的,容龄对于慈禧的评价是:“她(慈禧)那样子可以看出她年轻的时候也不致于好看到哪里去。”但容龄却发现光绪的一双眼睛秀丽忧郁的眼睛,可见,庚子后的光绪,乍一看,只看到一双令人难以忘怀的眼睛。

一位名叫荷兰德太太的欧美女士说:“我第一次见过光绪皇帝之后,他那双可怜而深沉的大眼睛在我面前有好几天久久不去。”

此时的光绪帝已经经过一番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和痛苦,妃子泪,壮士血,臣子恨,亡国耻,山河碎,面对的是四面寒水映照青灯灰墙,牵肠挂肚的是惨遭蹂躏的景秀山河。昔日的翩翩美少年不见了,光绪帝似乎经历了一次剧痛的脱胎换骨。抑郁忧愁侵蚀了光绪帝润泽的面容,此时的光绪帝是那样不起眼,走入人群中很少人会注意他,更别说那些只看外貌的小女生。然而,不经意之间,光绪留下的惊鸿一瞥,顷刻间让人潸然泪下,这个男孩的美令人落泪。

上面这两幅图是囚禁多年后的写照。前面一幅是宫廷画师为他画的,后面一幅是承德避署山庄博物馆清十二帝蜡像中的光绪帝蜡像,可以看出,艺术家的眼睛非常准确,光绪帝所有的面貌特征都反映出来了。看那高高的额头,刚毅的下颌,精工细雕的五官,忧郁令人难忘的眼神,分明的棱角,极薄的上唇,还有光绪帝下唇代表性的特别发达的口轮匝肌,比年轻的时候尤为明显,显露一种决不认输的冷傲,都被艺术家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此时的光绪帝不再面似美玉,他比年轻的时候更显刚毅,沉着,忧郁柔弱下蕴藏着强大的力量。犹如一盆曾经在温室中绽开的幽兰,在凛冽的寒风中,他枯萎了,然而,又重生了,迎着冬雪,傲然绽放着生命的芬芳。

光绪帝的照片、画像和蜡像,所有都抓住了光绪帝相貌的基本特征,注意这个男孩高高的额头,刚毅瘦削略前凸的下颌,薄薄的嘴唇,分明的线条和棱角,忧郁的眼神,最后,注意他特别的特征,下唇两侧发达的口轮匝肌,最后一幅图圈出了这个部位。上唇特别薄,口轮匝肌却不明显。下唇两侧发达的口轮匝肌托起了嘴角的线条,看上去像南方荷塘里摘的菱角,特别具有一股冷傲的决不服输的气质。

许多网站上或书上把满清遗照上一些穿着团龙补服的人认做光绪帝,我看了那么多资料,只有我所附的第一张照片是光绪帝本人的照片,另外的都和光绪帝相差甚远。因为许多人以为穿团龙补服的人必定是皇帝,实际上,不是只有皇帝才能穿团龙补服,贝子以上都可以穿,满清贝子以上的王公大臣很多,只是团龙的多少有区别而已。皇帝是9团龙,四条正龙绣在龙袍最显要的位置——前胸、后背和两肩,四条行龙在前后衣襟下摆部位,这样前后望去都是五条龙,这寓意着九五至尊。但是这样算下来却只有八条金龙,这第九条金龙正绣在里面的衣襟上,要掀开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到。”此外,龙袍在龙纹之间还绣以五彩云纹、蝙蝠纹、十二章纹等吉祥图案。五彩云纹是龙袍上不可缺少的装饰图案,既表现祥瑞之兆又起衬托作用。红色蝙蝠纹即红蝠,其发音与“洪福”相同,也是龙袍上常用的装饰图案。在龙袍下摆排列着代表深海的曲线,这里被称为水脚,水脚上装饰有波涛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岩石,这种纹样被称为“海水江崖”,寓意福山寿海。寓意最深刻的是十二章纹样。即使它们的面积相对很小,再加上清代帝王礼服色彩鲜艳,图案丰富,使人们忽略了这拥有悠久历史、蕴含丰富的纹饰。其实十二章纹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征皇帝是大地的主宰,其权力“如天地之大,万物涵复载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照临之内”。

看了这么多照片和画像,看了这么多时人笔记,历史在我的眼中重现,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浮现在我眼前。光绪帝到底什么样,让我们穿过那冰冷的时空,回到一百多年前,回到那高高红墙围绕的紫禁城内。

那里,曾经有一位十分瘦弱的男孩,他个子不高,在当时属于中等个,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亮点,若他走入人群,则立刻会淹没在茫茫人海中。高大的身材、魁梧的肩膀、粗而浓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这都是男孩子的亮点。男孩子若具备其中几样,他就称得上帅了,这样的男孩就能在人群中“挺”得出来,让人的眼睛为之一亮。然而,我们需要寻找的这位男孩却却不是这样,他太瘦弱,太不起眼,他不能用“帅”字来形容。

然而,他是大清帝国的皇帝——光绪皇帝。他有一双会聚光的大眼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观,有些女孩喜欢浓眉大眼的男孩,这样的男孩显得帅气,有些女孩则喜欢小眼睛的男士,因为据说小眼睛聚光,有味道。然而,光绪皇帝的眼睛如此的与众不同,竟是一双会聚光的大眼睛。皇帝的眼睛总是低垂着,在低垂的眼睑下面,却透射出睿智的光芒。在人群中,从没注意过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男孩,然而,有一天,被光绪的惊鸿一瞥,突然会被他的美所震惊,他是那样的俊美,美得让人潸然落泪。当发现他的美时,眼睛只能停留在他身上。他竟是如此被上天精工细琢地雕刻出来的,从他身上透射出来的是柔美,高贵,羞涩,冷傲,空灵,聪慧,刚毅,纯洁,善良,这样多的元素竟然在他一人身上完美的结合,实在是上天创造的一个奇迹。他象一篇隽咏的诗篇,越读越令人感受到他迷人的韵味。若用一种宝石来比喻他,我想应该是世上最稀有的和田玉,乍一看并不起眼,但你突然震惊于他的美时,你会发现那是一道永无止境的风景。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不知不觉,一百多年已经过去。世界早已日新月异,过去的人和事早已被人们遗忘。然而,偶尔,在积满尘土的破碎纸片中,我们也许还可以忆起这个眉宇间绵亘着惆怅的少年,这个被碧瓦金砖禁锢了年少志向的少年,犹如黛月清花落凡间,在四面湖水渺若烟云瀛台上轻轻的叹息。时间使他的容颜褪去,当我竭力透过岁月的星河找寻他时,我突然发现,他哪里是个人,他是个月下花间的魂魄!

后记:百度贴吧光绪吧有一群非常有趣而年青的光绪迷总是在疑神疑鬼,拿了东一张西一张的老照片,一会儿又惊呼,发现了光绪帝的新照片,一会儿大叫这个是光绪帝,一会儿大喊那个是光绪帝。我真是佩服他们的眼神,居然有这样的辨别能力,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了,所以,特意写了这篇博文,特别邀请他们来看一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287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爱新觉罗.贝怡,你到底是谁? 爱新觉罗贝怡av

最讨厌日本了!更不要说内人是中国皇族了!原文地址:爱新觉罗.贝怡,你到底是谁?作者:格格记得几年前,香港各大媒体的娱乐版都在报道着一个所谓"满清皇朝后裔中国公主"的模特,爱新觉罗.贝怡.这个有着日本血统的女孩打着溥仪皇帝从孙女的旗号一

听!是谁在唱歌,还是你心里的盼望 听是谁在唱歌

听!是谁在唱歌,还是你心里的盼望制作人:sea6340(海)当忙碌“沙尘暴”将我们刮得东倒西歪、焦头烂额时,总有一种体贴,让我们不至失去希望;当寒冷的棱角将我们刺得苍白虚弱、遍体鳞伤时,总有一抹温暖,不离不弃将我们拥抱……音乐的作用,无可估

1955年国庆阅兵军院领队到底是谁? 1955年国庆大阅兵

1955年国庆阅兵军院领队到底是谁?2013年CCTV七台放的“和平年代”1840期“为祖国检阅”里面的“激情岁月2”之中的镜头,明确说明这是1955年国庆阅兵图片。该照片为军院受阅部队集合于东长安街出发之前,左一为刘子云将军最近,开国少将

转载 钓鱼岛到底是谁的? 钓鱼岛现在是谁的

原文地址:钓鱼岛到底是谁的?作者:高会民2012年9月9日,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礼。文章上台领奖时说了一句满场喝彩的话,“因为这个奖是凭借《雪豹》拿的,所以我就代表剧中人物说一句话:钓鱼岛是我们中国人的。”

转载 你知道他是谁吗? 他是谁 英文

纪念~原文地址:你知道他是谁吗?作者:人在旅途64他的名字不应是这个国家的禁忌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自动辞职的总书记。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他是“改革开放”理论的最初提出者和实施者。(后来“有

声明:《光绪帝到底长什么样? 光绪帝是谁》为网友拥抱吗趁现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