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王崮资料 舰少资料库

纪王崮资料

《古纪国探秘》

纪国曾经是中国东部一个非常重要的诸侯国

纪国始建于商朝后期,是商朝在东方的與(yu)国。这从当地出土的文物可以得到证明。一是清代乾隆年间,在纪候台附先后出土了钟、鼎、簋(gui)(古代食器)等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候钟”,专家考证属商代末期文物,这说明纪国应在周以前的商代。二是1983年,在益都侯古城出土了 60多件铜器,内10件有铭文,多数有“己”字出现,“己”是纪的初文,同音借己为用。这批铜器的铭文仅一、二字,正是商代铭文的特点。这证明纪国为当地老牌东夷古国,商代即生存于今青州一带。周灭商后,纪国臣服于周,周朝对其进行了再封。因此,从建国时间上说,齐国、鲁国是不能与它同日而语的。
从国家疆域上说。纪国的疆域比齐国、鲁国大得多。史料记载:纪国的疆域西至酅(xi)(今临淄东安平);东南至郚(wu)(今安丘)、浮来(莒县);南至骈(pian)(今臨胊);东北至鄑(zi)(今昌邑);古代,有民就有国,多是插花地。因此纪国的疆域还包括纪人的发祥地鄣(zhang)(今江苏东海赣榆)。按现在的行政区划说,纪国的疆域就是:北临渤海、西到淄博市临淄区东部,东到潍坊市昌邑,南到安邱、临朐、临沂,以及江苏的北部边界。这么大的国土,总面积约上万平方公里。而此时周朝新封的诸候国,最大的也不过方圆百里,小国方圆不足50里。


国力上说。纪国在中期以前,国力是比较强大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1)史料记载:纪国国君想在周边国家树立威信,并想通过扩张使自己更强大,于是在公元前722年,出兵征伐东方的夷国。这次讨伐行动不仅说明了纪国当时是有实力的,而且达到了预想的目的。此后,两国再没有出现过争端,纪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历史上,纪国也曾攻打过齐国。纪本在东海赣榆,后来,发展到寿光建国。纪候姜季曾率领其四兄弟向齐国发动进攻,占领过离齐国都城仅5公里的地方,迫使齐胡公徙都薄姑(今博兴柳桥镇处)。此后,纪候弟兄五人分兵把口,形成了一道使齐国难以逾越的防线。自齐胡公以后,献公、武公、历公、文公、成公、庄工、弟公弟子无知共八世,368年期间内,齐国未能东进半步,可见纪国的实力是强大的。


(2)《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哀公时,纪候谮(zen)于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当时,纪国能使周朝天子作出油烹齐哀公的举动,可见当时的纪国是举足轻重、不可小视的。


(3)纪国外交频繁,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公元前721年10月,纪候娶了鲁惠公的女儿,和鲁国结成姻亲,又嫁女给周桓王为后,进一步拉近了与周王朝的关系,获得了监视开国功臣姜尚刚刚建立的齐国的特殊使命。更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时期,莒、鲁两国经常发生边界磨擦,纪国调解鲁国与莒国的矛盾,促进两国和解,发挥了重要作用。鲁隐公二年(前722年),“纪子帛、莒子盟于密(今沂水)”。这次会盟,主要是调和莒鲁两国关系。在纪王的不懈斡旋下,终于在“隐公八年,即公元前717年,鲁隐公来到莒县浮来山古银杏树下,与莒子会盟。结盟以后,当时位于山东东部的鲁、莒、纪就成为更大的联盟,危难时可以互相照应、互相帮助,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利益。根据这段史实,清顺治年间,莒州太守陈全国赋诗并刻一石碑立于银杏树下。诗曰:“大树龙盘会鲁侯,眼云如盖笼浮丘。形分瓣瓣莲花座,质比层层螺髻头,史载皇王已廿代,人经仙释几多流。看来古今皆成幻,独子长生伴客游”。每当人们读到这古色古香、清丽豪迈的诗句,便会想到当年会盟曾经的辉煌。


从文化上说。寿光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址是北辛文化,距今约有7300多年;距今5000年左右,进入大汶口文化晚期,然后又进入龙山文化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龙山文化时期,遂发展成为一个类似于国家的部落。清代乾隆年间,在纪候台附近出土了钟、鼎、簋(gui)(古代食器)等许多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纪候钟”,属商代末期文物。“簋”(gui)纪候媵(ying)女(随嫁的女儿)姜萦之器。这些器物造型优美、制作技艺精巧,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另,《晏子春秋》记载:齐国灭纪国后,齐景公来到纪国故城,发现了一个金壶,里面藏有锦书:上书“食鱼勿反,勿乘驽马”八个金字。按照晏婴的解释:“食鱼勿反”就是告诫国君要爱惜民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就是告诫国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不能将品质不好的人放在身边,以免误国。由此,可以看出:纪国,曾出现过非常英明的国君,他的治国实践和总结出的治国理论是很深刻、很先进的。这些治国理念,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纪国文化后来融于了齐文化,最终成为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从以上诸多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纪国曾经是齐国出现之前中国东部一个疆域最大、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重要国家。

历史悠久、强大的纪国是怎样灭亡的?管中窥豹,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1、周初分封为齐、纪两国埋下了祸根。纪为姜姓,与齐姜尚、莱共公同一支脉。周朝派姜尚来统治自己的同族,纪国看着不顺眼。姜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姜太公,炎帝后裔。其祖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吕。姜尚辅佐武王灭纣兴周,封于齐,都治营丘。姜尚受封,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代表周朝来管理东方这片土地上臣服于周朝的商朝诸候国以及新封的小诸候国。这项特殊的使命,一开始就为齐国与临邦之间的不和埋下了祸根。


2、历史积怨导致两国严重对立和战争。《竹书纪年》载:“哀公时,纪候谮(zen)于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由此,齐国一直想复仇,图谋攻打纪国。公元前707年夏,齐厘公同郑庄公一起,想借朝见纪王之机袭击纪国,侵吞纪国的野心开始彰显,然而纪国识破了齐国的阴谋,事先做了防备,从而避免了损失。公元前699年,宋、郑两国间的矛盾一触即发,纪、鲁、郑三国联合起来与齐国、宋国、燕国发生了一次多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纪、齐两国又结下了新的宿怨。


3、齐国扩张导致纪国岌岌可危。纪国的酅(xi)邑就设在现在的临淄区皇城镇这个地方,离临淄仅10公里,齐国早就想把家门口这个卧榻之地标为己有,但开始还顾及体制,不敢动手。纪国与周天子联姻,与鲁国通婚,与临国郑、黄结盟,齐国更感到一时难以下手。公元前695年,齐襄公兴兵东征纪国,由于鲁桓公及时出面调停,战争得以暂缓。公元前693年,齐国再次起兵,吞并了纪国的郚(wu)、骈(pian)、鄑(zi)三地,并驱走纪国三邑的居民,占有三邑土地。三大门户的失守,把纪国的外围据点一一拔去,酅(xi)邑成了纪国除了都城以外唯一的土地,因此,纪国的命运危在旦夕。


4、背弃先进文化导致落后和衰败。纪国总结出了“食鱼勿反,勿乘驽马”这种先进的治国理念,这本是纪国安邦定国之本,本应传之天下,用之四方。但纪国却将其藏于金壶,不付诸实施,藏在精美金壶里的丹书实际上成了毫无意义的摆设,终为齐国所灭。这正如齐国宰相晏子所言:君子有治理国家的方略,要把它悬挂在大街上让人人都知道;纪国却把名言放在壶里,不能经常看见,并且对照去做,能不亡国吗?”历史上还有一则纪王玩猴的故事,说的是:纪王喜好猴子,派猴子驯养师调教猴子。猴子驯养师脱土,按照人样子打扮它,给他戴象九座山的帽子,穿绣有云霞的衣服,穿绣有鸾凤的鞋子。起身弯腰和转身,和人一样;跪拜端坐和站立,象人一样。猴子驯养师觉得可以了,就献给了纪王,纪王看得乐了,举过酒杯给猴子喝酒。猴子喝干了酒,竟然跳起来摔掷(酒杯)撕裂衣裳逃走了。由此可知:腐败的纪王并没有把心思用在治理国家上,国家又怎能不衰败呢?


5、纪国分裂和联盟瓦解,加速了纪国的最后灭亡。公元前691年,纪王的弟弟纪季带着酅(xi)邑投降了齐国。纪季投降之后,齐国改酅(xi)邑为安平城,纪国实际上就只剩下了一个都城。公元前690年3月,伯姬去世,鲁国和纪国的姻亲关系疏远多了。夏天,齐襄公的大军包围了纪国都城,同年,鲁庄公试图和郑君子婴商量保全纪国,郑君以国内部不安定为由拒绝。鲁庄公无计可施,纪国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纪王看到已无抗争的资本,便弃国而去。关于这段历史,《左传》记载:纪候不能下齐,以与纪季。夏,纪候大去其国。”齐灭纪之后,将“纪”改为“剧”。


就这样,纪国从商朝走到周朝,从周朝再次分封后的纪文候开始,历经28代纪候统治,至公元前690年纪哀候时,被齐国所灭,似一颗流星陨落在了漫漫历史的长河中。
需说明一点的是:纪王的弟弟姜季在投降齐国后,以酅(xi)邑(齐改为安平城)的“一城之主”,并作为齐国的附庸国又存在了167年。至公元前523年,彻底走人了历史。


《春秋左传》载:“庄公十有二年春三月,纪叔姬归于酅(xi)”就是公元前682年,“纪候大去其国”后的第八个年头,纪叔姬回到了酅(xi)邑。由此推断:这时,纪王应该是去世了,否则,跟随纪王的叔姬是不会离开纪王回到酅(xi)的。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纪王“大去其国”后到哪里去了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一直是个谜。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些猜测。有的说:鄣(zhang)邑为纪之故国,纪王及族人去国以后,逃回老家的可能性较大。这种猜测有其合理性,但却一直查无实据。


“谜底”到底在哪里?近几年,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寻访民间传说,我们终于有了许多新的发现。


1、历史档案提供的宝贵依据。


据清.康熙十一年《沂水县志》中记载“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侯去国居此。”另,清朝道光七年《沂水县志》载:“相传纪子大去其国居此,故名。”这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资料。


2、实地考察为我们提供的实物证据

人们到纪王崮上实地考查,发现:崮上至今矗立着两个小山似的古墓,百姓说那个大墓就是纪王墓。此说是否属实?2000年9月,应沂水县政府的邀请,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用高科技手段对纪王崮古代遗迹进行过考察,得出的结论说:“从考察的情况分析,崮顶存在着一处春秋至汉代的墓群。”另“根据群众耕地时采集的遗物观察,有东周时期的铜箭镞,汉代的板瓦残片等,崮顶可能存在东周时期的兵营遗址或东周、汉代遗址”。对于墓中到底埋葬的是谁?老百姓的传说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历史分析之上的。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纪王崮上除了纪王以外,在他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身份的人在这里居住过;而在他之后,似乎也找不出比他地位更高的人钟情于此崮,因此,百姓的传说有较大的可信度,基本可以佐证此为纪王墓。


3、民间传说透出的线索


传说之一:纪王去国后的行踪

当年,纪王带领家眷大臣离开纪国故土后,本想投奔王妃的娘家鲁国,但途中经过密邑所在的沂蒙山区腹地时,发现当时叫做西大崮的纪王崮悬崖峭壁,地势险要,陡峭如削,丛林密布,易守难攻,有可耕之地,可饮之水,不仅山川秀美、而且地理形势非常优越:此处地处齐鲁边界,远离齐国,又在群山包围之中,是个易守难攻的兵家要地,如果在此地建立根据地,近则休养生息,远则可为复国打下基础。接着,他又想起:鲁隐公二年(前722年),为了调解莒鲁两国关系。“纪子帛、莒子盟于密(今沂水)”。在纪王的不懈斡旋下,终于在“隐公八年,即公元前717年,鲁隐公来到莒县浮来山古银杏树下,与莒子会盟。结盟以后,当时位于山东东部的鲁、莒、纪就成为更大的联盟,危难时可以互相照应、互相帮助,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利益的事,心中顿时生出许多感慨。想到这些,纪王觉得对密邑更熟悉、更有感情了,于是,他毅然放弃了投奔鲁国的打算,决定在这里建立复国基地。

纪王在纪王崮上住下后,在崮上建起了简朴的行宫、金銮殿,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他对周围百姓关爱有加,秋毫无犯,亲如家人。百姓有困难,他施粮赠物,多加抚恤,所以,民众都拥护他,纪王站稳脚跟后,不断招兵买马,苦练军事,投奔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其地盘也越来越大。仅过了四年时间,纪王的势力已在密邑(今沂水)一带迅速地发展开来。


传说之二:齐桓公与纪王在密邑密会


事情要从公子姜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和鲍叔牙到莒国避难谈起。

公元前686年,齐国内部危机日显,昏庸的齐襄公总是疑心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让手下的人找机会干掉公子姜纠和公子姜小白。两个公子听到了风声,姜纠便带着管仲、召乎跑到了鲁国避难,而姜小白也跟着学,带着鲍叔牙到莒国避难。


这年冬天,齐国大夫连称、管至父杀国君襄公姜诸儿,立公子姜无知为国君,齐国更加陷于一片混乱。姜小白忧国忧民,夜不能寐。一天,姜小白和鲍叔牙为了排解郁闷情绪,打算到外面散散心。在大街上,他们正漫无边际地走着,忽然,看见路边的酒店里聚集了不少人,其中有个人好像正讲解着什么。姜小白和鲍叔牙正想找个地方凑热闹。于是,就进了酒店,但他们刚把头伸进去,刷地就惊出一身冷汗。原来,里面正讲着被齐国打败后一直不知去向的纪王在密邑(今沂水)西北的大山里建都、发展,图谋复国的事……


自从听到了纪王的消息,姜小白的心事更重了。他们觉得:这次来莒避难,虽然苦闷难熬,但却意外地发现了纪王去国后的行踪和动向,齐国内忧外患并存,再也不能瞎折腾了。


莒国离密邑(今沂水)仅30多公里,离纪王崮也不过50公里,有一天,他们俩化装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对密邑和纪王崮进行了一次侦察,摸清了纪王在纪王崮一带建都、发展的情况,他们想:以后万一需要对纪王用兵,也好打个基础。


但是,过了一天,公子小白忽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想:如今,纪王为亡国之君,逃到大山之中避难。而自己的祖国虽然强大,自己身为公子,但却因内乱不止,自己逃到莒国避难,前途渺茫,命运如何,都很难说。既然同为“天涯沦落人”,为何不在这落难之时见已面,叙一叙呢?他把这个想法透漏给了鲍叔牙,鲍叔牙认为:通过此举,趁机摸清纪王的情况也无不可,但齐、纪两国有世仇,仇人见面叙谈,几无可能。


后来,姜小白的想法被莒子知道了。莒子想:齐公子姜小白是莒国的亲戚,关系自然亲密,而纪王的先辈历史上曾调解莒、鲁两国的矛盾,造福于莒国人民,关系也非同一般。如果自己居中调解,帮助姜小白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今后姜小白回到齐国掌了权,说不定会对齐、莒两国关系大有好处。他这样一想,就变得热心起来。于是,莒子抛开别的事不办,亲自找纪王联络。在纪王崮上,纪王盛情招待款待莒子。席间,莒子首先感谢纪王先辈对莒国的厚恩,然后,便把话题转到齐公子姜小白在齐国面临杀身之祸,逃到莒国避难之事。“同为天涯沦落人”,如今,公子小白很想与纪王见面一叙。如果你认为可以,我可以尽力帮助。纪王一听,肺都气炸了。他对莒子说:“自己再无能,再危难,也不会同仇人相见。”莒子劝解说:“这件事,我早就料到你会生气,但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姜小白落难之时想见你,想必也没有什么歹意,况且,这又不是在齐国的地盘上,有我作保,能有什么风险?如果因势利导谈好了,说不定对今后还会有好处呢!”经莒子再三劝说,最后,纪王同意与姜小白会见,并初步拟定将会见的地点选在密邑(今沂水)。


莒子回到莒国,将情况对姜小白说了,姜小白喜出望外,决心用这个机会同纪王好好谈一谈。


会面的前一天,莒子先安排姜小白、鲍叔牙到密邑等候,然后,自己亲自到纪王崮下的暖凉河边接纪王,他们到了密邑后,姜小白热情地迎接了纪王。


“同为天涯沦落人”的遭遇,使他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会晤时,姜小白对齐国发生混乱,自己迫不得已逃到莒国避难感叹不已,对纪王的境遇深表同情。然后,姜小白从齐、纪同为姜姓,系出同源说起,既对历史上两国曾发生许多不幸表示遗憾,同时也回顾了两国间许多通好之事。最后,姜小白表示:如果今后能回到齐国,一定劝说国君,使两家不再兵戎相见,去除纷争。纪王说:“齐、纪两国历史积怨甚多,但有些事已过去很长时间了,没有必要老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五年前,齐国出兵灭了纪国,深仇大恨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但有些事我还是很感激的。特别是我的伯姬妃去世后,齐国以国葬厚待她,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同时,我的弟弟纪季能以一城之主治酅(xi)邑、守宗庙,我是心存感激的。”姜小白說:“如果我不到莒国来避难,也体会不到失国有多痛苦,冤家宜解不宜結,今后,不管哪一天,如果您愿意回去,完全可以享受纪季一般的待遇。”纪王说:“感谢公子的好意,但作为曾经一言九鼎的国君,尊严比什么都重要,因此,我甘愿在这里卧薪尝胆,以期复国,即使最后不成,那是上天的意志,我也不后悔。如果公子您处于这样的境地,也会这么想,这么做的!”姜小白问:“既然您有复国之雄心壮志,那么,秉持一种什么理念奋斗呢?”纪王说:“我的先辈中曾出现过非常英明的国君,总结出了“食鱼勿反,勿乘驽马”的治国理论,可惜我们后代束之高阁、安于享乐、疏于国政,以致国破家亡。今后,我们除了励精图治,别无选择。”接着,纪王又说:“今天,我们‘同为天涯沦落人’,话越说越多,今后,公子如果有一天能回到齐国,也应当立下雄心大志,实践一下“食鱼勿反,勿乘驽马”也未尝不可,任何一种先进的治国理念、安邦定国之本都是没有国界的,实践了就可以大有作为。”姜小白觉得纪王说得在理,直点头。


第二年,即公元前685年,齐国局势巨变,大夫雍廪杀国君姜无知,大夫高傒(xi)召姜小白自莒返。公子姜小白荣登大位,是为齐桓公。上任后,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任用管仲为相,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这其中,是否汲取了纪国“食鱼勿反,勿乘驽马”的智慧?值得探究。

传说之三:纪王崮之战


纪王在纪王崮上养兵蓄锐,以图东山再起,成为齐国的后患。因此,齐桓公荣登大位,在国内整顿告一段落后,于公元前683年,派大将飞卫领兵先攻下了罗鼓山,杀死了纪王的儿子纪,后又攻打纪王崮。纪王崮山体陡峭,崮顶四周是立壁悬崖,上山的路都是些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并且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上,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齐国军队虽然人多,可是攻打这样险要的山崮,谈何容易?飞卫亲自带兵攻打了多次,也没有攻上山崮。有谋士献计:“纪王崮易守难攻,难以速决。以臣之见,暂不强攻,只把山崮包围起来。这里十年九旱,纪王崮上更是缺水,如果没有水吃,必然大乱。那时,纪王崮不攻自破。”飞卫将军觉得有理,点头同意。于是,齐兵只是围住纪王崮,却不攻山。第二年春天,纪王崮一带果然大旱,嘀嗒泉里的水滴几乎不再嘀哒。以前,遇到旱灾,崮上的人都是到下山挑水吃。如今崮下有齐兵围困,单等嘀嗒泉里那点水,崮上怎能撑得住劲?于是,有人偷偷下山投降了敌军,没跑的也失去了抗敌的信心。纪王心如刀绞,仰天长叹;“老天爷,难道你真要灭我纪王吗?”


纪王正在祷告,忽然从崮西北的塔子门下跑来一个人。原来,此人是纪王支派偷着下山背水的士兵,他趁着夜色摸下塔子门,发现此处竟没有齐兵把守。于是,跑回山崮,把情况报告了纪王。纪王听后,紧锁的双眉放开,说:“老天爷没想灭我啊!”于是,连夜组织山上的人转移。可是,塔子门地处悬崖峭壁,路全是斧凿的石磴,白天都难走,更何况是黑夜。怎样把人安全转移下山,纪王思谋了一会,忽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部下用绳捆住一只大羊的羊角,吊在崮顶的棠梨树上,将一面大鼓放在羊蹄之下,羊被悬吊着,四蹄乱蹬,敲得大鼓咚咚的响。鼓响,羊更惊恐,越发拼命地蹬腿,越蹬腿鼓越响,鼓越响羊更拼命蹬腿,声震四野,齐兵不知虚实,不敢贸然行动,纪王趁机倒穿鞋靴,从塔子门下了山。待到齐兵寻至塔子门,只见有上崮的脚印,未见下崮的脚印,认为纪王未走塔子门,转而上别处寻找,纪王得以脱身,躲过一劫。通过此次战争,纪王的有生力量被彻底消灭。


纪王逃至沂源县韩旺村时,曾眼含热泪回望纪王崮。据说,今沂源县韩旺村本名“韩望”,就是来自于这个典故。


齐兵撤走后,纪王带几个随从又回到纪王崮,看到楼去人空,满目凄凉,物是人非,心情非常抑郁。公元前682年,也就是“纪侯大去其国”后的第八个年头,纪哀侯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许多痛苦后,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里程,到先祖哪里报到去了。


总之,在沂水大地上,关于纪王崮和纪王的民间传说故事还有很多,他们作为沂水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纪王大去其国以后的行踪,为探索研究纪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的线索。

《纪王崮山名考析》


在沂水县泉庄乡境内有座海拔577.2米、面积4平方公里的山崮,以其阔大广袤险峻、自然风光饱满、文化底蕴深厚而著称,被誉为沂蒙七十二崮“千古独秀”、“天下第一崮”,这就是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所载的“纪王崮”。然而,就是这样一处美丽所在,至今人们还在为她的芳名而彷徨。近年来,随着这座沂蒙奇崮旅游开发步伐的加快,“姬王崮”之称频频见诸于报刊,有的甚至写入正式出版发行的图书。究竟是纪王崮?还是姬王崮?一时间,人们对这座山崮的名字众说纷纭。笔者本着对历史负责和对人文景观负责的态度,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多方考证,对“姬王崮”的提法不敢苟同,确实值得商榷。
单从字面上讲,“纪”、“姬”同音,只是声调不同而已,又同属中华民族百家姓中所列,作为姓氏应是平等、不分贵贱的,对于一个无妨大体的起名,本也无可厚非。但对于这座有着悠久丰厚历史和源远流长传说的千古奇崮来说,就值得推敲一番了。纵观沂蒙七十二崮,或以其形状、或以其传说、或以崮上的特征物、或以历史人物而命名,她们有的也见诸于地方史志,但大都来源于民间,在民间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经久不息,并不是空穴来风,那样不仅得不到人们认可,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例如,孟良崮、吕母崮、晏婴崮、吴王崮等都是以历史人物命名的,这些崮曾经留下了历史人物的足迹,纪王崮也当属其列了。那好,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个历史人物。
纪王也好,姬王也罢,既称为王,乃国之王,如位于平邑县铜石镇镜内的吴王崮,相传春秋时期吴王伐鲁被困于此,故名。再如,位于沂水县圈里乡境内的唐王山,是因为相传唐王李渊路过此山连射七箭定太平而得名,山下有一村故名七箭村。笔者查阅大量史料,未发现姬国的存在,也就是说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姬王其人。如果说姬王姓姬,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等于开了个历史的玩笑,这正如唐王并不姓唐而姓李、秦王姓赢、齐王先姜后田、吴王也不姓吴一样(诚然也许有例外,但周王姬姓非称姬王无疑),所以说周王朝最后一个国王周赧王姬延的儿子姬召流亡客居此崮而得名“姬王崮”,倒不如说是“周王崮”,如此推理,那就更离题千里、相去甚远了。退一步说,既便是周王逃难至此,周王朝最后一个国王周赧王姬延已于公元前256年去世,这早见诸于经史,就算是其子居此,又怎能称之为王呢?凡此种种,皆不能成立。
纪王崮资料 舰少资料库
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纪国?有没有逃亡到这座千古奇崮之上的纪王呢?答案无可置否。当然,这也需要首先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因为星转斗移、苍海桑田,我们已无法与2000多年前的古人直接对话,也只有通过《春秋》、《左传》等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资料,来透过时光隧道窥视历史了。《春秋》是鲁国官修的历史,《左传》又叫《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的解释,它们卷帙浩繁,文字深奥,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有关纪国、纪人、纪地、纪事的记载,不绝于史。纪国自西周初年始立,“纪”金文作“己”,纪国姜姓,侯爵,故称纪侯,国称纪国,国都在今寿光市纪台镇纪台村。迨至战国鲁庄公四年(周庄王七年,齐襄公八年即公元前690年),为齐国所灭(史书“不言灭”,称“迁其都邑”,这就与纪王崮有关了),约360余年。
纪国作为一个诸候国,是周王朝“分封制”的产物,要了解纪国的历史,需先从周族的兴起及西周王朝的建立开始。周族是个姬姓部落,历史也相当悠久,大约与夏、商两族同时,公元前1057年,周武王伐纣灭商,正式建立西周王朝,公元前1052年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叛乱后,为了巩固对东部广大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便实行大规模的“分封制”,分封的诸侯一是周的同姓贵族,二是功臣谋士,三是古帝先圣的后裔。纪国就是炎帝伏羲氏的一个后代在当时一起被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各国臣属于周王室,承担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和定期朝靓等义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兵杀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从此,周王室失去了控制四方诸侯的力量,周王共主的资格名存实亡,我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动乱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干戈时起的历史漩涡中,纪国或兴兵攻伐,或参与会盟,颇为活跃。据《春秋左传集解》载:“鲁隐公元年八月,纪人伐夷。”即公元前722年,纪国兴兵攻伐夷国。次年,纪侯娶鲁女伯姬为妻(5年后伯姬的妹妹叔姬又嫁给纪侯)。当时莒国和鲁国有矛盾,纪国与鲁国既已联姻,所以为调停莒国和鲁国的紧张关系,公元前721年10月,纪子帛、莒子盟于密,接着公元前715年9月鲁与莒盟于浮来。自此,莒、鲁、纪三国关系较好,与其它国家关系稳定。但周天子“烹齐哀公于鼎”,齐国怀疑是纪侯弹劾之故,从此齐纪结下世仇,再加上后来随着齐国的强大,害怕邻国纪国对齐国构成威胁,早已对纪国垂涎三尺,从公元前707年至公元前690年的10余年间均有“齐欲灭纪”的记载,其间纪侯多次到鲁国求助,鲁桓公为调停齐、纪两国关系,也尽了最大努力,公元前695年“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齐地,今黄县)”。但齐国灭纪决心已定,鲁庄公元年即公元前693年,“齐师迁纪郱(今临朐东北)、鄑(今昌邑以西)、郚(今安丘西南)。”也就是说,齐国将纪国三县民众迁走而占领其地。鲁庄公三年即公元前691年秋,“纪季以酅(纪邑,今临淄东部)入于齐。”齐欲灭纪,所以纪侯的弟弟纪季以邑入齐为附庸。晋人杜预注,纪与齐为难,不直齐,大纪小季知必亡,故酅共祭祀。虽然纪国做到了仁至义尽,但也没有挽回遭到灭亡的命运。鲁庄公四年即公元前690年,齐师伐纪,“三月,纪伯姬卒。夏,纪侯大去其国。六月,齐侯葬纪伯姬。”2000多年后,毛泽东同志在读批《史记》时曾指出:“古人说‘春秋无义战’。”可齐灭纪却例外了一次,“纪季入酅,为齐附庸,而纪侯大去其国,齐侯加礼初附,以崇厚义,故摄伯姬之丧而以纪国夫人礼葬之。”对此,《史记》、《春秋左传集解》以及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中《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等均有记载,这正温合于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舆地》记载“纪王崮相传纪子大去其国居此,故名。”试想当年纪侯离开纪国迁移它的都城能到哪里去呢?“纪侯不能下齐。”即纪侯不能降屈事齐,齐国是绝对不可能落脚,其他诸侯国也不可能接纳他这位亡国之君,再说他也不可能逃亡到离齐国很远的地方,因为他还要光复社稷呢!又加之他与鲁国 有姻缘关系,所以也只有流落这座荒山大崮了。纪侯盘踞山崮8年,于鲁庄公十二年即公元前682年去世,同年春,“纪叔姬归于酅”,由此可见叔姬执节守义以终妇道,记于经传,为后人所传颂。至于纪侯客居此崮期间如何养兵蓄锐,以图东山再起,不再细考。
由是观之,无论驳论还是立论,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舆地》所载“纪王崮”不失之为偏颇,我们应尊重历史,还人文景观以公道。也许有人会说,既便真是“纪王崮”,但纪国只是周王朝的一个诸侯国而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不点”(其实,从现存史料和已出土的文物来看,纪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特别是1983年在古城“益都侯城”故址发掘的大批文物,数量之多,时间之早,价值之高,震惊了国内外史学界),远没有周王朝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取名“姬王崮”是旅游开发的需要。笔者大声疾呼:此言差矣!倘若真是为了旅游开发,待到这座山崮真如泰山、黄山等名川大山而名扬四海、游人如织之时,殊不知这座千古奇崮的名字经得起专家、学者及游人的推敲吗?
其实,这个问题本是可以不必争论的,因为崮顶之上至今还有人家,堪称历史的“活字典”,从他们祖祖辈辈的传说之中也可窥见一斑,再说这里本身就是沂水县泉庄乡深门峪村的一个自然村,名字就叫纪王崮,这是不可雄辩的事实。最后说句真心话,我写此文,倒不是纯粹为了什么学术考证,也正是为了纪王崮风景旅游区的开发,也正是为了揭开这座千古奇崮的真实面纱。

《纪王兵败纪王崮史学探究》


纪国真正的以自己独立国家存在止于纪哀侯(姜叔姬),696-690前695齐国入侵,公元前693年,齐国再次起兵,吞并了纪国的郚(wu)、骈(pian)、鄑(zi)三地,并驱走纪国三邑的居民,占有三邑土地。三大门户的失守,把纪国的外围据点一一拔去,酅(xi)邑成了纪国除了都城以外唯一的土地,因此,纪国的命运危在旦夕,691秋季,齐吞并纪国,公元前691年,纪王的弟弟纪季带着酅(xi)邑投降了齐国。纪季投降之后,齐国改酅(xi)邑为安平城,纪国实际上就只剩下了一个都城。公元前690年3月,伯姬去世,鲁国和纪国的姻亲关系疏远多了。夏天,齐襄公的大军包围了纪国都城,同年,鲁庄公试图和郑君子婴商量保全纪国,郑君以国内部不安定为由拒绝。鲁庄公无计可施,纪国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关于这段历史,《左传》记载:纪候不能下齐,以与纪季。夏,纪候大去其国。”齐灭纪之后,将“纪”改为“剧”。纪国从商朝走到周朝,从周朝再次分封后的纪文候开始,历经28代纪候统治,至公元前690年纪哀候时,被齐国所灭,似一颗流星陨落在了漫漫历史的长河中。纪王看到已无抗争的资本,便弃国而去,宣告纪国在自己原有的封地上的爵位正式消逝。纪国弃国离去有传言说去投奔当时的鲁国,但在投奔鲁国的路上路经现在泉庄乡的纪王崮(也就是现在位于沂水的国家AAAA级景区“天上王城”),发现崮上有可饮之水,可耕之地,便在纪王崮上建立纪国的第二个都城,大兴兵国之事。关于这一段历史,据清.康熙十一年《沂水县志》中记载“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侯去国据此”。又据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8226舆地》记载:“纪王崮相传纪子大去其国居此,故名。”都有相关资料可以查询并有待继续研究,但最终灭亡是在纪王崮厉兵秣马八年之后,在最终的齐国攻伐中,纪国最终正式灭亡。又有当地传言,说纪王是从天上王城的塔子门逃走的,还在当地留下一个个美丽的富有传奇性的故事,最终纪王逃至何方?又薨于何地?现在还无处知晓。纪王在天上王城历经八年究竟在怎样的治国之言中度过,这些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有相关史书记载,纪王是疏于治国的,而且有纪国治国箴言却是藏于金壶,而最终灭国,在近期我会继续研究纪王兵在纪王崮的史实。

山东临沂疑挖出春秋铜鼎 破坏严重时代尚不确定

2012年02月01日

据网友爆料,沂水天上王城景区山顶发现春秋时期墓葬,已发掘出3个带铭文的铜鼎。31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文物已经入库,至于挖出的是不是铜鼎及其相关年代,有关部门并未证实。

沂水县一位知情人士说,发现文物后,当地公安部门就进驻了现场,春节期间一直守在山顶看护。年后,临沂市文物部门早早进驻,并对现场进行了前期清理,还陆续发现有地下文物。

31日9时许,记者爬上天上王城崮顶看到,施工现场清理出一个墓穴状深坑,据目测,坑长五六米,宽约4米,位于地下约6米处。几名工作人员在坑底施工,另有一人在本子上记录。现场四周拉上绳子拦住游客,并设有多处监控。当地公安的车辆停在现场。

临沂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现场负责人邱波表示,(地下文物)“是春节期间发现的”,他们已经按照考古程序对现场予以保护。至于网上所说的挖到了周代或春秋铜鼎并未证实。

沂水县文化局局长韩世海说,挖出的文物已经入库,对其他情况则三缄其口。

挖出铜器后,沂水方面曾请山大一位知名考古专家断代。记者与该专家取得联系,他说看到的只是几片“铜片子”,被挖掘机破坏得比较严重,时代不好说。

天上王城景区早年曾叫“西大崮”、“纪王崮”,海拔577.2米,被誉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据清康熙十一年《沂水县志》记载,“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侯去国据此”。2003年规划景区时,有关方面曾寻找古迹发展旅游,却未找到,只是根据传说改名“天上王城”。

采访中多位考古专家认为,限于古代交通落后,在高山顶部或崮顶构筑大型墓葬几乎不可能,此前山东范围内也未发现海拔如此高的地方有春秋以前的墓葬存在。“如果真的发现了,倒是一次重大考古发现。”一位专家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3404.html

更多阅读

沂水纪王崮:天上王城旅游区

【纪王崮简介】纪王崮,位于沂水县城西北30公里(泉庄镇驻地西北约4公里)处,此崮呈南北走向,海拔高度为577.2米,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约1000余亩),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被称为“齐鲁第一崮”、“沂蒙第一崮”。山体主要由页岩、灰岩、粉砂岩、

王菲资料,王菲图片,王菲的微博地址 王菲微博图片

王菲资料王菲,中国著名女歌手、影视演员,其演唱的《红豆》《但愿人长久》等歌曲至今依然拥有广泛的传唱度。王菲独特的嗓音以及她创造的“菲式”唱法使其在整个亚洲地区和华人世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她也是首位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华人歌

纪维克资料 挑战影视王纪维克凸点

纪维克  籍 贯:中国 山东 烟台  生 日:1987年2月27日  星 座:双鱼座  身 高: 169cm  体 重:46kg  学 历:烟台艺校三年级  爱 好:表演、唱歌、舞蹈、钢琴  最喜欢的人:爱我的人  最想去的地方:夏威夷  最想考的大学:北

声明:《纪王崮资料 舰少资料库》为网友搞怪之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