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主题曲 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曲

因为要学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我查了一些《城南旧事》主题曲的资料.

这首歌的歌词作者是文化大师李书同作于二十年代,曲作者是美国的J·P·Ordway。这首歌曾在二十年代流传于中国的大小学堂中。。《城南旧事》中用它作主题曲,确是增添了影片的时代感,因为这首歌曲很准确地表达了电影的意境,同时给人留下美好的感受。《送别》在内容情调上,是深沉、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交织,对于影片情节、人物性格的发展上,起到了以声相助,托景传情的作用。

《送别》的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城南旧事》主题曲 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曲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这支歌曲第一次出现在“偷儿”的弟弟毕业时,第二次出现在英子即将结束小学生活时。这首歌曲,既配合了具体的故事情节,又与影片中生死别离的人物关系线索编织在一体,成为点化立意的“警句”,加强了影片的艺术魅力。

记得梁廷楠在《曲话》中说:“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 ,斯为妙谛”。乐曲《送别》在表现形式上所追求的正是中国美学传统中这一最高境界。

查了一下资料,知道为这部影片谱写音乐的作曲家吕其明,在第二次出现《握别》的歌声后,接上由管弦乐队奏出的《握别》的音调,则又起到了引深其意、衔接其情的效能,给人以回味不尽之感。

1982年拍摄的《城南旧事》,正是插曲作者李叔同逝世40周年,黎锦晖逝世15周年。李叔同是把欧洲、日本近代音乐引入我国的先驱之一。他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5年至1910年,他留学日本,在东京学习绘画兼修音乐。回国后,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曾先后在杭州、南京的师范学校任美术和音乐教员。著名音乐家、美术家丰子恺等,均出自李叔同门下。李叔同还编过《春秋》、《早秋》等歌曲,并选用外国歌曲的旋律填新词,成为我国“五四”前夕学堂乐歌的奠基人之一。李叔同的艺术教育生涯,在1918年出家为僧时结束。他出家后的法名为演音、号弘一。浙江、闽南一带的人们都称他为“弘一法师”。他为僧时生活过的地方,如福建惠安净峰寺、泉州的开元寺和清源山,至今还存有李叔同题字、题诗的墨迹和镌刻。

听着《送别》,慵懒地坐在地板上,半眯着眼睛,美美地啜一口香茗,细细地品。乐曲是这样的不疾不徐,温厚淳和,这样的纯净淡泊,弥久恒馨,这样的满是人情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它并不刻意表达什么,只是怀旧而已,感慨时光悠悠……如果你累了,倦了,想念母亲的怀抱了。你想要的,她会给你。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做一个有关童年的玫瑰色的梦。梦犹酣畅,人已远离,旧事难忘,旧情难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3756.html

更多阅读

电视剧《大敦煌》主题曲为何说是刀郎唱的那首 大敦煌 刀郎

电视剧《大敦煌》的主题曲,既不是片头的那首--“敦煌日月”孙楠唱的,也不是片尾那首--“不悔”蔡琴唱的,而是刀郎唱的那首。这部电视剧的安排挺特别,分成上、中、下三部,一部一个时代。每晚看这出戏只听到片首和片尾的曲,却听不到主题曲。

谈谈《狗神》这部电影 狗神电影下载

《狗神》这部电影我之前看了两遍,最近有赖于一篇可以称得上电影解读的文章,重新再看,才真的看懂,看懂之后更体会出那无限的伤感配乐之中蕴含的情感。狗神,是日本的古老传说,被当作诅咒而存在,就如同这部电影里的村民,把侍奉狗神的坊之宫女

声明:《《城南旧事》主题曲 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曲》为网友守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