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癸卯学制简述 壬寅学制

壬寅癸卯学制简述 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是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改造而完成的学制。
  一、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官学大臣张百熙拟订的《钦定学堂章程》,由于1902年为壬寅,所以该年所拟订的学制被成为“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系统
  壬寅学制规定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校系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校系统。壬寅学制从纵的方面分为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蒙学堂四年、寻常小学堂三年、高等小学堂三年,总计为十年。小学堂的宗旨“在授以道德知识及一切有益身体之事”。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四年。中学堂为“高等专门之始基”。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规定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大学堂三年(政、文、商、农、格致、工艺、医七科),大学院以研究为主,年限不定。高等教育的总学程共计二十年。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为“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
  壬寅学制从横的方面看,与高等小学堂平行,有简易事业学堂;与中学堂平行,有中等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有仕学馆、高等实业学堂、师范馆。
  壬寅学制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国民教育,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
  (2)注重实业教育,提出了设立各级实学堂的思想;
  (3)女子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学制系统中,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
  (4)依然留有科举制的痕迹,规定给予自高等小学堂始授予不同的科举出身。
  二、癸卯学制
  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订了一个《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癸卯学制于1904年1月13日公布实施。该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尊孔读经为宗旨,内容比壬寅学制详备。癸卯学制自1903年公布起,一直延用到1911年满清王朝覆灭为止,对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很大。以后学校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在癸卯学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癸卯学制包含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从纵的方面看,可以分为三段六级,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全部学习时间是25--26年。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9年,包括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另设蒙养院,不在正式学制之内;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五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11--12年,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三级。从横的方面看,有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和优级;实业学堂分为初等、中等、高等。此外,还设有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和艺徒学堂及译学馆。
  三、癸卯学制的特点

癸卯学制由封建专制的清王朝制定,必然带有明显的封建教育的烙印:

第一,从学制看,延续时间过长,总计30年之久,即使不算两端的蒙养院和通儒院,也有20年以上,这样长的学制一般人很难修完,体现的是逐级淘汰的封建选拔制。学制中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份量重,各有三级;而中等教育份量轻,只有一级,属于过渡性质而已,可见尚未摆脱封建传统的小学-大学的框架构建。

第二,从课程设置看,传统的中国经学教育内容仍占很大比重。读经讲经课,初等小学堂占总课时的40%(还不算每天半小时的温经),高等小学堂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加上与之密切相关的修身课,仍占40%。小学不设外语,也是要保证学生打下坚实的传统中学根基。中学堂的读经讲经和修身课也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高等学堂政科(即文科),经学、伦理仍为必修课,艺科(即理科)也设有伦理课。

第三,从学校设置看,按地方行政级别规定办学级别,如初小由乡镇设立,高小由州县(及大镇)设立,中学由府(大州)设立,高等学校在省城设立,最高学府设在京城,同时鼓励私人办学(限于小学),也是套用了传统的办学体制。

第四,从学校管理看,保留旧学校每月朔日(初一)的祭孔、宣读《圣谕广训》的典礼,及月课、岁考、以学业成绩奖惩学生的各项制度。毕业考试由地方官会同学堂监督(校长)和教员主持,各类毕业生分别赋予相应的科举出身,如通儒院毕业生按翰林升阶,大学本科毕业生作为进士出身,高等学堂毕业生作为举人出身,中学毕业生奖以(国子监)拔贡、优贡、岁贡,高小毕业生作为(府、州、县学)生员,即秀才出身。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比照同级普通学堂给予毕业生科举出身。

第五,仍没有女子教育的位置。章程以中国男女之辨甚谨为理由,规定“女子只可于家庭教之”。不过在西方男女平权主张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加上蒙养院的设立要求有受过教育的女性师资,所以女子入学受教育已是不可遏制。1907年,清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女子小学堂和女子师范学堂。女子初小和高小的学制均比男子初小和高小少一年,课程也少一些,可见其地位仍低于男校,而且女校的防范制度措施极其严格,以保持“男女大防”的封建礼教。尽管如此,女校的设立,毕竟开创了中国女子教育发展的历程。

四、癸卯学制的意义

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系统并付诸实施的学制。按照该学制的规定,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修业长达25--26年,这是我国最长的一个学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以政府法令形式公布实施的新学制。该学制的建立与实施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学、私学、书院三种教育形式并立的旧格局,为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癸卯学制几乎完全是抄袭日本学制而来,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而且女子教育毫无地位。在课程的设置上,按照中学为体,保存国粹的原则,规定各级学堂必须把读经科和中国文学科列为重点的必修课,其目的就是“保存圣教”、“巩固国本”,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所占的比例很小。另外,癸卯学制规定的一套详备、整齐的学校系统,远非中国当时的国力所能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3779.html

更多阅读

万年历(新历农历转换):1996年5月-1996年6月

1996年5月 1日 星期三 农历三月十四 丙子年壬辰月戊戌日 国际劳动节1996年5月 2日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五 丙子年壬辰月己亥日1996年5月 3日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六 丙子年壬辰月庚子日1996年5月 4日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七 丙子年壬辰月

万年历(新历农历转换):1982年3月-1982年4月

1982年3月 1日 星期一 农历二月初六 壬戌年壬寅月癸未日 国际海豹日1982年3月 2日 星期二 农历二月初七 壬戌年壬寅月甲申日1982年3月 3日 星期三 农历二月初八 壬戌年壬寅月乙酉日 全国爱耳日1982年3月 4日 星期四 农历二月初九 壬

万年历(新历农历转换):1962年9月-1962年10月

1962年9月 1日 星期六 农历八月初三 壬寅年戊申月壬寅日1962年9月 2日 星期日 农历八月初四 壬寅年戊申月癸卯日1962年9月 3日 星期一 农历八月初五 壬寅年戊申月甲辰日 劳动节1962年9月 4日 星期二 农历八月初六 壬寅年戊申月乙巳

一个戊戌日主的女命 戊戌日女命

公历:1962年4月30日16时38分  农历:壬寅年[金箔金]三月廿六日交运:命主于公历1970年9月10日0时交运坤造:  壬    甲    戊    庚        寅    辰    戌    申        大运:癸卯  

八字数据库---丁火日元 八字丁火

癸卯 甲寅 丁卯 甲辰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己酉 戊申 丁未 丙午此造俗谓杀印相生,身强杀浅,金水运名利双收,不知癸水之气,尽归甲木,地支寅卯辰全,木多火熄,初运癸丑壬子,生木克火,刑伤破耗;辛亥、庚戌、巳酉、戊申,土生金旺,触卯木之旺神,颠沛异常

声明:《壬寅癸卯学制简述 壬寅学制》为网友沉默只爲笑的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