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学儿童状况及原因分析 中国失学儿童数据

中国失学儿童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引言

流失生也可称为失学人口,是指学龄期(7—15岁)因种种原因未在校学习,流失在各级学校之外的人口。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学龄期从未入校学习过,二是曾入校学习但又中途退出的,即所谓的失学或辍学。我国流失生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

应当说,有学校教育就有失学人口,但那时只是个别现象,不足以引起社会的关注。从80年代开始,流失生现象便逐渐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小学就有250万人辍学。在整个2.2亿学生中,1/3左右只能读到小学,1/3只能读到初中,再读到高中的已不到30%。1989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7.4%,而在贫穷落后的贵州,6—11周岁儿童入学率只有65%。日本早在1907年就普及了6年制小学教育,而在我国西南、西北一些边远落后地区到2010 年只能可望普及小学三四年教育。

为解决这一问题,由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牵动,在全国发动了救助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运动。从1989年10月建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至1992年底,共救助了648个贫困县的32万名失学儿童。到1995年工程已进行了6个年头,然而许多人对于这一工程资助对象的状况并不了解:中国到底有多少流失生,其性别、地区差异有多大,希望工程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旨在回答上述问题,并全面探讨流失生形成的原因。

朱国宏曾经从家庭的角度分析了流失生形成的原因。他认为是否让子女上学和上到几年级是家庭根据上学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所作出的决策。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则让子女上学,一直上到二者相抵时为止,反之,则不让子女上学或辍学。同时他还分析了为什么流失生多为农村的中小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的问题。朱认为农村中小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上学的机会成本要大于城市,基于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农村家长便倾向于不对子女上学投资。考虑到贫富分化的因素,这种倾向性就更加明显了。

应该说,流失生的出现有着更多、更复杂和主观的原因,仅此一点还不能反映和说明问题。因此笔者欲从各个方面全面分析一下流失生的成因。

二、流失生现状分析

近年来, 我国中小学生流失现象已非常严重。 据统计, 累计到1992年,我国共有失学儿童1.42亿。根据小学入学率的统计资料,仅1995年一年全国就有300.39万小学学龄儿童没有入学。在已入学的学生中,还会有8.83%的人中途流失。小学毕业的学生有90.8%继续升入初中,在这部分人中,又有16.22%的学生辍学。留下来坚持到毕业的学生只有48.3%有机会入高中学习,还不到初中毕业生的1/2。

同时,我国流失生还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分性别中女性多于男性,二是城市和农村两个分支中集中于农村一级。

1.性别差异明显

性别差异一直是文化教育中相当显著的一个方面,而流失生的性别差异则更加突出。女童教育,现已成为我国普及初等教育的难题。在当前的农村,女童普及初等教育的程度一般低于男童,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困难、地理条件不利的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点,女童受教育的问题更加突出。1992年,全国初等教育学龄女童入学率为96.9%,低于男童2.84个百分点。而初中阶段女童入学率远低于小学。辍学儿童中,女童占60%—80%。据1993年统计,全国贫困地区261万未入小学学习的学龄儿童中,女童超过了2/3。在中国西部省区,女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象更加突出。1995年,女性失学人口占到失学人口总数的57.96%。根据1995年全国1%抽样调查资料,还可以得到分性别年龄的失学人口(7—15岁学龄人口中剔除在校和毕业后的人口)状况。

表11995年分年龄性别的失学人口状况

失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失学人口的性别构成年龄 小计 男 女男% 女% 性别比7 0.092 0.086 0.099 49.32 50.68 97.328 0.13 0.11 0.1644.54 55.46 79.909 0.24 0.18 0.31 38.33 61.67 62.1510 0.50 0.320.70 33.63 66.37 50.6811 0.94 0.63 1.27 35.13 64.87 54.1112 1.831.25 2.46 35.76 64.24 55.6513 3.19 2.30 4.16 37.78 62.22 60.70145.40 4.53 6.35 43.84 56.16 78.0515 8.48 7.94 9.07 49.00 51.0096.10合计 2.09 1.73 2.49 43.24 56.76 76.17


  

资料来源:《全国1%抽样调查资料》199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编 中国统计出版社。

由此可见,女性群体失学的比重为2.49%,高出男性0.76个百分点。各个年龄组的失学比重都是女高于男,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逐渐拉大。而在分年龄失学人口中,女性占到了大部分,尤其在10—12岁时,失学人口中女性分别占到了66.37%、64.87%、64.24%。失学人口的性别比也都低于100。10岁达到最低值50.68,相当于每两个女性失学人口就对应于一个男性失学人口。

2.地区差异显著

我国幅员辽阔,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文化教育水平的不平衡性,使得流失生的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社会经济条件较好、整体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流失生较少见。反之,在那些欠发达、文化教育条件较差的地区,如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北、西南地区,流失生现象就非常严重。

以1989年入学1995年毕业的这一届小学生为例,六年中全国共流失189.98万。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如北京市流失1106人,占全国的0.058%。江苏流失3.37万,占总数的1.78%。而西南部分省份,如四川流失19.11万,占总数的10.06%,云南有22.47万,占11.83%,贵州有26.25万,是北京市流失生的237倍,占总流失量的13.82%,高出北京13.76个百分点。




由于受人口规模的影响,上述方法在反映地区差异时难免有折扣。若用一届小学生中途流失人数占期初入学人数的比重作比较,则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不同地区的差异。根据此种方法计算出的全国平均水平为8.83%,即该届小学生六年中有8.83%的人中途流失。北京为0.60%,浙江为3.17%,均大大低于平均点。与之相对,四川为11.89%,新疆为15.88%,青海为21.83%,云南为28.62%,而西藏高达58.82%,六年小学竟有一多半的学生失学。

中国失学儿童状况及原因分析 中国失学儿童数据
再以1992年入学1995年毕业的一届初中生为例。全国总计为16.22%,即三年初中有16.22%的人失学。北京为7.32%,上海仅为5.82%,而部分西南、西北地区省份,如广西为18.19%,甘肃为19.45%,云南为23.26%,四川则为24.25%,将近1/4。

失学人口的地区差异还表现在城乡之间。我国农村中小学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67.03 %, 而农村的教学条件却远不如城市。据统计,1995年全国小学校舍共有危房887.87 万平方米,而农村小学就占到了82.13%。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现象也远比城市严重得多。再以1989年到1995年的一届小学生为例,在这六年中,农村小学生共流失189.98万,占期初入学人数的11.4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7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的城镇小学却出现“倒流”现象。有147.67万农村学生中途转入城镇小学学习,大大高于城镇小学的流失量,占农村流出量的43.73%。

再以1992年到1995年的一届初中为例,农村中学中途辍学的有237.62万,占曾入学人数的25.76%。与小学不同,城镇中学的“倒流”现象较罕见,转学生仅占农村流出量的0.18%。

这说明农村初中流失比小学要严重得多。小学虽有不少学生流出学校,但其中将近1/2的学生是为了转入城镇小学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初中阶段流出的学生几乎全部流入了社会,远离了学校。

三、流失生现象日益严重的原因

流失生自古就有,但那只不过是个别现象,并未达到值得关注的程度。但现阶段流失生现象却日益严重起来,并逐渐成为受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背后必然有特定的因素在起作用。

1.首先是贫困

比较而言,“因贫失学”的流失生占到了大部分,而且形势非常严峻。目前,中国尚有5800万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失学、辍学的青少年生活在温饱难继的贫困家庭中,痼疾难除的绝对贫困往往使这些家庭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力不从心。

在我国的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总是以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投入为代价。贫困地区的孩子去上学,无疑从家中抽走了一个劳动力。在温饱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读书自然是一种奢侈消费,最终会遭到排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4140.html

更多阅读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在世界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中国出口连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在已是第二大贸易国。日渐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正在崛起中的贸易大国的崭新形象,但也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

我院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 项目过程记录人

[摘 要]大学生的消费观与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联,如果我们不重视新时期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不去探讨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及其规律,将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本文就大学生消费偏高的原因做出分析,力求找到应对大学生消费偏高的对策。近几

师生冲突的基本范式及原因分析(梅洪建) 师生之间矛盾冲突案例

承认与否,当下师生冲突的频率都在提高,表相更是五花八门。自然,每一种冲突呈示的背后都有一个原因,作为教师也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未雨绸缪抑或有的放矢。范式之一:情情相激所谓情情相激,就是在某种情势之下,师生的情绪都瞬间失控

声明:《中国失学儿童状况及原因分析 中国失学儿童数据》为网友幸福缺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