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临时接到通知,明天上午第一节教研室要来学校听课,第一节按排听的是我的课,现打了一份教学设计。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流程】

师:一天小东和小明比谁家离学校近。放学后他们各自回家,一边走一边数步子,小东走了452步,小明只走了448步,小明家离学校近吗?

师:这种比较法是不准确的。

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个物体几长,这也是不准确的。

师: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呢?我们通过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来详细的了解下。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比如说,买多长的电线,赶集时,买几尺的布,同学跳橡皮筋,去商店也说买多长的橡皮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测量。

师:大家看一看课本上想想议。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哪个更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更大?

请一位同学看看表,自己闭上眼睛,估计30秒再睁开,我们对时间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根据感觉来估测一个物体的大小并不准确。

师:要对物体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师: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

(板书:1.长度的测量:)

师:要科学地测量长度,就需要给长度定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丈、尺、英尺、英寸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所了解的长度的单位,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如果你用这个单位,我用这个单位,用产单位不一样,那么交流起来就很不方便。为了有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我国在1984年采用。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①单位:米(m

A.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

B.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C.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师:我们简单了解下生活在一些物体的长度。看课本第22页。

原子的半径人头发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地球的半径

(让学生做几个单位换算练习)

例1.单位换算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例2.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师:某同学多高,干电池长度是多少,都可以用测量工具测量出来。

师: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板书: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

师: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使用前要怎样?使用中要怎样?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测量过程中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或者通过伴你学上的一些错误测量方法来反证正确的测量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刻度尺的图)见新教材全解21页。

B:使用中: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师:在刚才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的测量结果有稍微的差别,但是我们的测量方法却都是正确的。之所以有差别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最后需要进行估读,估读就难免有大有小。这就形成了误差。

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师:在本节课本上还介绍了时间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师:同学们通过看课本了解一下时间测量的相关知识。

①单位:秒(S

换算关系:1min=60s1h=60min=3600s

②测量工具: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附:

板书设计:

1.长度的测量:

①单位:米(m

A.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

B.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C.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B:使用中: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3.时间的测量:

①单位:秒(S

换算关系:1min=60s1h=60min=3600s

②测量工具: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4875.html

更多阅读

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

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目标、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新课程的一个全新领域,其重要性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在第一、第二学段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进入第三学段,又当如何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本文围绕语

标点符号用法及数字、时间的表示方法 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用法及数字、时间的表示方法与数字、时间有关的表示方法  关于数字的用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关规定近年来几经调整,目前最新确定的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使用中应以新为宜,勿以旧规

古代对“年龄、时间、死”的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

古代对“年龄、时间、死”的称谓(2011-09-29 09:05:08)[ 标签: 文化分类: 推荐一、古代年龄称谓【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总角、孩提】:幼年泛称;【垂髫、始龀】:童年泛称。髫(tiáo)、龀(chèn);【幼学】:10岁;【

李自成其人上 族籍、事业及其他 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其人(1)族籍、事业及其他李自成(1606-1645),党项族平夏部人(鲜卑族之拓跋氏),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李自成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或名叫李继迁村;或名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口口相传,是李继

声明:《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为网友鸢尾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