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咫尺天涯 生别离永别离


咫、尺,均为长度单位。一尺十寸,一咫呢,书上说:“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与尺,以英制单位计,都不过三二十厘米;就空间距离言,仅一小步之隔;从人与人关系看,算得上亲密,甚至私密。所以,“咫尺”就是很近的意思。而天涯,即天的边缘,犹如“海之角”,其距离之远,几无尽头。在古人心中,或眼底,穷其终生,恐也难企及。所以,咫尺天涯,即是说,彼此相距虽近在咫尺,双方感觉却远在天涯。这样触目惊心的比衬,算得上最辽远、最悲凉的距离了吧。
 第一次看到“咫尺天涯”这词语,蓦然想起,读书时,语文老师出的一则谜语:“东一片,西一片,只隔一座山,老死难相见。”那时好强,爱显摆聪明,总想猜出谜底,却怎么也猜不出,直急得抓耳挠腮。;老师笑说:就在你身上啊,刚才你已摸到了的。这才恍悟,是指耳朵。猜出来了,却没有特别的快乐。只隔那样一座“小山”,却老死也难相见,那两只耳朵间,要是有所感觉,或思念,那距离和睽隔,该是多么巨大、遥远?
  我想起一次偶尔的机会我翻开了同桌好友的日记,看到圆珠笔写着的几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我晃眼看后,大为震憾,惊讶的感动中,便将它铭刻心底了。那时,并不知道,它是泰戈尔的诗,也不知道,后面还有不少内容,反复描摹、咏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一直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强大的反差意象中,既有咫尺之近,也有天渊之远,相爱者的间隔和疏离,不只是悲凉落寞,而是已产生了巨大的隔阂。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情形,在农耕时代,极为常见。月有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亦然。尤其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世界日益广阔,远行者不断增多,离别,便渐渐成为生活场景之一。“多情自古伤离别”。在中国传统诗歌中,伤怀离别、遣兴伤怀之类的,特别多,其原因盖在于,离别,对古人生活的影响极大,意义极深。那时交通不便,山水隔阻,一时间的挥手告别后,就可能音讯杳无,甚至可能意味着从此阴阳两隔,人鬼殊途,永难重逢。别离的惆怅、伤感、“黯然消魂”的悲苦意味,岂是“天涯”二字可以尽述?那个叫“生离死别”的词,用于此情此境,才是恰如其分。所以古人感叹:“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道路的遥迢,再见的艰难,成语中还有“咫尺千里”。尽管秦时就有“直道”,随后又有“驿递”,靠快马加鞭来传递信息情报,但肌肉运动与机械运动的速度差异,可想而知。有两件事可为证:394年,晋怀帝司马炽被成汉所俘,解送邺城,当年12月被处决。但直到次年3月,死讯才传回建康的晋王朝。邺城与建康,相隔仅数百里,信息却走了三个多月,怎一个“慢”字了得。隋末唐初,李渊派卫国公李靖攻打萧铣。金陵城被围困数日,而城外不过五十里,就有多于唐军数倍的援军。只因不知道金陵是否已被攻破,援军始终按兵不动。守城者在围困中望眼欲穿,却仍是“眼前水解不了近处渴”,真可谓“咫尺天涯”。
  现在看到这个词,总会想起另一个:天涯咫尺。意思是说,即便遥隔天涯之远,也仿佛近在咫尺之间,用王勃的说,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彼邻。”王勃是安慰、劝解人们不要伤悲:“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但那个“若”字表明,事实上仍在天涯,而非真的就在彼邻。就好比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但事实上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所以人逢离别,仍如柳永那样:“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在多情人眼里,甚至会“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咫尺天涯 生别离永别离
  王勃的天涯彼邻,说的是心理感觉。但人不能只靠感觉活着,还希望有更真切的感受和亲近。所以,让天涯成为尺,应该是那时每个人的梦想之一。如今的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更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BBS,QQ,MSN,信息的传递,情感的表达,不仅由语言到声音,再到容貌。速度也更为迅疾、即时。哪怕在大洋彼岸,也仿佛近在咫尺。世界变小了,地球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天涯咫尺”,真正成为现实。
  我当然知道,在汉语里,“咫尺”也好,“天涯”也罢,其所指,往往并非物理空间,而是心理距离。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感情与空间,关系似乎并不密切。换句话说,感情与距离的远近,并不成正比,或反比。唐代女诗人李冶有《八至》诗说:“至远至近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远与近,深与浅,亲与疏,都是辩证的,因而也充满变化。
  其实,若从感觉或感情角度讲,“天涯咫尺”,无论在我们,还是古人,都是一样。苏东坡在词中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试想,举杯邀月,思念的亲人便仿佛与自己在同在一轮明月之下,或醉酒,或沉吟,或同样也在思念,心中温情顿涌,思念的千“丝(思)"万缕,也早就伸向远方,紧紧抱住亲人,纵然远隔天涯,不也近在咫尺?只是在今天,这词语仿佛被抽去了灵魂,人心都塞得满满的,被价值、竞争、自我、灯红酒绿。没有人会只为一怀思念,便在古槐下沏茶,在月光下饮酒。偶尔想起亲朋好友,温一温“电话煲”,或打开电脑一上网,全部OK。如此简单便捷,思念也便如白开水般乏,。前一秒还远隔天涯,下一秒却可近在咫尺,不再有梦寐、期望、感叹,不再有隽永、美丽、凄凉。脱去了古典的背景和气氛,抽空了情感的细腻和温婉,一切都变得肤浅、干涩————。天涯咫尺,便不再有古人意念中,那样的浪漫,有情有味。
  世界上最远的,不是物理距离,而是心灵距离。我们可以轻易改变物理距离,却难以缩减心灵距离。现在,我们随时可以“天涯咫尺”,但是没有了情感厚度和真挚就成了“咫尺天涯”,感情交流的阻力,除客观的外界干扰外,更多的,还来自彼此的心灵。两个人,即使朝夕相处,耳鬓厮磨,也可能两心远隔,形如陌路,甚至素昧平生。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踩同一块土地,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感受着同样的阴晴,但彼此心灵不再相通,偶尔的碰撞,泛闪出的,也不再是馨、默契与了解,而是埋怨、责怪和仇恨。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相逢无笑,相对无语,同床异梦,伸手触摸到的,不再是温暖的亲近,而是冰凉的空气,这,该是怎样令人悲哀和寒凉?
  当咫尺天涯这个词真真切切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让我有些惶惑,迷糊,甚至悲凉。我只约略知道,也许,有的距离,很难用眼睛和尺子去测量,而只能用心和怀念。就算我们永远分离,却还是可以同赏一轮圆月,即使我们都不在了,历史中的那轮明月还会留下我们的身影;也许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才成为真正的“咫尺天涯”,或“天涯咫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5252.html

更多阅读

新婚姻法,婚前房产,离婚房产归谁? 婚前房产离婚怎么分

新婚姻法,婚前房产,离婚房产归谁?——简介 新婚姻法的出台实施犹如投入湖面的石子,引发众多网友议论。争议最多的就是,婚前房产,离婚房产归谁的问题。因为,随着房价的飙升,很多人将有房作为结婚的条件之一。婚前购房,离婚房产归谁呢?新婚姻法

声明:《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咫尺天涯 生别离永别离》为网友完美音线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