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赏析 婴宁是一个

堪称短篇小说之王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而《婴宁》则是这颗明珠上的一束奇光。小说描写了婴宁与王子服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婴宁从“孜孜憨笑”到“矢不复笑”,最后“反笑为哭”的变化,成功地塑造了婴宁这个卓尔不群、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在这个特殊的女性形象中,贯注着作者对人生世态的深切感受,也寄寓着他美好的社会理想。

《婴宁》赏析 婴宁是一个

小说前半部分以浓墨重彩描写了婴宁从恋爱到成婚的过程中手不离花、口不离笑、天真憨痴的性格特征。她诞生 和成长在比“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园还要美丽的山村小园中。园外“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园内“细草铺毡,扬花穆径”。她似乎是山水灵秀之气的结晶。婴宁上元节郊游与王子邂逅,好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王子服相思成疾,负气独住西南山中。于是二人在山村重见,园中共话,偕归成婚。随着情节的展开,婴这爱花爱笑,天真娇憨的特征由淡到浓,层层展示,步步加强。这些情节中有二、三十处写婴宁的笑。她见花笑,见人笑,坐也笑,站也笑,走也笑,笑来笑去,笑进笑出,笑得痛快淋漓;她哈哈大笑,吃吃而笑,拈花带笑,倚树狂笑,掩口犹笑,莞尔微笑,纵声朗笑,孜孜憨笑,笑得千姿百态。甚至举行婚礼时,她还是狂笑不已,以至拜不成天地,她仿佛是一个天生的笑神。

婴宁还爱花成癖。她居室门前是细柳,墙内是桃杏,庭中红花夹道,窗外海棠探室,处处流着花香,缀着花朵。她出门郊游“拈花带笑”,家中嬉耍“含笑拈花”。嫁入王家后“私典金钗”,遍植佳花,仅几个月时间,就使王家“阶砌藩涵,无非花者。”花是婴宁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爱花的习性,渗透着一种自然美,也象征着婴宁的心灵美。“人面桃花相映红”,天然之花,和她山花烂漫般的童真形象,相映成辉。

作者还刻画了婴宁性格中的另一侧面:天真痴憨,“似全无心肝”。鬼母说她“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而在作者眼中婴宁的呆痴正是心灵纯净的体现,也是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本意。当王子服示花诉衷肠时,她竟然说:“待兄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斫一巨捆负送之。”可见憨痴到了极点。每次读到此处,不由人喷饭捧腹。王子服向婴宁委婉求婚时,她因不解其意,竟然把世人认为是不可告人的话坦然地告诉了鬼母,还振振有辞:“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诲之?”纯净如水的婴宁从不隐瞒什么,这正是一种非世俗、纯真的痴性。

如果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葬花的使者,眼泪的化身,多愁的别名,而婴宁则似乎是花的使者,笑的化身,天真的别名。但是,婴宁的这种天真无邪的性格,到小说的后半部分似乎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婴宁誓不再笑,继而反笑为哭。

小说前半部分所塑造的婴宁的形象产生于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具有着反封建的意义,这是显然的。但是作者并没有就此而止,他让婴宁的性格继续发展,婴宁和王子服成婚后,发生了和西邻子的一场风波,结果是她突然不笑了,“虽故逗,亦终不笑。”作者用浓墨重彩、大肆渲染的婴宁各种神态的笑、各种姿势的笑、各种声音的笑,突然之间嘎然而止,接着婴宁甚至“对生零涕”。这不能不令人心惊,不能不令人深思.

认真揣摸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婴宁从爱笑到“零涕”的转折,正是作者苦心经营之处.作者那么铺张地写她的笑,不过是作为铺垫,是为了映衬后来的哭.百丈悬崖才能使人惊心动魄,蒲松龄在《婴宁》中,不正是带领读者缓步登高,而让我们突然站立在陡峭的悬崖之上吗?可见、由笑而“零涕”,才是作者的点晴之笔。这一笔也正如吴道子《钟馗捉鬼图》中的那一个二拇指,集中了全部的精神和力量。而正是从这里,作者突出有力地表达了小说的主题:愤怒揭露,挞伐了病态的封建制度及其虚伪的道德关系.

婴宁由笑到哭的变化,是由她所处的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她爱笑和憨痴可爱、天真烂漫的性格,是在远离尘世的清新美丽的大自然中养成的。她西南山中的居所,“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栖襟其中”,“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翎“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这是多么清新自然的美景!更主要的这里没有人世的喧嚣和网络一切的封建规矩礼法。这样的环境,也才养育出婴宁那烂漫自然的性格。不过,这显然不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它只不过是作者美好的憧憬和理想罢了。但是作者写这样虚幻的美景并不是为了自我陶醉,躲避现实,恰恰相反,作者是明确地立足于现实的,是为了在强烈的对照使现实的丑恶污浊更加醒目突出。所以,作者没有让婴宁在美丽的理想境界中永远地欢笑下去,而让她突然走入了现实一经接触现实,这笑的精灵只落得个“零涕”,岂不悲哉!黑暗如磐的封建社会,窒息、扼杀着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生机。这样的人世,不如鬼域。在婴宁性格的陡转后面,作者表达着何等样深沉的愤怒和诅咒!

婴宁到人世的现实生活,作者着重写了她与西邻子的风波,也简炼地写了她与婆婆的关系。西邻子是个无耻之徒,他对婴宁的邪念对婴宁的震惊和伤害是巨大的.婴宁让西邻子以性命酬过,这是极端的惩罚.这出自心地善良的婴宁,是漫不经心之举吗?不,她是很认真的。在婴宁(实即作者)看来,西邻子非如此不能谢罪。因为他的无耻企图,实际上是来自把自然纯真的举动当作淫乱的道德观念.这种把真善美当作淫乱荒唐的颠倒,如何能容?难道不应该诅咒宅惩罚它以至置之死地吗?婆婆不同于西邻子,她是善意的真诚的,但她的善意和真诚浸透了封建意识的毒素,她诸如“人圈不笑、但须有时”的劝责,是婴宁自然奔放的个性所不堪忍受的绳索。面对又是钢刀又是软刀的现实,婴宁再也笑不起来,转而思恋鬼母,怀念山林,就是自然的了。当然,这里也反映了作者面对现实,找不到出路而陷入窘境的仿徨苦闷。除了使婴宁以不笑来抗议,作者还不能使他的主人公不更积极、更有力为地面对现实。但是。婴宁这一不笑,终究是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剖析,思索抗议,是有积极意义的。

总言之,《聊斋志异·婴宁》,用一波三折的笔法,写出了婴宁同王子服浪漫的爱情奇遇,尤其刻画了婚前的婴宁天真烂漫,丝毫未受世俗礼教浸染的童心性格;婚后,这种性格在封建家庭和世俗社会中受到了戕害,她因之被迫回归封建妇德本位。这不仅是婴宁个体的悲剧,而且是封建社会广大妇女的缩影;不仅是封建社会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蒲松龄借婴宁意象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残忍,肯定了自由真诚之人性的美好,表达了对扭曲人性之世俗社会的忧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5706.html

更多阅读

杜牧《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 杜牧ppt

【古典诗词赏析(二)】《泊秦淮》赏析窦凤才【原作】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秦淮:秦淮河。长

《酒干倘卖无》和电影《搭错车》赏析 搭错车电影赏析

《酒干倘卖无》和电影《搭错车》赏析与分享作者:haiyun 编辑:海韵 发布日期:2010-11-27 14:35:41“酒干倘卖无”,就是说,“有空酒瓶卖么?”?,是电影《搭错车》中的插曲。这是一首年代久远的老歌了,却仿佛经久不衰般地一直传唱到现在。其

声明:《《婴宁》赏析 婴宁是一个》为网友流年柔荑漫光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