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非和她的新作《我们都曾亏欠爱情》 我们都不曾亏欠爱情

我看文很少写评,不是因为懒,而是评论功力实在差,每次读到好文,虽也能在qq上跟人侃到天花乱坠,却很难落实成文字,思绪东一片、西一片,像毫无头绪的云彩。

印象中,我的处女评就是给了目非,评的是《雪融化后是春天》。那时还不认识她,因一位朋友竭力推荐,我就去拜读了一下,没想到出乎预料的好,先是被简洁流畅的叙述语言所折服,看到后半部分,又因为她文中表达的价值观而感到强烈共鸣,一时激动难耐,忍不住笨拙地凑了一篇评出来,也因此跟目非结下缘分。

目非的文我都看过,《雪融》、《穿过青春所有迷路的日子》、《逝者如斯》(出版名《爱恋有没有极限》)、《急景流年》(出版名《要有多勇敢,才能念念不忘》),她的文里总有一股挥之不去的人文关怀,虽然淡,却显示出对人性冷静而慈悲的内省。

不过,在《我们都曾亏欠爱情》之前的那几篇文里,目非对主要人物的设定还是没有摆脱我们所熟悉的富家子弟或极具教养的谦谦君子的那类形象。有争议的人物,比如陈剑,比如陈勉,他们有着小人物式的生活阅历,内心又有强烈的矛盾冲突,最终却只能遗憾地与幸福擦肩而过。这或许是因为言情小说里需要一个完美的、可以被女子仰慕崇拜的偶像所致吧。

《我们都曾亏欠爱情》,在晋江连载时名为《一个人的动物园》,很早就约略知道会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出于对这篇文的主题感兴趣,也出于好奇目非会怎样去讲述剖析这样一个故事,我几乎是一拿到书就翻阅了起来。

因为有个大概了解,初看时是有点漫不经心的,语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好,简洁有力,没有一丝一毫累赘,看着看着,就认真起来,及至到动容处,我再一次内心激荡,觉得不写点儿什么出来仿佛平静不下来,即使明知写了也未必能准确表达出心里的那种震撼。

这本书和之前的几篇相比,无论人物塑造还是情节构架,亦或主题选择,可以说都有了一次质的飞跃,足见目非是花了很大的心思来完成这个故事的。

先说人物。

这次的两个男主均打破常规,一个是在底层辛苦挣扎努力往上攀爬的小人物,另一个虽家境优渥,但一开场就被女主踩在泥下。

这一切源于年少时,两个男孩之间进行过的一个残酷游戏,而游戏的赌注则是女主。

激愤、残忍、自私、懦弱,这些标签被他们分配光以后,温柔多金的男主形象就此幻灭,如同你本来期待看到一个多彩世界,一上来就被打碎,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发展,我的神经却为此感到兴奋。

至于女主,也是一改从前温柔、隐忍但内心坚定的讨巧形象,变得复杂、矛盾、纠结。在18岁的那场变故中,她是受害者,本该感到悲愤、耻辱,并竭力将之忘记,却被奇妙唤醒灵魂中的黑暗一面。

三个主要人物,因为同一个事件,纷纷放出了内心动物园里的那只恶兽,从此,青春不再唯美,少年也不再纯真。

除却主要人物,文中另外出场的几位配角也同样出彩,在彼此生活的情景下,展现各自的喜怒哀乐。

这里面没有完美的人,没有可以倾慕的偶像,你完全可以当一个旁观者,冷眼旁观他们的一举一动,在欲望、理智、情感、伦理、道德中挣扎。但总能在某几个时刻,让你的心没有征兆地疼一下,像被针扎了一下似的。

你也无法跟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计较,因为他们和现实里的你我一样,在利弊权衡中掂量着,小心翼翼走自己的路。

再说故事构架

故事并非平铺直叙,以时间为线,而是以现实和回忆穿插的形式向前推进。乍看起来,似乎有些天马行空,走到哪儿是哪儿,但仔细读,便会发现其实构架缜密得像一幅苏绣,每一针下去都自有其道理,待到所有步骤织完,一幅清晰可辨的画卷如行云流水般呈于眼前。

尤其情节转换间的那种自然流畅让我再一次叹服目非在情节叙述上的功力大增,已能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主题选择

这次目非选择的主题十分大胆,甚至可以说有那么点儿惊世骇俗,她想探讨——一个被强奸的受害者有无可能爱上强奸她的罪犯?

按照传统的、世俗的道德观念,这样的探讨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在特定情境下,在那样一件耻辱的伤害中,女主却感受到了来自侵犯者奇异的温柔与呵护,她的感官意识被启开,此后,她在道德与欲望中挣扎、浮沉,心头负债累累。

我一直相信人性中的善恶是并存的,除此之外,还有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比如性,每个人都对这些生而带来的东西有不同想法与追求,但在长期的传统道德的教育下,这一部分意识基本已被矫正成统一认知,不管你接受还是不接受。这种强制性观念的输入,并不可能真的把原本的意识从脑内抹除,充其量,只能是把与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封闭起来,正如此文中表达的那样,大家把“恶兽”关进了动物园,让自己变成一个体面的文明人,谁和谁都没有两样。

然而,黑夜给了动物园里那些动物们蠢蠢欲动的机会。暗流涌动中,动物园的主人们在开启和束缚之间作着矛盾的抉择,从某种角度而言,其实也是个体本能与社会道德之间的一次次较量,人性在其中挣扎,似与“恶兽”斗,其实还是在与自身、与世俗斗。

人文关怀

这书可以探讨的面其实很多,包罗的内容也多,但我能力有限,最后想再提一下的还是目非最具特色的人文关怀。

书中形形色色的人很多,大人物、小人物,各自在自己的命运轨道上行驶,产生交集,有的散了,有的若干年后还能产生连锁反应。大家都在秤量、计较自己的得失,或者一无所有,或者患得患失。

我想目非是想在本文中探讨关于平等与公正的问题。她对生活在底层的人始终存着一份同情,但又不是仅仅同情那么简单,她还想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

卑微的人与身处上位的人都是人,一样灵魂完整,一样有爱的权利,只是方式不同。

书中最令我动容的一个情节,是钟羽看到成年后的岁安对静好因为【】愧疚而点头哈腰,他的心被刺痛,因为一切都是他失衡的心理所致。

这细微的一景却令我温暖,邪恶只是暂时,终究逃不过良知的拷问,而最严厉的拷问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自身。

《我们都曾亏欠爱情》,看完全文,再咀嚼这个书名,真的十分贴切,文中几位主要人物,没有一个可以爱得阳光灿烂、坦坦荡荡。亏欠,源于年少时的那一场错误。

吸引我的爱情反倒是作为配角的孔季夏和单晓燕之间的那份爱。单大胆豪爽地爱,孔季夏则是隐忍有责任心地爱,这样的爱情,虽然只是淡淡几笔点缀,却令我印象深刻。

好吧,又是像云彩一样一片一片地飘,但愿我没有剧透太多。

目非说这文她改了好多遍,改到想吐。确实,写这样的文很累,要沉进去,与每一个角色共进退,孤寂地、一遍又一遍地在他们的心路历程上行走。

读完后,我很想对她说,之前的辛劳都是值得的,这一篇小说,我认为是她迄今为止写得最好的一篇。

现在,我开始期待她的下一个故事《无梦年代》,我相信,那个故事,会同样与众不同。






目非和她的新作《我们都曾亏欠爱情》 我们都不曾亏欠爱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7255.html

更多阅读

周璇和她的母亲 周璇的歌

讲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大家熟悉,已故著名电影演员周璇,陌生的则是她的身世,她的妈妈。我们常州应当为曾生育了一个华人世界著名影星高兴?自豪?叹息?愧疚?或者什么也不是,因为周璇自己都不知道她的生母在何方(周璇一直以为自己是常

一支拨动人们心弦的歌 《我们这一辈》 拨动心弦

一支拨动人们心弦的歌-《我们这一辈》三年前的一中老三届龙年春节联欢会上,我登台独唱了《我们这一辈》。那次山寨春晚的主持人是小新光和我们初三(5)班的高祥生。演唱前,我写了一张纸条,请高祥生报幕时朗诵:这首由知青作曲家王佑贵作词作

王子群和他的长篇小说《临时夫妻》 临时夫妻的小说赖货

王子群和他的长篇小说《临时夫妻》郝庆军本周一上班路上,打开车里收音机听“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节目,有一条新闻吸引了我。新闻里报道了一个农民工写了一部叫《临时夫妻》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两对外出打工的夫妻,在高房租、高

声明:《目非和她的新作《我们都曾亏欠爱情》 我们都不曾亏欠爱情》为网友人的名树的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