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原文及翻译 史记五帝本纪读后感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原文及翻译)

.历史.读书(转自漂漂鱼的日志)

【原文】

黄帝者,少典之子(1),姓公孙(2),名曰轩辕。生而神灵(3),弱而能言(4),幼而徇齐(5),长而敦敏(6),成而聪明(7)

【注释】
(1)少典:《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按:这里所谓“诸侯国号”实际就是远古部族名。子:指后代。

(2)公孙:《索隐》引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据此,则黄帝姓姬。《会注考证》云“《大戴礼·五帝德》无‘姓公孙’三字,未详史公所本”,又引崔述云“公孙者,公之孙(公侯之孙)也”。认为公孙不是黄帝的姓。

(3)神灵:有神异之气。

(4)弱:幼弱,这里指出生不久。《索隐》:“潘岳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未七旬”,还不到七十天。)

(5)徇齐:疾,敏捷,指智虑敏捷。

(6)敦:敦厚,诚实。敏:勉,勤勉。

(7)聪明:本为听力好,视力好,即耳聪目明之意,这里指见闻广,能明察。

【译文】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原文】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1)。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2),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3),以征不享(4),诸侯咸来宾从(5)。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6),治五气(7),艺五种(8),抚万民,度四方(9),教熊罴貔貅,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11)披山通道(12)未尝宁居(13)

【注释】

(1)世:后嗣,后代。

(2)暴虐:侵害,侵侮。百姓:指贵族,百官。百姓在战国以前是对贵族的总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

(3)习:演习、操练。干戈:古代兵器。

(4)不享:指不来朝拜的诸侯。诸侯向天子进贡朝拜叫享。

(5)咸:都。宾从:归顺,归从。

(6)振:整顿。

(7)五气:五行之气。古代把五行和四时相配:春为木,夏为火,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六月)为土,秋为金,冬为水。“治五气”是指研究四时节气变化。

(8)艺:种植。五种:指黍、稷、稻、麦、菽等谷物。

(9)度四方:指丈量四方土地,加以规划。“度”,量长短。

(10)熊、罴、貔、貅、、虎:都是猛兽名。《索隐》认为这六种猛兽经过训练可以作战,《正义》以为是用来给军队命名的,借以威吓敌人。按:六种猛兽可能是六个氏族的图腾。

(11)平者:指平服的地方。去:离开。

(12)披:开,打开。

(13)宁居:安居。

【译文】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pí,皮)、貅(xiū,休)、(chū,初)、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 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原文】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1)。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2),合符釜山(3),而邑于涿鹿之阿(4)。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5),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6)。获宝鼎,迎日推荚(7)。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8)。顺天地之纪(9),幽明之占⑩,死生之说,存亡之难(11)。时播百谷草木(12),淳化鸟兽虫蛾(13),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14),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15)。有土德之瑞(16),故号黄帝。
(转帖)《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原文及翻译) 史记五帝本纪读后感

【注释】

(1)岱宗:即泰山。

(2)荤粥:部族名,即匈奴。

(3)合符:验证符契。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用竹木或金玉制成,剖而为二,双方各执一半,用时相合以验真假,叫做合符。又:《索隐》引郭子横《洞冥记》称东方朔云“[釜]山出瑞云,应王者之符命”。“符命”,上天赐祥瑞与人君,作为受命于天的凭证。据此,则“符”为符命,“合符”意思是说釜山的瑞云与黄帝的黄云之瑞相符。

(4)邑:这里是建城邑的意思。阿:山脚。

(5)官名皆以云命:用云来命名官职。《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左传·昭公十七年》云:“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纪师而云名。”

(6)封禅:古代帝王所举行的祭祀天地山川的盛典。在泰山筑坛以祭天叫封,在梁父山辟草以祭地叫禅。与:跟……比。

(7)“获宝鼎”二句:“迎”,预测,预推。“推”,推算。“荚”(cè,策),同“策”。《索隐》据《封禅书》有“黄帝得宝鼎神策”和“于是推策迎日”二句,认为神策即神蓍(shī,师),用以占卜的蓍草。这两句意思就是黄帝观测太阳的运行用神策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又《正义》:“黄帝受神荚,命大挠造甲子(即天干地支),容成造历(即黄帝历)是也。”

(8)举:提拔任用。

(9)天地之纪:指天地四时运行的规律。“纪”,规律。

(10)幽明:指阴阳。

(11)难(nàn,“南”去声):论说,争辩。

(12)时:按季节。一说“时”通“莳”,栽种。

(13)淳化:驯养。虫蛾:指蚕。传说黄帝的正妃嫘(léi,雷)祖教民养蚕、缫丝、织帛。

(14)“旁罗”句:此句历来解说不一。《大戴礼记·五帝德》作“历离日月星辰,极畋土石金玉”,王聘珍《解诂》云:“离者,别其次位。极,致(招致,求得)也。畋,取也。”译文以此为参照而译出。

(15)节用:有节制地使用,如按季节采伐树木、捕鱼打猎等。

(16)土德之瑞:《吕氏春秋·应同》:“黄帝之时,天先见(现)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效法、取法)土。”《封禅书》:“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古人认为帝王兴起,上天先呈现某种征兆,显示给下人。其实这只是传说和附会,不可信。“德”,属性。“瑞”,祥兆。

【译文】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原文】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1)

【注释】

(1)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与后世的姓不同。这里所说的“得姓”,大约是指由于人口繁殖,由黄帝氏族又分为若干个氏族。《国语·晋语四》:“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xuān,宣)、依是也。”韦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己,故十二姓。”

【译文】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原文】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1):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2)。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3),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注释】

(1)其后皆有天下: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为天子。玄嚣的后代如帝喾和尧,昌意的后代如颛顼和舜。

(2)降居:指被封为诸侯。

(3)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

【译文】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原文】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子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1),疏通而知事(2);养材以任地(3),载时以象天(4),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5),絜诚以祭祀(6)。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7),大小之神(8),日月所照,莫不砥属(9)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注释】

(1)静渊:沉静稳练,镇定深沉。

(2)疏通:通达。

(3)任地:开发利用土地。

(4)载:推步,推算天文历法。象:法象、取法。“象天”,这里指顺应自然。

(5)气:指四时五行之气。

(6)絜(jié,洁):同“洁”。古人祭祀之前要斋戒沐浴,洁净身心,以表示虔敬。

(7)动静之物:天地万物。动物指鸟兽之类,静物指草木之类。

(8)大小之神:据《正义》,大神指五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四渎(江、河、淮、济)之神,小神指小山平地之神。

(9)砥(dǐ,底):本指磨刀石,引申为平,平定之义。属:归属,归附。

【译文】

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阯,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8424.html

更多阅读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全文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讲述了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揭示了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卓越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原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131-170 新编文言文助读翻译

131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

《嵇康传》原文及翻译 嵇康传 通灵

《晋书·嵇康传》原文: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

网上看到的,就转贴过来。我的古文没有学好,以后一定多多诵读。前100篇附有原文,后150篇只有译文,希望以后能补上。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作者:杨振中出版日期: 1997-04页数: 451ISBN: 7806271643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声明:《(转帖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原文及翻译 史记五帝本纪读后感》为网友限时搞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