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表参道 迷失表参道再见二丁目

不见得醉倒 怎会不小心跌倒
找要住的东武 何以竟可迷路

为何认错路 商店都关得太早
找挂念的西武 曾经于此拥抱

找不到归途 来到表参道
月色正打扫 黄叶在起舞
夜深表参道 让我再起步
何处是旅途(随处是旅途)

率性点更好 西武找不到也好
当我没有命途 何以谓之迷路

就随便散步 反正街灯可细数
想找的找不到 忘了它多么好

——林夕《迷失表参道》

张敬轩刚出道的时候,是以R&B创作歌手的形态出现的。但第一张专辑之后,张敬轩的歌手生涯立即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走偶像派路线,他虽然也算俊朗但失在身材矮小;走实力派路线,有哮喘的孩子实在是先天严重不足;走创作型路线,在已经有了周杰伦、陶喆、王力宏的歌坛,仅靠着张敬轩那一点没多少后天雕琢的先天才华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出了一张专辑以后,张敬轩沉寂了很长时间——无论是他自己还是环球,都需要一点时间来给这个似乎什么风格都不突出的孩子重新定位。

再次注意到这个身材瘦小的广州本土歌手的时候,是因为他的一首“骚灵情歌”。其实从第二张专辑起,张敬轩已经慢慢淡出了创作人的身份,因此,这首至今仍令我觉得惊艳的“骚灵情歌”,出自林建华和周耀辉之手。华语乐坛唱R&B和“号称”走R&B风格路线的歌手一抓一大把。但周杰伦忙着他的中国风,王力宏致力于创出他自己的Chinked-out,陶喆则苦于如何把自己跟R&B撇清关系。于是,真的像“骚灵情歌”唱出这么地道的Blues味道的,没有几首(恩,方大同的也很地道,但没有“骚灵情歌”这样更偏重于表现Blues的味道)。尽管有哮喘,但唱歌很多时候靠的,并不只是一把好声音(否则李克勤也不会这么多年也半红不黑了)。张敬轩虽然没有在这首歌里表现出多么好的声音天分,但是合格的转音技巧加上他那够“黑”的表达方式,仍然让这首歌在整张专辑里出彩。

“笑忘书”不能算是一张大热的专辑,但似乎当时专辑的名字已经暗示了张敬轩正在开始慢慢有意识地走上了华语乐坛“空前绝后”的天后级歌手王菲的曲风路线。说王菲“空前绝后”不是没有理由的无论是曲风、唱腔、造型,甚至是性格,王菲都充分显示了她不可替代的地位。多少女歌手模仿王菲失败的前车之鉴都摆在那里,男歌手模仿王菲会是什么结果?可是,当我第一次听到“迷失表参道”的前奏的时候,我真的以为自己又下错了歌。

尽管这是首毁誉参半的歌,但这一次的“酷爱”里,这仍是张敬轩继“骚灵情歌”之后给我的又一次惊喜。且不说林爷据说根本就是为王菲准备的歌词,只是久违了的C.Y.Kong的编曲已经足够让人回味半天了。但无论林爷还是C.Y.Kong,王菲的风格都是他们坐惯了,甚至是他们招牌的东西了,有这样的水准很正常。反而是张敬轩的唱腔让人很是玩味。

迷失表参道 迷失表参道再见二丁目
无论歌词和编曲怎样的王菲,张敬轩是不可能唱得出王菲的空灵出来的。于是C.Y.Kong干脆彻底利用张敬轩因为哮喘中气不足的弱点,把他原本就有一点点因为中气不足而导致的气声强化成一种唱腔,感觉上,有一点点更像是男版的林忆莲唱王 菲的歌(呵呵)。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创举。不要说林忆莲最经典的作品几乎都是许愿和DickLee制作时期,她以气声唱的那些迷幻的电子音乐;就是电子乐天王级的人物,明哥也经常是用气声来唱歌的。但是,这样的发声方法,放在林忆莲和明哥身上叫风格,放在张敬轩身上,那就是重大突破了。个人感觉张敬轩对“迷失表参道”整首歌的理解和把握还是有他自己的独特之处的。他虽然表现不出王菲的空灵,但他也没有明哥的迷离,或林忆莲的缠绵,他是用一种更加纤细,或者是叫脆弱的忧郁到近乎于哀怨的声音来唱这首歌。

最后要说一句,林爷这几年也不知道是不是工作量太大,尽管歌词都写得不错,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了惊艳。像当年周华健“弦途有你”那样的才华横溢已经不知所踪,倒是和王菲合作了几年,意识流是越玩越灵光了。“迷失表参道”,你细细读读歌词,读完你知道他说什么吗?嘿嘿,纯粹是一点意识!别怪我肤浅,我还就喜欢人家方文山的歌词,画面感和故事性多强啊!林爷啊,太抽象鸟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9038.html

更多阅读

解析《穆赫兰道》二 穆赫兰道 梦的解析

所有的疑点解释通了,接下来就应该讲这个故事了。在讲故事之前,先有必要把这部影片的结构明确一下。影片前面的四分之三都是戴安妮的梦境,后面的四分之一中,又有四分之三的部分都是回忆。具体一点讲,影片开始部分,有一段镜头长时间对准床和

交接班记录表范本 药企二代接班如何顺利交接

     医药行业的大型民营企业二代接班,目前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我们在研究了国内外数十列民营企业接班问题后,发现了一个现象:  二代的能力和素质基本是高于父一辈的创业者,但是,阅历和经验存在问题,尤其是在国内的经营环境下,大多说经

二十四史 曾国藩 曾国藩用人之道(二)

燕昭王因采纳郭隗之言,礼贤下士而得乐毅;刘皇叔因听取徐庶之荐,三顾茅庐而得孔明。古往今来,凡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无不是倚仗优秀人才的辅助而取得成功。曾国藩亦是如此,为能够延揽人才,可谓使劲手段,费尽心机。   曾国藩在组建“湘军”

声明:《迷失表参道 迷失表参道再见二丁目》为网友这哥们靠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