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系桑梓善举播芬芳——记“汕头最美的人”、“南粤慈善家”郑 李厚霖佛慈善家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自一百多年前起,潮汕人从韩江入海口的樟林港登上“红头船”漂洋过海到海外谋求生计。汕头正式开埠以后,大量潮汕华工被贩卖到东南亚和美洲等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至解放前夕,又有大批的潮汕人被生活所迫流落往南洋谋生,缘于此,世界各地遍布潮汕人的足迹。漂洋过海身在异乡的潮汕人,含辛茹苦,艰辛拼搏,挣钱后以“侨批”的形式将钱寄回潮汕家乡,拉起一条与桑梓紧紧联结的情愫纽带,是身在异乡的潮汕人情牵故里的特有的传统情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大地劲吹改革春风,大批的潮汕人到外地谋求发展,业就功成,事业腾达,新时代发展起来的海内外潮汕人,传承着祖辈海内外潮汕人的传统美德与家乡情结,同样致富不忘家乡,反哺家乡,其中的佼佼者,就有本文的主人公——一位潮汕大地大名鼎鼎、闻名遐迩的传奇式人物,“南粤慈善家”、德惠国际(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潮商会荣誉主席郑开德先生。

笔者到深圳深南大道德惠国际(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总部采写郑开德先生,追寻郑开德先生发展与善举的足迹,受到百忙之中的郑开德先生在公司总部拔冗接见,随即请缨与忙着下工地的郑开德先生一道下工地亲身体验先生忙碌的工作生活,并在工地上共进简便工作午餐。郑开德先生虽已70出头,却是目光炯炯有神,声音洪亮,清癯硬朗、精神矍铄,豪爽乐观,干劲十足,疾步如飞,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思路前瞻。郑开德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铿锵话语就是:“我还年轻,还要干一番大事业,还有社会责任要去完成!”

郑开德先生是一位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现代企业管理者。持之以恒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是郑开德先生多年来坚持下来的习惯,郑开德先生办公室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道德经》、《墨子》、《庄子》、《孟子》等中华民族古典精髓文化书籍,还有《物业公司规范化管理工具箱》、《物业管理工作细化执行与模板》、《私营公司成败100问》等现代企业管理丛书。

让笔者意想不到的是,大慈善家郑开德先生居然是一位衣着朴素随意,不追求佳肴盛馔,粗茶淡饭,生活极为简朴的可敬长者,他对自己索取不多,对社会却大手笔乐善好施并不求回报。《诗经》言:“翘翘错薪,言刈其楚”,郑开德先生不愧为突出优秀的社会翘楚,是新时代潮商的杰出代表,他的行为风范是我们精神境界的“心灵鸡汤”。

人生磨砺笃定信念

在汕头市潮阳区练江出海口,双髻峰和塔山下,龟山与龟海之畔,一条名叫三角河的小河蜿蜒流淌而过的地方,有一片山海相映的黄金海岸,这就是金浦乡。金浦郑氏,祖先举族从中原腹地辗转南迁,鸿雁南飞,于南宋时期落根潮阳开基创业,福地心耕,构建渔、耕文化金色家园。郑氏族辈秉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弘扬中原文化之精髓,今古风流,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团结拼搏,乐善好施,芳名远播。1942年,郑开德先生就出生在金浦乡三堡村这片隽秀而多情的土地。

儿时的郑开德先生,是家里的第九个儿子,家庭人口多,家境贫寒,经济十分窘迫,深明事理的父母仍是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将郑开德先生送入了学堂读书,但家庭的经济重压难以支撑郑开德先生的学业,据郑开德先生回忆,当时窘迫到买作业本的钱都没有,因家里兄弟多,床铺少,晚上还不得不经常露宿在村里的晒谷场上,读了3年书的郑开德先生还是无奈辍学了。辍学后的郑开德先生,与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当起牧童,操起放牛鞭,逐牛于山野田埂间,小小年纪就分担起家庭的重担。郑开德先生8岁时,经历了解放前夕席卷潮汕的国民党胡琏败兵抓丁兵灾,青壮年或是被抓丁,抑或是逃匿他乡,兵荒马乱,田地无人耕种,海上无人讨海,饥寒交迫,用郑开德先生的话说:当年呀,“饿到惊!”日子再难过,郑开德先生的父母还是含辛茹苦,拼命种地、捕鱼挣钱,一个目的就是让年幼的郑开德先生继续学业。经过一番周折,郑开德先生终于再次迈入了学堂的门槛,再次捧起了心爱的书本,于是,郑开德先生一共读了6年书。尽管学业不长,但学业的经历启迪了郑开德先生的善美心灵,打开了郑开德先生的智慧“之窗”。

不管生活有多么艰辛,郑开德先生的父母仍然一如既往地和睦乡邻,行善积德,笃信礼义,经常地教诲郑开德先生:别人好自己才好!郑开德先生也从家父萱堂的言传身教中,艰苦生活的磨砺中,自幼笃定了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人生奋斗信念,烙刻下了“别人好自己才好!”的人生坐标。

勤劳诚朴艰辛创业

新中国成立后,青少年时期的郑开德先生意气风发地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列中,他勤于钻研田间水稻种植技术,勤于施肥管养。白天在田间劳动,夜晚到练江撒网捕鱼,是当地出名的渔耕好手。

潮汕地区,人多田少,只有靠精工细作,精心管养,种田如绣花,千方百计提高亩产产量来减轻口粮的压力,当年潮阳的《练江报》就提出了:“千斤粮、万斤薯”的奋斗目标。每当水稻春、夏种两季时节,全身晒得黝黑,腰间系着潮汕格子水布,头戴尖顶斗笠的郑开德先生忙于在泥水田里拌田、耙田、插秧,一身泥一身水;每当水稻管养时节,绿油油的稻田里、田埂间是郑开德先生忙碌的身影,他手执锄头,除草、除虫、管水、施肥┄┄;每当收获季节,翠微的青山下,金黄色的稻浪中,郑开德先生在田间挥汗如雨,挥镰如飞,收割稻谷,也收割生活和幸福。在郑开德先生的悉心耕耘下,粮食取得喜人收成。“做事,一定要尽心致力,做到最好。”这是郑开德先生的人生格言,郑开德先生种田是这样,后来经办企业,发展事业也是这样。

身强力壮的郑开德先生对生产队的事情,不管分内分外,都尽心尽力地去干好,对于乡邻,不管谁求助,他总会帮前忙后,助人为乐。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郑开德先生用他的青春、热情与汗水,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伟大时代的生产建设中去,尽情挥洒着劳动的汗水,度过了他美好的青春时光。

金浦乡位于练江出海口,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练江带来的丰富饵料养育了肥美的内海鱼、对虾、螃蟹、血蚶、红肉等海产品。为解决口粮不足之虞,天资聪颖、渔耕皆是好手的郑开德先生在田间劳作之余,驾船在练江入海口撒网捕鱼,风里来浪里闯,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大跃进时期后,极左思潮泛滥,举国上下掀起了大炼钢铁、围海造田等热潮,金浦乡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围海造田运动,围海造田破坏了练江出海口的生态平衡,挤压了海产品的生存状态与空间,鱼虾等海产品日趋锐减,捕鱼谋生的路子日益艰难,在这种窘迫的情况下,捕鱼十载的郑开德先生无奈只能忍痛卖掉心爱的渔船,渔船卖得120元,郑开德先生又与乡邻好友借了70元,托人找关系买了一辆28寸的红棉牌载重自行车。为养家糊口,郑开德先生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艰辛拼搏,他用自行车载客拉货挣钱,经常是骑车载客拉货远到福建的诏安,还有海陆丰地区,寒冬酷暑、顶风爬坡、日晒雨淋、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还时不时要忍受个别小人的欺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在他的身上,集聚体现了潮汕男人特有的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

在骑车载客、载货时,郑开德先生以诚信质朴的为人、极高的信誉赢得了众多回头客源,他与人为善,热情周到,从不失约,准时交货,获得客户的信任与赞许。

在骑车载客拉货的过程中,天生一副做生意好脑筋的郑开德先生敏锐地捕捉到各地糖、油、豆、粮存在差价的商机,一拍大腿,“干!”于是一边载客拉货,一边做起了糖、油、豆、粮贩运生意,经过扎扎实实地埋头苦干,生意有了很大的起色,事业小有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春风轻轻吹拂过神州大地,春寒咋暖,渐渐给潮阳金浦这个沿海渔农乡村带来了一丝复苏的春的气息,一些“敢为人先”的人开始抓住改革开放好政策的先机,外出务工、办企业,一个个小基建队悄然成立,一个个小工厂悄然创办。郑开德先生当时已不算年轻,他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好机遇,在村里办起了花生油榨油加工厂,他的花生油加工厂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小企业。郑开德先生废寝忘餐,日夜盯守在榨油机边,炒花生、榨油、过滤、封装……悉心经营,功夫不负有心人,花生油加工厂在郑开德先生的精心经营下,生意如炉火般红火,取得不菲的盈利,赢得经商办企业的好彩头。如今,花生油加工厂仍是炉火旺盛,如火如荼,生意兴隆,小小的花生油加工厂成了郑开德先生创业和成功的起点。

勇闯深圳追梦传奇

90年代初期,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先试先行的试验田,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经济特区及城市的建设发展高潮,金浦乡第一批打工者逐渐闯出在外承包基建工程的路子,一时间在外承包基建工程成为了金浦乡的特色经济产业模式与链条。眼光独到、善于思考的郑开德先生感觉到,在这改革开放经济大潮和机遇下,自己如果仍在村里经营花生油加工厂,虽然可以衣食无忧,但肯定会束缚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很难实现更好的超越。天生我才必有用!凭着潮汕人爱拼才会赢的劲头,1992年,郑开德先生毅然决然打起包裹,外出勇闯新天地,这年他已51岁。

诸多的事实和成功例子证明,创业,并不受到年龄的限制!决定因素在于人的才干、努力、胆略与机遇,在于奇迹的创造与闪现。全球著名的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简称:台积电)董事长、创始人张忠谋先生创立台积电公司时56岁。台积电公司发展壮大后,张忠谋先生辞去企业CEO,自己只任董事长。2009年金融风暴袭击下,台积电公司严重亏损,濒临倒闭,张忠谋先生重回台积电公司任CEO,台积电公司立马扭亏,企业又出现超大规模的盈利高峰,奇迹震撼了全球半导体同行业界。

郑开德先生生肖属马,定当一马当先,骕骦驰骛!勇于开拓进取的郑开德先生先是到惠州市打拼,一年后,他看到了深圳经济特区飞速发展的势头与创业先机,于是来到了深圳经济特区,加入深圳“拓荒牛”的行列。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是《春天的故事》的诞生地,是祖国从初日曈昽走向灿烂辉煌的一片迅猛崛起的试验田,是创业者挥洒汗水、收获成就的热土、沃土。在这里,郑开德先生先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从组建工程队承揽基建工程,逐渐发展到成立大型建筑公司,成功承揽了深圳职业技术学校基建工程,这是公司成立后承揽的第一个工程项目。尔后,公司在郑开德先生的悉心经营下,发展势头迅猛,事业突飞猛进,他以自己和夫人郑惠銮的名字联袂,创建了德惠国际(香港)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运作伊始,只能承揽一些中小规模的工程基建项目,郑开德先生也没有太多的工程管理经验,但他非常能吃苦、肯钻研,通过认真刻苦学习,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基建工程管理专业经验。再者,郑开德先生个人品行极佳,为人热忱诚恳,善于待人接物,做事先“做人”,事业同时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为他铺设了一条无形的成功坦途。初跑业务时他说普通话都不流利,但他不懂就学,坚持不懈,从不退缩,十余年间,依靠自己的拼搏努力,50多岁的郑开德先生奇迹般地在高手如林的深圳建筑业界闯出一方天地,公司的基建队伍日益壮大,公司承揽的基建工程项目越来越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公司的资产与日俱增,经济、技术实力超越了许多比他年轻的企业家,德惠国际(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成了在香港、深圳小有名气的著名企业,郑开德先生马到功成!

捐资建校反哺家乡

事业有成后,郑开德先生想的不是个人逸豫享受问题,而是简衣粗食,勤俭朴素,事业成功不忘回报社会。强烈的家乡归属感与浓浓的家乡情结,促使他积极响应家乡党政领导的号召,反哺家乡,倾情为桑梓营造福祉。金浦乡有上百支建筑工程队伍、无数的富商巨贾,郑开德先生并非身家最巨,但是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读好书,郑开德先生慷慨解囊,捐巨资大手笔兴学育才。

金浦乡濒临南海之滨,海洋文化积淀深厚,金浦人既有粗犷、豪气、仗义、抱团、礼义的一面,又有民风彪悍,厉害,不可惹的一面。作为金浦人,郑开德先生深知这一人口大乡不能缺失教育,深知家乡兴学育才办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兴办教育,才是引领金浦人更好地构建礼仪和文明家园的唯一途径。

郑开德先生经常语重心长地说:“家乡发展进步,应以教育为先。”至2003年,金浦街道已有近8万人口,但只有一所中学,校舍严重不足,教育资源紧缺,学位紧张,每年约400多名学生未能读完初中,200多名学生必须到外地就读高中。郑开德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深思熟虑后,郑开德先生还是一句话:“干!”他主动向家乡党政领导提出:愿意无偿捐资在家乡建学校!郑开德先生的想法得到家乡党政领导和父老乡亲的赞许和支持,经过缜密筹备,2003年9月21日,郑开德先生捐资的金堡中学破土奠基动工,首期投资2400多万元,工期赶在2004年9月正式开学招生。

翻开当时的报纸,新闻媒体是这样报道的:蕴藏着丰厚民资民力,有“建筑之乡”之誉的潮阳区金浦街道,一所前期投资逾2千多万元的高标准中学由当地籍企业家独力捐建,目前主体建筑群已接近完工,今年秋季即将投入使用。无偿提供巨额捐建资金包括承担学校施工任务的,是一位金浦籍在深圳从事工程建设的建筑“头家”——郑开德。这一“爆炸性”消息不胫而走,国内众多新闻媒体、互联网络等纷纷争相转载,轰动一时。

反哺家乡,郑开德先生一诺千金、雷厉风行,在金堡中学的设计上,郑开德先生目光前瞻,思路超前,专门请实力雄厚的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按国家示范性中学标准精心设计,光设计费一项投入就是30多万元。

为了确保捐建的金堡中学工程质量,从选址到建设,郑开德先生都亲力亲为,经常一脚水一脚泥地亲自下工地。他风风火火从深圳带来自己两、三百人的“子弟兵”施工队伍,马不停蹄地日以继夜投入学校建设。郑开德先生亲自监工、进料,严把工程质量关,制定了近乎“苛刻”的工程质量规范和管理要求,所有施工工人都是他从公司中择优选派,建筑机械和设备都由深圳运来,建筑物料除砂石、红砖等辅料就地取材外,主料均由公司从深圳发货或从厂家采购直接运来,严格确保了金堡中学工程建设的质量关。工人们都说:金堡中学是郑开德先生的“心头肉”。是的,头发斑白的郑开德先生为金堡中学的建设没日没夜,忙上忙下,不遗余力,倾注了自己满腔的拳拳桑梓情怀。

目前,金堡中学已经完成五期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占地160多亩,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校园内的主体建筑包括高、初中部教学楼;行政楼;实验和电教楼;图书馆、办公楼、宿舍楼等,它们都有一个既好听又意蕴深刻的名字:知学楼、厚德楼、求实楼、博采楼、励学楼、力群楼、润德楼、德惠楼和梅、兰、竹苑等。学校中心体育场地铺设了40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校园埋设了光纤线路,能够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学校教学、生活条件非常优越,学生每人一桌一椅,每间教室都配设有高光照明系统,教室十分宽敞、亮堂,学校科学馆、体育馆等项目的建设也在规划之中。金堡中学现有学生、教职员工7000多人,其中高中部学生3000多人,成为潮阳区广受学生和家长青睐、赞誉的重点中学。

当得知金堡中学办学发展迅猛,学校宿舍又趋紧张的状况,郑开德先生马上出资在学校旁边购置了一大片土地,建设学校宿舍,解决了外地学生寄宿问题。

从1997年以来,郑开德先生每年都为家乡三堡小学、金堡中学的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迄今为止,郑开德先生为建设金堡中学和援助贫困学生已捐资近两亿元人民币。郑开德先生捐资办教育的善举,得到了夫人和儿子的鼎力支持,2012年,郑开德先生、郑惠銮女士伉俪联袂发起成立德惠教育促进会,注资4000多万元设立奖学奖教基金。

淡泊名利兴学育才

《道德经》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郑开德先生就是这样,境界至上的善举如同明净的水流一般,滋润万物而不求名利。郑开德先生捐资建学校的善举,潮阳区党政领导和乡亲们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在学校的命名问题上,众望所归,大家一致建议郑开德先生用自己的名字为学校命名,这一建议本无可厚非,而且“开德”用于校名也很贴切,郑开德先生却十分恬淡,态度坚决地婉拒了,他摆摆手说:“我只是做了一桩我应该做的小事,完成一种社会责任,不希望留名。”学校建在郑开德先生的祖居地三堡居委,有人建议学校命名为“三堡中学”,他也不同意,说:“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我虽然捐资建学校,但学校属于国家,属于大家。最后,大家尊重了郑开德先生的意见,将中学定名为“金堡中学”。

对于金堡中学,郑开德先生钟爱有加,他老人家每次回乡,经常住在学校。每天清晨,他老人家在学校操场上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然后研墨蘸笔练写书法。

郑开德先生是传奇式的人物,在他身上,不时闪烁着奇迹的火花。他的思维比年轻人还活跃,而且新潮、时尚、与时俱进。62岁那年,郑开德先生身边的人发现,郑开德先生居然儒墨挥毫练起了书法,而且痴迷有加,还经常向著名书法家及名人逸士学习请教。慢慢的,郑开德先生身边的人又发现,郑开德先生的书法还真的有了长足进步,写得那是有板有眼,行笔走墨有章有法,颇有书法大家的风范。目前的郑开德先生,已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郑开德先生的书法,遒劲隽永,文采斐然,情钟翰墨的郑开德先生,道高望重、德艺双馨!

在金堡中学建设与发展问题上,郑开德先生不遗余力、殚精竭虑,心里总挂记、运筹着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时间表、计划书。他为金堡中学的四次题词至今被学校师生传为佳话,成为引领金堡中学师生们团结奋进、业精于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旗帜与标杆。

郑开德先生第一次题词在2005年,正值金堡中学办学之初,郑开德先生为学校题词:“志在高远”。第二次题词在2007年,金堡中学被评为汕头市一级学校,郑开德先生为学校题词:“勤在朝夕”。第三次题词在2009年,金堡中学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郑开德先生为学校题词:“登高思远”。第四次题词在2012年,郑开德先生创设德惠教育促进会,奖教奖学,金堡中学已经迈入潮阳区重点中学行列,教育事业蒸蒸日上,高屋建瓴。郑开德先生欣然为学校题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读好书”,这是郑开德先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果说郑开德先生捐建创立金堡中学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家乡学位紧张问题,让家乡孩子有书读的话。那么,金堡中学发展到今天,荣膺广东省一级学校,郑开德先生开始考虑如何培养好家乡的孩子们,让他们读好书的问题了。从让家乡孩子有书读,发展到如何让家乡孩子读好书,这一进程倾注了郑开德先生大量的心血。德惠教育促进会成立后,郑开德先生每年固定拨出24万元作为奖教奖学基金,要求学校制定指导培训计划,定期聘请省、市名校名师前来金堡中学指导教学,培训教师,扎实提升学校教职员工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拓宽学校教职员工的教学视野。近期,德惠教育促进会还拟将出台每年144万元的奖教奖学方案。

金堡中学的师生对能任教、就读于郑开德先生创建的金堡中学由衷充满自豪感,金堡中学副校长郑协生如数家珍地向笔者介绍说:在郑开德先生的倾心关怀下,目前的金堡中学,已发展成为潮阳区直属公办完全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定点考场、汕头市绿色学校,家乡金浦街道也因而荣膺广东省第一批教育强镇单位。

笔者在采访郑协生副校长时,恰逢学校开学在即,采访过程多次被前来申请为孩子办理转学或要求到金堡中学就读的学生家长打断。郑协生副校长说,如今,金堡中学的文化和德育教育在社会上口碑极佳,家长们都奔着郑开德先生的人生德育培养和教育有方,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学习风气好,校风正,学纪严,络绎不绝申请转学或就读金堡中学,光整个潮阳区要求到金堡中学就读的学生数量就多到已经无法接纳的程度。以前学位紧张,指的是孩子们没书读的情况,如今学校发展了,大家都争着到金堡中学就读,造成新意义上的学位紧张,这恰恰印证了金堡中学的名校效应,这都是郑开德先生善举办学、兴学育才结出的硕果。郑协生副校长还诙谐打趣地说,前来金堡中学求学的人太多了,学校学位容纳不了,如今开学前,我们几位正副校长的手机都得关机婉拒哪。

在郑开德先生身上,迸发着“真、善、美”的人格 魅力。进入金堡中学,最“抢眼球”,引人注目的是在学校显眼位置上篆刻、悬挂的郑开德先生题写的“志在千里”;“志当高远”;“仁、义、礼、智、信”等墨宝,这些题词成了学校师生奋发进取、德学兼优的座右铭,郑开德先生也成为学校师生的道德楷模。郑开德先生非常注重师生的德、才、学全面发展,经常亲自给金堡中学师生授课,引领师生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授与师生们做人的道理,以艰苦奋进的精神境界激励师生,以自强不息的人生理念鼓舞师生,用心良苦,深中肯綮,意义深远。

郑开德先生推崇“事业成功在于努力,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人生信念,“仁、义、礼、智、信”是郑开德先生结合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对师生们必授的道德礼仪课。在金堡中学办公楼,摆放着郑开德先生昔年艰苦创业时踩过的红棉牌28寸载重自行车,上面悬挂着他亲笔题写的“志当高远”横匾,这是郑开德先生勤劳创业的奋进精神的写照,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郑开德先生青少年时期的艰辛生活磨砺,没有使他气馁失望,而是成为他一生为事业拼搏奋斗的动力,不管多么艰辛,他总是以乐观高昂的精神状态,在事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如今,这辆自行车所寓的人生奋进精神已成为金堡中学入学新生必修的校史课、道德教育课。受郑开德先生的人生奋进精神所感染,金堡中学许多师生都踊跃给郑开德先生写来亲笔信,汇报他们感同身受的心得体会。

目睹十年来自己亲手培植、芬芳盛放的家乡“教育之花”,目睹十年来家乡校园桃李满园的盛景,郑开德先生无限感慨地说:仅仅十年哪,金浦因教育而大变,看着欢天喜地、笑靥满面去上学读书的孩子们,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我高兴,我幸福。

在郑开德先生的引领和精神熏陶下,金堡中学成为汕头市一所独树一帜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文化的特色学府。

乐善好施回报桑梓

如果说,在外奋斗打拼,事业有成,荣归故里是衣锦还乡的话,那么,作为新一代华侨,郑开德先生反哺家乡,回报桑梓,不图名利回报,则是新时代意义上的新衣锦还乡。

郑开德先生说:他要在有生之年多为家乡做好事善事,全力完成社会赋予他的人生责任。郑开德先生回报桑梓的善举不胜枚举,令人感动,早在1982年,郑开德先生做生意刚刚赚了2000元,听村里干部说乡里要修路但缺乏资金,就义无反顾地将2000元倾囊慷慨捐助乡里修路工程。郑开德先生为帮助家乡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多次捐资为三堡居委铺筑水泥路面、新筑道路、桥梁,累计捐资达1000多万元。为解决困扰家乡群众多年的饮水难问题,在2002年金浦街道实施水改时,郑开德先生捐资300多万元,完成了三堡居委的水改工程,家乡民众从此喝上了卫生、洁净的自来水。

郑开德先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尊老敬贤,捐资约200万元建成了三堡居委老年人活动中心,并承担活动中心的日常运作费用。他关心青年成长,还捐资80万元建设三堡居委青年活动中心等。为支持家乡“千村整治”工作,郑开德先生捐款800万兴建三堡公园,为家乡群众建设宽阔美丽的文体、娱乐、休闲场所。

在发展家乡农业生产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郑开德先生捐资100多万元,为三堡居委修复和开挖农田排灌渠道、添置抽泵水机械等设备,为家乡的农业生产添砖加瓦。

笔者在金浦街道三堡居委走访,看到居委笔直宽敞的主干道——工交路,问及村民,村民异口同声答道:郑开德先生出钱修的!笔者看到村里完善的排污设施,问及村民,村民异口同声答道:郑开德先生出钱修的!笔者看到村里三角河上的铁栏杆,问及村民,村民异口同声答道:郑开德先生出钱修的!有村民告诉笔者,以前三角河没有围起栏杆时,村里经常有孩子不小心掉到河里的情况发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郑开德先生听说后,马上拍板捐钱修建铁栏杆,为村里解除了一大安全隐患。走访三堡村,笔者耳濡目染,村里修路、敬老、水改、扶贫、助残、济孤、救灾等等一系列慈善公益事业,都有着郑开德先生的一份子。

2013年9月22日,“天兔”台风肆虐席卷粤东沿海,狂风巨浪、豪雨倾盆,洪水暴发,练江江段几处堤围决口,潮阳区遭受历年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到处灾痕累累。郑开德先生闻讯后,旋即风尘仆仆赶回家乡,当他见到从灾区指挥抗灾复产刚回来的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时,只见陈新造书记眉头紧锁,脸色疲惫,眼睛里布满血丝,他关切地问陈新造书记:灾情严重吗?受灾的乡亲们多吗?陈新造书记语调低沉地说:开德先生哪,灾情十分地严重!由于练江堤围几处决口,潮阳区大部分地方遭受水浸,受灾的群众很多,损失程度超过了1969年的“7.28”超强台风。郑开德先生急切地接过陈新造书记的话茬说:我先捐100万元帮助家乡人民赈灾!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感动得陈新造书记热泪盈眶,紧紧握住郑开德先生的双手,连声说:感谢,感谢开德先生,先生是潮阳人民之福,我代表潮阳父老乡亲衷心感谢您!

之后,郑开德先生又为潮阳区海门镇受台风灾害影响的群众捐助赈灾资金50万元。当得知潮阳区和平镇共有32所学校在“天兔”台风灾害中遭受水浸的情况后,郑开德先生捐资200万元,委托广东省慈善总会购买了21万册图书及时捐赠给这些学校的图书馆。

被郑开德先生对家乡赈灾工作的慈善义举所深深感动,2013年9月1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得知郑开德先生回乡过节的情况后,亲临金浦街道三堡居委郑开德先生家中,向郑开德先生贺中秋,共赏月,代表潮阳人民向郑开德先生送上表示深深敬意的大花篮。在一轮团圞、皎洁的明月下促膝攀谈,共叙乡情亲情,共叙潮阳发展大计。郑开德先生表示:他定当一如既往,响应家乡党委政府的家乡“反哺工程”和陈新造书记提出的“用潮阳人打造潮阳经济”的号召,只要家乡人民有需要,他当仁不让,一定用实际行动支持家乡的经济建设,同时也会积极影响、动员其他在外潮商奉献家乡,回报家乡,为家乡人民造福。郑开德先生深情地说:“我以自己的一点微力,为社会、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好事实事,但一个人的能力和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能够以自己的行动感染更多的潮阳在外企业家崇善向善,都来奉献自己的爱心,我们这个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这不就是郑开德先生人生的写照么?

厚德载物,郑开德先生的传奇经历、恢廓胸襟、奋进精神、慈善义举,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广大的干部群众。郑开德先生的善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是功德无量的事业。缘于此,众望所归之下,郑开德先生被授予广东省十佳慈善家、第一届南粤慈善家,2013年6月30日全国扶贫日,郑开德先生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胡春华;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的亲切接见,胡春华书记、朱小丹省长对郑开德先生的慈善义举表示高度赞赏,称赞郑开德先生为幸福广东添彩,为汕头人民争光。

此外,汕头市委、市政府特别授予郑开德先生汕头市荣誉市民、汕头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2013年10月24日,郑开德先生荣膺“汕头最美的人”荣誉称号,2013年10月25日,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与郑开德先生等“汕头最美的人”亲切座谈,称赞郑开德先生: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诠释了真善美的本质,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展示了当代汕头人民的精神风貌。

采写郑开德先生,笔者被老人家的谦逊态度,恬淡胸怀所纫佩,所景仰,先生对自己的善举很少提及,在一系列荣誉面前,老人家平和淡然地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他经常提及的是:感谢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才有我们洗脚上田的企业家今天事业的发展。笔者悄然发现,郑开德先生正在运筹帷幄,他的企业,正在进行工转贸等一系列的新的转型升级,正在蓄势而上,正在描绘着更新更美的远景,正在谋划着新一轮的大发展。郑开德先生一片冰心在玉壶,他的博大胸襟、拳拳爱心、真诚善举润泽大地、播撒芬芳,是我们潮汕人的骄傲,是我们潮汕人的楷模。真心祝愿郑开德先生的事业顺风顺水!马到功成!宏图大展!鹏程万里!



笔者在深圳盐田湾采访郑开德先生
柯建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9210.html

更多阅读

汕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汕头哪里好玩的景点

汕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简介汕头是最先的经济特区之一,潮汕人也被称作是东方的犹太人,做生意十分有头脑,和温州人不相上下,来到汕头,你会发现,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点小本生意,服装厂也是盛行。其浓厚的传统更是让你大吃一惊。话说,那沿海城

有哪些歌曲适合失恋的人?治愈系疗伤情歌 40首失恋疗伤情歌

有哪些歌曲适合失恋的人?治愈系疗伤情歌——简介不管这么说,刚失恋的时候都需要安慰,一种释放泪水的突口。为大家介绍一些适合失恋的人听的歌曲。毕竟,大哭一场,会很轻松缓解。要记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不要为了悲伤而忽略了晨曦的绚烂。一

《阿秋喇嘛先到的授记》续篇:亲历者的叙述/给拉尼玛

《阿秋喇嘛先到的授记》续篇:亲历者的叙述/给拉尼玛 特尼仁波切为给拉丹尼开示之时  说明:在末学撰写博文《阿秋喇嘛先到的授记》之时,由于相隔时间过久,已经无法想起那位汉僧的名字,于是询问了引荐汉僧前来的居士夫妻,得到了如下的

美食记——星巴克的焦糖拿铁与纽约芝士 星巴克黑森林拿铁

美食记——星巴克的焦糖拿铁与纽约芝士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款咖啡,星巴克的咖啡喝了好几年。我这人怕苦,怕苦喝咖啡,好比老人嘲讽的喝猫尿,然而至少猫尿并不香。在咖啡馆我绝不避讳自己怕苦,别说是浓缩咖啡,美式也不行。当然只配

声明:《丹心系桑梓善举播芬芳——记“汕头最美的人”、“南粤慈善家”郑 李厚霖佛慈善家》为网友像醉汉被征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