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故里下 :南充行11

位于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的朱德故里琳琅山旅游区,核心是朱德故居纪念园区。纪念园区除了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外,与朱德生活有关的景点主要还有七处:朱德故居、朱德诞生地、朱德父母旧居、药铺垭私塾、朱德母亲墓和朱德父亲墓等。击点可看大图。

首先来说琳琅山。琳琅山,也称五星山,距马鞍镇一公里。山势雄伟、挺秀,满山苍松翠柏,花香鸟语。山顶有一峰突起,像一弯明月,有五条山梁均筑有坚固的寨门,所以此山也称“琳琅寨”。南寨门石柱上有一幅对联:“天外云峰新壁垒,山巅武曲化干戈”,横批:安乐窝。山门前有两尊形似铃铛的锥形巨石,叫做琳琅石,据传是王母娘送给琳琅仙子一对耳坠变成的,山因此而得名。若凌空俯视,延绵的琳琅山岭竟在大地上构成了一个规则的天然立体的五角星。下图是琳琅山和琳琅山模型。

琳琅山的左边有一座高耸的山岭,形若马鞍,人称马鞍山,说它像坐骑;琳琅山的右边有一道横亘的山岭,状若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人称关刀山,说它像武器;琳琅山的后边有一座中高的山峰,山巅上又长着一个奇特的方身圆顶的小山,其形貌既像官帽又似轿顶,故名官帽山或轿顶山,都说那是权力的象征;邻近处还有一座山,其状犹如浩荡的千军万马,人称插旗山,说它是总指挥部。见此情此景,于是有人戏言:波山谷浪起后昆,上天早有安排,中国人民军队的三军总司令朱德注定要诞生在这里。确实,一代伟人朱德总司令就诞生在这五角星形山下的大弯仓屋。后来,朱德担任总司令的人民军军徽,他和毛泽东一起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均是五角星,连朱总在山西武乡县八路军总部栽的柏杨树树干断面环纹也是五角星。印证了人们历年传论的“五星联环”出伟人的说法。

在朱德故里景区的最北面——即北面广场,矗立着一座雕塑——飘扬的八一军旗,雕塑的基座就是五角星。

北面广场上还有一座牌坊,正中是毛主席题写的“人民的光荣”,左右两边也是毛主席题写的“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牌坊两旁是两座浮雕墙,描绘了朱德同志的生平事迹。

朱德故里琳琅山景区是免费开放的,但由于景区面积较大,各景点相距较远,因此得乘坐景区观光车,每人12元。现在的景区建设的比较好,这还要感谢胡锦涛。据说2004年8月,胡锦涛同志考察仪陇时,发现朱德故居陈设简陋,便指示:“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随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修旧如旧,以旧修旧”的思想,并以1960年朱德回家乡时写的诗歌《回大弯》“松青柏翠故乡景,桃红李白大地春”的意境,加强朱德故居纪念园区建设,以恢复朱德在仪陇23年的历史细节和记忆。现在的朱德故居纪念园区投资总额近1亿元,分为四个部分,即入口区、纪念区、民俗区、背景区。入口区是园区的序幕,主要包括入口大门、停车场;纪念区是园区的主体与高潮,主要包括朱德故居、改扩建后的朱德故居纪念馆;民俗区是园区的拓展与丰富,主要包括朱德诞生地、药铺垭私塾、川北客家民俗博物馆(丁氏庄园)和客家民俗接待中心;背景区是园区的背景与回味,主要包括朱德父母旧居、朱德父母墓地和轿顶山。

走在园区内,翠竹青树掩映的小路分外宁静,成片的腊梅,显露出勃勃生机。据介绍,故居纪念园区一共种植腊梅1909棵,其中23棵修理成了桩型———寓意朱德在1909年23岁时离开家乡。

在朱德故居纪念馆西北,有一座亭,亭下有井,名琳琅井。据说1900年夏,马鞍大早,14岁的朱德随大人们一起四处找水,终于在这里挖井找到了水源,因在琳琅山下,所以后来人们取名"琳琅井"。朱德诞辰110周年之际,四川省计委出资扩建,现增设了井台,修建了照壁,上刻“琳琅井”井名,建碑亭一座,内立一大理石碑,上书“饮水思源”,教世人吃水不忘挖井人。

朱德故里(下):南充行(11)

琳琅井附近有一亭,名海量亭,这是南充军分区投资兴建,颂扬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

经过海量亭,就可看见朱德故居前的四方田。四方田是朱家唯一的祖业田,朱德当年在下面大湾堰里洗澡,捉到的小鱼就放在这里喂养。这田四四方方,正好印证古时“天圆地方”之说,有人说,右手的印台山象四四方方的官印,而这四方田就是印泥盒,朱德右手执印,就是用前面四方田里的印油盖印来处理军机大事的。

朱德故居始建于清代嘉庆末年(公元1820年),是朱家先辈从广东入川的第二住地,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朱总9岁开始在这里住了整整14年 ,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旧居坐北朝南,后靠关刀梁,左邻马鞍山,右眺琳琅寨,为土木结构的三合院,古朴、整洁,是川北农村典型的民间房舍。堂屋门楣上方悬挂郭沫若题“朱德同志旧居”黑底金字匾额。左侧是卧室和厨房,右侧是煮酒作坊和蚕房。堂屋向左,踏上9级木梯,这里,是朱德的卧室:木架床、谷草垫、黄篾席、印花被、麻布帐,一切都是当年模样;靠右边一张条桌,一靠背木椅,一桐油灯盏,灯盏有油有灯芯。靠窗原是泥墙,朱德当年为了读书方便,节约灯油,抠开一尺见方的小洞引入阳光,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朱德伏案读万卷书,树立自己的革命理想。下图是朱德卧室。

屋内按1909年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家人使用过的遗物。1894年,由于地主使坏,八岁的朱德随祖父母、养父母等从诞生地迁到这里住了整整十四年。这里有朱德锻炼身体的双柏树,有他劳动时用过的石磨、石碾、锄头、水缸,有他读书用过的方桌、算盘、砚台和盛书的背篮,以及家人劳动时用过的纺车、缫丝车……1909年,朱总从这里离家投身革命,一生戎马倥偬,到1960年才回到这里小憩片刻。下图是堂屋和缫丝房。

1981年12月1日,朱德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朱德故居旁,是朱德家世陈列室,也叫朱家祠堂,是朱德先辈来马鞍场落户的第一个住地。原为三合院式建筑,坐北朝南,由正房、东西厢房组成。正房为5间,东西厢房各为四间,建筑均设有廓道,土筑墙为整个建筑的承重墙和隔断墙,建筑屋面为悬式小青瓦。

1996年,为修建朱德旧居管理用房,拆除了朱家祠堂东厢房和正房的东次间、东梢间。2004年,居住在朱家祠堂的朱家人后代朱香海迁移别处时,把自己居住在朱家祠堂的房屋进行了拆卸,于是只剩下正房的明间,两次间和残缺不全的西梢间,在西厢房的废墟中尚留下了台阶、墙基和柱础,其整个建筑(三合院)已面目全非。

朱家祠堂复原保护工程,遵守“保存原有的建筑形制,保存原来的建筑结构,保存原来的建筑材料,保存原来的工艺技术”的原则,投资100万,于2005年6月23日启动了朱家祠堂复原保护工程,整个复原维修工程占地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于2006年8月竣工。正房用于展示,举办了朱德家世陈列室,东西厢房用于朱德旧居管理用房和接待用房及小卖部。

入口为西次间,朱德家世陈列。从朱氏源流,客居他方,简略记载朱德先祖朱聪一郎,于明化初年居汀州府上杭县紫金山笋竹坝瓦子街,后生一子朱万一郎,父子居住数十载,然后迁于广东省绍州府乳源县龙溪枫树坪,后移梯下繁衍了8代人。朱德的近代祖先朱仕耀于清康熙甲午年(1714年),从乳源梯下入川,首迁地是四川顺庆府广安县龙台寺,然后再迁仪陇马鞍。

堂屋陈列着朱德半身仿铜塑像。墙壁上有朱德祖父母朱邦俊夫妇,朱德生父母朱世林夫妇,养父母朱世连夫妇的生平简介,玻璃展柜里存放着朱德亲人捐献出前辈曾用过的小木箱、马灯、鳅鱼骨烟杆、木瓢、藤篮、手工刺绣罩檐、玉簪等遗物。

东次间墙壁上陈列着朱德的大哥朱代历和在战争年代中朱德的几位夫人(刘从珍、肖菊芳、陈玉珍、贺稚华、伍若兰)的简介,以及朱德和康克清在中南海的合影像,朱德的后裔朱琦、朱敏的简介。玻璃柜中还存放朱德送给女婿刘铮的两个马褡,送给儿子朱琦的《毛泽东选集》,送给朱敏的皮箱,康克清穿过的衣服、袜子、布鞋以及“朱子家训”长卷书法作品。

朱德先后有6个夫人,第一任妻子是朱德大舅的女儿,叫刘从珍,也是朱德的表姐。这是一次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由家长包办的婚姻。第二任妻子,叫萧菊芳,1912年秋天,朱德同昆明师范学院学生萧菊芳结婚。1916年9月底,萧菊芳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保柱。不幸的是保柱出生后数月后,萧菊芳患了类似赤痢的热病,不幸去世。第三任妻子叫陈玉珍,萧菊芳病逝以后,许多人劝朱德再婚,不久他便和陈玉珍结了婚。1922年夏天,朱德决心赴上海寻找革命道路。离开了陈玉珍的家乡南溪。谁知这一别离朱德再也没有见到他们。下图是朱德第一任妻子刘从珍。

第四任妻子叫贺治华,很少为人所知。有资料显示,贺治华是1920年在云南的盐津县与朱德结婚的。但朱敏(朱德和贺治华之女)在《我是元帅爹爹的平民女儿》一文中说,朱德是在上海认识贺治华的。这时间,应是1922年六月以后至九月初的事。1922年九月初朱德和贺治华等友人同乘法国“阿尔及利亚”号轮船离开上海到法国。有资料显未,他们是在德国和法国结婚。婚后不久,他们情感出现裂痕。朱敏在《我的父亲朱德》一书中载:父母在德国共同学习,共同参加革命,但母亲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她和爹爹虽然生活在一起,可心却越离越远,直到最后完全离开爹爹。贺治华后来成了党的叛徒。

第五任妻子叫伍若兰,1928年2月与朱德结婚,1929年1月在井冈山为掩护朱德突围被捕,后被蒋介石亲笔下令割头示众。第六任妻子是我们知道的康克清。伍若兰牺牲后,1929年底,朱德和康克清结婚了。他们是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中相识的,这对红军恋人终于结成终身伴侣。

朱德家世陈列室向西,一条石径通向琳琅山东侧的大垭豁。沿着这条路,1909年,23岁的朱德走出大山,走向革命的起点。1960年,朱德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家乡,也是特意从大垭豁沿着石板路回到故居的。石板路两边种满了君子兰、玉兰、白兰,这些兰花暗喻朱德的君子气节,也说是因为朱德特别喜欢兰花。据说在革命年代,每到一处,他都要找些兰花种在房前屋后,每到转移时,也要千方百计带走。解放后,他专门在北京的住所前开辟出一片“兰苑”。朱德这样喜欢兰花,据说也是怀念为他牺牲的伍若兰。

园区除兰园外,还有桂花园,面积960平方米,其中金桂、银桂各90株,取意为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朱老总度过了他不平凡的90年。

为方便游客,园区内还有一些农家乐,这些农家的堂屋正中,基本上都悬挂着朱德的画像。

在大垭豁停车场,停放着坦克、大炮。

琳琅山南面、琳琅湖东边,是朱德与母亲陈列室。

这里叫李家湾,本是丁姓地主废弃的一座粮仓,当年朱德祖父朱帮俊佃租了地主丁邱川的80挑田地,并租下了这右侧的房屋做住房。那时,堂屋左右两间歇房分别是朱德祖父母、大伯父大伯母的寝室,正房右边转角处是朱德三叔朱世和、幺叔朱世禄的卧室,里面一间是家里临时煮酒的小作坊,右边横屋第一间是朱德大哥朱代历、二哥朱代凤的歇房和家里丢放零杂东西的地方,下隔壁就是朱德诞生的仓屋,再往下边是厨房和猪牛圈。

1886年12月1日(农历冬月三日)早晨,朱德就诞生在这间狭窄矮小、面积仅有16平方米的木板仓屋里。朱德诞生时,全家已有11口人,这里热天酷暑难挡,烈日西晒,朱德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1895年,农历腊月三十(除夕),因丁家地主夺佃,朱德便随养父母离开这里,迁往琳瑯山东边的朱家湾居住即现在的朱德故居居住。

现在朱德诞生地已被合并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德故居一起,统称为朱德故居。

朱德生母钟夫人是一位能干娴熟、和蔼善良的家庭主妇。对待子女严格而慈祥。童年时代的朱德受母亲的精心教养,与母亲情感笃厚。1944年4月,朱德在延安各界追悼其母钟夫人逝世的大会上,敬献了《回忆我的母亲》这篇祭文,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无比敬爱,毛泽东称之为“伟大之母性”。

在琳琅山尾端,有一幢四合院的中式大瓦房,这是朱德父母故居。院内正面是三道横向排的双开门组成的堂屋。门窗上的镂花图案玲珑别致、古雅美观。故居正堂门楣上悬挂着一道“人民之光”的金字黑漆大匾,是1950年春,中共川北委员会为慰问朱德总司令合家亲属所赠。旧居正前方修了花园、水池、凉亭,构成了一小巧别致的园林。朱德父母故居是朱德同志1917年在泸州任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旅长时,为家里人买下的,现已成为朱德故居纪念地的一个纪念点。

在琳琅山西北垭口,有一座药铺垭私塾。晚清时期,朱姓宗族先在此处建造幺店子,继而开设一个小小中药铺,以解决乡下就医买药难的问题。随即由朱家开办一所私塾,药铺垭私塾也因此而得名。从此,朱姓满族客家子弟便有了入塾求学的地方。朱德同志1892~1895年在这里求学4年之久。建国后,县政府在药铺垭私塾堂所办了一所初级小学,取名琳琅小学。下图是朱德与他的私塾老师席聘三。

朱德父亲墓地位于景区内钟家湾。1920年10月27日,朱德生父朱世林从泸州返乡途中病逝于重庆,是年冬月,扶柩回籍,旋葬于此,随后,朱德拿钱为其父修建了此墓,前后共花了三年时间。

这座墓坐西向东,墓冢为圆甑形,直径3.9米,周围用条石叠砌,高约1.5米,正面建造的这道仿木牌楼形式的五重檐七龛两穴推棺墓石坊,高5.5米,宽6.4米,上面以高浮雕手法镌刻了先祖灵位、“二十四孝”人物故事及花草走兽图案,墓门两侧刻了两躯披甲执戈的门卫武士像,两孔墓室门首镶嵌着墓碑,左侧墓碑刻有墓主人朱世林的墓志铭,上面记述了朱世林的家世,并叙及朱德在护国、护法战争中所建树的“名震三省,福国利民”的丰功伟绩,石坊前还建造有祭奠陈馔用的石香案和拜台。

这是一座双棺墓,右墓碑空无字迹,原来修此墓时计划朱德母亲去世以后也葬进去,后因其母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而难以与夫合葬,本属母亲的墓穴,埋葬的却是朱德最小的弟弟朱泰阶(朱德母亲墓在朱德父亲墓的西南方,1958年朱德胞弟朱泰阶逝世后入葬此墓穴),父子合葬在中国乃至世界墓葬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933年前后,国民党军阀罗广文﹑范石生和杨森,曾多次率部前来挖掘朱家九行祖坟,并残忍地对朱德养父朱世连开棺焚尸。1935年冬,杨森部第三次来抄坟,因有人告密,才找到朱德生父的坟墓。风水先生告诉他说:朱父之墓葬在卧虎龙脉上,前迎官帽山,据算朱德乃白虎星下凡,若掘此坟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定会促进朱德早发迹,这不仅对灭朱剿共无济于事,还会留下千古骂名。杨森篤信风水,虽不情愿,但也只好作罢。

朱德父亲墓前面有湖名感恩湖,对面是轿顶山,也叫官帽山。轿顶山高约500米,顶宽60多米,整座山峦呈椭圆形,远看一官帽,近看一乘轿。山的圆椭形部份坐落在四条山梁的交江处,这四条山梁恰似两根穿轿的轿杠,每匹山梁前端两侧的树木,有似抬轿的轿夫。上下巧妙地组合成一顶青纱大轿。此山前面有油房包,后面有马桑包,两包各有高低不齐的柏树上千根。每当大雾降临,远观此山,仿若帝王乘轿出巡,众人拥着一乘大轿,在云雾中浩浩荡荡,缓缓而行,惟妙惟肖,令人赞叹不已。下图是感恩湖和官帽山。

据马鞍一带传说:清雍正初年,正值“湖广填川”高潮,外省移民来到马鞍一带插签占地都想落户一处风水宝地,各家都争相顾请风水先生多处探测地形。其中丁氏祖先丁尚德和他的四个儿子从重庆合川过来,所带资金丰厚。不但从重庆带了一个风水先生来,而且用高价请到了陕西一个从大巴山步龙脉到此地的“张风水”。从广安龙台过来的朱家祖先朱文先从广安也请了风水“高人”。这两家的风水先生都是冲着五角星形的琳琅山和一乘御轿的轿顶山来的。通过看地形,测方位,观星象,一致认为,轿顶山一带是一处“东边主贵,西边主富”的风水宝地。下图是马鞍镇。

丁家当时财大气粗,认为:有富就有贵,先行选择了西边定居,而且买下了东边大片土地,想把“富贵”二字占齐,朱家那时的财力是不能和丁家相比的,只能不声不响地住到了轿顶山的东边,朱家认为:只要我的子孙“贵”了,也穷不到哪里去,也不得怕你丁家。他们两家经过了100多年的经营,到了民国时期,丁家成了有2500多亩土地,有7000多亩山林,5000多家佃户的大富豪。朱家出了一代伟人朱德总司令,印证了风水先生的“东边贵,西边富”的说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9815.html

更多阅读

南怀瑾老师开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佛经上有四句话:“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就像我们的思想、念头,前一个思想过去了,抓不住。“事如春梦了无痕”,过去了,像水上的花纹一样,再也抓不回来。上午的时间过去了,抓不回来;上午的思想过去了也抓不回来。世界上的人

朱德故里那颗神奇的“红星” 仪陇朱德故里景区

  朱德故里那颗神奇的“红星”杨 恢到过朱德故里——仪陇县的琳琅山风景区的游客,无不被一个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景点和故事所吸引,而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琳琅山——那颗硕大的五角星。琳琅山,居于整个风景区的核心部位,属于大巴山余脉,其

转载 搞定MACOSX下的招行网银专业版 招行网银专业版下载

原文地址:搞定MACOSX下的招行网银专业版作者:棒子面儿粥 MAC下的最大劣势就是网银问题了,基本上所有U Key的网银都不支持macos。很多密码输入框都是activeX控件,ff和safari都没法。 这不,为了网银只好找别的路径了。 无非有2条,1是使用boo

新东方李笑颜:2012年11月24日雅思听力重点预测

雅思辅导资料想要了解更多关于11月雅思口语机经预测,请看无忧考网为考生整理的新东方李笑颜:2012年11月24日雅思听力重点预测,仅供参考!第三部分:雅思听力(新东方在线名师:李笑颜)  1.搭配题应该是11月份考试的重点  解题技巧:同意

声明:《朱德故里下 :南充行11》为网友翠蓝夏布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