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伯乐相马的故事 伯乐相马故事

[转载]伯乐相马的故事 伯乐相马故事
原文地址:伯乐相马的故事作者:乔纳森

伯乐相马的故事世代相传,至今已觉不不新鲜。不过,伯乐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图腾,在任何时代都会让人产生诸多的联想或议论,一如中国古典诗词终将被世代相传吟咏。时过境迁,今天我们品评伯乐,似乎能品出另一番味道。

传说中的伯乐

相传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世人故而把善于辨别马匹优劣的人称为伯乐。春秋时郜国有一个叫孙阳的人,以擅长相马而被称作伯乐。

据说,这个伯乐曾受楚王之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他走遍好几个国家,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均一无所获。从齐国返回的路上,他遇到一匹拉盐车的瘦马,认定它是一匹千里马,就将它买下并带到楚国。楚王看见这马瘦骨嶙峋,以为伯乐忽悠自己,禁不住对他呵斥一顿。伯乐向楚王解释,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就会恢复体力。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不久,这匹马变得精壮矫健。楚王跃马扬鞭,风驰电掣,轻捷如飞,果然是一匹骏马。伯乐的眼力,着实令楚王信服。

随着生产发展与军事需要,那时候马的作用十分突出。人们通常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一门重要学问与技艺。志存高远的孙阳(伯乐),并不满足于在楚国小有名气,他要成为卓越的相马大师,必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于是,他西出潼关,来到了秦国。当时秦国国君为秦穆公,他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既要抵御剽悍的戎狄,又要称霸中原,因而十分重视马匹的挑选与使用。

擅长相马的伯乐,自然而然得到秦穆公的赏识与重用。伯乐没有辜负国君的信任,在相马、荐马方面尽心尽力,为秦国打造能征善战的骑兵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有时还以监军少宰身份随军征战。与此同时,伯乐的声名远扬天下,受到各国人士的信奉与追捧。

出名后的伯乐

且说伯乐出名之后,便成为天下最权威的相马大师,吸引了各诸侯国的人马前来朝拜。很多人赶着马儿跑到秦国,请求伯乐亲自做出鉴别。如果他们的马匹得到伯乐的认可,被看作千里马,将会产生良好的“人马”效应。归国以后,被伯乐所认可的千里马将倍受本国国君青睐,不是留用宫廷做御马,就是进军营当战马;其主人也因培养千里马有功,受到本国公侯的奖赏,可能获得钱财,甚至加官晋爵。

有道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冲着伯乐的名望,各国人士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争相请他相马,着实让他应接不暇。起初,伯乐出于专业眼光,严格审视每一匹马;是千里马的,就认它为千里马,签发鉴定证书;不是千里马的,就不认它为千里马,也不发鉴定证书。

不过,有些马未被伯乐认可,其主人也不死心。他们采取补救措施,向伯乐赠送钱物,求他网开一面;伯乐往往婉言谢绝,仍旧坚持标准,决不随意发放千里马认证。伯乐的工作做不通,他们就去找人家老婆孩子攻关;一旦伯乐的老婆孩子收受厚礼,事情就会出现转机。如果攻关到位了,伯乐还是因为马匹太差,而不予认定;那么,他们只好豁出去了,直接跟伯乐软磨硬泡,哭鼻子抹眼泪,诉说自己从大老远赶来,吃尽千辛万苦,如果拿不到千里马认证,便一死了之。这一闹,恐怕闹出人命,使得伯乐动了恻隐之心,只好睁一只闭一只眼,勉强签发千里马认证。

到后来,伯乐不得不放宽相马标准,发放诸多违心的认证。即便如此,伯乐还是力不从心,因为各车前来待相的马实在太多,哪怕走马观花地观察一遍,也有很大工作量。眼看伯乐累得够呛,老婆劝他不要一人亲历亲为,应把相马的秘诀传授给子孙,让他们传承这一行当。伯乐表示赞同,于是编写一部《相马经》,并创办“相马社”。这个相马社,类似于现在的认证机构,由于伯乐担任社长,其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

“相马社”成立之后,伯乐比以前超脱很多,不再亲自出面相马,只需签字发证即可。所有繁琐的相马事项都交给家人操作,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相马经》,可以按照经书的指点,鉴别每一匹马。自从有了“相马社”,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深受外界人士欢迎。伯乐相马,要对马匹从头到尾,反复观察,反复抚摸,一天能相几匹马;但是,他的子女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只需端着《相马经》,一边念诵经文,一边巡视马匹,一时半会就能得出结论。如果马的主人出手大方,他们不必装模作样念经,瞅了瞅马匹,就可以认定它是千里马。

据说,伯乐有一个儿子是书呆子,能把《相马经》读得滚瓜烂熟。《相马经》上描写千里马的外形为“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子好象垒起的酒药饼。”有一天,这个儿子外出实地考察,他把自己所见到的事物与《相马经》上描绘的形状一一对照,结果找到了一只很大的蛤蟆。于是他带着蛤蟆回家,兴冲冲地报告父亲:“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额头和双眼同书上说的差不多,就是蹄子的形状和书上写的有区别。”伯乐看到蛤蟆,顿时哭笑不得,只好摇头调侃;“你倒是找到了一匹好马,只是它太喜欢跳,你可驾驭不了啊!”



伯乐儿子“按图索骥”的滑稽故事

尽管呆儿子闹过这个笑话,但是并不影响“相马社”的权威性。以人们对伯乐的眼力和人品崇拜,他们相信“相马社”的认证绝对可信,即便伯乐未能亲自相马,也认可其子女得到了伯乐的真传。因此,“相马社”照样被各国所看重,其业务量与日俱增,一直很火红。

不可靠的伯乐

耐人寻味的是,秦国官方对于伯乐开办“相马社”,不仅不阻止,而且给予支持。究其原因,恐怕在于相马业务的发展,对于秦国来说有益无害。一方面,成千上万的人马从各国纷至沓来,极大地刺激了秦国旅店餐饮业的发展,增加了旅游收入;另一方面,外国人赶着自己的马匹而来,带着自己的千里马回去,既不带走秦国一匹宝马,也不带走秦国一片云彩。所以,秦国抱着开放的心态,任凭外国人前来相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即便你们“千里马”多如牛毛,也不会对秦国构成危害。

伯乐去世之后,他的子子孙孙传承接力棒,努力经营“相马社”,将它办成驰名天下的“老字号”。时人将它视为造就千里马的主阵地,亦如现代人眼中的牛津或剑桥。从春秋到战国,“相马社”为山东各国相出了不计其数的千里马。到战国末年,山东六国几乎实现了“千里化”,或者说军营战马几乎是清一色千里马。

奇怪的是,“相马社”似乎远————香近臭,在外面颇受欢迎,在秦国却不受待见。秦国人并不迷信伯乐式相马,他们挑选战马的方式很多,或是通过相马高人推荐,或者通过马匹比赛挑选,或是通过实战考验,等等。因此,秦国战马并未实现“千里化”,其千里化程度远远低于山东六国。换句话说,六国战马十有八九是千里马,秦国战马十有八九不是千里马。

然后,历史总是那么冷酷无情。若干年以后,秦始皇发动吞并天下的战争,秦国战马表现得极为骁勇,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相比之下,山东六国的战马却表现平平,差强人意,尤其是那些“千里马”未能展现出千里马的风采,有的畏首畏尾,有的惊慌失措,有的临阵脱逃。不消说,山东六国终究被秦国各个击破,渐次灭亡。有鉴于此,后人对那些得到认证的“千里马”表示怀疑,经过权威认定的“千里马”未必就是真正的千里马。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的确,伯乐相马不失为一种鉴别马匹的好方法。但是,如果把人为相马作为唯一途径,并且使之权威化或绝对化,势必会陷入僵化与异化的怪圈。假如马匹好坏只能由伯乐说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994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冯康:一位杰出数学家的故事

原文地址:冯康:一位杰出数学家的故事作者:数学教育纪念冯康院士诞辰90周年汤涛 姚楠 杨蕾一个科学家最大的本领就在于化复杂为简单,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冯康 老人走了,世界出奇的宁静,没有轰轰烈烈的告别,没有连绵起伏

转载 发明的故事 27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哥白尼日心说时间

原文地址:【发明的故事】(27)---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作者:田卯拴【发明的故事】(27)---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因为在古代坚实的大地是

转载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蔺相如故事

原文地址: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作者:兖州基督教会 战国时代赵国有一个忠良的人才名叫蔺相如,因为秦王应许用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有人把他介绍给赵王,他便带着璧往秦国去见了秦王。因为他看出秦王没有给城的诚意,便拿着璧倚着

声明:《转载 伯乐相马的故事 伯乐相马故事》为网友涐就绝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