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檀 唐僧是什么佛

旃檀

1、中国百科网:

【旃檀】

(植物)具名旃檀娜Candana,香木名。译曰与乐。出自南印度摩罗耶山,其山形似牛头,故名牛头旃檀。慧苑音义上曰:“旃檀,此云与乐,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身安之乐,故名与乐。”玄应音义二十三曰:“旃弹那,或作旃檀那,此外国香木也,有赤白紫等诸种。”案汉明帝时,天竺国竺法师将画释迦像,是优填国旃檀师第四作也。又按本草谓檀香有白檀黄檀紫檀之别,故古今注称紫檀为旃檀,此紫檀乃檀香之别种,非今通用之紫檀木也。

2、汉典

【旃檀】

梵语的音义并译。即旃檀香树。以其产地之山状若牛头,故称。《法苑珠林》卷十五引《佛本行经》:“尔时太子即初就学,将好最妙牛头旃檀作於书板,纯用七宝庄严四缘,以天种种殊特妙香涂其背上。”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二七:“旃檀那,谓牛头旃檀等,赤即紫檀之类,白谓白檀之属。”亦省称“ 牛头”。《翻译名义集·众香》“牛头旃檀”引《华严经》:“摩罗耶山出旃檀香,名曰牛头。”《翻译名义集·众香》“牛头旃檀”引《正法念经》:“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头旃檀……以此山峰状如牛头,於此峰中生旃檀树,故名牛头。”参见“ 檀香 ”、“ 旃檀 ”。

3、【旃檀】

拼音 zhān tán
注音 ㄓㄢㄊㄢˊ

词语解释

旃檀 zhān tán

1.即檀香。

词语解释

旃檀 zhān tán

[sandal(wood)] 古书上指檀香

即檀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以旃檀木为薪。” 唐 王维 《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焚香不俟于旃檀,散花奚取于优鉢。” 元 汤式《天香引·题舜江寺》曲:“风荡幢旛,烟散旃檀。地僻尘稀,天上人间。”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檀香》:“释氏呼为旃檀,以为汤沐,犹言离垢也。 番人讹为真檀。”参见“ 檀香 ”。

4、佛學大辭典【旃檀】

佛學大辭典/牛頭栴檀

牛頭栴檀

(植物)又稱赤栴檀。栴檀為香樹名,出自牛頭山,故曰牛頭栴檀。名義集三曰:「正法會經云: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頭栴檀,以此山峰狀如牛頭於此峰中生栴檀樹,故名牛頭。華嚴云:摩羅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大論云:除摩梨山無出栴檀香。」智度論十八曰:「除摩黎山一切無出栴檀木。」西域記十曰:「國南海濱有秣刺耶山,崇崖峻嶺洞谷深澗,其中則有白檀樹。栴檀儞婆樹,樹類白檀,不可以別。唯於盛夏登高遠瞻,其有大蛇縈者,於是知之。猶其木性涼冷,故蛇盤也。既見已射箭為記,冬蟄之後,方乃採伐。」觀佛三昧海經一謂:「牛頭栴檀,生伊蘭叢中,牙莖枝葉,如閻浮提竹筍。仲秋月滿,卒從地生,成栴檀樹。眾人皆聞牛頭栴檀上妙之香。」梵Gos/i^rs!aka-candana。

5、淨空法師開示

大乘無量壽經(第一一二集)1/4  2001/1/13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二十九面第一行:

【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栴檀。優缽羅華。其香普熏無量世界。】

這是「下化」的第一小段。接著把底下一段也念下去:

【隨所生處。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

前面一段是「酬因感果」,說明菩薩修行的成就,而實際上就是教導我們應當怎樣去生活,怎樣與別人相處,怎樣去工作,才能夠成就殊勝的功德利益,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今天這一段講到「下化」。「下化」的意思,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為一切眾生服務。如果我們要問:菩薩生活在世間,他的目的何在?我們可以用四個字就解答出來:「上求下化」。這四個字,我們要好好的把它記住,這是人生真正的意義,純正無妄。

我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同修提示過,我們生活在世間,生生世世永遠不間斷的在學習,學習不是一世。中國古大德講一世,「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一世的。佛法講三世,講過去,講現在,講未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歲月當中,我們從來沒有間斷過學習,這個學習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其實,在儒家典籍裡也有這個意思,沒有佛法講得這麼圓滿。儒家《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也把他的人生的意義跟目標說出來了。「明明德」就是上求,「親民」就是下化,上求下化都要做到最圓滿,那就是「至善」。所以,儒家有許多東西講的都是綱領,這個綱領純正沒有錯誤。佛法裡面講得具體,講得微細,把這些理事、性相、因果都給我們具體說出來了。我們怎樣親民?就是幫助一切眾生。

這一科經文裡面第一個小段,「妙香普薰」。『身口常出無量妙香』,我們要怎樣學習?我們看到經文上這些話,如果著相,那就錯了。是不是真的去找這些好香來薰香?那就錯了。此地所講的「香」是說德行,就是講的「明德」。大乘佛法具體而言,就像本經一開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感得果報就不可思議,所以這是「性德之香」,取的是這個意思。我們凡夫迷失了自性,所以我們身上的氣味都很難聞。真正修學與性德相應,身上確確實實有一種奇妙的香。

前天香港有一位老居士,送了一片「虛雲老和尚傳記」,現在正在中國拍攝連續劇,有二十集,好像還沒有拍完成。送給我看的這一片,大概是介紹的,這一片我看過了。這裡面介紹虛雲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所以說我們看到老和尚照相相片上,有的照片是帶著頭髮的,頭髮都很長,鬍鬚也很長,有些照片剃得很乾淨。剃得很乾淨的,那是他過年時候照的。他一年剃一次頭,鬍鬚都剃一次,一年剃一次。一年洗一次澡,一年洗一次衣服。他的衣服平常不洗的,一年洗一次,生活簡單。往年我在香港講經,有些同修告訴我,老和尚身上確實有一股清香。衣服一年洗一次,領子都是油垢,好厚,聞聞有清香。不像我們一般凡夫,三天不洗,那個裡頭就很難聞,氣味就不一樣。所以這香是真的不是假的。

如果我們的心,所以天天要學習,天天要修行,我們用最簡單的話來說,「真誠心」,真誠心香,虛偽的心就不香,那個氣味就不好聞,「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我們天天在這兒練功,如果心地果然與這五句相應,身上的香氣就跟經上所說的相應,「身口常出無量妙香」,這是修行真正的功夫!所以一個人有沒有修行,有沒有道心,有沒有道行,一接觸就知道了,哪裡需要多說!見色、聞聲、嗅香,就能知道你修行有些什麼功夫,你是真功夫還是假功夫,哪裡能騙得了人!由此可知,這一樁事情是沒有辦法作弊的,沒有辦法做假的,一定要真幹!

『栴檀』,我們通常講檀香,在此地是個比喻,佛經裡面稱為「牛頭栴檀」,這個香我們沒有見過,只是在佛經裡看過這麼一個名詞。學佛的同修都知道,所謂「依報隨著正報轉」,眾生有福,這些奇異的珍寶就出現;眾生要是沒有福報,這些東西都隱沒,都不見了。「栴檀」是寶香,佛陀那個時代有,我們好像在書籍裡頭記載,唐朝時候還有,大概就很稀少了。我記得有書上曾經記載過,印度這些高僧到中國來,帶著有四兩栴檀,他帶到中國來是做為禮物送給皇帝。當時朝廷裡面送給皇帝的禮物,最少都要有一斤,所以幾兩送給皇帝是很不恭敬的,宮廷裡頭拒絕,沒有收他的。這個法師就在宮廷之外,把這香燃一點,燃了一丸,大概是撮成丸的,燃一丸。整個長安城,長安城是當時的首都,都聞到這個香味,於是皇帝才把這個香接受了。這是在中國有這麼一個記載。

在佛經裡面講,栴檀燃一丸,香氣可以四十里範圍當中都能聞得到,這個香可以治病,經書裡頭有記載,黃老居士註解的本子裡頭有引用到。《慧苑音義》說,古印度的栴檀有兩種,一種是赤色的,一種是白色的。白色栴檀能夠治熱病,就是燃這個香氣能夠治熱病,紅色的可以治風腫。所以這個香氣,能夠幫助人除這些風邪而帶來安樂。性德的妙香,決定不是栴檀能夠比擬的,但是實在找不到東西比,用栴檀來做比喻;性德妙香遠遠超過栴檀。

『優缽羅華』,「優缽羅」是梵語,翻成中國是「青蓮花」。我們在《彌陀經》裡面讀的西方極樂世界四色蓮花,也是讀到優缽羅。佛在經上常常提到,蓮花也表香淨,都是取這個意思。菩薩身口常出妙香,這個香當然就是經論裡常講的「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科,後後勝於前前;有前面不一定有後面,有後面的一定具足前面。譬如說,有戒香未必有定香,有定香一定有戒香;有定香未必有慧香,有慧香決定具足戒定。

佛法的教學,無論是大乘、小乘,無論是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學的是什麼?諸位一定要清楚,戒、定、慧三學,這是佛法教化一切眾生的內容,佛家教學的內容。總的來說,戒學就是現在人講的守法、守規矩,這一條是基礎。應該在什麼時候教?古代是從嬰孩時代教起,所謂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到他長大成人再教他一些規矩,難了,他已經養成習慣,要教他改,那不是一個容易事情,所以良好的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由此可知,童年的教育是多麼重要,儒佛都重視童蒙的教學。

古時候出家人一出家,所謂是「五年學戒」,出家前五年學規矩,要學習出家人的生活方式,養成菩薩生活的習慣,學的是這些。五年以後,還要看你的成績,再決定你可不可以學教、可不可以參禪,這都是說明重視基礎的教學。而現代出家人把這一種教學的方式忽略了,我們這一代都沒有接受過這種教學。佛法是師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世範」這兩個字我們自己本身沒有做到,怎麼能夠教化眾生?這一樁事情,我們自己要深深的感到慚愧,要懺悔我們自己業障太重,福報太薄,誰叫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道、法衰微到極處,善知識可遇不可求,我們到什麼地方去學習?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



出處: 大乘無量壽經(第一一二集)1/4【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栴檀。優缽羅華。其香普熏無量世界。】-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6、佛說戒德香經

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賢者阿難閑居獨思。世有三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華香。是三品香唯隨風香不能逆風。寧有雅香隨風逆風者乎。賢者阿難獨處思惟於義所歸不知所趣。即從坐起往詣佛所。稽首佛足下長跪叉手而白佛言。我獨處思惟。世有三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華香。此三品香唯能隨風不能逆風。寧有雅香隨風逆風者乎。佛告阿難。善哉善哉。誠如汝問。有香真正隨風逆風。阿難白佛。願聞其香佛言。若於郡國縣邑村落。有善男子善女人。修行十善身不殺盜淫。口不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意不嫉妒恚癡。孝順父母奉事三尊。仁慈道德威儀禮節。東方無數沙門梵志歌頌其德。南西北方四維上下沙門梵志咸歌其德。某郡國土縣邑村落。有善男子善女人。奉行十善敬事三寶。孝順仁慈道德恩義不失禮節。是香名曰隨風逆風靡不周。照十方宣德一切蒙賴。佛時頌曰

 雖有美香花  不能逆風熏
 不息名栴檀  眾雨一切香
 志性能和雅  爾乃逆風香
 正士名丈夫  普熏于十方
 木蜜及栴檀  青蓮諸雨香
 一切此眾香  戒香最無上
 是等清淨者  所行無放逸
 不知魔徑路  不見所歸趣
 此道至永安  此道最無上
 所獲斷穢源  降伏絕魔網
 用上佛道堂  昇無窮之慧
 以此宣經義  除去一切弊

佛告阿難。是香所布不礙須彌山川天地。不礙四種地水火風。通達八極上下亦然。無窮之界咸歌其德。一身不殺生。世世長壽。其命無橫。不盜竊者。世世富饒又不妄遺財寶。常存施為道根。不婬色者。人不犯妻。所在化生蓮華之中。不妄言者。口氣香好言輒信之。不兩舌者。家常和合無有別離。不惡口者。其舌常好言辭辯通。不綺語者。人聞其言莫不諮受宣用為珍。不嫉妒者。世世所生眾人所敬。不瞋恚者。世世端正人見歡喜。除愚癡者。所生智慧靡不諮請。捨于邪見常住正道。從行所得各自然生。故當棄邪從其真妙。佛說如是。時諸比丘聞之歡喜。作禮而去

7、佛說栴檀樹經

聞如是。一時佛從比丘。在維耶梨國。有迦羅越。奉佛明法。請佛供養佛呪願畢。迦羅越。於佛前肅然。願聞法義。佛便笑。五色光從口而出。繞身三匝。還從頂入。阿難整衣服。叉手白佛言。佛不妄笑。笑必說法。有所濟度。願為說之。天尊曰。善哉阿難。弘慈欲為一切開通法橋。沙門之儀。汝應其式。今者演之。諦聽執受。彼國有五百人。入海採寶。置船步還。經歷深山。日暮止宿。預嚴早發。四百九十九人。皆引行去。一人臥熟。失輩仍遇天雨雪。失去徑路。窮厄山中。啼哭呼天。有大栴檀香樹。樹神謂窮人言可止留此。自相給衣食。到春可去。窮人便留。至于三月。啟樹神言。受恩得全身命。未有微報。顧有二親。今在本土。實思得還。願乞發遣。樹神言善。便自從意。以金一餅賜之。去此不遠。當得國邑。可得還汝鄉里。窮人臨去。問神言。此樹香潔。世所希有。今當委還。願知其名神言。不須問也。窮人復言。依陰此樹積歷三月今當委還。情懷恨恨。若到本國。當宣揚樹恩神便言樹名栴檀。根莖枝葉。治人百病。其香遠聞。世之奇異。人所貪求不須道也。窮人還至故國。中外親親。歡喜相樂。後無幾間。國王病頭痛。禱祝天地山水諸神。病不消差。名醫省視。惟當得栴檀香以護病便得愈。王即募求民間。無有便宣。令國中得栴檀香者。拜為封侯。妻以小女。時窮人聞償祿重。便詣王所白言。我知栴檀香處。王便令近臣將窮人往伐取香樹。至到樹所。使者見樹洪直。枝條茂盛。華果煌煌。人所希見。心不忍伐。不伐者則違王命。病不消愈。伐之者中心隱隱。踟躕徘徊。不知云何。樹神便於空中言。便伐之但置其根耳。伐已以人血塗之。肝腸覆其上。樹自當生。還復如故。使者聞神言如此。便令人伐之。窮人住在樹邊。樹跢地。枝摽殺窮人。使者便與左右議言。向者樹神言。當得人血肝腸以祠樹。心為憮然。不知當以誰塞此。此人今死。便以當之。則屠割取其肝血。如神所敕。樹即更生。車載所伐樹。以還國中。醫即進藥。王病得愈。舉國歡喜。王命國中人民。其有病者。皆詣宮門。王出香藥給之。病皆得愈。王身康寧。黎民無病。舉國忻忻。遂致太平。阿難退坐。稽首質言。是窮人何無反復。違樹神重言誓。佛報曰。乃往昔惟衛佛時。有父子三
人。其父奉五戒。行十善。持八關齋。未曾懈怠。大兒常於中庭。空中燒香。供養十方諸佛。小弟愚癡。不知三尊。輒以衣覆香上。兄謂言此大重何以犯之。弟起惡意。誓言斷兄兩足。兄復起念。當拍殺弟。父言。汝二子諍使我頭痛。大兒報言。願破我身為藥。令父疾損。口不可妄言。故世世受罪。弟興惡意。欲斷兄足。後果將人往斷樹。兄欲拍殺弟。今作樹神。果因樹為體拍殺弟。時國王頭痛者其父也。奉齋精進。故得尊貴。時言使我頭痛。後果頭痛。各受其殃。佛言。罪福報應如影隨形。佛廣為說身口意戒。迦羅越。則向須陀洹跡。率將妻子。以家資上佛。各發道願。佛說經竟。迦羅越。歡喜作禮

8、佛說栴檀香身陀羅尼經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有陀羅尼名栴檀香身。是陀羅尼有大威力。能與眾生廣大福聚。若復有人得此陀羅尼。發至誠心讀誦受持堅固不退。是人所有極重宿業悉得消滅。當來獲得殊勝果報。又復有人欲見觀自在菩薩者。先於清淨之處持誦精熟。然後擇吉祥日。日初出時用白檀香塗曼拏羅。於中焚栴檀香獻殊妙花。即起首誦陀羅尼八千遍。得數滿已即於曼拏羅前。鋪吉祥草虔心而臥。如是經於七日。即得菩薩出現本身。令持誦人所求成就。又復有人以業報故。身患癩病及惡瘡癬。即於佛前誦陀羅尼三遍。加持瞿摩夷及香泥。作曼拏羅供養佛已。然取曼拏
旃檀 唐僧是什么佛
羅香泥塗於已身。所患瘡癩速得除瘥。乃至宿業亦得除滅。即說陀羅尼曰
那莫室贊(二合)那曩(引)誐野(一)怛他(引)誐多(引)野
(二)阿囉曷(二合)帝(引)三藐訖三(二合)沒馱(引)野(三)
那莫室贊(二合)捺囉(二合)鉢囉(二合)婆(引)[口*縛](引)野(四)
酤摩囉部(引)多(引)野(五)那莫阿(引)哥(引)舍誐哩婆
(二合引)野(六)冒地薩埵(引)野(七)摩賀(引)薩埵(引)野(八)
那莫阿(引)哩也(二合引)[口*縛]路吉帝(引)說囉(引)野(九)冒
地薩埵(引)野(十)摩賀(引)薩埵(引)野(十一)摩賀(引)哥
(引)嚕尼哥(引)野(十二)阿(引)哩也(二合引)[口*縛]路吉帝(引)
說囉寫(上)阿提瑟姹(二合引)[仁-二+爾](引)那(十三)[仁-二+爾](引)舍曳
賒(引)彌(十四)怛[寧*也]他(引十五)尾誐底摩 哩(引)唧計(引十
六)訥哩馱(二合)摩彌(引十七)訥囉(引)努鉢囉(二合)尾瑟
致(二合引十八)贊捺曩(引)誐[口*爾](引十九)三滿多波哩輸達
[仁-二+爾](二十)[禾*(尤-尢+木)]馱尸梨(引二十一)佐(引)哩怛囉(二合)[口*縛]底(二十二)
摩賀(引)鉢囉(二合)多(引)閉(引二十三)薩哩[口*縛](二合)沒馱
阿提瑟致(二合)帝(引二十四)婆誐[口*縛]底(二十五)播(引)波尾
那(引)囉[仁-二+爾]娑[口*縛](二合引)賀(引二十六)
爾時阿難聞佛說此大陀羅尼已。歡喜信受禮佛而退

9、大佛頂首楞嚴經(節選)


阿難。汝又嗅此鑪中栴檀,此香若復然於一銖,室羅筏城四十里內,同時聞氣。於意云何。此香為復生栴檀木,生於汝鼻,為生於空。阿難。若復此香,生於汝鼻,稱鼻所生,當從鼻出。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氣。稱汝聞香,當於鼻入。鼻中出香,說聞非義。若生於空,空性常恒,香應常在,何藉鑪中,爇此枯木。若生於木,則此香質,因爇成煙。若鼻得聞,合蒙煙氣。其煙騰空,未及遙遠,四十里內,云何已聞。是故當知,香鼻與聞,俱無處所。即嗅與香,二處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0486.html

更多阅读

造梦西游3唐僧攻略 造梦西游3唐僧和沙僧

造梦西游3唐僧攻略——简介造梦西游之大闹天庭篇是造梦西游系列的第三个版本,该版本除了延续造梦1、2玩家喜爱的Q版卡通画面及形象外,更新增了天马行空的剧情任务、酣畅淋漓的宠物战斗模式、颠覆横版游戏的线上PK、同屏聊天等,暗潮涌动

唐僧凭什么成佛? 凭什么说

最近好几个台在演新版和旧版的《西游记》。我还是比较喜欢旧版的,新版的在特效上的确处理得很好,只是少了些情趣,武打也是集集都相似,招招都雷同,音乐也是一样。所以我对新版的看法是:看着乱七八糟,听起来也是乱七八糟。不过我看了二十来年

唐僧凭什么是领导 沙僧灵山大将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有一个疑问——唐僧那么无能,为什么孙悟空非要带着他去取经呢?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麻烦少多了么?后来长大了,工作了,先被人领导,之后又领导别人,总算明白了,原来唐僧领导孙悟空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这样,取经这项伟大的

82版《西游记》三换唐僧的背后 西游记唐僧为什么换人

唐僧是一个可爱可敬的人物,但是这个人物没有吸引住他的扮演者,唐僧的演员居然换了三个!第一个是汪粤。我到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去挑演员。电影学院正放年假,学生都不在,他们拿出了表演系毕业班的学生照片给我挑选。我看中了其中的汪粤。

唐僧前九世都是怎么死的? 唐僧身世

唐僧前九世都是怎么死的?唐僧是十世灵童转世,也做了十世和尚,但前九次私自去西天取经,走到流沙河时,都被沙和尚吃了。只有第十次是经过领导批准才去取经的。我们还记得流沙河是鹅毛浮不起,芦花定底沉的。沙和尚说过,自己在流沙河边吃人无

声明:《旃檀 唐僧是什么佛》为网友上官少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