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南师讲故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玄机

我们历史上看到,汉朝有个贾谊,汉文帝是不用的,后来历代一提到年轻人学问好但不得志,都是拿贾谊来做比方。尤其是唐人的诗中,对贾谊这位青年人,有学问,文章那么好,结果不被汉文帝所重用,皆认为是憾事。

因此唐人的诗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说汉文帝那么一个贤明的帝王,召见贾谊那么一个有学问的人,以为谈话一定问国家大事,结果汉文帝找他来一起吃晚饭,饭后没有谈别的,只谈哲学问题,究竟有没有鬼神?讨论的是这个问题,所以后世的文人,非常为贾谊叫冤屈。

所谓“虚前席”,就是皇帝对面那个座位,没有人坐,空着等他来,请他坐,请他吃饭,但是不问天下大事,专门和他讨论宗教问题、哲学问题,究竟人死了有没有灵魂这些问题。

在我们自己研究看来,假定今天我们是汉文帝,请贾谊来一定也是谈论这些不相干的问题。因为贾谊这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所上的那几篇奏议,有关国家天下大事的问题,贾谊以为皇帝不知道,汉文帝肚子里都知道,不但都知道,更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之下没有办法实行,而且不可以轻易触碰这些问题。

由于贾谊名气很大,汉文帝也只好请他吃一餐饭,对他表示安慰。如果正式来谈这些问题,皇帝只有骂他一顿,你太不懂事,太年轻;当然那样做,那就不叫汉文帝了,也没有意思了。汉文帝用的是老庄之道,找他来吃饭,安慰备至,然后谈谈鬼话,蛮好的,也算是赞誉有加,所以这个道理要搞清楚。同时也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了。

所以,我常对许多年轻的同学说你的计划很好;年轻人不懂我的话,还说:老师,真的吗?其实我这个话是鞭子啊,你是纸上谈兵,计划好有什么用呢?做起来不一定好;如果计划和理想都好,做起来成果也好,那是要智慧的运用才行,不简单的。这个要特别注意啊,不要把聪明当智慧用,那就没有真智慧。

整理自《孟子与离篓》

----------------

小的时候读书,先生们教读古文贾谊《过秦论》、《治安策》。又读李商隐吊贾谊的名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对于贾谊,寄予无限的同情和惋惜。也认为汉文帝不用这个人才,真是失策。

后来自读历史,读《史记》、《汉书》,加上人生的各种经历,才发现并不如此。贾谊生在汉文帝的时代,青年有才,也有远见。但在那个时候对汉文帝所提的意见,他实在不能接受,也无法采用。

譬如一个平民,在万分艰难中发了大财,变成了一个大富翁、大企业家。但他刚死,家庭有大变故,这个家族事业也岌岌可危。但这个儿子在危急中刚刚接手当家,要在艰难紊乱中安定整理家族事业,只能求于安稳中振兴旧业。明知还有许多很严重的隐忧存在,但在这个阶段,是不能用大刀阔斧来变更它的,否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事业前途会受影响,甚至前功尽弃。

种情形,只有身在其位,担当重任的人自己心里有数。不是像贾谊一样,少年书生,充其量只在这个大家庭做小职员,冷眼旁观,看出毛病,就希望少老板要照他的意思办就行了。古往今来,一般的有才有学的青年知识分子,犹如贾谊一样多的是。唐代李商隐的处境,更不如贾谊,但自命不凡,所以写了这首名诗,他不是吊贾谊,其实,是在自怨自艾。

汉文帝呢?他看过贾谊的文章,也很欣赏他的才华,但也知道他的空谈理想是行不通的。因此,即使找他来谈谈哲学的形而上问题,问问他对于鬼神问题的看法或许谈得起劲,直到半夜;但有关苍生社稷的事,汉文帝心头明亮,自认为比他清楚得多了,没有什么好说的。千古文人,大都如此。好在大家都不是文人,像我一样,更是一文不名的不文之人,就无所谓了。

《原本大学微言》

----------------

汉文帝时候的贾谊,他的一篇文章《过秦论》,大家应该都念过的,内容是讲汉初中国的地理环境,与政治、军事都有关系。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那时正是汉文帝时代政治最安定的时候,贾谊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学问很好,很有眼光,他已经看到天下将要乱了,汉文帝拟的几个政策有问题。他的看法并没有错,很对的,所以他向汉文帝提出这个建议,汉文帝也很服他。但后来贾谊还是不得志,死于湖南的长沙,所以后人又称他为贾长沙。

听南师讲故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玄机

历代的文人知识分子不得意,都用贾谊来比拟,尤其李商隐咏他的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提出建议以后,文帝夜半起来忽然想到贾谊,就召见他,还特别在前面摆好一个位置等他来,表示看重他。可是当两人面对面谈话时,汉文帝却只问他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问题,所以后来历代的文人都为贾谊叫屈,这首诗最后两句就是对汉文帝不满的,对一个这样大的才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半夜里把他找来,这样尊重他,却不问天下国家大事,反而讨论宗教哲学的问题了。多可怜!

其实这首诗也是书呆子的话,汉文帝不跟他谈鬼神又能谈什么?贾谊的这些意见汉文帝早就知道了。汉文帝的心里是认为你这个年轻的书生,意见完全对,可是时机还没有到!贾谊的智慧到底不行,眼光还不够。所以李商隐替他抱冤屈,还是书生之见。我的看法,汉文帝对他不问鬼神又能问什么?汉文帝不能对他说时机还没有成熟啊!

《历史的经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1146.html

更多阅读

南师开示:六妙法门止观的认识与实践

【南师书法】----------------------正文:六妙法门的实践,大多只从数息到随息,很少有人由此进入佛法的真定慧之境。可以说大家都在习练轻柔气功,绝少能超越心息相依的境界。唯在随息的过程中,身心自然会发生许多变化,外呼吸(鼻)逐渐的微细,内呼吸(腹都)开始发

再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 孙敬修爷爷讲故事

在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在收音机边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说来也奇怪,那时讲了什么故事都不记得了,只是对那声音耳熟,印象深刻,对“孙敬修”的名字也记得特别牢。再的收获就是,特别喜欢听故事,一听谁要讲故事给我听,就会竖起耳朵,认真听着。可能

声明:《听南师讲故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玄机》为网友眼成海却未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