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设计

什么是“解构主义”?

严春友

【按语:“后现代”、“解构主义”是国内知识界相当流行的词汇,然而存在着根本的误解,在媒体、艺术和文学领域尤其如此。他们把后现代主义或解构主义简单地理解成“破坏”、理解成“无意义”。他们这种理解不过是道听途说,与后现代的实质风马牛不相及。描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文本就摆在那里,为什么不去读一读呢?如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和德里达的《书写与差异》,两本书的文字并不难读,特别是德里达的文字很有气势,思路也非常清晰。

【法国巴黎后现代艺术展览中心“蓬皮杜艺术中心”外景。严春友摄,2006年10月20日】

前几天法国马赛大学艺术系主任高利耶教授来举办了一次讲座,讲的是《法国艺术三十年》。讲完以后,有艺术学院学生说,后现代艺术就是无意义,“我作的曲子都是无意义的”。这种说法既不是后现代的精神,也没有概括出高利耶教授讲座所展示的艺术精神。高利耶教授所讲述的那些后现代艺术,并非要消灭意义,恰恰相反,那些艺术作品是要启发人们去思考、去追寻,以至于觉醒。这些后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负载着更多的意义,更着重于引导人们去进行独立思考。

那位同学所说的话自身也难以成立:既然她在作曲,那就一定有意义,作曲本身就是意义;如果没有意义,你为什么要作曲呢?既然作曲,就是在表达什么,也就是在表达意义。如果你作的曲子是没有意义的,那就只能是噪音——不!即使噪音也有意义。

假如作品是没有意义的,那么你为什么不是任何时刻都可以有作品产生呢?为什么你的作品每一个都是不同的呢?这些不同难道不就显示了意义吗?

按照解构主义的思路,并不是说作品没有意义,而时说作品的意义是多重的,也不是由作者完全决定的,即:不存在一个像实体那样的真理或意义固定在文本里,等待着我们去理解就行了。相反,对文本的理解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也是意义发生分叉的过程,正如文本自身内部的意义也在发生着分叉一样。

鉴于上述,特将旧作发表在这里,它是对于德里达《书写与差异》一书思想的概括,以正视听。】

“解构主义”这个词,在国内很是时髦,被看做是后现代的核心思想,人们将其理解为“破坏”,意思好像是要拆除一切既定的结构。实则不然,解构主义并不仅仅是破坏,而是同时在建构着。许多人动辄德里达如何如何,实际上对他的思想并没有完整把握,存在着很多误解。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所倡导的“解构主义”与上述理解相去甚远。

在他看来,解构,就是以非哲学的态度来思考哲学,即:要超出哲学,就必须以某种非哲学的方式超出。在哲学中本来也存在着非哲学的活动,如当我们思考哲学是什么的时候,这种思考本身就不是哲学的。一般地说,任何思考本身都存在着与思考本身相异、甚至相对立的东西,都会超出其本身,这种超出不能还原为所要思考的东西,我们对于理性、哲学和人本身的思考,不能还原为这些东西本身。

在对待哲学的态度上,解构主义诚然要批判形而上学的错误,但另一方面它又不主张否定哲学,哲学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已经过时。在哲学与非哲学之间不存在绝对清晰的界限,或者说这个界限是相对的、移动的,因而我们无法在哲学与非哲学之间做出选择。一般地说,对于任何问题也都不能简单地做出“是”或“否”的断言。毋宁说,解构主义是一种妥协和和解的策略,德里达称之为“双重约束”,这是因为事情的复杂性、多重性所致,更是因为事情的矛盾性所致:我们常常遇到两种截然相反、不能相互兼容但又同样必要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不是肯定或否定,而是协商和和解,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是处于“是”与“不是”之间。

在这样一种态度之下,德里达对于传统的书写模式进行了质疑。传统的书写模式是封闭的,与百科全书类似,所提供的是绝对知识,统治其中的是单线的逻辑,由此形成了清晰的知识,构成了绝对真理。这种传统的哲理观是建立在逻各斯之上的,也就是说,统御它们的是逻各斯。逻各斯就是理性、话语、比例关系、计算和语言,也意味着逻辑和秩序,逻各斯通过这些方式把知识聚集起来,成为一个有条理的系统。这就是逻各斯中心主义。这种知识体系产生于古希腊时代,其后一直统治着西方的哲学与文化,直到海德格尔还是如此。

他认为存在着非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可能性,比如中国的文化就有可能是非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即使在传统的书写中,也并不存在像逻各斯中心主义所允诺的那样的逻辑一致性、自洽型、单线性和明晰性,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文本中都存在着一个以上的姿态,这些姿态之间进行着不知不觉的滑动和变换、迂回和弯曲。换言之,是多逻辑的,在沿着一条逻辑线索前进的时候,往往超出了原来的逻辑,走入了非逻辑的胡同。逻辑总在超出逻辑。于是可以说逻辑具有生殖能力,从中不断产生出它原来没有的、预料不到的东西。

他认为书写实质上是断片式、格言式的,尽管形式上可以很系统,逻辑上似乎也是连贯的,如黑格尔的体系,可实际上却是断续的碎片,它们只是用语言连缀起来的格言,根本不能保证逻辑的一致性和观点的绝对自洽性,而总是处于不断分裂的状态。书写过程中不断发生着断裂,意义的断裂、逻辑的断裂。书写既是表达又是遮蔽,当某种意义被表达出来时,同时也就遮盖了其他的意义,意义的获得也意味着意义的丧失:当一种结构形成,其它结解构就被隐藏起来。理性、逻辑不能完全揭示出这种间断性。意义的道路如同森林中的道路一样,不时地会发叉,究竟这些道路通向何方,书写者是不知道的,他更不能决定这些道路的走向。

解构是对普遍东西的解构。不存在一般的、无条件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和真理,哲学与知识总是与具体的历史相关联,具有历史性。因而也就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解构,解构总是具体的。解构,就是要把那些被遮蔽和压抑的东西揭示出来。但这个解构的过程没有终极目的,也不会终结,相反是无止境的,它在具体的语境中移动和转型。它所解构的是被具体的历史所遮蔽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存在一般的哲学,西方的“哲学”概念不适合于中国,当把中国古代的思想叫做哲学的时候,实质上已经把中国的思想西方化了。每种思想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不同于他者的具体语境,是不可通约的,因为每种思想都是建筑在自己的传统之上的。

解构具有非逻辑性。事情并不是按照逻辑发生的,解构也不是按照逻辑进行的。解构是来临并发生着的东西,那些使社会和技术发生转型的事件就是解构性事件,历史上的真正革命就具有这样的意义。它们使旧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将原有的结构改变了。

解构就是要解构掉那个作为中心的东西,指出其非法性,解构因此是一种介入,而不是方法和理论。仅仅通过理论和方法,不能达到解构的目的,而必须诉诸于行动,即要质疑和反抗霸权话语;同时要肯定非中心和边缘的合法性。在这种解构活动中不仅仅是否定,更重要的是肯定,是对于那些不能还原的思想进行肯定,对生活和那些具有未来的东西进行肯定。因而德里达在批评的同时也赞成。

书写既然产生着差异,同时也为差异所产生。就前者而言,由于书写过程中的自身分裂,逻辑不断地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出非逻辑,理性产生出非理性,从而导致了自身差异的产生。这里总存在着他者——某种未知的东西,由于有这个他者的存在,书写者才需要说,需要写。就后者而言,恰恰是因为存在着差异和差异的出现,才要写,把那些与他人不同的东西写出来,这些东西对于他人来说也是某种他者——是他们所未知的东西;对于书写者自己来说则是自己过去的他者——是他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书写的本质就是要说出不知道的东西,否则就只能是老调重弹。

翻译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解构问题。翻译发生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之间的边缘交界处,这是外部的翻译问题。根本上说,翻译是不可能的,因为翻译本质上就是重构,被翻译的文本是另一个文本 ,而不可能是原来的文本。然而,恰恰是在不可翻译的地方才存在着翻译的必要性,“正是那种抗拒翻译的东西在召唤翻译”,是那些不可翻译的东西吸引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原来文本中的统一体和语言统一体在重构中爆炸了,它们被重新组合成另一种文字,另一种文本,在另一种文化中获得不同的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语言为各种思想的表达提供了工具,但同时也限制了它自身,用一种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遇到表达的困难。比如法语中的一些词具有双重甚至多重含义,有些词既意味着解药也意味着毒药,既意味着贞节又意味着婚配,在别的语言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这种限制对于别的语言恰好是一种魅力,假如一种语言可以完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翻译的价值也就要大打折扣。每种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才具有翻译的必要。根本不存在真正的世界语,而只有民族的语言;世界语也无法表达民族语言所表达的世界。

从上述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的基本内容来看,解构主义在解构的同时也在建构,它解构那些普遍的、理性的、逻辑的、独断的、现成的东西,同时又建构个体的、非逻辑的、民主的、自由的东西。它反传统,但这种“反”又是建立在传统之上的。所以,解构主义并不是绝对的否定,因为它恰恰反对任何绝对的东西,因而它自身不能成为绝对的。解构主义并不意味着西方传统的断裂,事实上它是西方传统的继续,是变形的延续,它是自希腊以来所形成的西方哲学中的自我否定和分裂传统的继续,其核心是辩证否定思想,解构主义是这种思想的变异形式。

解构主义是一种发现差异性、他者及其衍生能力的思想态度。它所指出的那些精神现象,根源于我们思维的性质:只要我们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发现,我们的思维时时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根本无法完全把握,当我们沿着一个方向前进的时候,不知不觉之间它就走向了别处,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思维已经游移时为时已晚,有时甚至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思维不断地分叉,如同迷宫一样。当一个意义占据着目前位置的时候,其他无数个意义隐藏在后面,等待着登上思维的舞台;当其中的一个登上了舞台,其他的便被遮蔽了。所以,我们常常会感到词不达意,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往往只是一个核,而这个核心周围形成了一个意义场,这个场是由多层次的意义构成的;而且也是因为任何词、概念也是如此,它也只是大致地表达出一个意义核,而其周围则形成了一个多重的意义场。我们的思维就在不同的意义场及其不同的层次之间过渡和跃潜。

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解构主义恰恰不是横眉立目、反抗一切、与人为敌,相反,是对个性、他者和差异性的尊重。就这个意义而言,解构主义精神的实质便是宽容。而这也就是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内核,它倡导的是和解与妥协,而不是斗争;是多元而非一元,是个性而非集体,是多重的意义,而非一种意义,也非无意义。


什么是“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设计

【蓬皮杜艺术中心展览的作品。严春友摄,2006年10月20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1219.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是高清电视? 什么高清电视好

什么是高清电视?大问题,简单答,高清知识“鲜”知道!什么是高清电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是数字电视(DTV)标准中最高级的一种。它是水平扫描行数至少为720行的高解析度的电视。HDTV的扫描格式共有3种,即1280×720p,1920×1080i和1920×1080

什么是纯精油?纯精油如何辨识? 纯精油

什么是纯精油?纯精油如何辨识?——简介现在精油市场上乌龙混杂,很多市面上的纯精油其实是被稀释过的精油或者是化学合成油,许多消费者由于没有具备辨识的常识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辨识。赶快来学习一些精油辨识的常识,使自己拥有一双辨识精油

什么是偏光太阳镜呢? 太阳镜偏光什么意思

什么是偏光太阳镜呢?——简介这个问题又涉及了太多的专业术语,实在不好解释。小编觉得可以把偏光太阳镜和普通的太阳镜进行一个对比,相信这样大家对偏光太阳镜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谈到太阳镜就会提及偏光镜,太阳镜

什么是工作流引擎?| shark工作流引擎

什么是工作流引擎?关键字:OA、流程定义、实体、工作流 来源:OA联盟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一个单位内部也越来越强调专业化,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多个部门和员工合作完成。一个制度良好的单位往往对各种工作的工作流程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

声明:《什么是“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设计》为网友王的羁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