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颜艺 颜艺王

颜艺是游 戏王的一环,不爽不要看。————by 加加美高浩

最近真月零事件把颜艺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挑了起来。实际上看到大家把颜艺当成纯欢乐元素,看到了截个图哈哈大笑一顿然后就放那儿了,这让我有点不大忍心。你们有没有想过人物为什么会颜艺,作画监督为什么容许这种事一而再再而三发生,为什么历代游戏王的颜艺经久不衰,真的只是作画崩坏这么简单么?你没有感觉到作监通过颜艺要传达给你的东西?

据我考究ACG史上颜艺的鼻祖是游戏王DM的马利克伊修达尔,而马利克颜艺那一段的作监是加加美高浩,所以说加加美高浩创造了颜艺这一体现手法也不为过(本人对作画略外行,要是认错人了请大家多包涵)。作为游戏王史上最强作监没有之一的加加美绝对不可能把一个稍微不入流的手段在游戏王里一而再再而三的多次使用。所谓颜艺是一改角色平常的画法,扭曲其五官和面部表情,通过与平时面部的反差对比,体现角色情绪转变与最重要的一点:表现角色外表与心理上的————狰狞。

我们细数历代游戏王颜艺五柱,首位当然是DM马利克伊修达尔里人格。马利克表人格其实还是挺冷静淡定的一人,里人格较之确实外向不少,但始终没摆脱之前留给人的那挺有范儿的印象,马利克的气场始终给人的感觉是:冷酷。但这并不是属于他的形容词,要让里马利克摆脱表马利克带给观众的印象,这时候加加美使用的方法就是颜艺。而马利克的CV也成功完成了这一转变,虽然大概你看到动画这儿的时候会笑得TM简直跟狂欢一样,但在看完之后很久很久,直至现在,谈到马利克里人格,你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哪一张脸呢?百分之百是五官变形面容扭曲的颜艺脸。这张脸直接冲击了表马利克留在你心里的形象,完成从“冷酷”到“狂热”的转变,马利克狰狞的脸不仅完全表达了他的心理而且也渲染了现场的气氛,然后这里加上的马利克玩舌头的动作(漫画里没有,tv自行添加的),更是加强了其扭曲恶心变态等一系列印象,至此里马利克完全脱离了与表马利克重合的阴影,完全自立成为了一个与其截然不同的、狰狞、鬼畜、残暴、狂热、变态的角色。如此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所消耗的仅仅是一点点作画的变动以及那么几秒钟的动作。



反差对比。主角阿图姆和武藤游戏的形象一共有二百多集时间留给作者刻画,而马利克没有。没有颜艺的话也许暗马利克的形象始终脱离不了表人格的影子。

第二位,GX的破灭之光意志(斋王里人格)。和马利克非常像,斋王人格被破灭之光意志掌握过后,虽然已经换了个人,但因为依然使用着同一张脸,其在观众心里的印象也难免会与斋王重合。而且GX当时剧情留给破灭之光的时间非常少,还一直在决斗,要在这其中刻画人物是很困难的。这时候的作监(没有去考据是谁)继续沿用加加美开辟的颜艺手法,依然取得了成功:破灭之光意志脱离了斋王那运筹帷幄的形象,深刻留下了其凶恶残暴疯狂的印象。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篇章的脚本与决斗都并不是很给力,所以这一部分的总体影响力还是差了点。但在如此短时间内将一个角色刻画成如此歇斯底里的模样,颜艺功不可没。


此时斋王已经被破灭之光意志支配,面部表情和声音也有明显转变,但依然摆脱不了那个淡定玩牌的斋王形象的影子。

看到这张脸的时候你还会质疑他们是同一个人么?


接下来就是见证颜艺的时刻。


另外说下斋王颜艺比起前辈的进步之处,就是进入颜艺模式过后头发也脱离重力飘起来了。比起自然垂下的头发,这样显得具有侵略性,而至于它飘起来的物理原理……管它呢。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就是要敢于打破逻辑的框架,让观众最直观体会你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毕加索敢画出左眼长在右眼垂直上方的人脸,这不过是头发反重力而已,才哪到哪。

第三位,十周年剧场版帕拉多克斯。这个角色并没有太大的心理上的转变,只是因为帕拉多克斯CV并不是很给力,配音方面使得这个boss缺少历代游戏王boss的气场,所以给人种挺文静的感觉。颜艺加强了帕拉多克斯的凶恶感,也扫去了一部分这种文静的印象————那脸鬼畜成这样的角色你好意思觉得他文静?就这么回事。不过剧场版出于各方面限制,脚本力度不够,CV也确实没怎么融入进去,缺少身为一个游戏王boss的素质,所以帕拉多克斯的形象塑造还是比较失败的。


帕拉多克斯这个角色本身形象上就不鬼畜,CV这么软,动作这么秀气,跟历代游戏王其他boss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大家闺秀。



↑这样稍微离大家闺秀远了点。

第四位,5D's阿波利亚。阿波利亚并没有人格转化,这里的颜艺确实有点匪夷所思(当时我觉得歌德温是个更适合颜艺的角色)。按照我的理解,作监在这里是要通过颜面反差对比来表现阿波利亚的心理。阿波利亚在输给游星被zone回收后要求zone移除他所有感情,作为一台绝望兵器为其而战。而后面的颜艺充分证明绝望与希望同在,如同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阿波利亚心存绝望的同时也心存希望,无法做到无情。

但这里有一个值得拿出来探讨的地方,就是结局。阿波利亚最后有洗白的,这种会被洗白的角色并不适合过分颜艺,因为他最后是要留一个好的印象给观众的。(所以后来我明白歌德温不颜艺也有道理)这样提起他的时候观众要还是想起一张扭曲的脸,印象就不对劲了。

决斗刚开始时,表现阿波利亚舍弃感情后的状态,是面无表情。
谈颜艺 颜艺王

颜艺和之前的无表情形成对比,表现其感情的激烈。


阿波利亚的颜艺稍微不同,并不体现狰狞,而是恐惧。这张脸上其对绝望深渊的恐惧一览无余。




这个就有点匪夷所思了。5ds末篇基本可以代表历代游戏王作画的一个巅峰,我是不大相信这张没有包含什么特殊意义的。这个时候阿波利亚发动了混沌无限,星标攻击力上升,捕捉到了获胜希望,算是体现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而拼命挣扎的样子?总之我是才疏学浅,读不出什么更深层的含义。



对于那种会洗白的角色,作监希望他留给观众的印象不是极端负面的,而应该是其他的色彩。比如这样。所以说,最终会洗白的角色最好不要过分颜艺。

第五位,也就是现在大家在讨论的真月零。看了上面的分析过后,这里颜艺的作用也就太明显,不用多说了。通过颜面的反差对比体现真月零的伪装程度,反差越大越能表现贝库塔的阴险,也把之前大家一起冒险的略带激进的气氛一下拉进鬼畜与混乱里了。这集是不是看得你有点不寒而栗,尤其跟zexal前期的低龄向风格对比起来,让你觉得转变真tm大。你这么想的时候,颜艺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手上没有zexal的片源,所以就不放图了,反正大家也刚看过。最后还要提到一个误区就是颜艺不等于崩坏。崩坏属于作监的失误,而颜艺非但失误还是一种很高超的艺术体现手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zexal的四爷。我说颜艺五柱里没有四爷因为四爷本身就不是个颜艺角色,你看起来的颜艺只是单纯的作画崩坏而已。这个角色可能会有一点邪恶色彩,但最后是有洗白的。作监希望他留给观众的印象应该是最后对于璃绪那一抹歉意和无奈的苦笑,而不是一张丑恶扭曲的脸。

最后的最后,让我再自顾自的说点无关的话。我做游戏王mugen,在处理一些纯表现丑恶的反面角色时,也经常去尝试寻找有颜艺表情的人物头像来作人设。可惜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难找。绝大多数作监或画师只会把角色往好看了画。画人画皮难画骨,一个人内心丑恶,但顶着一张清秀的脸的话,那个丑恶的印象是很难打入到观众心里去的。所以要表现内心丑恶的角色真的挺需要一个丑恶的外表。而要表现其外表伪装的善和内心真实的恶的反差,颜艺就是最好的对比体现手法了。每次辛苦找颜艺人设未果的时候我就想啊,加加美高浩当初到底是怎么灵光一闪的,明明在他之前都没有人有过这么大胆的想法,他怎么就能想到直接通过改变对角色常规画法扭曲五官表情来达到目的呢。而且这个铤而走险的体现手法还被他那么大胆的用到了重要剧情部分。颜艺至今被不少人纯当做搞笑嚼头,但这些人的潜意识或多或少都成功被打入了作监需要打进去的印象,只是他们没有察觉。

艺术手法在观众身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艺术理念却被当做笑谈。这样的艺术家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正儿八经说了这么多,大家放松一下。我是出于好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1505.html

更多阅读

王二麻子 王二麻子老子在四川mp3

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本是国人对男性的泛称。不过,四十多年前的齐鲁大地,以至苏鲁豫皖一带,提起“王二麻子”,大名鼎鼎,妇孺皆知,特指造反英雄、文革红人王效禹,犹如今天人们谈到薄总督或王提刑。又有民谣:“山东大地坑连坑,……”“坑连坑”,还是

也谈杨绛《老王》中的“愧怍” 杨绛 老王写作背景

也谈杨绛《老王》中的“愧怍”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先后被选入人教版初中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章写了他们一家与三轮车夫老王的交往。按说,杨绛夫妇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丈夫是著名学者钱钟书),老王单身、贫困、残疾,他们之间身份不

理解的精妙——谈词语的解释方法--王彩萍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中年级的孩子随着文本的要求不同,对理解词语的要求也随之而提高了。纵观我们的文本,我们发现,文本在课文的结构安排上不似低年级那样简约直接了。很多课文不是采用了时间的写作顺序,就是采用了地点转换的顺序,或事情发展的顺序。在结构上

声明:《谈颜艺 颜艺王》为网友冷月长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