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元芳没有用,狄仁杰的生死之谜 狄仁杰x李元芳

近日一句“元芳你怎么看”成为网络流行语,这皆因电视剧《大唐神探狄仁杰》的功劳。狄仁杰是一代传奇,一生办案无数,令人膜拜,但这样一个人也留下了生死之谜:出生在哪里?埋葬在哪里?这个问题很复杂,问元芳没有用。

从新旧《唐书》可知,狄仁杰乃并州太原人,当今太原附近有地名狄村,人人言之确凿说那是狄仁杰故里。但纵观狄仁杰一生,狄村似乎与他关系不大,他到没到过这个他名义的故里还是未知数。其实从有关史料得知,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高祖本乃天水人,因功被封在并州太原。曾祖父狄叔湛在东魏担任过帐内正都督、平西将军,并封爵临邑子。狄叔湛的儿子狄孝绪即狄仁杰的祖父,在唐朝初年曾先后充任过行军总管、大将军、尚书左丞、使持节汴州诸军事、金紫光禄大夫,封爵临颍男。从狄孝绪所任官职看,在唐初地位已经相当显赫;狄仁杰父亲狄知逊是狄孝绪的第五子。由于狄孝绪为朝中 高官,家业富足,所以狄知逊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来通过科举考试而步人仕途。据载,他是明经及第后,被授以东宫内直郎,掌管太子东宫的符玺、伞扇、几案、服饰等事。对于初入仕途的人来说,这已是相当不错的职位了。据说狄知逊“龙章凤姿”,“神情秀发”,一表人材。后又充任过郑州司兵参军,兼郑王府兵曹参军。郑王乃唐高祖的儿子、唐太宗的异母弟李元懿。李元懿本封滕王,贞观十年正月,改封郑王,任郑州刺史。此后狄知逊又历任梁州(治今陕西汉中)都督府录事参军、越州剡县(浙江嵊县)令、华州郑县(陕西华县)令、夔州(治今重庆奉节东北)都督府长史等职。死后赠使持节邛州(治今四川邛徕)诸军事、邛州刺史。也就是说狄仁杰从曾祖那一代就又开始离开太原外出做官,而且上三代都是高官,不但狄仁杰有极大的可能并不出生在太原,连他的父亲也不大可能出生在太原。那么他出生在哪里呢?

有个成语“白云亲舍”来自狄仁杰,这里面可以约略得到答案。《旧唐书·狄仁杰传》记载:“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意思是狄仁杰在太原为官的时候登上太行山,看见远远的太行山南端有白云孤飞,就想到了太行山南的双亲和双亲居住的别业,撩起了思亲之情,一直到白云散去才起身上路,后人以这段感人的深情把“白云亲舍”引申为思念亲人的典故。《新唐书》对这个故事也有同样记载,可证这段史料应该比较确凿。从这里可以看出,狄仁杰对河阳别业有着很深的感情,这感情不单是双亲在那里,还有浓重的故乡情结,只有在那里生活过很久,才会有这种感情。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河南道一》记载,河南道管县二十六,河阳为其一。河阳县治在今河南孟县南,范围大体为今之孟州。孟州北靠太行,南临黄河,与洛阳隔河相望,唐时为近畿之地。

唐时官员为弥补俸禄不足实行永业田和职分田制度,在品官员根据品级朝廷皆封永业田;职分田是作为京内外职事官一部分俸禄田。这些永业田和职分田就是官员的别业,也称“山庄”、“田庄”、“田园”、“别墅”等。而此时狄仁杰官为太原的低级官吏法曹,而且是初为官,不可能在京师之地得到永业田或者职分田,这个建在永业田(职分田)的别业应该是他祖上或父亲做官时得到的。因而,他父母应该在这里居住了很久。另外,不单狄仁杰父母在洛阳一带居住,他的亲戚当时也有在洛阳居住的。据唐李浚《松窗杂录》记载,狄仁杰有个姓卢的堂姨居住在洛阳午桥南别墅,狄仁杰为武周宰相时,“每遇伏腊晦朔,修礼甚谨”,可见关系很亲密。能住在大唐国门定鼎门附近的午桥南别墅,可见他的堂姨也是有地位的,约略也可知狄仁杰母亲娘家非一般平民,否则不可能嫁给狄知逊,这样的家庭不大可能生活在狄村当庄稼汉。狄仁杰父母致仕后没回太原狄村居住,说明他的产业主要在河阳,老家没有什么产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离乡已久。

新旧《唐书》还记载,狄仁杰为儿童时,有门人被害,县吏就诘之。众咸移对,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未对接,何暇偶俗人而见耶!”这也说明狄仁杰生长的环境是官宦之家,家里有“门人”可用,排场还是很大的。虽然现在已不可知发生这个事件是在哪个县,但从语境分析应该不是发生在“狄村”,而是他祖上为官时。古人很重视祖籍,即便在外地客居了许多代,也会说自己是祖籍地人,这在史籍里屡见不鲜。说狄仁杰是太原人并不错,因为他的高祖曾被封在那里,但他本人实际上极大可能并没有出生、更没有生活在那里。实际上,他最有可能出生在他祖上任职的地方,或者祖上永业田和职分田所在的地方,这地方很有可能是河阳。因此后人也有称呼狄仁杰为“狄河阳”,并非没有道理。

说过了狄仁杰的生,再来说说他的死。他死在公元700年洛阳尚贤坊私邸,终年70岁,这都很清楚,但埋在哪里呢?目前洛阳有三处传说是狄仁杰的葬地:白马寺、梁周寺、双碑凹。这三处都大有来头,每一处都很难轻易否定。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把尸体分开,三处都埋,必有两处为假。

先说白马寺,此处影响最大。白马寺山门外东侧、齐云塔院西南处现存的小坟丘,相传宋代于此建有“狄梁公祠”。近年坟前建亭,亭中立碑二,一为元碑,一为明碑。元碑较小,高约1.5米,刻安抚使完颜纲等人诗作,颂扬狄仁杰。明碑较大,高2.5米,上刻“有唐忠臣狄梁公墓”,为万历二十一年(1693)重立。洛阳的考古工作者认为,这是唐代武周时期封为“梁国公”的白马寺住持薛怀义墓,他死于城内,“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史料比较确凿薛怀义是埋在白马寺的,反之没有任何一条史料提及狄仁杰葬在白马寺。宋代以来,有人误以“梁国公”薛怀义冢为“梁国公”狄仁杰墓。这里的碑刻由于年代足够久远,参观白马寺的人,并不加考察,因而以讹传讹。狄仁杰生前明确不信佛,还对武则天崇佛的举动多有劝阻,自无埋在白马寺的道理。新旧《唐书》记载,会圣二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为百官之首。此前为减轻百姓负担,他上奏朝廷,下令拆除了江南一带一千七百多座庙堂,百姓一片欢呼。久视元年(700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橘,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日施一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这些都表明了狄仁杰对佛教的敌视态度,这样一个人会埋在白马寺吗?即便他要葬于此,僧人会同意吗?另外武则天时期,有把犯人当野鬼埋在庙里,作为一种惩罚,狄仁杰作为功臣哪里会埋到寺庙羞辱自己?根据洛阳众多古墓葬分布特点来看,古人埋葬颇为讲究,巨家大族多是家族聚葬,狄仁杰生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唐代,没有特殊理由,断无独葬的道理。而且其父就葬在离白马寺不过数公里之遥的地方。

白马寺梁国公墓

明代“有唐功臣狄梁公墓”碑

再说梁周寺。武周久视元年,武皇驾临三阳宫,文武百官扈从,护驾有功。武则天却仅仅单独赏赐狄仁杰宅第一处,优厚礼重,无人能比。此宅即在今天之孟津宋庄梁周寺村。不久狄仁杰死去,人们感念他的功劳,以第起寺,名为梁周寺。据县志记载该寺建于唐开元23年(737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梁周寺尚有亨殿、东西厢房、山门等建筑,后因迁学建校拆除。梁周寺遗址出土有宋代经幢,足证此寺的古老。过去,梁周寺有古桥一座,因狄仁杰封“梁国公”,故称“梁桥”,“梁桥残雪”为孟津八景之一。梁周寺西南有大冢,当地人传言为“狄仁杰冢”,但并无实证。孟津县志记载“乾隆六年,署郡守李光型题石碣,筑周垣。”因而有不少人认为此地为狄仁杰葬地。但是,县志记述颇为含糊,并没有过硬的理由断定此处为狄梁公墓,疑点颇多,不能让人切实认证。

梁周寺遗址


最后说双碑凹,此处有资料支撑,也是狄仁杰家族墓所在,最为可信。双碑凹在今之白马寺北边约五公里的邙山之阳,属孟津县平乐镇管辖。上屯村西1公里、翟泉村北1.5公里的邙山之阳,高矗着两通石碑。双碑之首皆饰六龙盘绕,雕工精湛,气势雄浑。该地归翟泉所有,村民称此地为“双碑凹”。两通碑面朝南,东西并列相距4米。西碑原保存较好,碑座以上高3.65、宽1.18、厚0.37米;覆斗形座高0.7、宽1.5、厚1.0米。碑首篆额3行,行4字:“大唐故邛州刺史狄府君之碑”,此碑楷书31行,满行61字。碑上半部有字,下半部约1/3之碑面因风化剥蚀而失字,为土覆草掩的底部尚存约百余字。此碑即宋元以降频见于著录的《狄知逊碑》。清代学者钱大昕、武亿(字虚谷)等撰跋,王昶《金石萃编》录其残文考其人事。北京图书馆所藏清代拓本已著录,较易检寻。20世纪90年代,不肖之徒以卡车尾撞之未倒,改用炸药爆碎碑身,盗走碑首。中、港警方联手破案,1998年《狄知逊碑》碑首由香港返豫,归洛阳古代艺术馆(关林)保存。东碑高3.5、宽1.18、厚0.3米,碑额字漫漶已久,碑身满布自然风化裂缝,仅顶部残存楷书数十字,故以著录文字为主的传统金石学书籍未载此碑。1984年,洛阳学者苏健等考察施拓,刊布资料,研究碑文,将东碑定为狄仁杰同族曾孙狄兼谟碑,但不能令人信服。按葬俗,兼谟为知逊之曾玄孙辈,二碑不能并列。

双碑凹周围大冢累累

黄易断为“魏王基碑”的唐碑,字迹已漫漶不可识

碑额六龙盘绕,等级很高

虽然岁月使碑身充斥裂纹,但依然能看出异常精美的雕工

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毁坏的大唐故邛州刺史狄府君之碑

关于双碑凹唐碑,清代学者、偃师人武亿曾亲赴考察,并手拓狄知逊碑,考其事迹,认为:“往时,洛阳令王君宇尝为溧阳狄氏访其先墓,得梁公碑于草间。遂竖置白马寺东偏,因封树焉。不知狄氏先墓固在平乐北山上,俗名‘双碑凹’者,以此也。”且将此看法告之金石学者黄易。黄氏云:“望双碑凹,一是魏王基碑,一是唐狄府君碑。府君,梁公父也。虚谷云,昔狄氏后贤,访问祖墓,得洛城道旁一石,题曰‘唐忠臣狄梁公墓’,遂以墓穴在是,封鬣表之,不知双碑凹为确也。”




狄兼谟墓志拓片

20世纪90年代,紧挨双碑凹的邙山上屯村出土了唐代官吏、狄仁杰曾侄孙狄兼谟墓志,此碑由唐代翰林学士令狐绹撰文,裴翻书。详述了狄兼谟生平行事,并证实了武艺和黄易的判断。这个令狐绹与著名诗人温庭筠矛盾很大,史籍记载颇多。

狄兼谟并非泛泛之辈,曾参与白居易“九老会”。白居易致仕后闲居洛阳,年74时与友人宴集,名《七老会》,各赋诗章,流誉于今。狄兼谟与之为朝廷元老,且同居履道坊,与会方便。白氏《七老会诗》云:“会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于白家履道宅同宴。宴罢赋诗。时秘书监狄兼谟、河南尹卢真,以年未七十,虽与会而不及列。”[12](卷37)《新唐书》则记白居易“尝与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卢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绘为《九老图》”因此,狄兼谟墓志是较为可信的史实记载。

该墓志出土地及所记葬地说明其曾叔祖梁国公狄仁杰的墓域也在今孟津县翟泉村北的双碑凹,纠正了在洛阳白马寺之误。狄兼谟为官亦以忠鲠名,颇具家风。墓志青石质,边长94、厚18厘米,楷书43行,满行45字,虽表面局部风化,残泐约200字,仍存1400余字。两《唐书》有狄兼谟传。碑文载唐宣宗某年(字缺失)“天水狄公(狄兼谟)薨于洛师履道里之私第,享年七十三。”碑文接着说狄姓“其先周之后也。成王少子孝伯,封于狄城,因而命氏焉。秦并天下,囗囗陇西,为秦州之强家大姓。至后秦建国天水,狄伯支为佐命之臣,晋史称曰名将子孙,今为天水人。”从这里可知,太原也并非狄仁杰真正的祖籍,天水才是正宗。碑文还记载狄兼谟“曾祖仁续,皇潞州长子县令。祖光友,洺州长史,赠怀州刺史。”这里的“曾祖仁续”,即狄仁杰的哥哥狄仁续。碑文对狄仁杰的记述是“曾叔祖囗囗囗辅梁,文惠公仁杰,天锡大忠,独遏鸣牝,续皇纲于既绝,复明辟于已废,振耀今古,联辉囗书。”对狄仁杰高度褒奖,并引以为骄傲。最重要的是此墓志记载狄兼谟“葬于河南府洛阳县金庸乡双洛村,祔梁公之茔。”所谓“祔”即是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也就是说狄兼谟的神位是附于狄仁杰墓茔之旁。这也符合唐宋时期洛阳一带高门大第丧葬特征,比如李德裕家族、姚崇家族、范仲淹家族、吴越王钱俶家族等,均为长幼有序合族聚葬,一个家族墓埋好多代人。所谓金镛乡,即汉代金镛城遗址周围,历史上曾设立过金镛乡,双碑凹在正处在金镛城遗址范围。此外,翟泉村有吕氏自唐迁居洛阳,原有一通古碑(毁于文革)记述吕氏有两个宋代祖先就葬于狄梁公神道碑之畔。以此可以大体确认:狄仁杰最后的归宿就在双碑凹。

附近翟泉村有吕氏,乃宋代吕蒙正之苗裔。此处原有宋代古碑(毁于文革),距狄仁杰之父狄知逊神道碑约80米。此碑为按原貌新立。
问元芳没有用,狄仁杰的生死之谜 狄仁杰x李元芳

此碑是宋代太平兴国年间状元吕蒙正之孙吕师简两个儿子的神道碑。原碑立碑时间约为宋代中后期。此碑记述了吕氏家族墓与狄梁公墓的关系。

该碑记述了吕氏自唐迁居洛阳的历史。

此碑说明吕蒙正的两个曾孙吕昌运、吕昌年葬于唐相狄文惠公神道碑之畔。

(本文发表于2012年12月20日《洛阳日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1670.html

更多阅读

孕妇防辐射服有没有用,10条常识告诉你 孕妇防辐射服

孕妇防辐射服有没有用,10条常识告诉你——简介秋末冬至,家居电器设备越来越多,孕妈接触到电器的机会日益增多,辐射的困扰也逐渐多了起来。作为孕妇必备的防辐射服,又成了孕妈争相竞选的对象。防辐射服该如何选?哪个牌子的防辐射服好?一大

新政下,一套房子的涨价之旅 北京房子新政策

  这是省城市民王先生的一本卖房账本:今年年初,看到楼市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步步紧逼”,王先生将自己一套112平方米的两室两厅挂牌价定为89万元。信息发布后,来王先生家看房的人快把门槛踏破了。3月,王先生将总房款涨到了95万元,没想到,有

面对舆论攻击,胡舒立的应对之法 王宝强应对舆论

方正与政泉内讧,致方正集团CEO李友等多人被调查,而最近一期的《财新周刊》封面报道“权力猎手郭文贵”则将政泉控股实际控制人郭文贵推到了前台,更是让财新掌门人胡舒立陷入舆论漩涡。郭文贵通过@盘古大观及@政泉控股官方微博发出8页的

南非,一个工业化强国的灭亡之路 我们的强国之路是什么

要说能被全世界不论穷富黑白,高低贵贱都齐声说好的政治家,除了南非的曼德拉还真没有第二个。可是,这篇百度文章却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这个比耶稣海受欢迎的政治家。说老实话, 除了曼德拉之外, 我自己对南非的历史也几乎是完全空白。 虽然知

声明:《问元芳没有用,狄仁杰的生死之谜 狄仁杰x李元芳》为网友氣質帅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