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贤王的原型到底是谁? 历史上的八贤王

原创:邓远行QQ:604551481



在反映北宋初年历史的传统戏曲和电视剧中,八贤王赵德芳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无论是电视剧《包青天》还是《狸猫换太子》,或是戏曲《杨家将》,每到关键时刻,极富正义感的八贤王赵德芳就会站出来为忠臣良将排忧解难,撑腰到底,并最终取得胜利。他历经太祖、大宗、真宗、仁宗四代皇帝,与北宋初年最著名的将相大臣都发生过关系。他支持过“杨家将”的后代杨延昭告御状;他给包拯的公正执法撑过腰;他破格起用贫寒出身的寇准为宰相;他不经过皇帝的许可就一锏打死了贪官的御史。炙手可热的大奸臣奈何他不得;他的话可以让皇帝俯首听命;他简直成了忠贞正直大臣的保护伞,他是维护公理的正义化身。
然而,历史上真的有八贤王赵德芳这个人吗?
据《宋史·宗室传》记载:太祖有四个儿子:长子德秀、次子德昭、三子德林、四子德芳,但长子和三子幼年夭折,因此,宋太祖一脉中长大成人的儿子中,实际上只有次子燕懿王德昭和四子秦惠康王德芳。
由此对号入座的话,戏曲或电视剧中的八贤王指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赵德芳。

但历史上的秦惠康王赵德芳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就病逝了,死时才23岁。他无论在生前或死后从未被封为八贤王,更没有像戏曲或电视剧中的八贤王赵德芳那样历经太祖、大宗、真宗、仁宗四代皇帝。再看他与其他著名的历史人物关系:民间流传极广的“杨家将”的老令公杨业也是在赵德芳死去五年后才战死,因此,赵德芳何来替杨业的儿子杨延昭告御状?一代名相寇准于公元980年才考中进士,981年被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赵德芳和寇准见面的机会几乎为零,更不要说是破格提拨了;至于“包青天”包拯,999年才出生,而此时德芳已经死去了十八年了。
由此看来八贤王赵德芳的故事,是百分之百的虚构的。但是任何一个传奇人物和传奇故事的产生,总有其深层次的根源和背景,八贤王原型的产生也是这样。这或许与宋朝初年发生的一起疑云重重的宫廷事件有密切相关——
976年11月,身体一向健壮的赵匡胤突然驾崩。对于他是如何死的,史书记载相当模糊。据历史记载,赵匡胤死时在场的是宋皇后,宋皇后当时曾指使王继恩去召赵德芳。可是王继恩并没有去找德芳,而是径奔赵光义府第,于是赵光义随王继恩一同来到停放赵匡胤遗体的寝殿。宋皇后一看来人不是德芳而是赵光义,便一切都明白了,不得不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的回答是“共保富贵,勿忧也”。看来是赵光义自知理亏,才作了这个共保富贵的允诺。

赵光义继位后,表面上确实给予太祖的次子德昭和四子德芳很优厚的待遇和特权,如任命德昭为京兆尹,官职虽低于宰相,可在朝会时的席位却在宰相之上。但实际上赵光义对德昭和德芳这两个对他潜在威胁的侄子始终心存戒备。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北伐幽州时,一天夜间,一件偶发的事情使军营中惊扰不安,军士到处寻找太宗却不知其踪影,慌乱之间有人提出立德昭为帝,而德昭对此事全然不知。太宗获悉后十分恼火。班师回朝后,德昭向太宗建议按论功行赏时,太宗听后勃然大怒,大声训斥道:“待你当了皇帝之后,再赏赐他们也不算晚!”这话的分量太重了!这不是公然怀疑侄子有篡位的野心吗?德昭悲愤难忍,回到府中就自刎而死,死时年仅29岁。
按封建嫡长子继承制度,赵德昭应是宋太祖之后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也许是人们对这位失去皇位又死于非命的皇子十分同情,而且他生前聪明英武,喜愠不形于色,深得太祖信任,曾“赐金简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人们为了寻求心灵的慰籍,于是就让他化为一个手提金锏,公正无私、一忠二孝、可以制约皇权的理想“贤王”,这可能是八贤王手持金锏这一高大形象产生的的根源以及以后演变成拥有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特权的由来。

而“八贤王”这个封号的由来应与宋太 宗的第八子,时人称之为“八大王”的恭肃王赵元俨有关。
《宋史》记载:赵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惮之,名闻外夷”,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藏书家。他历经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皇帝,与寇准、包拯、范仲淹等著名的历史人物关系密切,对宋朝的经济科学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宋仁宗时代,曾先后将其封为定王、镇王、孟王、荆王,享受到了古代个别超级勋臣(如萧何、曹操等)所能享受到的殊遇——参拜不名、诏书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死后又先后被追封为燕王、吴王、周王。累计封爵十四个,王号十三个,这在宋代宗室甚至整个古代中国的宗室群体中都是绝无仅有。
宋代是一个官方修编历史,文人撰写野史十分盛行的一个朝代,而且民间说唱艺术也达到顶峰。由于赵元俨在朝内外、国内外、宗室内外、民间百姓中,德高望重,老幼妇孺皆知其大名,久而久之,“八大王”赵元俨的事迹以及有关他的一些轶事传闻,通过文人的笔墨在民间流传开来。再经过民间说唱艺人添枝加叶和艺术加工,渐渐由“八大王”演变成“八贤王”。
而把“八贤王”移花接木到赵德芳上,应是在南宋初年。
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赵构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那时宋朝被金国不断南侵,北方大地和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被金国占领。宋高宗赵构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让民族英雄岳飞等大将抗金,但却重用投降派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杀害。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赵构禅位于养子赵昚,自称太上皇。赵昚是太祖之子赵德芳的六世孙,史称孝宗。即位不久,就为岳飞平反昭雪。他在位期间,重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在内政上,积极整顿吏治,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从而使南宋的经济得到恢复并进一步发展,史称“乾淳之治”。

是时,民间对赵构为保帝位不愿北伐以及秦桧卖国求荣,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以至已经收复的北方失地再次沦陷十分痛恨。他们想到了北宋初年的忠臣良将,于是开始编出了一门英烈杨家将的故事,渐渐地将北宋那些死后有幸埋在皇帝身边的忠臣名将都加进了故事之中。为满足当时的人们惩恶扬善,崇敬忠臣的强烈感情需求,而故事本身很需要一个身份特殊,能协调各方,可以制约皇权的“贤王”。而此时的皇帝正是太祖之子赵德芳的后人。于是故事中的公正无私,可以制约皇权的特殊人物的“八贤王”也就顺理成章地戴在赵德芳的头上了。

由此看来,“八贤王”起源于赵德昭,丰富于赵元俨,最后定型于赵德芳。八贤王的故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的艺术加工塑造,一个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八贤王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印在人们心中了。


八贤王的原型到底是谁? 历史上的八贤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182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爱新觉罗.贝怡,你到底是谁? 爱新觉罗贝怡av

最讨厌日本了!更不要说内人是中国皇族了!原文地址:爱新觉罗.贝怡,你到底是谁?作者:格格记得几年前,香港各大媒体的娱乐版都在报道着一个所谓"满清皇朝后裔中国公主"的模特,爱新觉罗.贝怡.这个有着日本血统的女孩打着溥仪皇帝从孙女的旗号一

1955年国庆阅兵军院领队到底是谁? 1955年国庆大阅兵

1955年国庆阅兵军院领队到底是谁?2013年CCTV七台放的“和平年代”1840期“为祖国检阅”里面的“激情岁月2”之中的镜头,明确说明这是1955年国庆阅兵图片。该照片为军院受阅部队集合于东长安街出发之前,左一为刘子云将军最近,开国少将

乾隆的生母到底是谁? 甄嬛是乾隆的生母吗

与秦始皇一样,乾隆皇帝作为历史伟人,其身世也十分离奇。正乃中国历史上的趣闻。关于乾隆的生母是谁,正史、野史上的记载都存在疑问。关于野史和民间传说。1、传说,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宁大学士陈世倌的夫人。陈世倌与雍亲王一家常有来往。

声明:《八贤王的原型到底是谁? 历史上的八贤王》为网友莫叹明月笑多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