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国焘 张国焘叛党的真正原因

张国焘生于1897年,比周En来只大一岁,江西萍乡人,1916年19岁就从南昌名校心远中学(现在的南昌二中,用数字来代替一个压制的校名,可见低俗化绝对不是市场化的产物)考入北京大学,对比耄17岁还在小学混,张国焘绝对是个才子了。张国焘进了大学以后估计迷恋上了除了读书以外的一切东西(一手材料,我同学外公的讲述,张经常向他借钱,参加GCD以后才还),要是那时有电子游戏,估计张国焘一定会是电玩高手的。很可惜,那时没有网游,不然可以少一个杀人魔王。读书不行,折腾还是有精力的。在李大钊的带领下,张成了北京GC主义小组的成员,甚至成为了ZG一大的实际召集人,会后也被选为三人核心的成员。
  张国焘没有在苏俄留过学,不属于王明的28个半小集团的人,学历高,资格老,加上带着H四方面军连打胜仗,对带着残兵败将跑到自己地盘里的ZGZY就有了些轻侮之意,不仅对耄不逊,对那些留洋派更是粗声大气。以至于张闻天甚至要把总负责人这个头衔让与他,只是被耄拦住。
  耄可没有什么让贤的概念。借着那些没有社会经验的书呆子(其实都是些速成班出来的中专生而已)被吓着的时刻,提出改选军委,结果,耄被选为主席,朱德,周恩来和张国焘任副主席。从此一直到死,耄就没有从这个位置上下来过。为安慰张,周让出H军总政委的头衔给张。
  张对此当然不是很满意,进而对继续北上提出异议。这个北上战略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我查遍资料,不得而知。因为ZG离开江西时,目的是到湘鄂边区与贺龙会合,被看破,堵截后,不得不转向更西的四川Zhang区。据说这时驻上海的GC国际电台被破坏,ZG无法与GC国际联系。失去领导的指挥,一帮人坐在了廖无人烟的Zhang区很是茫然。我看过一篇回忆录,说这时髦和那些留苏大员们的意见是往北到内蒙去,背靠大树好乘凉,打不赢就退入外蒙,生命无忧。张不愿为人做嫁衣,又知道四川军阀战斗力弱,主张南下打四川,企图在四川占据更多的地盘,这样自己有更多的发言权。张闻天和耄如何能同意南下,执意向北。ZY投票张国焘如何是对手,决议自然是向北,这就是所谓两河口会议的主要内容。至于什么北上抗日之说全是以后找出来的理由。耄自己都说过,到陕北找到刘志丹还是在六盘山附近的哈达铺看到一张旧报纸上登有陕北H军活动的消息才决定到那去的,可见之前到哪落脚都没打算,压根就没想过找日本人干架去。日本人呆在东北可是已经有些年头了,耄这帮人,向南,向西,向北都走过,就是不向东北。当然1945年终于ZG大举涌进东北,可那时日本人已经投降了。
  1935年8月中,全部的H军编为左右两路分别向北边进发。到9月初,耄及其ZGZY带着林Biao的H一军团和彭DE怀的H三军团忽然深夜开拔,甩掉随行的H四方面军部队单独向甘肃边界进发,穿过甘肃,并翻越六盘山进入陕北,与陕北H军会合,结束了他们的长征。
  这里所说的陕北H军实际包括真正的陕北H军,即刘志丹领导的H26,27军,还有从鄂豫皖转过来的,原来H四方面军的部队H25军,这些部队组成H15军团。在耄到达陕北之前,ZGZY代表戴季英就是依靠25军对刘志丹等人进行肃反的。这样就有一个疑问,既然ZGZY可以派人到陕北肃反,H25军也能从湖北赶到陕北,而这些都是在耄到达陕北前发生的事,耄等ZGZY大员怎么不会知道陕北H军?为什么要隐瞒真相,这里面有太多的问题,ZGD史还是有太多的疑云。这已不是我文章的主题,留给读者们思考吧。
  耄曾经回忆,说与张国焘会合到独自北上这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候。我想这绝对是实情。从1936年6月中两军会合,到8月分为左右两路北上,最后在9月初,耄以及ZGZY在彭,林部队的护卫下甩下其它部队向北狂奔这段时间里,张国焘随时可以吃掉H一方面军,因为以彭林部队改编成的陕甘支队不过8000余人,加上打残的H五军团,可战斗人员最多在一万人左右。而张国焘手下的部队有8万多人,收拾耄的部队易如反掌。以耄这种从来算计别人的人的心理来想象,简直会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当中。
  ZGD史上的说法是张国焘企图武力解决ZGZY,结果发给徐向前,陈昌浩的电报被叶剑英先发现,告诉耄以后耄才决定单独行动的。但事实上这封电报除叶剑英以外没人看过,换个角度讲,如果张真的发了这封电报,张又如何在1936年到1938年还在ZGD内高层厮混,徐向前接到这样一份谋害ZG的电报不报告,不是同谋又是什么,如何以后还能当元帅。可见这封电报是后来耄为了搞臭张国焘而捏造出来的。
  张国焘有没有武力解决ZGZY的企图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不用问的,而应该问为什么他不这样做呢?
  首先,张知道,如果他收拾了当时的ZGZY,再想获得GC国际的支持就不可能了。当时ZG只是GC国际的一个支部,任何重大问题、ZHU织变动都要经过GC国际的批准。没有了GC国际的支持,地处偏僻的川西如何能生存,最终还是会被吃掉。
  第二,张作为北大学生出身,理想色彩还是要浓过耄,厚黑学功底毕竟不如在底层滚打出来的耄。但这样说不是说张是个好人,只是相比耄,张国焘还些许有些底线,但这个底线最后却让他不得不逃离延安,逃离他创立的ZHU织,最后流亡海外。
  张的天真还可从他带队南下另行成立中央以后发给地处陕北的耄,张闻天等人的电报中可以看出。在这封电报里,张说:以后你们就不要自称ZY了,我这里已是ZY,你们可以改成西北局了。
  这时的张国焘踌躇满志,带领着8万精兵一直攻打到离成都不足100公里的地方,但最后在百丈关一战,不敌20川军的围攻,铩羽而归。此时已到1936年初了。此时在陕北,一个神秘之人穿过蒙古大漠,来到了正在陕北一带为粮饷一筹莫展的ZG当中,此人也成为了耄战胜张国焘的决定性筹码。

【网评】 【抗战中最惨重和耻辱的失败】1941年5月蒋介石因中条山坚守困难要求八路军采取牵制行动,毛电告彭:在日寇此次打击下,国民党不能不向我讨好,国共地位将发生根本变化。因八路军未采取行动,苏联顾问向周表示不满;《大公报》谴责肿拱袖手旁观;黄炎培牵头发电请八路军作战。此役以国军战死4万多结束。

【傅说】如果你知道他们的真面目,就会知道我已经很客气了。
  ------------------------------
  谢谢老傅的回复,我不是毛头小伙子,几乎与你是同龄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知道颇多。也许我的观点你并不赞成,无所谓呢,我们求同存异吧。
  你的水平很高,非我能及,更让我钦佩的是你能仗义执言的勇气。......
  -----------------------------
  呵呵,真的很感谢你和其他朋友的捧场!其实我写这篇东西的目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神都是人造出来的,多看看,多走走,就知道这世界是怎么回事了。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存异求同。借此也给那些提出耄,周这些人为什么能成为领袖,如果如我说的如此不堪的问题朋友一个答复。成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耄的成功,我总结为:苏俄支援,美国天真,耄无底线。洪秀全也很成功,而且是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现在我们知道那些人干了些什么,有什么本事。这些人不过利用人的弱点,以极端的方式加以利用。大众一旦陷入狂热,就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要写这篇文章。

这个神秘之人本名林育英,是林BIAO(林BIAO本名林育容)的族兄,1924年留苏,1926年回国搞工运。1933年驻GC国际中国代表团。在1935年底奉GC国际的委派,带着在在GC国际受训过的译电员赵玉珍,骑着骆驼,从外蒙出发,经过内蒙,在陕西定边进入当时ZG控制区域。此时的林育英化名张浩,本是奉派送密电码,并传达一系列口信。出发时,GC国际当局并不知道张闻天,耄与张国焘的真伪ZY之间的争吵,林育英自然也没有下判断的权力。但官史中回避的是,这林育英和王明的关系不坏,和张闻天更是熟识,加上又是林BIAO的族兄,自然的站到了张闻天,耄一边了。耄假借林之口,告诉张国焘,GC国际不承认张成立的ZY,要张国焘自降为ZG西南局,然后带队与H二方面军会师后一起北上陕北。
  张国焘一是打了败仗,8万人变成了4万人,在川西也站不住脚了。二来现在GC国际发话了,张国焘知道大事已去,也就乖乖的带着人马往陕北走了。殊不知这林育英却是假传圣旨。那时节,谁控制着与GC国际的联系通道,谁就能在ZG称王,可见这莫斯科老子D的威风,也可怜儿子D的可怜。
  这次H二,四方面军走的到还是上次走的路,经过阿坝大草原向北到甘肃。所以有些人是走了几遍草地的。2005年我开车经过那片大草原,很漂亮,我的博客里“生与死”系列游记讲的就是那里的事,大家看看就知道了。可以走的路有的是,也有牧民,陷进沼泽里的事肯定是胡说,只是数万人马三番五次的经过,那里人口不多,前面抢完了,后面哪还有,粮食肯定是问题,后期给养不足肯定是会存在的,是不是吃皮带,皮鞋就不知道了,以我的经验,和ZG吹牛的传统,估计水分很多。到1936年的10月,H四方面军和H二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H一方面军会合,这是官史上认可的CHANG征结束日。但这只是耄权术施展的开始日。
  这时的全部H军一共只有5万多人,张国焘的四方面军一家就有3万多,耄还是很忌讳的,对张国焘也是很客气的,对张国焘另立ZY的事闭口不说。会师后不久,借口陕北贫瘠,无法养活数万大军,必须打通国际通道,从新疆获得苏联给予的枪炮,给养,因此发起宁夏战役,而承担本次战斗任务的正是H四方面军。H四方面军未曾休整,就由甘肃会宁一带向西北,从甘肃的景泰附近渡黄河直插河西走廊。按照官方的说法是,当渡过三个军,2万2千多人马时,敌军赶到,H军总部及其它部队停止渡河,转向陕北,过河的H四方面军的5,9,30三个军共2万多人马成为一支孤军。这5军,实际就是原H一方面军的五军团,但这是支投降的部队,是从原GMD第26路军在江西宁都投降到ZG,再早本是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原大战中投降蒋介石,被派到江西。在江西参加ZG时全军1万7千余人,被编为三个军,到1934年Chang征出发前,从军团长到军长,只剩下一个董振堂没被杀,其余统统被处死,理由就是不可靠。在CHANG征中当跟随ZYH军时,一直作后卫,人员伤亡很大,基本打残。当耄带队脱离张国焘时,这倒霉孩子又被甩在了H四方面军,这次又随大队到了河西,这时的五军只剩2千多人了。
  过河的部队被ZY军WEI成为西路军,任务是打通河西走廊,接通新疆,让苏俄的军援进入陕北。(当时主持新疆的盛世才和苏俄关系良好)。初期打了一些胜仗,但随着当地马家军兵力逐渐聚集,战事渐渐不利,但西路军毕竟都是些能征惯战的部队,一路向西倒也杀出了一条血路。这马家军也只是要保地盘,看出H军是想去新疆,也就不是那么拼命了。
  眼见得西路军快要杀出一条生路,延安的ZG军WEI忽然发来指令,要西路军往东回打,西路军的一把手陈昌浩不敢违令(陈已知支持张国焘另立ZY已犯了错误,现在如何还敢违抗命令),重又指挥部队往回打。马家军一看H军又回来了和自己抢地盘,自然往死打。高台一战,董振堂的5军彻底被灭,脑袋也被割下示众(看了这支队伍的轨迹,不禁要感叹,降将要有条好出路,难!)接着西路军大部队也被打散,基本被歼,随后只有400来人跑进祁连山,翻越人迹罕至的冰大板,九死一生到达了新疆。西路军的失败,主要就是行动缓慢,忽东忽西,完全不像一支有经验的军队。ZG的D史里,把西路军的失败归于张国焘的瞎指挥,这完全是不符合事实的。陈昌浩完全是按照ZY军WEI的命令行事的,此时的耄是军WEI主XI,打败仗的责任却要算在靠边站的张国焘身上,D史专家们还有煞有介事的论证,有些搞笑。
  张国焘的人马只剩了一万多了,已不占多数了。这时对张的清算才真正开始,H四方面军的高级军官都开始集中学习。曾经有回忆录说四方面军中的将领许世友忍受不了,曾经想带队逃脱,后被告发,被抓后耄亲自赦免,从此这些四方面军的军官们才驯服。而不驯服的高级军官例如何畏被驱逐出H军,黄超,李特在乌鲁木齐(当时称迪化)被从苏俄回国的王明顺便枪毙了。在耄和留苏派的联手之下,张国焘的的势力土崩瓦解,张国焘本人一看不妙,在1938年赶紧逃到了武汉,请求蒋介石的庇护,最后一家人团聚加拿大,也算善终。耄在第一次的D内最高权力的恶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这次斗争中,耄展现出的利用人们的贪欲,恐惧,团结大多数,打击少数,分化瓦解反对派技术只是初试牛刀,下一个对手,就是那些帮助他战胜张国焘的那些留苏国际派,这场斗争一直持续到1945年。

就在耄和张国焘为D内领导权生死恶斗之时,发生了一件对ZG,当然也是中国影响深远的事件,即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大家读到的历史是这样说的,事变起因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在一心想抗日的ZG感召下,把不想抗日只想剿G的蒋介石抓起来了,然后请ZG的周EN来一起谈判,逼迫蒋介石抗日,从此抗日联合阵线才有可能形成。后来张学良幼稚,轻信蒋的蛊惑,随蒋到南京,终身被禁,杨虎城最终在1949年被蒋杀害。
  照例,大家又被骗了。因为西安事变从头就是ZG策划的,可以说没有ZG,就没有什么西安事变。
  事件的另两个主角,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属东北军和西北军。张的东北军在1928年底易帜承认南京国MING政府,而且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战争南京政府一边,对蒋介石打败冯玉祥,阎锡山起了重大的作用。1931年918事变日本侵入东北后,东北军失去自己的地盘,退入关内,所有给养要靠南京政府供给。当陕北的H军多起来以后,蒋就把这支他并不是十分信任的部队派来围剿H军。而东北军的合作伙伴是杨虎城的17路军,这只军队是当年冯玉祥的西北军的一部分,中原大战后被南京政府收编,回到西北对付H军。
  两支军队都不愿自己的军队在战斗中被削弱(看了一下陕北时期H军对东北军作战回忆,基本是在江西苏区作战的翻版,都是在趁东北军在行军或休息当中偷袭,估计东北军之间的通讯早已被GC国际谍报系统探明,现在ZG和GC国际又能联系上了),就与H军达成了默契。冯玉祥的西北军本来就和苏俄有联系,周EN来利用张,杨两人对蒋介石的不满,鼓动他们抓起蒋介石,ZG方面可以让苏俄支持,这样三家在西北建立西北联盟与蒋介石抗衡。张杨在可以得到苏俄的支持的预判下,在136年的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把前来督战的蒋介石及其随从抓了起来,希望通过ZG,得到苏俄的援助,建立自己的西北独立王国。
关于张国焘 张国焘叛党的真正原因
  当西安事变消息传到ZG时,ZG内部一片欢腾,甚至准备在公审蒋以后枪毙他。不曾想,莫斯科却传来另外的旨意,让ZG要尽力促进和谈,确保蒋的安全。原来此时的斯大林认为除了蒋之外,中国没有人能统一中国,进而抗衡日本。如果日本短期吞并中国,实力大增,就会对苏俄造成极大威胁。老子发话,还需老子接济的儿子如何说不?周只好转身劝说张杨放蒋。张扬深知被卖,没有苏俄的支持,凭自己的实力,西北脆弱的经济如何能抵挡南京政府的部队。张只好亲自向蒋赔罪,并陪同蒋回到南京。蒋念张学良年轻无知,而且在中原大战中帮过自己的大忙,所以对张只是监禁。这也是为什么张学良在80年代两岸开放后一直拒绝回大陆的原因,因为他知道ZG是这么回事。他的弟弟张学思后来参加ZG,官居ZG海军参谋长,最后在文革中也被打死。杨虎城下野出洋考察,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被囚禁,1949年在重庆被蒋下令处死。
  ZG出卖了自己的两个盟友,成为西安事变中的最大获益者,蒋答应不再剿G。在百度百科里可以查到如下:“(周EN来去西安时)带斯大林的话给蒋中正,如果蒋同意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并抗日,可以放蒋经国回国。抗战初期苏联亦是少数愿意援助中国的国家,曾派出志愿空军到中国助战。”
  上面这段话透露出,苏俄实际是以蒋经国的性命和援华抗战为交互条件,使得蒋介石同意国G第二次合作。在1937年8月,陕北的H军被编为中国国民GE命军第八路军,有三师六旅,每师定员15000人,后改称第18集团军,但一直习惯成为八路军。1937年10月在长江以南的H军被改编成中国国民GE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两个军加起来满打满算不超过5万人,这是ZG在抗战前的全部实力。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ZGZY在陕北洛 川召开的政ZHI局扩大会议,史称洛 川会议。正是在这个会议上耄提出了“一分抗战,两分应付,七分发展,十分宣传”的方针,要求ZG所属的部队以占地盘为主,以抗日为辅,全力发展自己的实力。有关洛川会议的实情,网上,甚至《耄选》里都能找到很多证据,这里就不多说了,毕竟我不是在写抗战史。对此有怀疑的人我可以提出几点供思考:
  抗战前ZG的实力是5万人,战后是150万人。八路军能拿出手的只有平型关和百团大战,按照日本战后整理出的史料,在这两次战斗或战役中,日军死亡人数分别是300多人,和160余人。对照日本和GMD政府军队的作战阵亡人数,双方统计数字没有大的出路,说明日方战后的资料统计是没有什么水分的,我只能的出一个结论,ZG完全按照一分抗日,十份宣传的原则来的。就是这样,耄还是不满意,林BIAO后来也说,平型关战斗是他擅自做主打的,而且损失很大,耄很不满意。百团大战是彭DE怀组织的,也没有得到耄的同意,之后在1943年到1945年,在延安整 风中,彭被批了整整两年,所以有了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彭对耄说:“打个百团大战你骂了我两年,这里我就不能骂你二十天”(原话不一定完全如此,但大意不错,可以参考李锐等人关于庐山会议的回忆录)。
  至于新四军在抗战中的战绩,我只能回想起黄桥决战之类的东西,但老天爷,那被新四军打败的敌人,正是在台儿庄与日本人血战过的韩德勤,时任国民政府的江苏省主席,保安司令。
  至于什么地雷战,地道战都是只存在ZG宣传书中的东西,在实战中没有任何运用。我读过一篇回忆录,说是河北某地挖了很多地道,日本人来了后,八路军的士兵,军官都钻到地道中,和百姓们混在一起,结果日军挖开口子,灌进毒气,地道里的人或死或俘。太行山区的地雷战,没炸到日本人,倒是炸死了不少牛羊。
  按照南京国民政府的统计,击毙日军48万3708人,而据日本厚生省1964年调查后统计,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约为44万人。(不包括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和美英协同歼灭的约16万日军及苏军在东北消灭的日军。)两者相差不大。按照《PLA全史》记载:ZG军队作战125165次,毙伤日军52万0463人。这里面谁在吹牛大家想吧。
  我看到林BIAO和彭DE怀没得到ZGZY的同意就发动战役觉得很是惊奇,因为按照ZG的传统,这是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看了好些资料,渐渐的明白了个中原委,也明白了耄要发动延安整 风的原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1945.html

更多阅读

张汤、张安世父子的官场人生之一 官场之风流人生女主角

张汤、张安世父子的官场人生(之一)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翻译过来,就是“富贵不过五代”的意思。然东汉班固《咏史》诗云: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说的是西汉金氏家族和张氏家族凭借祖上创立的功业,七代人享受西汉朝廷高官厚禄的

张凤翙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

张凤翙河南省沁阳县人,字翔初,1881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02.考入陕西陆军武备学堂学习。1904.赴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后改入日本士官学校骑兵科学习。1906.1.加入同盟会。1909.回国,

转载 解密:谭咏麟张国荣争霸的一段秘闻

原文地址:解密:谭咏麟张国荣争霸的一段秘闻作者:钟路明【解密:谭咏麟张国荣争霸的一段秘闻】 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朋友推荐的一段视频《1985年香港无线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万分感慨! 三十年前这一届颁奖礼,出席歌手明星大牌之多,可谓

声明:《关于张国焘 张国焘叛党的真正原因》为网友共偕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