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上的晚清民国瓷器 晚清民国瓷器pdf

晚清民国时期是仿古瓷制作的一个高峰,仿古瓷的生产规模不亚于当今的仿古热潮。时至今日到底给我们留下了多少让当今收藏爱好者难以分辨的历代名瓷,已经没有任何权威性的数字统计,但这些流传至今的民国仿古瓷却是实实在在给当今收藏界的研究者出了一个难以判别的难题。不管收藏者的鉴别水平如何,对古代瓷器鉴赏的技术怎样,但对于那个时代以无从记录的实际情况都应该有一些感知的了解,才能对自己的藏品负责。

下面资料来自网络,仅供藏友学习参考。

当数码相机远未普及,我们不知用胶片记录了多少记忆,几乎每一张都珍而重之。而今,黑白底片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我们的陶瓷行业也在年代更迭间发展至今日的局面。老一辈陶瓷人的坚辛与努力在历史长河中湮没,只有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仍在忠实地讲述那些已被遗忘的故事。本报特别推出“老照片”系列栏目,共同追溯陶业往昔岁月。

  这是一张光绪着色明信片,吸水烟导致痰多,大户几乎每家都有痰盂,这是一件珊瑚红地白花器。

  

  这是一张光绪时期,老外在广西拍摄的修补瓷器的工匠。古代修补瓷器主要靠打锔钉,先在瓷器冲线 两侧打孔,再把铜锔钉钉上,锔得好的碗不会漏水,可以继续使用。锔钉价格较贵,民国早期是十文钱三个锔钉,一件好瓷器经常锔到几十个钉。

晚清农村的聚餐,筒式粥罐当成筷子筒使用,很多古瓷要打上主人的名字,是怕聚餐后搞错,引起纠纷。

光绪时期广州的瓷器行,嘉庆以后,中国瓷器质量下降,外销量逐年减少,但从来没有完全停止。现在回流的外销瓷器,乾隆最多,其次是晚清,明代的文章出处是华夏陶瓷网最少。

光绪时期河北的瓷器商店,也间杂卖一些陶器,可见瓷器属于较奢侈的用品。

民国时期景德镇晒胚作坊,老外为我们留下许多珍贵的制瓷影像,是研究传统制瓷工艺的资料。

这是一张民国早期的着色明信片,照片里是中国内地的一家瓷器商店,里面卖的全部是日用瓷器,其中大部分在现在的古玩市场经常能够见到,像帽筒、掸瓶、箭筒、粥罐、痰盂等。

这是一张光绪晚期北京琉璃厂古玩店的照片,地上堆的都是当时的仿古瓷,有黑地素三彩花觚,一对对的五彩棒槌瓶,说明当时康熙艺术瓷销路非常好,景德镇制作了大量的仿品。

老照片上的晚清民国瓷器 晚清民国瓷器pdf

光绪时期山西的农民,他们用的茶壶,茶碗,都很眼熟。从照片上看,能坐下喝茶的都是有权力的族长。

这是民国早期上海的瓷器批发部,日用瓷器容易损毁,使用量较大,存世量也很大。

民国时期景德镇制瓷作坊,研料的工匠,由于是黑白图片,看不出研的是青花料还是其他彩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2866.html

更多阅读

老照片中的中秋节组图 老照片中的真相 电影

今天是中秋节,在这个“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传统节日里,你是否会陪着父母,一边吃团圆饭一边赏月呢?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你还记得几十年前的那些中秋佳节吗?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

一张老照片引出的故事(作者林志勇) 英语文章故事引出主题

1957年,两广纵队在南京的部分战友集体合影(二排右一为祁标叔叔)东纵后代黄小冰保存了一张极为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是1957年2月两广纵队(前身为东江纵队)的战友在南京集体穿着授衔的军装与老领导何通的一张合影。照片中有来自海、陆、空

五四运动学生游行老照片 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

1919年6月3日,街头演讲的北大学生(1/19张)五四青年节的由来背景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6月28日的,学生在总统警卫大门前(2/19张) 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

声明:《老照片上的晚清民国瓷器 晚清民国瓷器pdf》为网友微光倾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