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说明了什么? 不杀伯仁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说明了什么?

东晋时代的王导,作为东晋初年的宰相,权势显赫,威震朝野,当时曾有“王与马(指晋元帝司马睿)共天下”的歌谣,且与之后主持大局获取“肥水之战”的谢安并称以“王谢”,代指名门望族,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向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谢”即是此两位,可见地位之高。

王导曾有一句名言:“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注1]

就这句话,颇令人玩味,说王导有错乃悟真实有之,说其虚伪只顾自家有之。

故事缘起王导的堂兄王敦,因篡权之心而起,以不满晋元帝司马睿重用他人,以“清君侧”名义造反,当时有些靠边站的王导怕受牵连,跪在宫阙外请罪,正好遇到周顗(字伯仁)入宫,王导便请周帮忙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这时的周顗显然是个在皇帝身边能说上话的人,不曾想,这周顗的个性异于常人,明明进去后向皇帝说了这王敦起乱不管王导的事,且皇帝也听从了他的意见,不会去追究王导什么,但这哥们嘴上却另说一套,对王导说你们这些贼奴就该死,你想王导听后会是啥感觉。所以在王敦打到京城,如董卓乱京一般掌权时,问王导,这周顗该咋办,王导很有倾向性地沉默了,于是王敦便很领会地将周顗咔嚓了。待后来,王导再理朝政,竟然发现了周顗为其开罪的奏章,言辞感人,殷勤切至 ,感慨之余便引出了这句名言:“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此事一出,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便各说纷纭,其实,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各不相同,而诸多眼光看待的事物所理解的内容也不尽然。

首先,这周顗的个性狂放、目中无人却心底善良,言恶心善却不溢表,帮了人却做了恶人,究竟是傻还是呆,其实只是个性而已,当有真正能了解的,就自然能够倾心了,只是人生知音难求而已。

其次,王导能够对王敦沉默,其内心也必然是如潮水汹汹的,可想知,在不了解真情时怨恨是肯定的,请周顗求情却遭羞辱,报复之心自然而然,这实在是人性本质的丑恶而已,到不是对王导而言,从宽泛而论,人性莫不自私、自利,且怨恨报复之心未泯,有利于自己的就会说好,个人有损的,不管道义如何就会本能地反对。

再次,每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和理解也只是个人化的,他人改变不得。周顗也好,王导也罢,从之后王导的愧疚中说出“幽冥之中,负此良友”来看,也说明了周顗的本质和王导对自我的忏悔。

人生一世,不欲于害人,却时遇人害是常有的事,反思自我,反求诸己而得自我,当为真善,如若你常想,你为周顗时当如何,你为王导时又该如何?

王阳明说:“世之人徒知君子之于富贵贫贱、忧戚患难无入而不自得也,而皆以为独能人之所不及,不知君子之求以自快其心而已矣。”

“若夫君子之为善,则仰不愧,俯不怍,明无人非,幽无鬼责,优优荡荡,心逸日休。”[注2]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说明了什么? 不杀伯仁

[注1]:(《晋书·列传三十九·周顗传》

[注2]:(《王阳明全集·中》吴光等编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 P1018、1019页)

2013年6月29日星期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3208.html

更多阅读

关于porunacabeza这个曲子,我很想说点什么 por una cabeza 下载

por unacabeza译作“一步之差”或“只差一步”(西班牙语),是《女人香》里的著名插曲,后被无数次翻唱、重新编曲配器。光乐库里就有四个版本,电影版、人声演唱版、交响乐版,相比之下,这版以小提琴为主线,穿插钢琴、手风琴的演奏,层次感特强,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到底说了什么? 八仙饭店之天诛地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极端自私自利的典型俗语,已经被批判和否定多少年了,然而,它的真正话义人们理解了吗?一句俗言,只有透射社会普遍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意识所容忍的人情世故人性善恶,才会广泛长久的流行,才具有流行生命力。人不

虹化、肉身不腐与尸体的快速腐化说明了什么? 虹化

佛法修行者在离开世间时所留下的一些奇迹颇能引起世人的关注和深思。在藏传佛教密宗修炼中,得道的活佛在涅槃时会出现一种“虹化”现象,景象奇异,瑞彩纷呈,活佛的身体能瞬间化成一道虹光离去。1952年,时任西藏自治区委书记张国华曾现场目

我宠物的名字是什么? qq炫舞宠物名字

我宠物的名字是什么?一直在山中,上网不方便。后来用无线网卡,也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打不开网页,可能是网速慢。前段时间有朋友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博客上很多留言。我说感激关注我博客的朋友们,可我无法登陆,网页打不开。朋友笑着说,也有骂你的,我

声明:《“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说明了什么? 不杀伯仁》为网友懵圈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