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生不做中国人》一书思想浅薄而且逻辑混乱 来生不做中国人 下载

《来生不做中国人》一书思想浅薄而且逻辑混乱 来生不做中国人 下载

2007年在台湾出版的一本由香港出生的政治评论员钟祖康撰写的一本书《来生不做中国人》最近在网络上被纷纷转载。坦率讲,在笔者看来,这是一本学术价值很低,基本是赚取眼球的可以归为娱乐类的书籍,其实际社会价值和人文意义远远不如柏杨先生早年写的《丑陋的中国人》。然而,在网络上得到不少网民的追捧和感叹,似乎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学贯中西的季羡林老先生生前说过,中国人的思维是直观思维。直观思维的优点是如果能做到深刻深入可以直追事物本质,提纲挈领,缺点是若没有深入思考和学习,极容易流于肤浅浮躁。加上中国人相对感性,这种直观思维容易使我们缺少理性思维和思辨习惯。前段时间有本书叫《中国人的思维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探讨了这一问题,有相当借鉴意义。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文化人对《来生不做中国人》很推崇,而且评级之高,令人莫名其妙。其实,无需从学术上去探讨这本书是否严谨深刻,无需另行立论,只需要按照作者本身推崇的西方文化尤其是北欧文化的一些理性逻辑结合作者本身运用的论点论据去稍作推理,就会发现这本书思想其实是相当浅薄的,逻辑可以用混乱来形容。

由于这本书学术价值不高,笔者无意花太多篇幅去分析论述,仅 就部分仔细研读的章节中的作者观点做一些简单分析,希望抛砖引玉,相信大多数网民会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判断。

这本的名字源于2006年网易做的一个网上民调,这个题目其实本身多少有点调侃,因为即使按照宗教观点,现代西方宗教讲升入天堂,没有轮回一说,主要是佛教有六道轮回的说法,而大乘佛教在当今世界的主要传承就在中国。按照今天的科学认识水平,不会有关于来生的概念。当然,假设一下也完全可以,但是既然是假设,就不是理性的科学论证,更多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而已。作者把这样的议题作为书名,想来是为了吸引眼球。

作者引用了大量网民的评论来佐证自己用作书名的观点,以此说明做中国人有多么悲哀。笔者倒觉得作者自己身为华人确实挺悲哀的,因为全世界有很多善于反省的民族,也有很多不善于反省的民族,大概还绝没有试图把自己的种族身份彻底自我否定掉的,也不知道这是受了什么先进民族文化的熏陶?

大多数评论直观感性,针对当时各自生活中的失意和问题,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也有一些反省的。作者借此把这些评论作为佐证扩大到整个人类历史的时空层面上来论述一个并不严肃的话题,这种思维本身就混乱了。这与西方重视思辨,基于实证,强调逻辑分析推理的思维方式恰恰是背道而驰。实际上还是缺乏深入学习研究的典型中国浅薄文人的直观感性思维方式,乍听有理,感同身受,实则根本经不起推敲。以这种自己尚且被套在里面走不出来,却要把自己拔到一个高屋建瓴的高度去论述这样一个庞大的议题,要想不流于浅薄甚至可笑,也是不可能的。

以下进一步可以简单列举作者的几个观点,以其自身的论点论据和思维方式结合作者推崇的西方文化思维方式,任选几点做些分析。

一、作者认为中国以拜孔子为师,以道德代宗教。结果是宗教半死不活,道德更是劣冠全球。作者大概根本没有认真学过历史,忽略了孔子比耶稣整整早了500多年,那时的中国和中国以外的世界的文明程度不可同日而语,更不知道奠定当今西方社会现代文明基础的启蒙运动,实际上是西方思想家以孔子的理性道德取代基督教神的启示作为先声的。何况一直到近代,中国社会并非没有宗教,只不过与今天大多数西方政教分离的现代国家一样,中国没有再规定一个国教而已。至于现代中国因为推崇马列主义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宗教在中国社会逐渐式微,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不知道作者如果了解并适当研究这段历史后,对此作何感想?

二、作者称他常对外国人说,今天中国人与外国人走的路是很不同的,中国人自先秦以来,都是胡混过来的,走一百步错九十九步。对这种说法,笔者完全不得要领,既没有事实论据,也没有推理过程,茫茫然下个不是结论的结论,还以100对99来形容。如果作者生活在被西方普遍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不但专制,战争频仍,民众被奴役,痛苦绝望,两次疾病大流行,假定当时作者突然来到了同期的中国唐宋一趟,看到远远超过西方的社会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作者会不会一心想娶个汉族的老婆,写一本《来世不做欧洲人》呢?即使到了后来的工业革命,欧洲也面临着巨大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不公。在这一点上,作者好像有点功利的墙头草一样机会分子那样的味道。

三、作者提到很多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这些确实存在,但是如果作者能稍懂历史,看看同一时期欧洲的糟粕,就知道文明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譬如相对于小脚,欧洲对于女性性压迫的程度同样令人发指,只要看看那些惩罚女性的极其残酷恶毒的性刑具就知道了。作者还提到中国人无限的繁殖欲和繁殖力,认为中国人靠无限繁殖抵抗生命被草菅、被奴杀、被戕害,中国人管生不管养,这简直是把中国人看做畜生了。作者应该计算一下,除中国近代,在任何历史时期,中国的人均寿命与西方存在什么差异,为什么今天的西方把婴儿的存活率作为很重要的社会进步指标。而且,在古代,没有普遍的节育措施。人口数量能够增长更多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至于中国人口的丧失,需要看到,中国的概念在历史上并不完全与今天的中国一致,中华大地与欧洲一样,在很多时候是多国并存的一个地区而已。如果比较中西方在同一历史时期死亡人数占人口数的比例,不难看出,虽然由于文明发展早,人口绝对数大,死亡绝对数多,相对率却并不高于欧洲。至于说到管养不管教,大概作者不知道,一直到明朝,中国的社会文明程度和科技发达程度都远超西方,这显然不是管养不管教能做到的。

也许有人会说,同期历史如此,后来人家为什么赶超中国了呢?问得好,这才是我们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历史的演进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可以一直领先于世界,这大概是历史的规律,就像曾经盛极一时的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等等,无一例外的都衰落甚至消失了,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传承下来,并且有望再次复兴?姑且套用作者一面批判中国人的迷信,一面盗用中国信仰里面的来生的概念的思路,也许中华民族才是真正的神最眷顾的民族呢!

西方今天的繁荣包括美国都是经历了发展中大量艰辛才走到今天,在这一轮历史周期中,他们确实先发了一步。西方今天的发达很大程度也是建立以先发优势对落后国家的掠夺上面,这种掠夺可不像作者想得那么风花雪月,而是充满了血腥和残忍。譬如我们今天面对的腐败问题,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其程度并不超过类似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美国,即1870年左右的社会现状。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一轮历史周期中,中国落后了,所以我们需要中华文化的真正传承者和认同者群策群力,以自信和反省重新发展自己,实现民族复兴。至于像作者这样,哪里好往哪里去,一好百好,甚至不惜把自己的本源都给彻底否定掉,那也是他自己的事。不过,这根本是以一本缺少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书来哗众取宠,赚点银子和名声,说有点沽名盗誉,大言不惭也不为过。

由于这本书基本并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包括辩论的价值,笔者在此也不再浪费笔墨。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读一读西方文明史,尤其注意一些西方历史的细节,因为我们往往对自己的历史很了解,对别人的都是泛泛之识。另外,看一些中国哲学史的书籍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西方人或者东方人系的都是可以的,只要是严肃的学术著作。笔者在此推荐宋怀常先生的《中国人的思维危机》一书,该书虽然不是系统性的研究,但是通俗易懂,以此书观彼书,高下立见,而且非常有助于进一步研判钟祖康这本《来生不做中国人》,稍加思辨对比,就可以发现其大部分观点存在的浅薄和逻辑混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4250.html

更多阅读

读《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一书有感

从一个小小的PVC(聚氯乙烯)塑料粉厂到一条完整的石化产业链,从米行经营者到赫赫有名的台湾首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句话是王永庆传奇人生的真实写照。王永庆和他的经营思想也成为人们争相探究的焦点。在众多研究者之中,清华大学提

王振国著《挑战—创造生命奇迹》一书摘录 名著摘录

挑战:创造生命奇迹/王振国著作者:王振国 著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王振国著《挑战—创造生命奇迹》一书摘录【邮购:本书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定价16元,免收邮挂包装费。请从邮局汇款。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南路6号,邮编:100176 收款人:贾

声明:《《来生不做中国人》一书思想浅薄而且逻辑混乱 来生不做中国人 下载》为网友你懂我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