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形寿,皈依佛》 付笛声和任静皈依佛门

《尽形寿,皈依佛》

——耀一法师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各位大德,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我现在忙碌佛学教务,所以更新一次博客不容易,在博客的日子里,我觉得来访者非常的慈悲,觉得大家聚集在一块不容易,所以挤出时间给大家,那么我今天博文主要是讲皈依的意义。想皈依佛法僧三宝的,可以把握当下,一起皈依。已经皈依了的,善法升起,要令它不断的增长,我们可以随喜皈依,也庄严了佛教。修行是完善自己,宽容别人。人生,因为有残缺,所以修行。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盯着别人的过失与缺点不放,就是自己的一个缺点。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于看不惯别人。修行,就是借完善自己增加幸福;借宽容别人淡化痛苦。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皈依.信仰是人生大事,人的一生,解决生死大问题是很重要的事情.那么如何解决呢?有缺失,才会有希望。万物皆不完美,人生总有缺憾。我们要以完美的心,接受并不完美的人生。人生没有满分,就像背着一个永远装不满的箩筐,因为装不满,我们才会不停地采摘,收获才会越来越多。所谓的完美,其实只是来源于我们的心灵。只有真正懂得包容不完美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完美。有些人事,看不清会纠结,看清了会心痛。人生如一粒尘埃,表面是自己做主宰,实际上却被天地、人道主宰着。很多人事的变迁,你无法左右,只能随缘。要想活得快乐,要学会清醒地做事,糊涂地做人。本来就没有完美,什么都看清了,污点也昭然了。优点越多,污点越显得刺眼。活得太认真,所以很痛苦。

信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既然信仰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选一个真正的,可靠的,究竟的宗教作为人生的依靠。各位想要皈依佛门的大德门,我要告诉你,你很聪明。因为佛教确实是我们最究竟的依靠!赞叹各位,阿弥陀佛!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皈依呢?皈依是指三皈依,皈依佛,法,僧。这个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就是生生世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佛法僧三宝。佛陀是大觉者,他是我们的究竟依靠。法是佛陀的教言,这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烦恼的纲领。僧是佛陀的代言人,是人天导师,所以也自然是我们人生中为我们指出明路,为我们做榜样的高尚之人。(如果要学密,那还得加上上师,这个先不说)因此,我们的究竟依靠自然是佛法僧三宝。我们要成就,要脱离轮回之苦,就必须先从三皈依做起。佛陀曾在经典中告诉我们,皈依三宝之人,理应受一切众生尊敬,且不堕恶趣。况且再大的事业,也得从最初做起,所以我们要学佛,必须先受三皈依。如果暂时还不能全全奉持五戒,也不怕。现在已经可以先只受三皈依了。有些决定,只需要一分钟,可是,却会用一辈子,去后悔那一分钟。人们为什么轻言放弃?因为他们只是看到前方路途遥远,而忘记了身后的一路坚持。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随遇而安,是一种乐观的处世妙方;顺其自然,是一种豁达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

说到皈依,这个"皈"字,是我们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创造的。我们念诵的这个《开经偈》,也是武则天写的。她说"无上甚深微妙法",佛法呀,是无上的,甚深,难通达,极难通达。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解。你虽然有世间的这些小智小慧小聪明,但是你要学修佛法,如果没有善知识来给我们讲解,我们不能够如实的去理解去体悟佛教的思想和佛教的精神。武则天她说佛法是无上的,是世间上没有任何一法能够与之相比,所以无上,甚深,微妙。正因为是这样,"百千万劫难遭遇",百千万劫这是表时间,就是很远很远的时间,百千万劫都难遇到佛法,难遭难遇。但是今天诸位菩萨福报都很大,多生劫修来的福报,这么难遭难遇的佛法,各位佛友居然能够听闻到,其实是一件幸事。"我今见闻得受持",既然这么难遭难遇,我们闻到了我们听到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看到了,那要怎么样啊?我今见闻得受持,这个"受"是领纳于心,名之曰受。"持"呢,就是要在生活当中去行持。这个才没有白闻佛法,这样听闻佛法就是真实的受益。"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这句话很重要。

接下来要谈如何皈依了。看到有朋友说,皈依要观察,要找清净高尚有修为的师傅。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皈依确实是大事,但并不是说哪位师父给你受了三皈依他就是你师父了。我们受的三皈依,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因此皈依后所有的僧人都是你师父!并不是说皈依了某某师父,而是皈依所有的师父,明白吗?因此皈依师不同密宗上师,只要是如法的僧人都可以给你受三皈依,并不一定要找某某大德,某某大和尚才行。其次一定要注意的是,必须找比丘受三皈依,因为你受三皈依是要受个戒体的。不能找比丘尼受三皈依,佛制规定,二众弟子不能给人受戒。知道了这些,你就可以去寺院,找一位有缘的师父请他给你受三皈依了。师父会给你取个法名。从此以后你要多和这位师父亲近,他是你的皈依师。你肯定要问,“你刚才不是说所有师父都是你师父吗?现在怎么又特别强调要亲近皈依师呢?”,因为你的皈依师是你皈依佛门的见证人,是把你和佛法连在一起的人,没有他你就没皈依,难道你不要报答恩情吗?当然我不是说其他僧人就没恩情,比如你求哪个人帮你和某人结个缘,结成了不还得感激这个人,不是吗?但是这里的对皈依师的亲近和“拜师”思想一定要分开,不可一概而论。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那怎么找和自己有缘的师父呢?你可以皈依前多去寺院,和师父们多亲近,多了解,最后找和你最亲近,你感觉最有缘的师父皈依。但这也不是唯一的办法。我皈依的时候就是去僧舍一眼就见到了我的皈依师,那时候我还不认识他呢,我问请师父怎么皈依,师父还说让我找位有缘分的师父受三皈,我就说那就请师父你帮我受吧。这不也很好吗?总之,皈依看自己情况而定。
受了三皈依后,就不可顶礼供养一切外道,外道法,外道修行人。包括供养的像也只能供佛菩萨,包括道教的财神也不可供,不可顶礼,对外道神像可以行礼,但不可顶礼。不可以搞算命,风水之类的外道法。心中要时刻相信佛法僧。如果你皈依了佛法僧,但你却不信佛法僧,去信外道的东西,那皈依就没了意义了,你的皈依戒体也就消失了。皈依后时刻以佛陀,佛法,僧人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要时刻做的像个佛弟子,像个居士!多参加寺院活动,见佛必拜,精进修行。皈依后对所有皈依弟子一律称师兄,不可用师姐,师弟之类的称呼,以表恭敬。
《尽形寿,皈依佛》 付笛声和任静皈依佛门
我们要学修佛法,第一步,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次第,由浅入深。这个皈依的"皈"我们讲过,一个白一个反,它既通归家的归,它第一层意思就是归投依靠之意。第二层意思,还有反黑为白,改邪归正之意。我们就象一头迷失的羔羊,迷失什么?------回家的路。像一个游子,四处漂游,忘记了归家的路。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他告诉我们回家的路怎么样走,你呢,就朝着这条路昼夜精进,回到了你久别的家乡,见到了你久别的爹娘。归投依靠在你父母的怀抱,在这一刻是多么激动人心,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归投依靠在佛法僧三宝的麾下,在这个时候,你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慧命,智慧的"慧"。所以我们叫出家师父,"师父,师父",这个"父"不是你在世间去学艺学技术拜的那个师傅的"傅"。这里的"父"是父亲的"父"。以后你们再发信息"师父,您好",这个父不要写错别字哦,要写父亲的"父"。为什么说是父亲的"父"呢,它给你第二次生命。我们在家的父母,生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给我们吃给我们穿给我们住,衣食住行都是在家的生身父母提供给我们的。所以我们要孝敬,"百善孝为先"!


那么出家师父,我们为什么要叫他父亲的"父"呢?--他给我们第二次生命,那就是慧命,长养我们的慧根。我们要想获得第二次生命,就必须要皈依三宝,这是第一步。做任何事情,"万丈高楼从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不能一味的去幻想,不付诸于行动,那只是空想,所以我们要迈出第一步,不然的话你始终是在原地踏步,那就不行。所以要想获得第二次生命,就必须要迈出第一步。这第一步就是皈依的仪式。有的人就会问学佛就学佛嘛,为什么一定要皈依呢?那不一样啊。皈依有了这么一个仪式,它就有力量,这种力量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当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这时皈依的力量就会发生作用。当你的思想当你的行为偏离轨道的时候,皈依时候在佛前求忏悔的心,在佛前发四弘誓愿的心,这种力量它会把你从悬崖的边缘拉回来。什么叫戒体,这个就是戒体。


皈依就象我们读中学,要入团、入党,我们要在党旗下宣誓,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团员,如何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党员,它有标准的。皈依也是一样的,你接受了这样的皈依仪式以后,一颗善的种子就播进了你的心田,它在适当的因缘合和的情况下,会抽枝、会发芽、会开花、会结果。如果你始终不去播这一粒种子,它永远不会抽枝、发芽、开花、结果。或者是你把这一粒种子扔到水泥地上,它没有水分没有土壤没有温暖的阳光也没有空气,它永远也不会抽枝、发芽、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要皈依,这个仪式必不可少。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去尝试一下。你说我信仰佛教,佛在心中。"佛在心中坐,酒肉穿肠过",就是这样的口号。当说到不能杀生,哎呀,我又不是三宝弟子,我没皈依,没关系,尽情的杀。当别人说不能邪淫,没关系,那是佛教徒的事情,我又没皈依,我就信信而已。那就不一样,就会给自己找借口。如果你皈依了,在这个时候会想我是一个三宝弟子呀,那一天耀一法师带着我们皈依,唱那个忏悔的偈颂,催人泪下。我在佛前那份清净心、那份恭敬心、那份虔诚的心、那份惭愧的心,那份忏悔的心啊!那一种力量马上把你快偏离轨道的思想和行为制止住了,就不一样了。


所以皈依就象我们小时候六岁就要上学读书一样,我想读书呀,那么就到学校去报到、注册、入学,你就是这一所学校的正式学员了,就有人来管你了。有老师教你、辅导你;有教材,第一课应该怎么样进行,第二课又是怎么样的,有次第的这样学习,这样积累知识,我们修行也是一样。在学校到时候会发一些书本给我们,学习的教材。编写教材的这个人他就是佛。这些教材里的内容就是法,法宝;然后来担任课的老师就是僧宝。这样讲大家容易听懂,对吧?(对)这样就好,我是做了一个比喻。有了这些,你每天都会不断地增长你的学问你的知识。


皈依以后,你就常时去亲近这些僧宝,请教问题。你要带着问题意识到寺庙里面去,这样你就会满载而归。你不要到了寺庙找着师父谈你的家事,谈你的先生怎么样对你好,怎么样对你不好,谈你的孩子怎么样可爱,怎么样淘气,讲你的婆婆怎么样为难你,又怎么样喜欢你,把你的祖宗八代的事情都带到寺庙去跟师父讲,既耽误师父的时间,也耽误你自己的时间。结果呢,功课怎么样做,一窍不通。这个都不行啊。到寺庙就是带着问题意识去,这个问题意识是跟你修道相应的,与修道无关的事情我们不谈。寺庙不谈国事也不谈家事,谈修道之事,谈生死的大事。


那么皈依了,比如说你们今天在这里皈依,我们是请耀一师做我们的皈依师。皈依以后,耀一法师才是我们的老师,其他的僧宝我们不认识,看到以后,视而不见,昂首挺胸,那不行啊。所谓名气,其实都是圈子化的。在你所在的圈子,你或许是个名人;走出这个圈子,你的名字就仅仅是个人名。其实大家都可以是名人,只是圈子有大小而已。平常心态:不知道你,很正常;知道你那是意外;真正的人物不会时时记得自己是"人物";时时把自己当"人物"的,则往往不是什么人物。在皈依前我已是四川艺术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如今我在佛门笑看花开,静赏花落!耀一师在这里只是为你们做证明,证明你们皈依三宝,证明你们就从那一刻开始已经是三宝弟子了。就象我们平时入党、入团有个介绍人,那么这个介绍人他一定本身就是党员、本身就是团员,他才有这个资格介绍你,从皈依的那一天开始,每一位僧宝都是你的师父,都是你的善知识,你要恭敬、要护持、要供养。不是说你们皈依了,你是我的徒弟,就不是他的徒弟,拉帮结派,这都不行啊,这个是与道不相应的。


我们要想提升自己,升华自己,来圆满自己,那么与道不相应的事我们尽量的少做,最好是不要做。那你要有智慧才能分辨呀,没有智慧是非不分呐。所以要想自己获得第二次生命的话,要想自己的人生能够不断得到提升,不断得到圆满的话,就必须要皈依。皈依以后,就要以三宝做为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在皈依的时候说:"尽形寿,皈依佛,从今以后,以佛为师,不再皈依邪魔外道"。实际上你这个时候在佛前宣誓啊。你说了以后你就要照着去做。不再皈依邪魔外道,你以后再去拜这个巫神、拜那个巫婆、拜那个神汉为你的老师,那就不对了。这里说了"尽形寿",直至你这次的寿命享尽,也就是生命结束。尽形寿,皈依佛,从今以后以佛为师,不再皈依邪魔外道。什么叫外道呢,心外求法,名之曰外道。外道这个词没有褒义也没有贬义,它是一个中性词,你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佛法是心地法门,是要我们用智慧去观照你的起心动念。修行就是修这个心!


我曾经去新加坡交流的时候,从深圳走,深圳有个念佛堂,他们邀请我去给他们讲法,我在给他们讲法的时候,有位居士听了非常受益。她发信息对我说:"法师呀,我不知道原来佛法有这么好。别人有先生有孩子非常幸福,我呢,既有先生也有孩子,但是我觉得非常痛苦,人生太苦了。自从听了您的开示觉得佛法这么好,我现在暗地的发愿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觉得她能够生起这样的出离心是非常难得。现在佛教界 的师父也会用手机哦,师父也与时俱进,比较时髦哦。比如我每次讲法或佛教演出时,都会略施淡妆,比较爱美哦。你们拿着手机谈生意呀,或者谈情说爱呀,师父拿着手机就是法上的交流,我化淡妆是对来听课者和台下佛友的尊重。我就用手机回了她一则短讯:缘聚缘散,犹如云烟,生离死别,天道自然。想一想,有多少已经不联系的朋友,默默地存在于你的通讯录中。不是不想联系,实在是人生残酷,时空变幻,你我再无交集。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偶遇我,我相逢你,修行路上,各自向前。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其纠缠,不如随缘。
这个手机的功德也是无量的。我跟她讲啊,“知苦入道门,弃尘欣极乐”。因为你知道人世间苦,苦多乐少,虽然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叫堪忍的世界,苦乐参半。但是在她来讲,苦多于乐,所以她才知苦入道修行,然后才把世间的尘劳放下,而精进用功的修行,希望自己今生今世就能够成就佛道,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够去亲临阿弥陀佛的讲法,就不是像坐在这里听耀一一介凡夫僧讲哦。


西方极乐世界黄金铺地,你们是坐在黄金上面,听阿弥陀佛亲口给你们宣讲,那多殊胜啊。走在外面去散步的时候,那些小鸟、那些微风,都在宣讲佛法,给你们讲"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你处处都能闻到微妙之法,你想多殊胜啊!所以我说"弃尘欣极乐,修行悟无生"。我们修行主要是让你明白无生的道理。"修行悟无生,花开见弥陀。道在方寸间",我们刚刚说了,修行是修这个心呐,河沙妙法终归方寸,所以"道在方寸间,莫向外琢磨"。不要去向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心净国土净,娑婆变极乐"。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在心里!虽然《佛说阿弥陀经》说,十万亿佛土以外那个地方有个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有阿弥陀佛正在给大家说法,如果你不明白"心净国土净",岂止是十万亿佛土,你坐火箭坐航天飞机都不容易到达。如果你能明白"心净国土净"的道理,刹那间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不在外,在心里。


大家都听过我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是心做佛祖》,如果你是听懂了就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心、是佛、是心做佛祖!阿弥陀佛!我把这首诗写了以后,就发送出去了。一位佛友当时可能没看懂,以为我这是白表情了。师父很多情哦!有人问世间上谁最多情,有的说那些少男少女最多情。错了!世间上佛陀最多情,释迦牟尼佛最多情,为什么?--他爱一切众生。我们是佛的弟子,我们也要学着多情。这个多情不是随便去向别人乱送秋波,不是那个宋丹丹送菠菜的那种哦,不是那种多情,大家不能误会,到时候惹下风流债还不清的,修行之人最怕遇到这种来讨风流债的。这首诗写出去没有反应,我又在琢磨了,怎么样使她听懂呢,知道我的心意呢?记得五台山第三界佛教文化节邀请我去。坐车坐了十个小时,一路折腾,又开始回顾小时候的摇篮曲,摇来摇去,结果把我的灵感摇出来了,我就把这首《是心做佛祖》词的旋律想出来了。我就在车上把这个曲子写出来。我当时就唱了,我自己在自言自语哼唱的时候,我身边的居士非常有智慧,马上把手机打开,这个手机功德无量,就按着录音的键,把我这个原生态录下来了。要知道原生态比制作好的那个更值钱哦,那是无价之宝,一般就不向外泄露的,是不是啊。好,那在这里,也把这个原生态,供养给在座的未来佛。我轻轻的哼唱,因为那些天实在说话太多,世间有句话"弹琴费指甲,说话费精神"。前天从上午九点一直说到晚上八点。说得我的舌尖都发麻。昨天休息了一天,还不得安宁,不断的有人给我发信息,发信息你不理她,她就打电话来了。哎呀,我就觉得大家不慈悲。要可怜我嘛。昨天不断的吃牛黄解毒丸,才有了今天的精神来写博客,我的舌尖很痛。给别人留点空间,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这个世界不是哪一个人的世界,而是所有人的世界,所以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多一分宽容,就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善良,就会多一分希望。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别人有路可走,你才不会陷入绝境。
后来我每一次应邀去讲法,我就把这首歌专门唱给提问题的居士听。她们在下面听的声泪俱下。我知道她已经明白了。看来这个音声做佛事确实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人生路不好走,该低头时要低头,该让步时需让步。只有受得住委屈,才成得了大器;只有经得住考验,才赢得了尊严。寸步不让,反会节节失守;意气之争,只会自降身价。自尊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的。过于执着于自尊,就像爆竹一样易炸,最终反而丢掉自尊。没有自尊心的迷障,才能成就有自尊的人生。阿弥陀佛!


现在我就把《是心做佛祖》的歌词告诉你们,希望你们能够看懂听懂。"知苦入道门,弃尘欣极乐,修行悟无生,花开见弥陀,道在方寸间,莫向外琢磨,心净国土净,娑婆变极乐。"阿弥陀佛!好不好听啊?看懂了没有啊?知苦入道门,也许大家没有这么热烈的反应,当你完整的听我唱完,你们一定都会非常激动,快乐的时候,你听的是音乐;难过的时候,你开始懂得了歌词。所以怪不得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啊,有些人事,看不清会纠结,看清了会心痛。人生如一粒尘埃,表面是自己做主宰,实际上却被天地、人道主宰着。很多人事的变迁,你无法左右,只能随缘。要想活得快乐,要学会清醒地做事,糊涂地做人。本来就没有完美,什么都看清了,污点也昭然了。优点越多,污点越显得刺眼。活得太认真,所以很痛苦。
怪不得在说"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南无大悲观世音,原我早得善方便"。要渡众生,没有这种善方便的话是不行的。


我写了一首诗。我说"善巧方便渡生事",就是用音声来巧做佛事,来接引众生。“善巧方便渡生事,忙碌不休心自在。”这些年经常有人请我讲法,上午请,下午请,晚上还有人请,我经常东走西走,很忙呀,比国家主席还忙。阿弥陀佛!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孤单,并非身边没有朋友,只是心里无人做伴。都市里遍地是热闹而孤寂的灵魂,来来往往的行人,不过是命中的游客,越热闹越冷清。生命无需过多陪衬,需要的仅是一种陪伴。
所以说"忙碌不休心自在"。为什么?"不恋红尘幻化物,心莲朵朵散幽香"。这也是勉励自己,也是自己的一种写照。所以你们要明白师父唱歌的动机,唱歌的初衷,这样的话我就没有白唱,我就越唱越有劲。


我最近又写了一首歌叫《日日观音》。这个词很长,我就在这里分享几句:“贫穷的时候要有富贵的自尊,富贵的时候要有贫穷的谦逊,礼拜观音,称颂观音,学习菩萨慈悲的精神,效法菩萨喜舍四无量心,做个日日观音”。我们皈依三宝,平时拜佛、念佛、持咒、礼佛,念佛的什么、拜佛的什么,念佛的慈悲、念佛的喜舍、念佛的智慧,所以我们归投依靠就是要以三宝慈悲喜舍的这种精神做为我们学习的典范。如是皈依、如是学、如是的念、如是的礼拜才是真正的学佛!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皈依.信仰是人生大事,人的一生,解决生死大问题是很重要的事情.那么如何解决呢?信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既然信仰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选一个真正的,可靠的,究竟的宗教作为人生的依靠。各位想要皈依佛门的大德门,我要告诉你,你很聪明。因为佛教确实是我们最究竟的依靠!简单是福。众生之苦,苦于繁忙。忙财富,忙名利,忙着争抢,忙于计较得失荣辱。争来抢去终是空。简单的人,勤劳节俭,一切随缘而安。不需要为挣不尽的财富焦头烂额,也不会为柴米油盐而忧愁。不争,自然从容;不计较,所以常快乐。一方田园可养终生,一眼天地可怡情致。心闲是人生最好的福气。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时间残忍,珍惜眼前人。看到,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透;看透,不等于看开。真正的耳聪是能听到心声,真正的目明是能透视心灵。生活中,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自然而然留在身边的,才是最真,最长久的。当你知道脸面是最不重要的时候,你就真正长大了。赞叹各位,阿弥陀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4525.html

更多阅读

读《天堂向左,深圳往右》有感-文/立-夏 天堂向左深圳往右结局

  天堂向左,深圳往右,而你在中间。《天堂向左,深圳向右》这是网络作家慕容雪村的作品,第一次看这本书便爱不释手,看完后却感觉心情特别沉重,似乎总想说点什么,却始终无从下笔。今天,我又花了整整一晚的时间重看了这本书,心情依然只有沉重二

学唱歌曲《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原唱

听说一年一度的丰采园网络春节联欢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丰采园网络春节联欢会已经成功举办好几届了,每届都办得热热闹闹的,如火如荼。几位管理员老师很辛苦,从约稿到编排、到组织观看、一直到结束,还写出全面的联欢会总结,善始善终,认

读《天堂向左,深圳向右》之肖然 天堂向左深圳向右小说

几年前,在深圳书城,看到《天堂在左,深圳向右》这本畅销书,无奈我不是个赶时髦的人,当时对此书不屑一顾,翻也懒得去翻,这次去深圳,一不小心,在书架上又看到了这本当年热销的书籍,于是顺带就将它买了回来。不看还好,一看就被它的故事背景深深吸

《简单的祷告,莫大的能力》 奇妙能力吉他谱简单版

如果有人问我,“乔依丝,如果你对于祷告只能做一个评论,它将会是什么?”我一定会回答说是关于它的简单。我已经祷告了很多很多年,关于祷告我说过个不停,但如果我只能着重一件事,我会告诉人们它比我们想的容易的多。当神开始教导我去祷告时,我

《妈妈别哭,有我在》读后感——杨千 妈妈别哭电影完整版

今天,我读了《妈妈别哭,有我在》这本书,觉得里面的莫丁丁很孝顺自己的母亲,他妈妈生病了,莫丁丁就把妈妈带到医院打针,可是,他妈妈又怕打针,莫丁丁就把妈妈的眼睛蒙上,打完针以后医生说这几天只能吃粥。回到家里,莫丁丁就给妈妈煮粥。扶妈妈上

声明:《《尽形寿,皈依佛》 付笛声和任静皈依佛门》为网友专治脑残脑进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