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京剧名家杨秋玲 追忆京剧大师梅葆玖

杨秋玲,1937年生,北京人。1950年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工旦角,师从王瑶卿、程砚秋、华慧麟、赵桐珊等名家,习青衣、花衫、刀马旦。1958年毕业后,到中国京剧院四团任主要演员,得到首任院长梅兰芳先生的关怀和指导。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杰出表演艺术家,杨秋玲扮相端庄,嗓音宽亮,功夫扎实,技艺全面,唱、念、做、打俱佳,青衣、花衫、刀马兼长,潜心致力于梅派表演艺术,嗓音、扮相、表演、吐字皆具梅大师风韵。在她漫长的艺术人生中,杨秋玲同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拘成套,自成含蓄蕴藉、稳重大方的艺术风格。她先后在《杨门女将》《满江红》《宇宙锋》《凤还巢》《奇双会》《龙女牧羊》《潇湘夜雨》《红灯照》等剧目中担任主演,为京剧艺术画廊留下了一系列闪光动人的艺术形象。

追忆京剧名家杨秋玲 追忆京剧大师梅葆玖

杨秋玲祖籍河南,生在北京。祖父是铁路老检车工,参加过“二七罢工”。罢工失败,又逢天灾,在家无法过活,于是她的祖父领着秋玲的父亲、叔叔和她幼小的哥哥逃荒要饭到北京来投靠朋友,后来她的父亲进了石景山钢厂当了一名技工。杨秋玲从小受着两代工人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使她形成了一种正直、朴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解放后,党为了培养新一代戏曲演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四个月里便正式建立了第一所社会主义的新型戏校—中国戏曲学校。从小喜爱京剧的杨秋玲,在戏校首届招生的时候便考进了戏校。她在这样一所学校里学习,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的政治觉悟、艺术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对她无产阶级世界观、艺术观的发展和确立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严师出高徒。杨秋玲在戏校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和众多老师的教导。她入戏校后的启蒙老师是王瑶卿的学生于玉蘅。启蒙戏是《三娘教子》。后来为了在唱工上砸好基础,又学了《武家坡》和《玉堂春》。在教学中于老师一丝不苟,非常严格。每天早晨又由华慧麟老师来给她们吊嗓练唱,尤其是唱“垛板”时,老师的板越拍越快,不但要她们跟上速度还必须咬字真切、清晰。在杨秋玲学戏之初,于、华二位老师便在她这块璞玉上精心地雕出这重要的第一课。在一次实习排戏时,杨秋玲刚一上台亮相,便被华慧麟老师止住了,叫她重来。二次出场还是不行,又重来。三次、四次·····一直重来了九次。开始几次,杨秋玲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还咋咋舌做个鬼脸,到了后来,她的眼泪都急出来了,华老师这才指出她亮相时眼神不拢的毛病。这件事给杨秋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她永远有效地克服了这一缺点。直到今天,每谈起这件事来,杨秋玲对当初老师的这种严格要求总表示出一种由衷的感激。




在戏校八年中,王瑶卿、程砚秋、赵桐珊(美蓉草)、程玉普、范富喜、荀令香等许多名师都教授过杨秋玲。她学戏很多:梅派戏有《醉酒》、《宇宙锋》、《玉堂春》、《凤还巢》,尚派戏有《昭君出塞》,程派戏有《二堂放子》,荀派戏有《鱼藻宫》,还有王瑶卿老先生传授的《牛郎织女》,赵桐珊老师教的《穆天王》、《穆柯寨》、《临江驿》、《扈家庄》、《藏舟》,等等。这使杨秋玲能够从众多的艺术风格、流派中吸收各家之长,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发展运用。如杨秋玲在身段表演上就深得赵桐珊老师的真谛。在《临江驿》中,张翠鸾被发配沙门,途中遇雨,解差边打边行,她边唱边做(赵桐珊老师此处唱“二簧”不用“拨子”),既要表现张翠鸾此时的痛苦心情,又要表现风雨泥泞的环境,把“凄”“苦”二字同时表达出来。后来杨秋玲在很多戏里便变化运用了这场戏的表演和身段。在唱腔上,王瑶卿老先生那种板头尺寸的严格,气口运用的高妙,咬字发音的讲究,都使杨秋玲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程砚秋先生的水袖功夫和梅兰芳先生的身段、唱腔,更是杨秋玲最喜爱,最渴望学到的。杨秋玲当初学戏的天赋条件并不太好。但她相信勤能补拙,学可移质,她决心用摩顶放踵的苦学苦练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与先天争功。星期天她很少回家,寒暑假她从不休息。夏天,她在酷暑中刻苦地练功,冬季,她在雪地里半天半天地喊嗓,她坚持不息地要磨杵成针。六年级的期末考试剧目是刀马旦戏《扈家庄》,老师宣布:谁考试得分高谁便首先参加实习演出。以学文戏为主的杨秋玲,决心在考试中夺取优异的成绩。可知道,在她的同学中佼佼者很是不少哩!有些专工武旦、刀马旦的同学,她们的功底基础是老师和同学们人所共知的。杨秋玲要在《扈家庄》上夺帅印还真不太容易呢。可是杨秋玲在学习上偏有一股要强的犟劲儿。白天的学习十分劳累,晚上还请值夜班的同志半夜来叫醒她,她揉一揉朦胧的睡眼,便从枕下抱出旗靠出宿舍夜练去了。功夫不负苦心人,这样日复一日,杨秋玲腰腿的功夫猛增,跑起圆场脚下越来越感到轻快。可是她却没有感觉到自己也正在迅速地消瘦下去了。一般在刀马旦戏《扈家庄》中,不太讲人物的性格塑造,而是以武打为主。杨秋玲在准备考试的苦练中注意了在武打中刻划出“一丈青”的英雄性格。最后考试的结果,杨秋玲以九十八分的最高成绩取得了第一名,其中有三分就是由于她在武打中能刻划出人物性格而比别人多拿的。




杨秋玲在学校期间尽力使自己取得对各种艺术流派和多种表现方法的博学多会,这对她后来自己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好处。她从这些名师那里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便是:演戏就是演人物。掌握了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段之后,如何运用它,就要根据不同人物的要求和演员本身的具体条件来确定。因此她学梅并不处处象梅,她要求自己更象戏里的人物。从戏校走向剧院,这是杨秋玲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剧院里她在实践中学习了更多的东西。院里的许多名演员、名导演、名剧作家,在艺术上给她以多方面的帮助和启迪,使她的艺术视野大大扩展了。杨秋玲通过《满江红》、《初出茅芦》、《龙女牧羊》的排演,使她在舞台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尤其在建国十周年时,杨秋玲伴随着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排练演出了《穆桂英挂帅》,她饰演剧中的杨金花。这是杨秋玲向老艺术家学习的大好机会。在梅兰芳、李和曾、袁世海等老前辈的关怀和指导下,使杨秋玲的“戏窍”大开,技艺精进。《穆桂英挂帅》的排演为转年她《杨门女将》的成功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在近三十年的艺术成长道路上,杨秋玲最难忘的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对她的教育和培养。一九五九年到六三年的五年间,杨秋玲有较多的机会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毛主席总是亲切地叫她“小杨”。听过她清唱的《女起解》、《宇宙锋》、《凤还巢》等一些京剧选段。有一次她唱了《花木兰》中的一段,毛主席非常赞赏,耐心细致地给她讲解了《木兰辞》,并勉励她要不断进步,很好地为人民演唱,要不愧为工人阶级的好后代。周总理更是经常关心她的进步和成长,称她们是党亲手培养出来的第一批新中国戏曲演员,要她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并且帮助她们解决了生活、学习、艺术上的许多具体问题。毛主席和周总理这些亲切的教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殷切的期望在杨秋玲的思想上扎下了根,成为她在艺术和政治上勇往直前、抗拒腐恶的力量。在那“四人帮”横行肆虐,腥风血雨,百花殆尽的时期,杨秋玲被迫中断了她的艺术生命,成天打字幕、搬景片、装车卸车、下农村插秧割稻,未有尽时。有些好心的糊涂人曾劝她给“江妈妈”写封信或可改变一下她的处境。杨秋玲拒绝说:“党和老师没有教导我吹牛拍马,而是教育我为人民服务。我不能为了自己演戏而去低三下四。叫江妈妈,讨来的戏我不唱!”在政治上具有骨气的杨秋玲,在艺术上也表现了她高尚的不卑不阿精神。直到今天,在选择演出剧目上,杨秋玲仍然坚持:思想内容不健康的戏绝对不演;对好的传统戏和现代戏自己一定要下功夫努力演好它。这就是党和时代赋予杨秋玲的政治力量。

艺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就在《杨门女将》声誉初震的时刻,敬爱的周总理对杨秋玲表露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并向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九六一年六月周总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说:“解放以来,我们培养出很多人材,但是从发展观点来看,还是不够的。杨秋玲在香港被称为‘小梅兰芳’,但是实际上她离梅兰芳还远得很。如果不给她时间加强训练,过几年也会垮的。我们培养人材不能起一个垮一个”。杨秋玲没有被已取得的荣誉所牵绊,她以更加勤奋的学习和锻炼来提高自己的艺术。在周总理讲话后不久,有一天杨秋玲在文联大楼门前遇到了梅兰芳先生,梅先生招呼她说:“秋玲!我正要找你呢,总理嘱咐我有时间给你把戏收拾收拾。”啊,多么好的总理,多么好的梅先生啊!杨秋玲早就有这个愿望,可是梅先生的工作和演出那么繁忙,她怎好再给他增加负担呢!现在世界闻名的戏剧大师在周总理的嘱托下主动要给她说戏,这使杨秋玲又是兴奋,又是感动。杨秋玲忙问梅先生:“您看我什么时候找您?’,梅先生略想了想说:“我实在太忙,家里又老来客人影响说戏,正好这些日子我有戏,我看你就到后台来吧,又得说,你还能看。”就这样,在梅先生演出期间,杨秋玲便取得了进入梅先生化妆室的“特别通行证”。在化妆室里,梅先生一边化妆一边给杨秋玲说戏。“你先念一下《宇宙锋》里的引子吧!”“杜鹃枝头泣,血泪暗悲啼—”梅先生听了,告诉她在念到“悲”字的时候要略带些颤音,一方面表现赵艳蓉的悲伤心情,同时也可以在这时候暗中换气。梅先生还指出赵艳蓉的三处起叫“爹爹呀”都不相同,要各有区别。听到赵高说“明日早朝送进宫去”,第一次叫,带着责怨的语气;听到“难道你不遵父命”后,第二次是气恼;听到“难道你敢违抗圣旨”,第三次带着怒恨。梅先生给她说得很细。在动作身段上,当赵艳蓉佯装疯癫、拔须戏父时,右手食指和拇指捏着拔下来的胡子,左手抽赵高的肩后要从右手的下边去捏胡子的另一头,再翻掌吹须才真实,因为当她拍肩时那根胡须应该搭拉下去了。梅先生诲人不倦,杨秋玲学而不厌,给梅先生化妆的一位同志对秋玲说:“秋玲,梅先生能这样给你说戏,你真造化!”几天里杨秋玲从老艺术家那里得到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老梅兰芳对“小梅兰芳”的这次艺术传经,将成为佳话被记载在戏曲史上。

吸吮着党的乳汁,在五星红旗下成长,在社会主义舞台上成名的著名京剧演员杨秋玲,粉碎“四人帮”之后,如一颗明亮的星星,在百花齐放的戏曲舞台上,又以她那明丽的清辉,为党和人民争光。京剧《杨门女将》重见天日后,杨秋玲扮演的穆桂英,又挺枪跃马英姿飒爽地奔腾驰骋在舞台上了。盘马弯弓英雄胆,老谋深算大将风。从那随风飘动的靠旗上,从那惊沙走石的趟马里,从那沁人心脾的唱腔中,使观众感到这个穆桂英不仅勇似当年,而她的精神气质更胜过了当年。京剧《杨门女将》是一九七七年在华主席和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下,第一个从“四人帮”的禁锢下解放出来的表现历史题材的戏。这是当年杨秋玲的成名作。曾记得,一九六0年初,中国京剧院四团的《杨门女将》演出以后,立即声闻万里,誉满四方。《杨门女将》的彩色舞台艺术片在香港初映,便立刻醉迷了广大的香港观众,使杨秋玲赢得了“小梅兰芳”的称誉。《杨门女将》的成功,使这颗年方二十四岁的京剧新星在剧坛上脱颖而出。京剧《杨门女将》是一出在唱、念、做、打上要求全面,而又非常繁重的戏。它既要求有文戏的深厚基础,又要有武戏扎实的功底。尤其对穆桂英这一英雄人物的刻划,既不同于《穆柯寨》时那种少女的天真烂漫、无所顾忌,也不同于《破洪州》和《天门阵》时那种年轻气盛的小夫妻间既爱且怨的情趣。《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生活阅厉和战场经验,都要比她过去丰富得多。性格上她越加深沉、越加成熟了。宗保殉国,她有丧夫之痛,边关失利,她又有救国之急。太君年高,她有风烛之虑,文广成人,她又怀慈母之喜。冷静下覆盖着炽热的情感,勇武中显露着将帅的风度。杨秋玲凭借自己磁实深厚的基本功,融汇了青衣、武旦、刀马旦和其他一些行当的表现手法,突出了稳重含蕴、落落大方的艺术风格,发挥了她善于表现人物气质和刻划人物精神世界的特长,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情满神真、栩栩如生的女将形象。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无一不是塑造人物的能手。随着他们生活素养和艺术造诣的提高,更不断地为他们所创造的人物灌注新的血液和营养。在恢复排演《杨门女将》时,杨秋玲以文化大**十年来的经历,作为深化人物的生活基础,发展了自己表演上的风格特点,进一步挖掘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深度,使她的穆桂英达到了新的高度。在第二场寿堂里,穆桂英惊闻宗保中箭身亡的噩耗,控制不住内心的激愤,当她要“禀太君即刻间发兵点将”时,却听到了太君传话请焦、孟二将入席以及婆婆柴郡主在旁的提醒,于是她猛省而停住了脚步,觉得不能使这个不幸的消息刺激高龄的太君。她强作欢笑迎接老祖母。杨秋玲就在这一扬一抑一放一收中,深刻地揭示出穆桂英感情上的发展变化,增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这种矛盾和痛苦在替花、饮酒时达到了极点。杨秋玲把这种复杂的心理表现得比当年更加深刻细致,真实感人了。

在穆桂英和杨文广母子比武一场,她看到儿子的武艺果然不错,掩不住内心的欣慰,但又要打打文广的骄傲情绪,这才一显身手,打得文广渐渐不支。就在那定输赢的关键时刻,盼望能够随军出征的文广只好哀求母亲让他一回,希望孙子留下的柴郡主急忙命令桂英不许相让,一心想带着文广同去的七娘却急得手足无措。这时穆桂英用枪把文广的枪架住,在“行弦”中看了看自己的儿子。先是大声唱道:“凭本领比输赢—”,这是遵奉婆婆的吩咐的表态,接着又轻声地说给文广:“我让儿三分!”杨秋玲的表演不仅准确地掌握和表现了穆桂英的心理活动,尤其在“我让儿三分”的半句唱中,通过眼光、身段和轻缓柔和的唱腔,很好地表达了一位英雄母亲对儿子正当要求的满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同志当年在为杨秋玲谈眼神的运用时曾经说过:好的演员出场要象画的佛像一样,头上有个光圈,演员的光圈要靠精神气质来实现,从人物的精神气质上放光。确实如此,杨秋玲在舞台上所显现的光彩犹如秋月扬辉,晶莹而含蓄饱满,柔美而脱洒清丽。她所扮演的人物每每给人一种白莲出水,清新脱俗之感。《杨门女将》中穆桂英,一个上马亮相,便能使人看出是位威震三军的帅才。《满江红》中岳夫人,凝眸不语,也俨然是位明书达理忧患深重的未亡人。她的那种光辉总是情致怡然,毫无做作。杨秋玲在《凤还巢》里所扮演的是温顺的程雪娥,她奉父命择婿,在窗外三番偷觑穆居易。这本来是个轻俏风趣的情节,表演上很容易失于轻桃。但是杨秋玲演来却能脱尽俗态,不失大家闺范的风度。诗文绘画都非常讲求“风骨”和“神思”。“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风骨有了,气质和神思也就掌握了,然后在表演上才能收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效果,杨秋玲在塑造她扮演的戏曲人物时,正是从勾划人物的风骨着力。她的深厚蕴籍、稳重大方的表演艺术风格,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浓淡疏密,浑然天成。杨秋玲所以能取得如此的艺术成就,是和社会主义祖国的各种客观条件以及她自己主观上的勤奋努力不断进取分不开的。

(转自京剧吧发帖关东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455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太极拳大师”薛乃印杀妻案 85杨式太极拳扎西大师

原文地址:“太极拳大师”薛乃印杀妻案作者:午后阳光2007年,澳洲媒体报道,在墨尔本中央火车站发现一个三岁左右的华裔女孩独自玩耍,有20多分钟的时间无人照顾,引起车站工作人员注意。报警后查看车站监控录像,发现小女孩被一个中年男子故意抛

电影《梅兰芳》中的京剧唱段 梅兰芳京剧唱段

第一出:《玉堂春》部分唱词(西皮二六)自从公子南京去,玉堂春在北楼装病形。公子约誓不娶妾,玉堂春立志不嫁人。(流水板)那一日梳妆来照镜,在楼下来了沈燕林,他在楼下夸豪富,胜比公子强十分。奴在北楼高声骂,只骂得燕林脸含嗔。羞愧难当回店去,主

男旦刘欣然:从公务员到京剧演员

男旦刘欣然:从公务员到京剧演员  男旦演员刘欣然33岁,北京人,曾经是北京市气象局的公务员,半路出家学习男旦表演,07年参演关锦鹏导演的昆曲《怜香伴》,31岁辞职下海成为职业男旦…..>>>详细位于北京前门大街附近的正乙祠戏楼,距今已有300

声明:《追忆京剧名家杨秋玲 追忆京剧大师梅葆玖》为网友三好骚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