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宋江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

扒着门缝看历史:宋江那些事儿都是没谱的 (2009-01-06 17:58:10)
标签:百家讲坛水浒宋江杂谈

这些天,央视又在讲《水浒》了。听了几讲,没有什么感觉。或许,《水浒》这本书太熟了。我家里有一套全本《水浒》,书边早已翻毛了,足见此书被阅读的次数之多。我第一次读《水浒》,应该是1975年。当年,全国上下,都在评《水浒》,都在批宋江,尤其是毛主席的一段批语,“《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可说是路人尽知。

最近在读《宋史》,有一件事是奇怪的。《宋史》有关宋江的记载,少之又少。或许,站在修史者的立场,对“造反者”是不屑一提的。可是,也不尽然。与宋江同期造反的,还有一个叫方腊的人。宋史中就有《方腊传》,在众多纪传之中,也有大量提及方腊的字句段,其内容显然比宋江多得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年批宋江,也曾将方腊先生拎出来晒晒,比如,就曾读过一部《方腊传》,作者居然是“北京汽车制造厂工人理论组”,读起来,还算是史料丰富的。这些史料,据信,都是从正史或者野史里来的。

宋史中,有关宋江的记载,大致有这么几段,散见于浩大的书卷之中。这些内容,现在也常被人拿来用。

比如,徽宗本纪载:“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另有《张叔夜传》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侯蒙传》也有提及:“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上述记载,大致可以了解宋江的基本信息。其一,宋江确有其人,也确在山东等地起事。其二,宋江有才,确有过人之处,以致“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三,宋江仅是流寇而已,“转略十郡”,曾转战各地。有关他在梁山水泊“落草生根”的事,史书似乎也根本没有提到过。后人估计是依据史书中的一句话“梁山泊多盗”,将宋江演义到那儿了。其四,宋江起事的规模有限,手下之众,谈不上浩浩荡荡,估计也就是几百到上千人,亲信随从仅有三十六人,而不是一百单八将。翦伯赞先生编着的《中国史纲要》,似乎也是持这一观点的。其五,宋江并非百战百胜,“三败高俅两赢童贯”,这是完全不靠谱的。宋江后来战败而降,也不是主动受招安。招降宋江的人,叫张叔夜,其出名,似乎亦不是招降宋江一事,而是后来的一段,说其被金人所虏,途中不屈自尽,从而名垂青史。史界也有另一说法,称宋江之降,是一个叫折可存的人干的,他也是名人之后,其家族几代人一直为大宋王朝镇守西北边陲。1938年,《折可存墓志铭》被发现,其中便记载说,他在随童贯征方腊回师途中曾顺手拿下了宋江。

或许是有关宋江的史料太少,而《水浒》的影响太大,史界因此才会有人专门下功夫去作考据的工作。最有影响的学者,当推余嘉锡先生。余嘉锡,字季豫,湖南常德人,清光绪二年(1876)进士。余嘉锡先生自幼禀受庭训,立志著述,擅长注疏批书。民国后曾随赵尔巽先生编撰和审阅《清史稿》,也曾任辅仁大学教授,国文系主任,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职。1955年元月在北京病逝。余嘉锡学贯古今,著作等身,著有《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四库提要辨证》、《世说新语笺疏》、《汉书艺文志索隐》以及《余嘉锡论学杂著》等。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

1935年,余先生写下了著名的《宋江三十六人考实》,此文后收入《余嘉锡论学杂著》。余先生以治史学的方法考索《水浒》故事之本事,对《水浒》中近20人的原型进行了考证。宋江三十六人,史书只是笼统称之,余先生则据正史野史,侃侃谈来,甚有意思。余先生笔下,大致推断的三十六人,计有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说来有意思,这两天央视“百家讲坛”说得有声有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并不在其列。不过,余先生的考据工作,似乎也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人和他们身上发生的事,可能有原型,但不一定都是同宋江有关系的。比如那个打虎英雄武松,杭州等地的方志,均有记载。但是, 这个武松,原来只是个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并因功被提为提辖。武松后来也没有入梁山泊为盗。他因得罪权贵,被人诬谄而罢官。后来的后来,武松手刃蔡京之子、人称“蔡虎”的蔡鋆,结果被捕,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碑称“宋义士武松之墓”。呵呵,《水浒》之事,看来基本都是后人附会的。

全本的《水浒》,后来被明代著名批评家金圣叹腰斩了。其腰斩的内容,便是七十一回以后受招安并受命征方腊的故事。金圣叹批《水浒》,自有其“忠君”的思想基础,在他看来,宋江江倡众造反,抗拒王师,毫无忠义可言。此处不提。不过,宋江受招安,并征方腊之事,史料未见记载。宋史中提及的内容,也仅仅是侯蒙先生的建议而已,宋徽宗也仅仅是赞其“忠臣”,并未“批复同意”。从史料看,宋江在宣和元年起事,宣和三年二月战败而降;方腊则是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起义,到次年二月则败局已定,四月被俘。如此看来,以时间论,还有“两个月”间隙,可以去帮着童贯去征方腊。可是,史书所有的记载之中,根本没有提到宋江什么事。宋朝的枢密使童贯亲率15万大军征方腊,其部属之中,就有名将王渊、辛兴宗、韩世忠、折可存等人。值得一提的是,前所提及的折可存墓志铭,倒有一段记载,说其平定方腊之后,“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当然,也有一说,说明宋江是降了再反,故而被折可存所擒,云云。不过,也没有什么依据。从这个角度上说,金圣叹将宋江征方腊的故事,一刀斩了去,还是有点意思的。哈哈。

宋江其人的人生结局,史料亦无记载。他是起事了,也受降了。但后来如何呢?不知道。这一历史悬案,史界历来有争执。主要是正史未见记载。野史之说,又无依据。有些野史,还说得相当离谱,不仅说其“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也征了方腊,甚至后来还陪着宋徽宗画画,跟蔡京蔡太师学练书法……总之,均不可信。当然,也有野史说到,宋江受降后,他和他的部属全部被杀了。金圣叹批本添加的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捕杀的情节,是不是受此影响,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宋江的结局,没有人知道。他在正史中消失了,却在各种通俗唱本中丰满起来。南宋时的《宣和遗事》,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版本。明人施耐庵写《水浒传》,以及后来罗贯中改续的几十回,便是以《宣和遗事》为蓝本的。梁山好汉的故事这才家喻户晓而妇孺皆知。宋江这位郓城小吏,仗义疏财、结交江湖,人称“及时雨”的形象,才真正地深入人心。

因此,《水浒》是小说,宋江只是文学形象。它与历史的联系,是相当相当少的。宋江在梁山泊的那些事儿,纯属子虚乌有。我们今天读《水浒传》,那是万万不可将小说演义等同于历史书来看的。写这些文字,仅仅是想说明,百家讲坛的评《水浒》,评小说就评小说,不必过多引入宋代的史料、以及当时的社会风俗,太绘声绘色了,效果是好了,却有真假难辩之虑,结果却不一定是好的。这是一定要注意的分寸。否则,可能会误人子弟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4657.html

更多阅读

百家讲坛 宋江 百家讲坛全集

一上午都在客户的办公室里,这也是我最近经常呆的地方~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一打你电话问你在哪你就说在客户的办公室啊,难不成被人家收了去?!我总是笑答:客户的办公室比我自己的大!当然,我未解释,是在不同的客户的办公室里.正因为如此,

为何说宋江的权谋都是半吊子 半吊子的悠闲生活

“鼫鼠五技”话宋江文/赵炎导语:宋江的权术,其为谋权,而不能尽人心;其为掌权,而不能立功名;其为固权,而不能循法治,最后的丧权也就是必然的了。权术的成功,取决于个人实力和上无私心,而宋江“文不能定国,武不能安邦”,兼具私心太重,想不做鼫鼠也

宋江的老婆在哪里 宋江在哪里题反诗

宋江的老婆在哪里原创:上海阿蔡水浒传里曾经介绍过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吃了官司,后来被阮小七等救走浪迹江湖。再后来又坐上了梁山水泊的山寨头把交椅和朝廷的一大官员。自从施耐俺写了水浒传之后,天下人乐滋滋地把这些故事连说带看地传

声明:《历史上真实的宋江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为网友菊攻大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