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川诗歌浅析 郭小川

一诗人郭小川

郭小川的诗是最令我矛盾的诗,郭小川的人是最令我纠结的诗人。

做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最负盛名的政治抒情诗人之一的郭小川,在那个年代曾以他最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过无数准备为新中国贡献此生的人们。从郭小川的生平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这并不影响他诗人气质的养成,甚至帮助了他别样诗风的开创。抗战爆发后,他“带着泪痕投入红色士兵的行列走上前线”,在八路军120师359旅政治部“奋斗剧社”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抒情诗生涯。可以说是一个从内心到行动都支持我党工作的红色诗人。

谈到郭小川的诗,不得不说他的个人性格,而看一个人的书信日志便是了解一个人性格的最好办法。从郭小川写给他妻子的家书上,可以毫不费力的看出郭小川时刻保有的如火的激情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因为从家书上你会惊奇的发现,郭小川以“亲爱的蕙君”“我最最亲爱的人”开头,和以“吻你”“再次吻你”结尾的书信格式一直持续到他四十七岁。这足以证明这个有着火一般热情的人有着天生的诗人潜质。而也许是时代原因和个人信仰,在信中郭小川每每提及要他的妻子积极工作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且由于是中国作家协会成员和人民日报的特约记者,对于各种会议、领导讲话的精神的领会都几乎以主流媒体的口吻记叙在书信里,甚至对妻子入邢台干校都可以说“当然很好”,可见其一贯的对新中国的拥护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当然写《望星空》时曾有过动摇,但很快被作者否定)。

作者在1969年之后的书信中一扫往昔的热烈明快,代之一种低缓沉稳。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郭小川和他的妻子也都入干校学习,并遭受迫害。在文革后期,原本作为“潜写作”,郭小川创作了《团泊洼的秋天》等诗。这可以说是他诗歌创作道路上的绝响,是一个政治抒情诗人最后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

了解了这些,我们便可以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历史的角度走进这个诗人,走进这个五十至七十年代最最传奇的诗歌的世界。

二“冬天里的一把火”——小川诗歌

于1961年初写成的《向困难进军——再致青年公民》作为《致青年公民》组诗中更成功的一首,在当时的青年读者中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首诗采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体”形式进行创作。初看这首诗,可以鲜明的感受到政治抒情诗的所有特点,像“让我们/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向困难进军;不仅用言词/而且用行动/说明我们是真正的公民……”等句子让一种宣传鼓动的情绪溢于言表,诗人自己也说,“那时候,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号召已经响彻云霄,我情不自禁地以一个宣传鼓动员的姿态,写下了一行行政治性的句子,简直就象抗日战争时期在乡村土墙边写动员标语一样。”(《月下集﹒权当序言》)我们知道,诗歌一旦以宣传鼓动为目的就很容易缺乏内涵而显得生硬干瘪。作者为了尽量避免流于游词空话和声色俱厉的呼喊,引用了很多意象来做政论的铺陈,比如说开篇的“骏马/在平地上如飞地奔走/有时却不敢越过/湍急的河流;大雁/在春天爱唱豪迈的进行曲/一到严厉的冬天/歌声里就满含着哀愁。”,虽然不算精致,但也起到了很好的溶释情感的效果。很多人认为这首诗与诗人后期的诗作相比要粗糙一些,缺乏艺术上的锤炼,作者自己也说:“那时,我既没有思索多少创作中的艺术表现问题,平常又没有留心过捕捉和积累生活中的形象和语言,只是随心写来,不加修饰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情”。但我认为,从语言的自由度和用词的准确性上,这首诗要较后期很多作品更加自然流畅。我国诗歌自古便有“不以词害意”的说法,《红楼梦》中林黛玉更指出词句和格调规矩都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而为了押韵而生搬字眼更是作诗的大忌。郭小川的诗歌,尤其是经过“艺术上的锤炼”的诗作,多有“犯忌”之嫌,个别词语略显生硬和牵强。当然基于时代的限制,我们不可以苛求前人样样兼备,在此也不过是提一点愚见罢了。总之,这首诗在将抒情、体现人生哲理和作政治宣传三者融合上,做出了杰出的典范,“在当时同类主题的诗中居于高峰”(杨匡汉,杨匡满:《战士与诗人郭小川》)

在1962年郭小川借青纱帐和甘蔗林两个意象写成的感物咏怀的政治抒情诗《青纱帐——甘蔗林》,以作者锐利的眼光和奇伟的想象将青纱帐和甘蔗林巧妙地联系起来,并以时代为背景,歌颂时代,以生活为素材,吟唱生活。在节奏上,郭小川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一三行、二四行相对,并且节奏跳跃如“叮当作响的流水”(郭小川:《谈诗》)的诗句,如“呵/老战士还不曾衰老/新战士已经成长/我们的人哪/总是那样胆大 心细 性子刚;呵/老一代还健步如飞/新一代又紧紧跟上/我们的人哪/总是那样胸宽 气壮眼睛亮”,在阅读时带给人一种新鲜感,增加阅读的趣味,在这首以长句反复吟咏,号称“新辞赋体”的诗中可以算做一个亮点。

我认为郭小川艺术性最高、也是最令我感到矛盾的诗就是林区三唱之一的《祝酒歌》。这是一首典型的政治抒情诗,但它以真挚的情感,高度凝练又不失变化的语言,彻底颠覆了我对政治抒情诗的认识。郭小川在这首诗中用瑰丽丰富的想象,民歌式新颖活泼的语体,巧妙运用比兴的手法,畅快地抒发内心的感受!比如开篇就有这样的诗句:“三伏天下雨呦,/雷对雷;/朱仙镇交战呦,/锤对锤;/今日晚上呦,/咱们杯对杯!” “骏马呦,/不用鞭催;/好鼓呦,/不用重锤;/咱们林区工人呦,/知道怎样答对!”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让政治抒情诗从古典诗歌中吸取营养,兴中设喻,给人以清新明丽的感觉。

之所以这首诗能突破政治抒情诗的艺术局限,也许是因为诗人以热烈真实的感情替代了机械生硬的宣传,以鲜明奇特的比喻和生动鲜活的口语代替了干瘪苍白的说教。这些特点在郭小川以前的诗歌中也有体现,但都不如这首诗中完美和彻底,“老寿星啊,白须白发白眼眉”“好兵将啊,白旗白甲白头盔。”等神来之笔,更让郭小川在当代诗坛的十七年文学中堪与前期的艾青、后期的顾城相媲美!

在大跃进年代,如果一个人从狂躁虚假的政治喧嚣中冷静下来,就会感到身边人的可笑和这个时代的错乱。《望星空》就是郭小川在这个时期的反思作品。作者慨叹人在宇宙的面前是如何渺小,思考这种在星空眼中如过眼尘埃的一切是否有意义等终极问题。作者在这里剥离大跃进年代所有人都披挂的伪装,勇敢地提出反对的声音,让今天的人们知道在那个时候还有人具有未曾泯灭的良知,并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甘心做主流话语的传声筒、留声机。这种“哀吾声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情思让人们看到那个时代并不是只有一个声音、一种色彩,这种思想觉悟达到了当代诗坛的一个崭新高度,是其他政治抒情诗人难以企及的。但很遗憾的是诗人在发现了这种个人与宇宙的不对等后并没有把它上升为一种终极意义上的哲学思考,而是直转为对自己先前思想的否定。也许这种否定是那个特殊的年代的不得已而为之,但不得不说它使这首诗变得不完整,甚至有了瑕疵。但在当时能提出这种观点也实属难能可贵,我们不能对历史人物求全责备。

在文革后期,郭小川创作了《秋歌》《团泊洼的秋天》等作品,以一种潜在写作的方式抒发一个被“历史的错误”冤屈禁锢的战士的心声!但我不能确定这些诗中对党的人民忠诚的大声宣告是否还发自内心,因为在经历过文革后,人与人之间由于互相猜忌已经渐渐疏远,迫害自己、诬陷自己的人都来自党和人民,那么在肯定自己没错的同时又如何忠诚于党和人民呢?像钱钟书、杨沫等大批知识分子在文革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说郭小川对那个年代没有反思,是不会让人接受的。也许是世界变化太快,今天的我们(80后)已经很难再体悟一个共产主义革命者的拳拳赤子之心,但郭小川在这些作品中流露出历史的真实的声音是不应该被埋没的。

郭小川诗歌浅析 郭小川

是战士,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

要革命,决不能止步不前,哪怕面对刀丛。

作为中国现当代成就最高的60位作家之一,郭小川以其磅礴的气势和高超的技艺将政治抒情诗这一文学体裁带上了新的高度,并赋予这种原本并不健康的文学形式以新的灵魂,使其重回五四时期周作人提出的“为人生的文学”的轨道上来,再次具备了一种文学形式所应有的人文价值。我认为这是郭小川对当代诗歌所做的最大的贡献和突破。

(由于相关资料实在稀缺,所以本文内容不能对郭小川的诗歌做横向和纵向的整体把握,所做分析未免流于浅显,望读者见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4867.html

更多阅读

为演歌着迷,喜欢石川小百合 石川小百合在日本地位

第一次接触到的日本演歌是细川演唱的《浪花节人生》,特别是和小邓的比较起来,才明白什么是大和风味十足的演歌。再次受演歌吸引是石川小百合的《津轻海峡冬景色》,同样熟悉的旋律,听过小邓的中文和日本版本,是喝香茗的感觉;而石川的演唱则

甘蔗林与郭小川《青纱帐--甘蔗林》 甘蔗林一眼望不到边

湛江遂溪螺岗岭下的甘蔗林……(广丰糖厂-前进农场,我老家,嘿嘿)《甘蔗林——青纱帐》郭小川看见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去青纱帐!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想起了青纱帐,我怎能不迷恋甘蔗林的风光!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动战士

序邓小川诗集《微风如你》:穿过黑夜的火车序一 张德明

感谢张老师精彩的序和鼓励!序邓小川诗集《微风如你》:穿过黑夜的火车(序一)张德明迷醉于石椅上的梦境一阵断然的鸣笛划开寂静的夜空一列火车开进了黑夜猫舔舐流血的伤口秃鹫,断翅忍着巨痛奔跑,一列火车驶进了我们的睡眠梦里有

声明:《郭小川诗歌浅析 郭小川》为网友暗香浮动红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