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白沙液,今日几人知—浅谈昔日名酒的兴衰 白沙液街两厢棚户

v长沙名酒昔日与茅台齐名 毛主席饮后取酒名



我对酒有一种天然的情钟,每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到超市或烟酒专卖,大型商场逛上一逛,逛的目的是去看看各地的名酒以及不出名但当地曾经或正在热销的酒。这次来长沙我依然如故去看酒,而且是只看普通的酒,因为普通的酒才代表一个酒厂的品质,这次来长沙,感触很深,啤酒吗一看就是燕京、雪花、青岛、哈尔滨两家国内的企业两家已经被国际化的合资企业。白酒看到湖南特色的有邵阳大曲、白沙液、德山大曲、更多看到的是来自各地的酒、比如北京的红星、海南的鹿龟酒、四川的泸州、还有河北徐水的酒、特别奇怪的是北京一些没有名气的酒厂的酒居然也登上了这个繁华之城。呵呵不能不说军功二锅头,在北京都没有人喝,这个地方居然是超市就在卖,而且更奇怪的是居然好几种酒都是北京的二锅头,仔细一看厂家居然还有河北徐水生产的,那么长沙的酒怎么就没有那?v 葫芦状的白沙液酒勾起了不少市民对往事的回忆。v 说起葫芦形状、白色瓷瓶装的白酒,长沙人脑海里第一时间冒出来的肯定就是白沙液了。在河西岳麓山下还有一条以白沙液命名的街,当年的酒厂就在街边,一到酿酒日,酒香飘满整条街道,成为当地居民一段美好的回忆。当年的白沙液酒,上过国宴,馈赠过国际友人,还远销东南亚和西班牙等地。如今的酒厂已迁出白沙液街,本期“那些年追过的老品牌”,为大家讲述白沙液酒老品牌的故事。v昔日v毛主席饮后取酒名v 狭窄的街道、杂乱的店铺……白沙液街热闹非凡。时过境迁,在当地新一轮建设中,随着白沙液老街的缩短,白沙液酒厂老厂区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商住楼。v如今打开白沙液酒的相关网页,毛主席为其取名的老品牌故事仍然是引以为荣的骄傲。1974年,毛主席到湖南考察,适逢主席生日,乡亲们向毛主席敬献一杯湖南的好酒。毛主席品尝后回味无穷,遂问该酒由来。在旁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长沙酒厂酿的酒,未有酒名。”主席听了,端起酒杯又尝了一口,随手拿起白瓷葫芦瓶,看了看说:“这酒很好,是取白沙古井之水酿造成的酒,酒质味道都不错,叫‘白沙液’好了。”v故事v白沙高粱酒一买就是一壶v 白沙液经毛主席亲自命名,自此就以其特有的湖南味道在市场上立足,到后来更是与茅台酒、五粮液齐名,并跻身国宴用酒之列,远销东南亚和西班牙等地。v “最开始叫长沙酒厂,后来才改为白沙液酒厂。”今年64岁的郭德威在白沙液酒厂附近居住了近半个世纪。他介绍,酒厂以前属于长沙市一轻局,1952年建厂时,厂房是三栋独立的砖墙构造,有蒸酒、灌酒、蒸汽等车间,忙忙碌碌的。“7毛5分钱一斤的白沙高粱酒,每次一买就是一壶子,5斤重吧。当时到门市部买,有时还要排队呢。”提起白沙液酒,郭德威倍感亲切。那是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也是白沙液酒厂生产销售红火的时候,郭德威经常拿上一个酒壶,去街边的白沙液门市部买酒。“这酒喝起来不闷头,口感好。”郭德威回忆起来依旧满口噙香。v“我有个亲戚现在还在酒厂上班,他经常会提一瓶酒来送给我,白色的瓷瓶,还是从前的味道,很好喝。”在白沙街附近的杜家塘,居民刘伯球对白沙液酒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v今日v酒厂已迁出白沙液街v 白沙液酒过去的辉煌有目共睹,在省图书馆一份电子资料中,记者看到,1991年至1994年四年间,白沙液酒厂累计创利税7000余万元,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白酒大中型企业利税百强企业”,在1994年香港国际名酒博览会上获特别金奖,慕尼黑国际酒类博览会金奖。v2003年,白沙液酒厂在白沙液街的老厂房因企业改制等原因被拆,新厂房在老城区外择址另建,如今仍在生产。白沙液酒厂原址新建成的是麓山才苑三栋商品房,街道两侧菜场不时传来吆喝声。v 在白沙液街所在的溁湾镇社区,有居民院子里摆满了酒缸,缸上标有酒价及电话。记者了解到,他们大多是下岗工人,现在开小作坊经营些散装酒,来买酒的人不多,且以中老年人为主。
v白沙液:艰难的自我救赎v v曾风靡一时、声名远播的白沙液究竟有着怎样的沉浮故事?在这漫长的沉寂过程中,它又在进行着怎样的自我救赎?v  曾风靡一时、声名远播的白沙液究竟有着怎样的沉浮故事?在这漫长的沉寂过程中,它又在进行着怎样的自我救赎?vv  位于长沙市岳麓区观沙岭工业园内的白沙酒业厂房如今看起来略显萧条,很难想象,20年前,在其酿造的白沙液一瓶难求的时候,这样的厂房内外是何等的繁忙与景气——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络绎不绝,白酒专家纷纷前来考察学习,车间内日夜作息——那样的记忆留在了老一辈白沙液人的脑海里,日渐远去,慢慢地变得模糊不清。v  不可否认,白沙液曾经的辉煌是个奇迹,作为兼香型白酒的鼻祖,白沙液甫一面世便受到万众之宠。它结合了茅台的香、五粮液的醇,到上世纪80年代末,它更是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征服了湖南、东北三省、内蒙、北京、天津、河南、河北、湖北乃至产酒大省四川等市场,风头直逼茅台与五粮液,并与其合称“国内三大名酒”,跻身国宴用酒之列。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中低价位的产品,白沙液的销售竟一度达到8800万元。在当时的市场背景下,这样的业绩无疑是让人惊讶的。v  然而,那个曾经让消费者无比青睐的葫芦瓶似乎在一夜之间便消失在了鳞次栉比的主流品牌之中,白沙液的传奇逐渐被增添上了悲凉的色彩,化成了从那个激情年代一路走来的老一辈湖南人眼中隐隐的痛,一痛20年。v  曾风靡一时、声名远播的白沙液究竟有着怎样的沉浮故事?在这漫长的沉寂过程中,它又在进行着怎样的自我救赎?v  历史的谎言v  2009年10月12日下午,有风。秋意瑟瑟。v  我慕名拜访了原长沙酒厂(白沙酒业前身)厂长、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常年技术顾问、中国白酒协会理事、兼香型白酒创始人之一、白沙酒业创始人之一肖继岳。v  在位于长沙市芙蓉路的白沙酒厂职工宿舍楼里,今年74岁的肖老向我回忆了一些有关白沙液的往事,以及讲述了他所了解的白沙酒业的现在。v  在原长沙酒厂的文化包装之下,绝大多数人似乎都接受了这么一个说法,认为白沙液酒是毛泽东命名的唯一一款白酒品牌。直到今天,各种宣传白沙液的文字依旧沿袭着这一个故事:1974年10月13日,毛泽东在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陪同下来湘考察,住在九所宾馆。12月26日,毛主席81岁生日。晚宴上,服务人员为毛主席挑选了一瓶湖南的好酒——“仿茅台”。长期在九所工作的接待干部代表家乡人民给毛主席敬上一杯酒。毛主席喝了一口,问:“这酒很好,是什么酒?”在旁的接待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长沙酒厂取白沙古井的水酿造的,酒质、味道很好,酿制几年了,还一直未有酒名。”主席听完后,端起酒杯又尝了一口,随手拿起印有“仿茅台”标签的白瓷酒瓶,看了看说:“这酒很好,是取白沙井古井之水酿造成的酒,酒质味道不错,不叫‘仿茅台’,就叫‘白沙液’好了。”“白沙液”由此诞生。v  这样的宣扬在那个标榜推崇的年代有着明显的功利企图,借助伟人的力量在当时的商业背景之下或许是最好的营销手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v  “这是一个谎言。”肖继岳老人说,“我们不能欺骗消费者,在这之前白沙液就已经以这个名字面世了,对于名字的选定厂里还特意开了会,我当时是厂里的技术负责人,我参与了讨论,所以我很清楚。”v  谈及白沙液的历史,肖继岳像是在翻阅一本印在脑海里的泛黄的画册,对于一个见证了白沙液兴衰之变的老人,他所表达的信息细微到了漫长时间中的很多片段,无论是永恒的定格还是连贯的画面,那都是与他自己的人生基本吻合的双重经历。v  1970年华国锋担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彼时,为接待宾客,华国锋提出了一条“三名”政策,即要生产出能代表湖南本土特色的名烟、名酒、名茶。而生产名酒的艰巨任务由当时的湖南省轻工厅落实交给了两大酒厂——长沙酒厂和常德酒厂。v  省轻工厅要求生产两种名酒,以招待外宾。为此,还特意成立了一个“三结合小组”。当时作为长沙酒厂的技术负责人,肖继岳被纳入队伍,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v  为了完成任务,三结合小组的成员辗转于贵州、四川、山西等地,一路考察学习,全国各大酒厂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从茅台到五粮液,再到山西的杏花村,他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下了各种信息。v  回到长沙后,肖继岳等人开始了大量而又繁杂的数据分析。经过反复调试,结合了茅台、五粮液、泸州等白酒工艺的白沙液样品终于伴随着一袭清香高调出窖,由此也奠定了其中国白酒兼香之源的地位。v  为了独树一帜,白沙液的外形包装由当时的轻工设计所负责设计,在反复修改设计方案后,最终清新典雅的白瓷葫芦形酒瓶被一锤敲定。v  1973年,白沙液以每瓶3块8角5分的价钱正式面世,并且一路高歌猛进,在风云际会的中国白酒市场上书写了一段难以复制的传奇。v  光环下的危机v  白沙液一经面世,便以其清香甘甜、醇而不腻的口感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名气也愈来愈大。在湖南,白沙液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征服了三湘四水的区域界线,逐渐地它被冠以“湖湘文化使节”、“湖湘茅台”等美誉。几乎没有人预料到,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白沙液所掀起的品牌风暴竟来得如此猛烈。v  1976年,中共中央发布批判“四人帮”的一号文件,文件中竟然提到王洪文与姚文元二人曾独处一室对饮白沙液,一瓶告罄后两人意犹未尽,居然相互争抢白沙液的白瓷葫芦酒瓶。文件下发,全国哗然,而白沙液更是借此名声远播。v  肖继岳老人回忆,1977年举办的全国食品博览会,白沙液一时轰动京城,展台外人们排着长队,争相购买。同时参展的其他白酒品牌却门可罗雀,少人问津。彼时,中国最权威的报纸《人民日报》专门开设了一个版面予以报道,白沙液宛若琼浆玉液,一瓶难求。对于那时的长沙酒厂,这无疑是足以载入史册的辉煌时段。v  “当时长沙酒厂的年产量只有几十吨,根本就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肖老回忆道,对于白沙液曾经的辉煌往事,他的神态流露着自豪与满足,“我们当时出差,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说是长沙酒厂的职工,接待单位都非常客气,住宾馆都不用给钱,给两瓶酒就可以了。”v  197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书记的周惠特意给湖南省政府的领导人写了封加急信件,希望能用白沙液予以庆祝。面对当时白沙液炙手可热的境况,曾担任过湖南省委副书记的周惠也只能借助个人能量。湖南省政府随后致电长沙酒厂,长沙酒厂连夜将两箱白沙液发送内蒙,要知道,在当时,两箱白沙液已经足够有分量了。v  白沙液的崛起一直以一种超常规的趋势疯狂生长。时间推移到上世纪80年代,它俨然化身成了代表中国礼节之邦的媒介。1989年,中央领导人出国访问,白沙液成了随团出行的一员,他担当起了文化大使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白沙液的市场已覆盖了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并远销日本、菲律宾、印度、泰国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v  面对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白沙液的年产量也开始逐年增加。从最初的每年几十吨,发展到了每年280吨。然而,这样的产量依旧不够,于是,1988年,长沙酒厂决定增加一个车间,在原有的基础上每年再增产850吨。一年后,位于长沙市岳麓区观沙岭的新厂房破土动工,1990年,厂房开始投入使用。至此,与位于白沙古井旁的曲酒车间一起,白沙液的年产量突破了千吨。v  在一片大好形势之下,长沙酒厂的产量也逐年上扬。仅1993年,白沙液年产量就达到了2000余吨,当年利税超过3000余万元。1991年至1994年短短四年中,长沙酒厂累计创利税7000余万元,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大中型企业利税百强企业”,“长沙市最佳效益企业”。v  就在白沙液看似被荣耀装扮得无比鲜亮时,1990年10月,54岁的肖继岳却离开了。v  从1979年担任厂长到1990年辞职,肖继岳在长沙酒厂完成了他的使命。离职时,肖继岳放言:“不出一年,白沙液就会被卖死!”不料,一语成谶。v  随后那些看似业绩丰盛的数据都不过是徒有外表的装饰而已。v  真正的危机其实才刚刚开始。v  尴尬沉沦v  对于白沙液来说,或许最风光的时候,也正是其最危险的时候。v  肖继岳担任厂长时正值白沙液迅速崛起,肖继岳秉持稳中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循序渐进,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增加产量。然而,市场的驱使作用超出了他的想象,他极力坚持的底线开始被外界的因素逐渐磨灭,他固执的维护着他所要保护的核心品质,只是相对于所有的阻力而言,他一个人的力量略显单薄。v  肖继岳担任厂长没多久便转职长沙酒厂党委书记,李化南开始担任厂长一职。面对白沙液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情况,肖继岳与李化南在经营思路上开始出现了分歧。v  长沙酒厂当时作为长沙市的纳税大户,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成为了李化南甚至一些政府领导人的首选之举。白沙液在各大城市屡屡脱销的事实更是让李化南等人按耐不住迅速增加产量的冲动。李化南私下和肖继岳商量,试图到其他酒厂购买大量基酒,再进行勾兑。肖继岳看来,白沙液之所以倍受欢迎是基于其独特的酿造工艺,这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盲目地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只会陷企业于沼泽之中,不能自拔。v  然而,肖继岳的坚持在当时的情景之下并没有得到认可,长沙市政府的相关领导开始介入此事。彼时,长沙市经委,一轻局的领导人开始找肖继岳谈话。肖继岳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方向,始终不退让。三次谈话未果后,长沙市政府开始强迫长沙酒厂实施增产计划,肖继岳自觉无力回天,还未到退休年龄的他索性向组织递交了一纸辞呈。上级领导为安抚肖继岳,欲调其到长沙啤酒厂担任总工程师,性情耿直的肖继岳心如死灰,毅然拒绝。v  1990年国庆节后,辞职不到一个星期的肖继岳受邀酒鬼酒,担任酒鬼酒常年技术顾问,并与当时任酒鬼酒董事长的王锡炳结下了深交,也为酒鬼酒日后纵横白酒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v  肖继岳的离开拉开了白沙液的落寞序幕。v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当时长沙酒厂上千万的产量中,坚持做纯正白沙液的比例不超过65%,随着新厂房的投入使用,这个比例越来越小,在过度追求产量的指导思想之下,白沙液的质量开始每况日下。随之而来的结果是,白沙液的销售热浪逐渐冷却,消费者用自身的体验证实了白沙液的自我毁灭。v  1992年,位于白沙古井附近的长沙酒厂曲酒车间被卖了长沙市地税局。v  1994年,长沙酒厂注销。随后被长沙啤酒厂兼并。而当时的长沙酒厂以负债4000余万元。v  在历经了如此跌荡之后,有人开始质疑的焦点指向了白沙液的兼香型特色,认为兼香型在新的市场下并不畅销。于是,被兼并后的长沙酒厂开始大刀阔斧地改变生产思路,将兼香型的白沙液改为浓香型,不仅如此,包装和酒瓶都被改得面目全非。v  可事实证明,这无非是一次劳民伤财的折腾而已,病急乱投医是当时白沙液最为切实的生存写照。v  随后,时任东风钢厂厂长助理的李应国接任厂长一职,1995年,长沙酒厂更名为白沙液酒厂。之后,长沙啤酒厂被燕京集团收购。一系列的变动宛若雪上加霜,白沙液的未来更加渺茫。v  在低谷倍受煎熬时,湖南省政府决定拨款200万,长沙市政府也随即输血160万,试图让曾经风光无比的白沙液起死回生,并成立了白沙液酒业文化传播公司。然而,在肖继岳老人眼里,这不过又是一次雷大雨小的无谓折腾。v  “白沙液问题的根源出在质量上,不加强质量把关,再多的投入也都是毫无意义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钟爱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品质与口碑。”面对自己一手打造的白沙液,如今的肖老已经在反复有感于无奈后变得淡然。v  看似宏伟的振兴计划却没有取得预计的效果,白沙液在市场上的反应也未见有何大的起色。不久,位于长沙市枫林宾馆的白沙液酒业文化传播公司也名存实亡。v  一直处于沉寂状态的长沙酒厂于2003年以负债形势进行了改制,白沙酒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301万。原厂长李应国以200余万的入股成为了大股东。面对百废待兴的生存局面,李应国变得焦头烂额。年年亏损的境况使白沙液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李应国被夹在力不从心的取舍之间,左右为难。v  2007年,白沙液全年投入的广告宣传费用为3000万元,而当年的销售额还远远低于所投入的广告费用,这样的生存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更为严重的是,白沙液的品牌持有人李应国逐渐将财富重心转移到了房地产领域,在湖南国大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应国的眼里,白沙液苟延残喘的现状已经超出了他的投入范围,他选择了观望的态度,白沙液的命运被压在了白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伟良和白沙酒业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纯身上。v  然而,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白沙酒业销售公司对外除了销售白沙液外,还售卖其他产品,甚至一些低劣的红酒。相对于其他酒业公司,这种现象是十分奇怪的。任何一个酒业公司旗下都会有一个子公司负责销售,子公司只会通过营销手段的调整销售自己的产品,而白沙酒业销售公司的情况只说明了一点,“他们活的很艰难。”上述知情人士如此说道。v  即便如此,白沙液固有的文化底蕴与品牌延伸依旧存在,对于一些投资者而言,这种吸引力是触手可及的。v  2008年,长沙白沙酒业润帝品牌事业部成立,所出品的润帝酒坚持重新打造口感纯正的兼香风格。总经理文军山、副总经理屈正武三顾茅庐,年逾七旬的肖继岳再度出山,免费担当起了润帝酒的技术顾问。v  有着成功操作内参酒鬼酒经验的文军山与屈正武试图重拾白沙酒业兼香鼻祖的风采,然而资本的捉襟见肘是制约他们大刀阔斧的瓶颈所在。白沙酒业董事长李应国并没有被他们的雄心壮志所打动,他继续抱着观望的态度,给足了自己进退有余的空间——如果润帝酒做起来了,那么他没有理由不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只是现在,他情愿悲观一点设想未来。v  肖继岳老人的再度出山将给白沙酒业的这一分支带来怎样的化学反应?如今生活清贫的他住在原长沙酒厂简陋的宿舍楼里,逼仄的房间内或许很难容下他对白沙液那份堪比酒浓的拳拳深情。v  插文1:白沙液的传奇逐渐被增添上了悲凉的色彩,化成了从那个激情年代一路走来的老一辈湖南人眼中隐隐的痛,一痛20年。v  插文2:“白沙液问题的根源出在质量上,不加强质量把关,再多的投入也都是毫无意义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钟爱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品质与口碑。”v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4984.html

更多阅读

史可为鉴,然几人读史? 读史可以明鉴

2013-06-12中国历史16次人口大灭绝有什么启迪?2013-06-09中国历史上十六次人口大灭绝1 秦末农民战争(灭绝率:70%;绝对人数:14000000)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一颗流星落下,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死土地分"。秦始皇就把陨石周围居住的人,全部杀了。

声明:《昔日白沙液,今日几人知—浅谈昔日名酒的兴衰 白沙液街两厢棚户》为网友被神隐藏的少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