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孤山”不孤(1) 秋游西湖孤山游记作文

杭州西湖----“孤山”不孤(1)

  孤山位于西湖西北角,四面环水,一山独特,山虽不高,却是观赏西湖景色最佳之地。


  孤山西接西泠桥,东连白堤,海拔38米,占地300亩。西面是“西湖十景”中排行一、二的“苏堤春晓”、“曲院风荷”,东北面是“西湖十景”中排行三、四的“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前可眺外湖,后可赏里湖,在西湖碧波环绕中,风景优美,白居易曾有词云:“蓬莱阁在水中央”。孤山既是风景胜地,又是文物荟萃之处,南麓有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馆和中山公园,山顶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东北坡有放鹤亭等。
  初到杭州,陪同你的导游或朋友会告诉你,杭州有“三怪”: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断桥”、“长桥”我已经介绍了,下面说说“孤山不孤”吧。
  孤山景色唐宋年间就已闻名,南宋理宗曾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把大半座孤山划为御花园。清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宫,雍正皇帝改行宫为圣因寺,与当时的灵隐寺、净慈寺、照庆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或许有的朋友要问: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的皇帝所占有,所以被为孤山。从地质学上讲,孤山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组成的,整个岛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

中山公园石壁上镌有“孤山”两字,笔力雄浑,为宋人所书
  首先需要申明的是,孤山内的所以景点都是免费的。
  去西湖边的孤山,可以选择从西泠桥进入,也可以选择从断桥进入。
  从西泠桥进入,公交车在“岳庙”站下车。网上经常介绍到某个站点可以坐几路车几路车的,但公交车线路是经常在变的,而网页内容基本是不动的,所以,我就不在这里介绍公交线路了。从岳庙沿着北山路向东数百米就可到西泠桥。如果是旅行社组织,从岳庙出来就是自由活动了,那到孤山去走一下是不错的选择。
  从断桥进入,坐公交在“断桥”站下车。从断桥到孤山有点路,一直要走到平湖秋月,但这一段风景非常美,特别是专程到断桥的游客,可以从这里去孤山。
  我的介绍,自然是从西泠桥开始。因为上一篇的内容就是西泠桥。

从西泠桥进而孤山,西泠桥后面就是孤山
  孤山位于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又因多梅花,一名梅屿。孤山为西湖群山最低的山,然而却是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中唯一的天然岛屿。它东接白堤,西连西泠桥,形如牛卧水中,浮在碧波萦绕的西子湖中。

从宝石山上看到的孤山形如卧牛,静卧在西湖中,一条白堤将外湖和里湖隔开

从北山路上看孤山

从北山路上看孤山

从苏堤春晓上看秋天的孤山

从苏堤春晓上看冬天雪后的孤山
  走过西泠桥,环绕着孤山,先沿着外湖的孤山路过去,再从平湖秋月附近走里西湖,容我一一道来。
  过了西泠桥,沿着外湖边的孤山路走,首先看到的是秋瑾墓。

位于西泠桥畔孤山下的秋瑾墓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号竞雄,华夏杰出女先烈,别署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墓为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绪三十四年(1908),生前好友根据秋瑾生前有“如果不幸牺牲,愿埋骨西泠”与岳飞为邻的心愿,将秋瑾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清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1981年9月复葬西湖原墓地。
  秋墓墓基高2米,上端汉白玉石塑秋瑾烈士像高2.7米。墓座正面有孙中山先生当年挽悼烈士的题字“巾帼英雄”。

秋瑾墓近景
  对于为推翻满清专制帝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女中豪杰秋瑾,孙中山和宋庆龄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中山称:“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
  离开秋瑾墓,在梧桐树的树荫下沿着孤山路继续往前走,西湖边的荷花、远处的苏堤就伴随着我。

沿着孤山路继续往前走,西湖边的荷花、远处的苏堤就伴随着我

沿着孤山路继续往前走,西湖边--的荷花、远处的苏堤就伴随着我
  秋瑾墓再往前不远处,就是俞楼。
  俞楼,清末著名学者俞樾的住宅。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曾任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后罢官潜心学艺研究,主持苏州紫阳书院。清同治七年(1868)任杭州诂经精舍山长。擅长古文字学,著述颇丰,为一代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章太炎、吴昌硕等都是他的徒弟。此楼为其弟子及友人在清光绪四年(1878)集资兴建,1998年9月重建。

位于孤山脚下的俞楼
  俞樾一家三口都非常的有文采。俞樾曾给灵隐的冷泉亭中的董其昌“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作答联“泉从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其妻曾作答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其女曾作答:“泉从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
  在俞楼和西泠印社之间的那片绿地,非常的适合文人墨客在闲余时修身养性。你来到孤山后,可别忘了去走上一遭哦。

这是俞楼和西泠印社之间的那片绿地,非常的休闲
  再往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泠印社了,也就百米之地。
  西泠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西泠印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泠印社的前门即南门,临白堤,面西湖。前门视野十分开阔,可远眺湖心亭。经过1983年西泠印社八十周年前夕整修,改高墙为矮墙漏窗,改小方门为圆洞门。墙上设漏窗8扇,门西7,门东1。门楣匾额“西泠印社”四字由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先生于1983年夏题书。

位于孤山的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立时值清末,金石研究和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在印社初创的10年,四位创始人团结同仁,集资、规划,“买山立社”,先后建造了“仰贤亭”等九处园林建筑,印社初具规模。1913年,举行了建社10周年纪念大会,修启(西泠印社成立启)立约(西泠印社社约),发展社员,公推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为首任西泠印社社长,并开展了集会、展览、收藏、出版等一系列活动。盛名之下,精英云集,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此后二十余年,西泠印社迅速发展,声望日隆,逐步确立了海内金石书画重镇的地位。受西泠印社影响,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海外社员把源自中华的金石篆刻艺术带回国内,在日本、韩国创立了全国性的篆刻创作与研究团体。西泠印社促成、推动了周边汉字文化圈内篆刻创作与研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此后,在1923年和1933年,西泠印社分别举行了建社20周年、30周年纪念活动,“罗列金石书画千余幅于社,张挂四壁,一时文采风流,声闻远布”。此时,印社的园林建设全部完毕。社内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楼台亭阁建筑精美,摩崖石刻星罗棋布,成为西湖园林的精华之处。
西泠印社山前柏堂建筑群一角
  在西泠印社南门的左侧是柏堂、竹阁和小莲池。
  柏堂为宋代遗迹,因堂前两棵古柏得名,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题诗咏之。额枋上挂有首任社长吴昌硕1915年所题“西泠印社”四字。堂内正中陈列有社员吴永良创作的《西泠印社先贤图》,两侧分别陈列着印社四位创始人和前已故五任社长的肖像及生平、作品简介,西泠印社百年来的部分大事记。
  竹阁,位于柏堂和莲池西,坐西面东。原为竹材,现已改为精巧暖阁式木结构建筑。据《西湖志》载原为唐代古迹,传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筑,并在此小住。因年代久远,竹阁几经迁移和重建,原在柏堂南,后移至柏堂西。现阁为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现主要作为印社艺术创作展览展销场所。
  柏堂前的小莲池,名曰小方壶,何时开挖不详。1953年被填埋。1982年西泠印社建社八十周年前夕重挖,种睡莲,设假山,假山上刻有印社社员李伏雨篆书“莲泉”二字。池内浮莲片片,生机勃勃,与池后的柏堂相映成趣。

西泠印社山前柏堂建筑群一角
  往上走,经过图书室和凉堂建筑群,就来到山顶的观乐楼和华岩经塔建筑群。

西泠印社华岩经塔建筑群一景。小小的文泉前是华岩经塔
  文泉西侧是一座华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第一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
西泠印社里的华岩经塔
  山顶上的汉三老石室,建于1921年。内藏迄今为止浙江省最古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及自汉魏以来至明清各代的原始石碑十多块。三老是汉代掌教化的官职,三老碑是三老第七孙名邯者所立,目的是让后代子孙在言语文字上知所避讳,并且记住祖先的德业,晓得祖先的忌日,便于后人祭祀。此碑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且“文字浑古遒厚,介篆隶间”,对于古代书法篆刻的研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三老碑立于公元223年,1852年出土于浙江余姚客星山,初归余姚周某,后转至江苏丹徒陈某。1921年碑运至上海,陈某拟以重金售于日本商人。印社社员闻知“犹不忍其沦于异域,而图永久保存之”,集60余人之力,捐集八千银元,向陈某赎碑运回浙江。1922年,首任社长吴昌硕专此写了《汉三老碑石室记》。“三老神碑去复还,长教灵气壮湖山。漫言片石无轻重,点点犹留汉土斑。”

西泠印社里的汉三老石室
杭州西湖----“孤山”不孤(1) 秋游西湖孤山游记作文
  山顶的观乐楼和华岩经塔建筑群中间的空地,已成为闲人和游客喝茶聊天的好地方。难得来此,当效仿古时的文人墨客在此赋诗作曲,谈古论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眼下无忧而乐,自然其乐融融。倒是一个年轻老外引起了我的注意。许是没钱喝茶吧,独自一人找了块石头坐着看书,四月下旬的天虽然不是很热,但太阳还是有点猛的,也不找个好地方。看我注视着他,老外抬起头冲着我腼腆地笑笑,继续看他的书。

山顶中间的空地,已成为闲人和游客喝茶聊天的好地方
  翻过山顶,来到西泠印社的后山北面。小小的门洞,只是在旁边安放了一块写有“西泠印社”的石碑,引导人们的进入。

西泠印社的后山北面小小的门洞
  从西泠印社后山的门洞下山,到后山的西泠印社石坊,是108级台阶,两边遍种着杜鹃和松树。

从西泠印社后山的门洞下山到石坊,两边遍种着杜鹃和松树
  走完108级石阶,就到了后山的石坊。后山石坊位于里西湖边的孤山脚下,距西泠桥仅多步之遥。原西泠印社后山无石坊,1918年西泠印社在后山临湖建造,与前山石坊遥相呼应。南面石坊有联为“以文会友,以古为徒”;北面石坊对联为“印传东汉今尤昔,社结西泠久且长”。石坊在“文革”其间被毁,后于1983年重建。

西泠印社后山的石坊
  写西泠印社,我从前山写到了后山。现在,我还得回到前山,以便完整的描述孤山。你说,我不累吗。
  西泠印社的隔壁就是著名的杭州楼外楼餐馆。楼外楼餐馆素有“佳肴与美景共餐”之誉,是杭帮菜的代表菜馆之一。由洪端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848),餐馆名来自于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的诗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楼外楼餐馆
  现在重建的楼外楼是按照1973年间周总理说的“要照顾整个西湖风景和孤山的环境,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要有民族特色”的意思设计的。楼外楼著名的菜色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等。但凡来过此餐馆的人一定要在此品尝这几道尤以“西湖醋鱼”为首的名菜。

杭州楼外楼餐馆
  再往前走,是一个上面挂着“珍珠馆”牌匾的大门,门前停放着很多电瓶车和自行车。来往这里数度,从来没有看到此门打开过。

位于孤山边的珍珠馆。此门我从未见打开过
  在西湖旅游,也有一些“野导”会忽悠你购买“正宗”的龙井茶,或是产自西湖里的珍珠。龙井茶是否“正宗”?我辈只知道龙井村的“十八棵御茶”,其后是产自梅家坞、狮峰的龙井茶,再其后又知道有“杭州龙井”和“浙江龙井”之分。但我辈不是正宗茶客,从来没有深入研究过茶叶。倒是知道西湖从来不产珍珠,你到杭州被导游拉到店里购买珍珠,那肯定是被忽悠了。
  不知这家店以前是否是导游定点的购物点而关门?不得而知。
  过了此,就到了中山公园。中山公园门口有两座汉白玉大狮子,是杭州目前最古老的汉白玉作品之一。

中山公园的大门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就已闻名。唐代有孤山寺,南宋时建西太乙宫、四圣延祥观,清代曾在此建行宫,康熙、乾隆南巡时都在这里住过。雍正五年(1727)改为圣因寺,与灵隐、昭庆、净慈三寺合称西湖四大丛林。192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原行宫的一部分建为中山公园(文澜阁、浙江省博物馆、浙江图书馆等处都是行宫旧址)。
  中山公园大门前是2005年国庆节前完工的“复旦光华”牌坊。

中山公园大门前是2005年国庆节前完工的“复旦光华”牌坊
  “复旦光华”牌坊原是康熙年间清朝行宫的牌坊,参照西湖老照片上的实景进行修复。在孤山路上的西泠印社和中山公园之间,西湖风光一览无遗,“湖中三岛”之一的阮公墩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中山公园大门内正对的石壁上刻有两个笔力雄健的彤红大字“孤山”,相传是宋人手迹。石壁两旁各立石亭一座,这是20年代末杭州市民为感激南洋华侨资助灾民而建的,亭台石坊上刻有“善与人同”的题额。改造后的中山公园,园内的一些行宫遗址现已经被隔离保护起来。

公园大门内正对的石壁上刻有两个笔力雄健的彤红大字“孤山”
  沿“孤山”石阶向右而上,便可见东侧有一处由亭阁假山、水池曲桥构成的精美庭园。庭园中央是以苏东坡诗句命名的“西湖天下景”亭,亭上一副以不同字体书写的楹联十分引人注目: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此联巧用叠字,顺诵倒读均成联。有人将叠字拆开,略加移动,读作“山处明,水处秀,山明水秀;晴时好,雨时奇,晴好雨奇”,别有一番情趣。

高处拍摄的中山公园内的“西湖天下景”亭

平处拍摄的中山公园内的“西湖天下景”亭
  中山公园高处还建有万菊亭、四照亭、团结亭,还有一处以湖石叠成的假山。有人会说孤山山顶是观赏西湖的绝佳地点,其实你在孤山山顶什么都看不到。到处都是大树,你在山顶闲逛没有什么感觉,如果有心,才会偶然在树枝的空隙看到西湖的点点滴滴。
  回到中山公园的大门,隔壁就是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
  省博物馆斜对面临湖处的建筑,叫“梅鹤轩”,名字可能取自于孤山后山的放鹤亭。“梅鹤轩”从形制和气质上不及“平湖秋月”那样张扬,没有那么宽敞的轩榭,没有大大方方地将手脚伸进湖里,但它的楼身更为高大魁伟,更显古雅沧桑。如果说“平湖秋月”是春风得意的年轻书生,那“梅鹤轩”就是老成持重的老者。

“梅鹤轩”茶楼
  “梅鹤轩”一侧临湖的古樟树更是西湖边令人尊敬的老居士,和“梅鹤轩”一般持重老成。古树身体倾向西湖,枝条树叶轻拂湖水,你依着我,我恋着你,默默无语,深情款款,风霜雨雪,生死相依。古树荫蔽着西湖,呵护着西湖,这份恋情从不招摇晃摆,而西湖依赖着古树,也滋养着古树,对古树的情意从来坚信不疑。而西湖为此平添了岁月感。

古树身体倾向西湖,枝条树叶轻拂湖水,你依着我,我恋着你
  进入平湖秋月景区的孤山路上,一段长长的粉墙将孤山路与平湖秋月隔开,让人对近在咫尺的平湖秋月平添许多遐想。平湖秋月景点我已在介绍白堤的时候介绍了,这里就不再说了。粉墙上的一个月洞门里,另一个月洞门的屏幕上正播放着西湖风光,倒是别有情致。

月洞门里的另一个月洞门的屏幕上,正播放着西湖风光的纪录片
  路上的鼓点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位大妈头戴凉帽,脚穿旅游鞋,斜背着坤包,休闲而时尚,却又旁若无人地打着腰鼓,自娱自乐,由南向北一路行进。



大妈头戴凉帽,脚穿旅游鞋,斜背着坤包,打着腰鼓一路行进
  匆匆几步,赶在大妈路经的前面,拍下腰鼓大妈的行进姿态。















腰鼓大妈在孤山路上自娱自乐
  孤山的前山讲完了,稍候再介绍孤山的后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5092.html

更多阅读

杭州西湖十景旅游攻略 杭州西湖旅游景点介绍

杭州西湖十景旅游攻略——简介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是一个湖泊型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杭州西湖十景旅游攻略_杭州西湖旅游攻略杭州西湖十景

杭州西湖一日游攻略 杭州旅游攻略一日游

杭州西湖一日游攻略——简介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5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 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湖中

杭州西湖----六和塔 杭州东站到西湖

杭州西湖----六和塔  为了写博客,2011年暑期结束前,再一次去了六和塔。  为什么说“再一次”呢。六和塔也不远,但上一次是什么时候来的已经忘记了,至少那个时候还不是数码时代,数码相机还非常的少。曾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来杭州

小学生秋游安全公约_Flora 小学生秋游安全责任书

我们就要参加秋游外出活动了,活动是快乐的,但是,如果不遵守活动的规则,发生了安全问题,那就变成乐极生悲。要使活动快乐的进行,作为小学生本人要有自我安全防范和保护意识。下面是我们就制定一些小学生秋游安全公约。1.早饭吃得清淡,有晕

转载 德不孤必有邻图、文 德不孤必有邻的典故

原文地址:德不孤必有邻(图、文)作者:乌江之子瞿扬袁海涌书法艺术官方网站http://www.yuanhaiyong.com/index.asp德不孤 必有邻星期一(7月25日)上午与杨总在新都木兰镇“中塑国际”临时办公室研究工作。临别时杨总告诉我说:明天我请书法家

声明:《杭州西湖----“孤山”不孤(1) 秋游西湖孤山游记作文》为网友幸福的格桑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