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生母—德妃娘娘死亡之谜 雍正帝 吐槽帝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雍正帝生母太后乌雅氏带着困惑、忧虑离开了人世。她的死是痛心也是一种牵挂,因为她在临死前也未能与亲生儿子、日夜牵挂的十四阿哥诀别,更没有能够阻止雍正帝放弃骨肉相残。对于乌雅氏之死,高阳先生在《乾隆韵事》中曾有如下一段虚构:太后先是绝食,宫女们怕受雍正责罚,千方百计劝太后进食,心地善良的太后也不愿连累别人,遂开始喝点稀的,逐渐恢复体力,一天雍正去给太后请安,闲谈之中太后突然站了起来猛地朝柱子撞去……她死在雍正面前……

高阳先生所描述的虽是虚构的小说,但在历史上,这种说法是广泛存在的,也是有官方基础的。当时的雍正帝曾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百般辩解,而令人奇怪的是雍正帝的儿子乾隆帝一即位就宣布此书是禁书,下令收回。雍正帝的母亲孝恭仁皇后在儿子即位才半年就去世,是不争的事实,而乾隆帝收回《大义觉迷录》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历史客观事实的存在,使得雍正帝生母之死成为一个令后人久久议论的话题。

雍正帝生母,乌雅氏,即康熙帝孝恭仁皇后,满洲正黄旗,是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在康熙帝生前最高位号为德妃,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被选入宫。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康熙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册为德嫔,时年20岁。康熙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祯,即后来的抚远大将军、恂郡王。康熙皇帝驾崩后,乌雅氏痛不欲生,饮食俱废,要以身殉死,追随康熙皇帝于九泉之下。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死,享年64岁。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与康熙皇帝一起葬入景陵地宫。经乾隆、嘉庆两朝加谥,谥号全称是:“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人们为什么对雍正生母之死感到疑惑呢?

据雍正帝说,康熙帝死后,德妃非常悲痛,想为康熙帝殉死,于是不吃不喝,而雍正帝百般劝慰,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德妃放弃了死的念头,并且能饮食、起居安顺。最后生病而死。《清实录》记载,太后于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生病,而五月二十三日凌晨2点就死在永和宫了。

在这里,人们不难看出《清实录》的记载不仅太简单,也太突然,什么病这么急暴让人快速死去呢?在《清实录》中,并没有记载太后得了什么病,只是说皇太后“哀痛深切”、“积哀日久”而亡。

对于乌雅氏为什么在几个月后突然死亡。

据考证,这与雍正帝对他亲弟弟十四阿哥的连续打击有直接的关系,因为雍正帝刚当上皇帝的时候,胤还在青海做抚远大将军,没有回到北京,而当回来的时候,雍正帝却不允许他与生母见面,不仅如此,还削夺了他的兵权,将他明着调往东陵看守康熙景陵,实际则是看押起来,时时令人监视。将十四阿哥的家人也看押起来,并永远停发禄米。看到这些,雍正帝生母很是担心自己小儿子的生命安全,因为她知道雍正帝为了巩固政权已经杀害了很多原康熙帝的心腹大臣,因此特召老十四来北京与她见面,或者说直接保护。可是雍正帝处处刁难,实在没有办法,也可以说在绝望中,雍正帝生母就死了,怎么死的,很可能就是自杀。其理由是,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未时突然“生病”,当天夜里就在居住的永和宫猝死,从得病到死,仅仅几个小时。而死后三天,雍正才让老十四见到已经死去的太后。在《雍正朝起居注》中记载,雍正帝这样解释太后的死因:“皇太后抚时增感与日俱深,疾虽未形,积哀实久,忽焉违豫,遽尔宾天。”然而七年后,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则是另一种解释:“母后素有痰疾,又因皇考大事,悲恸不释于怀,于癸卯五月,旧恙复发。朕侍奉汤药,冀望痊愈。不意遂至大渐。”据研究,太后吞金而死的可能性很大。雍正生母之死,可以说就是因为对雍正帝对待亲弟弟态度的绝望上,更可以认为是对雍正帝所说“仓促之间,一言以定大计”的否定。试想一下,一个命似残灯将尽的老人用含混不清的词语来口述遗嘱“传位于四子胤禛”是一个怎么样的场景。而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那份康熙遗诏上则这样写道: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还有人说,之所以康熙帝最终决定胤禛继承大统,原因是喜爱胤禛的儿子弘历,因为封建社会是家天下,皇位是父传子。其理由是:《李朝实录·景宗实录》记载:“当年十二月朝鲜官员听清朝告讣使译员讲,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知其不起,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即使真是如此,这里就有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如果说乾隆帝的继位是雍正帝按照康熙帝的意思办理的,那么雍正帝的第二子也不是弘历。这又如何解释?说白了,还是雍正帝即位疑问太多。

有人说,对于雍正帝生母来说,不管是她的哪个儿子当皇帝,她都应该是一样的心情。道理是应该这样,但前提是当上皇帝的儿子必须名正言顺,是合法继位,是按照老皇帝的真正意图继承皇位的。在雍正帝生母心里,也许她的小儿子胤祯才是一个本应坐在皇帝宝座上的人。因为她作为这两个孩子的母亲,心里更清楚胤禛的为人、秉性,雍正帝胤禛好玩两面性。用现在的话来说,装厚道而实际阴险,欺骗康熙帝,更欺骗世人。

据《皇清通志纲要》记载,胤禛在康熙四十一年十一月,同胤礽、胤祉、胤祺、胤禩一起被“开释”。这表明胤禛曾被禁闭或拘留。因为他在那时候搞争夺储位的活动中,大搞两面派的阴险手腕被康熙帝发觉,而给予的警告处置。雍正帝这种装葱行为,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他生母的眼睛。另据亲眼目睹康雍时期皇室内部权力之争的宗室成员弘旺所撰写的《皇清通志纲要》所载:四阿哥原名胤禛,十四阿哥原名胤祯;在雍正帝即位后,十四阿哥才奉新君之命改名允。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封十四子为贝子的上谕也是称之为“胤祯”,十四子在抚远大将军任上时也是使用的“胤祯”名称。至于现在为什么将康熙十四子称为允禵,则是雍正称帝后,为了避讳,将兄弟名称中的“胤”一律改称“ 允”,将十四子“胤祯”改称“允禵”。

四阿哥胤禛的“禛”与十四阿哥胤祯的“祯”,不仅同音,而且字形也极为相似。在这里,笔者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康熙帝给这两个儿子取这怪名字,难道他不知道这两个字的发音一样吗?

著名清史专家王钟翰先生据此对雍正帝即位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认为雍正帝不仅夺了十四阿哥的皇位,连他的名字胤祯也一起夺了。

选自《雍正帝陵历史之谜》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1年1月


雍正帝生母—德妃娘娘死亡之谜 雍正帝 吐槽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5364.html

更多阅读

紫微斗数论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死亡之谜 紫微斗数在线排盘

一般论命之人,若只重视命、财、官是不对的。其实疾厄宫也是重中之重。命再好,也要一副好皮囊,才能消受得起。同治皇后阿鲁特氏的斗数命盘,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值得学者深究。同治有一后三妃,其中皇后的人选:慈安皇太后喜欢侍讲崇绮的女儿

荀彧的悲剧在于他是拥汉派——也谈荀彧死亡之谜 戴笠死亡之谜

首先声明,本人只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了解和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获得信念、知识、智慧和乐趣。因此不敢和有些人商榷,更不敢和易中天们商榷,只是想列举一些自己的半知不解而已:其实,在三国史上,荀彧的死并不是一个不解之谜,对他

历史解密:皇太极死亡之谜

公元1643年9月21日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即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崇祯十六年)亥刻,大清帝国的开国皇帝、52岁的皇太极端坐在沈阳故宫清宁宫的南炕上,停止了呼吸。对此,《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上是这样记载的: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人有生

声明:《雍正帝生母—德妃娘娘死亡之谜 雍正帝 吐槽帝》为网友不朽的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