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德福学校难产中 北京华德福学校收费

最近,关于筹办华德福小学一事,发出了两种声音。我是局外人,不了解情况,只知道一种声音是妈妈们自发发出的,那就是为了孩子,要办华德福学校,于是乎请专家办培训,搞得日益红火。另一种声音是小巫发出的,理由也很充分,认为这样匆忙筹办小学还不具备条件,似有砸了华德福的牌子之虞。有心办学的妈妈,都是因为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华德福教育,对此,我当然也不例外。但这个学怎么办,起点有多高,是不是搭个草台班子就可以做得起来,我也是怀疑的。我早就预感到,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特别是北京办学的艰难,一是这个教育的理念并不被主流教育所接受;二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妈妈没有这个勇气送自己的孩子到华德福学校,真正能让孩子上这个学校的,不是富家子弟就是父母对孩子信心满满没有后顾之忧;三是北京还不象成都那边天高皇帝远,说办就办,找几个孩子就可以开张,北京这边的一举一动似乎对全国都有影响,所以小巫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孩子是等不得的,看到这么好的东西不能落实,每个喜爱华德福的妈妈心里都燃着一把火。继续关注事态发展。4月21日小巫在李跃儿教育论坛的发帖:

关于推广华德福教育,我的一些说明

刚才,山总批准了我的请求,删除了“学校教育”栏目里,关于徐孟利在北京进行华德福小学师资培训的帖子。
不过,这样一来,大家也看不到我的一个重要回帖了。我认为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实。
首先,我在那个帖子里说了如下的话(不一定是全部原话):
拜托大家用脑子好好想一想,徐孟利自己都不是一名持有毕业证书的、被国际华德福组织认可的、真正合格的华德福老师。她目前居然在北京进行华德福小学师资培训???
很遗憾我今天才看到这个帖子,因为久未和孟利一起做什么事情了,对她的行踪不是很了解。
据我这一向以来接触的众多中外华德福专家所言,他们十分担忧北京目前的状况。
我个人的立场:我支持华德福教育的传播活动,但是对不具备资质就急于建校的行为,表示坚决反对。
国际华德福组织,对自称华德福教育的机构,有着严格的认证要求。
就像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比喻的,不是路边随便支个煎饼摊子,就能管自己叫麦当劳的。
请大家明鉴。

这里再多说几句:

去年结识孟利以来,我的确曾经非常热心地参与她组织的很多活动,也曾经十分渴望大家能够很快地办起一所华德福学校。为了推动、促进这件事,我贡献了很多力量。
(不过,我个人仍然坚持一贯的原则:我不从经济上参与任何建校行为,我永远不会在任何地方办学校。)
然而,在粗略地了解了华德福教育理念、参加了众多国外专家举行的讲座、阅读了史坦纳的一些书籍之后,我越来越感到,实施华德福教育,远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就像当初HansandIneke对我们告诫的那样:我们应该放缓脚步,稳重而妥当地开展工作,而不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马上攒出一个学校来。北京并不具备开办华德福学校最最基本的条件——合格的华德福教师。
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提升和改进我们自己。我计划今后找到机会,自己去国外,用英语系统地学习。
本来碍于面子,不想说破这些内幕。但是最近发现很多妈妈都被蒙在鼓里,甚至误以为孟利在她家里开设的那个小摊子,有我一分子,误以为我仍然在后台支持孟利的所有行动。
本着对我自己负责、对大家负责的态度,今天我站出来把话说清楚。至于说出真相来,会得罪一些人,那我也就担当着吧。

补充说明:
我的确仍然大力支持华德福教育的普及、推广、宣传活动,支持所有具备资质的专家开办的讲座,因此大家会看到我和孟利同时出现在外国专家进行的讲座里。
我对徐孟利个人没有成见,也非常赞赏她这近一年以来,为推广华德福教育而进行的努力。但是我认为她目前的行为,违反了太多的原则和规矩。
(我的这些意见,孟利都知道,我们交流过,但是alas,很遗憾,她还在一意孤行。)

4 月23日,徐孟利在成长网华德福论坛的发帖:

站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路口徘回

做为一个曾经在台湾某公立小学代课的母亲,由于深知公立小学的”内幕”,让我焦虑的早在老大小班的时候,就开始在台湾到处看小学了,一般的公立学校我不考虑,我找的都是比较具有创新理念的新公立小学,至少是较有设计感的人性化教室建筑,理念也相对比较开放,当然我也看过森林小学,和上不起的贵族学校,最后在婆家所在地的一个小乡间,因为帮老大找幼儿园,却发现这所华德福幼儿园竟然还往上长出了一个华德福小学,这实在引起我莫大的好奇,因为这所小学外观看来就像天堂一般的梦幻美丽,并且所有的孩子充满活力的在校园中学习与活动。

从第一次邂逅这所落在宜兰县冬山乡的慈心华德福学校我的生命终于开始聚焦,因为教养孩子碰到的各式问题实在让我觉得穷于应付,而学校主办的华德福教育系统的师资培训课程在三年内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完整答案,也让我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选择上有了很好的依循与判断标准。最后我终于在老大要上一年级的时候,坚决由我自己带着两个孩子搬家到宜兰,然后我们亲子一起快乐的上学,哥哥上一年级,妹妹上幼儿园,我则上成人的艺术课、优律师美课,加上进班级的实习。

在上了一年华德福学校后来到北京旅居真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当然对于非常风向的我来说,可以真实体验不同的文化与风景还是非常珍惜的,只是对我这样一个对孩子教育太上心的妈妈而言,如何在北京寻找到适合孩子的受教育环境就成了我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原本想着沾先生外派之光,送孩子到国际学校后就可以在家悠哉度日,哪知在台湾上过华德福幼儿园食髓知味的小女儿,没几天就发现她不能再像以前上学时一般和好朋友任意的过家家,做圆圈时脚必须盘腿坐好或是走线,没有老师来帮忙害羞的她和别人交朋友,就这样她开始强烈的拒学,每天连半夜都醒来说她不要上学,还说非常想念台湾的小朋友,说北京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是她的同学,然后就是哭着不肯出门,直到送进学校还哭着不让我走,直到中午接她时都是直挺挺的站在一旁满腹心事的样子。看得我这个妈实在非常揪心。如果我没有过跟华德福教育的比较,我可能会持续的送到她习惯为止,但因为我们曾经在那样美好的氛围中上学,因为我自己曾经亲自带过孩子过过那样的生活,当然我就无法坐视我的北京生活整天在女儿的哭闹与拒学中渡过。

儿子倒是比较神经大条,觉得在北京上国际学校也蛮好玩的,在学校偶尔还可以看看我平常不准他们看的”动画片”,结果是他可以接受,我倒是挺烦脑,因为我进过华德福小学二年级的班级看过,明明知道这年龄的孩子,需要大量的晨圈活动,配合数数与沙包游戏,来帮助他们用身体背诵九九表,并学习乘除法,但是我怎么课能要求国际学校的老师理解这些呢?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可能因为知道的太多,就像台湾师训导师余若君曾聊起,她觉得帮助慈心创校成功最开心的ㄧ件事就是不必老在窗外盯着老师教自己的孩子,我就是觉得如果孩子读的不是华德福学校,就得自己多盯着点了。

于是我有时候都会作梦说我把台湾的华德福学校搬到北京来,我就直接把孩子送去学校了!但是醒来发现当然还是没有,所以做为家长,只好靠自己想办法啦!

听了好多遍台湾慈心创校的故事,一开始就是五个孩子,七个老师,在一个老旧的幼儿园教室里开始,真正带班的这些老师中最初也都是对华德福教育感到兴趣,在内部交流与培训中开始摸索,开学前数月开始出国参加短期培训,但从未有过实践经验的状况下开始做的,当然这些老师们在和孩子工作多年后,现在都已经是非常有经验的资深老师了。

其实我是个特别懒的人,我真觉得在台湾当第七届家长,坐享其成是件再幸运不过的事情了,真的不想这么辛苦的走这筚路褴褛的第一届创校之路,要不是遇见了一路走来这么多热心的家长,对于华德福学校有着跟我一样的期待与需求,我又刚好可以分享出三年师训所学及明查暗访的一些台湾华德福教育实践经验,可以多少帮助北京华德福学校的发展,为自己这辈子积点功德,我还真宁可多把握大好春光出去旅游踏青呢!

说真的,目前此时,站在这个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路口徘回,我都不知道我还会在北京待多久,先生外派的合约即将结束,我总被问起是否会继续待在北京,如果能待在北京就考虑让孩子来就读我办的学校,我心里都想着,这绝对不是叫做”我办的”学校,我只是一个北京的过客,但因此特别希望留下一些好的种子在北京,我成为慈心家长之前,住在一个没有华德福学校的城市,我忍不住做了一些跟北京这半年多来很相似的事情,后来我因为孩子上慈心而离开了那个城市,但是两年后那个城市已经由当地家长与老师生出了两个华德福幼儿园,以及另一所正在筹办中的小学,虽然这些成果已经与我无关,但我还是觉得很有成就感,对于北京,我的心情也是如此而已!

说今年想成立一所华德福小学,也许目标有点不切实际,但目前在台湾的第四所海线华德福小学也是很类似的状况,他们自己办内部师资培训,内部开始先备课,先订一个今年九月要开学的目标,但是仍然会审慎的评估,如果诸多条件—主要是师资不成熟的话,就再推迟一年,但这一年会做更积极的筹备,所以我想目前所开的这个所谓的初阶师资培训课程,不过就是希望能寻觅到在北京对华德福教育更有意愿坚持了解的朋友,一起成为工作伙伴来促进这件事情罢了。如果大小天使愿意帮忙,说不定真有奇迹出现,我们到今年九月,真的有老师从天上掉下来,或从地上长出来,真有一块校地出现,我们就真办成了,否则我就只好回台湾,或尝试在北京寻找一个国际学校的好老师,跟他推荐华德福的好理念,盼他能多少应用一些元素于日常教学中。

做为一个曾经是台湾成熟华德福学校的家长,我当然是希望要求一个更好的华德福学校的质量,特别是在北京—中国的首都,当然要有一所地道的华德福学校才配!但是这件事当然并非一蹴可及,所以我们需要在持续的推广课程中遇见更多可能一起推进的力量,当然这些力量会消消长长,来来去去,会物换星移,会人事已非,与其说这是个”煎饼摊子”或”麦当劳”,或许更贴切的比喻是:只能说就像一株小苗要成长,在过程中它需要不断的吸收阳光、空气、水分、大地的养分,并不断的新陈代谢,内外在不断的变化,会有旧叶凋零,也会有新叶长出,最后成为一棵大树,开花结果的时候,可能早已经很难想象其原初是个小种子或小芽时的样貌了。

做为一个超级认真的家长,我在这几年曾经上山下海的比较过多所在台湾不同地点、型态、不同”校龄”的华德福学校,算是以一个小有心得的局外人的角度客观的说,我觉得北京的办学条件真的很好,比成都好,也比台湾好,就因为这里是”北京”,人文荟萃、学院广布、国际化、富裕....,真的在北京值得有一所华德福学校,必须在此声明,目前做的只是很初阶浅层的推广课程,我们的目标是抛砖引玉,广结善缘,集结众力,好让国际华德福组织看见我们的努力与需求,进而希望在北京能邀请到国外地道专家来组织的三年系统师资培训课程,好让身在北京的家长与老师们不必抛家弃子的远赴成都或海外上课,也期盼藉由此系统授证的师资培训课程真正让更多在北京有志朝向华德福教育的老师可以逐渐的内化人智学的理念,从而改变自己的生命视角,并将理论逐渐内化并转化为和孩子工作的能力,如此才是北京华德福推广长远的发展方向。

华德福论坛版主双鱼林林和雁儿MM的发帖:

呵呵,首先谢谢看贴的朋友们,有这么多朋友在关注华德福,将会更有力推动华德福教育在北京的生根发芽。

被人唤做煎饼摊子,其实挺高兴的。本来我们还只是认为自己是流动小贩而已嘛。支起了煎饼摊子,说明我们离麦当劳又近了一步了!

现在这个民间组织,叫做“北京华德福教育行动联盟”,不是某个机构支持的,也不是某个专家搞的(支持的人很多,包括国内外的华德福老师和专家),核心是孟利--一个台湾妈妈,是其中唯一一个经过正规华德福教育培训的人,其他人就是一些爸爸妈妈,对华德福教育着了迷,在工作或者照顾孩子之余无偿地做着推广华德福教育、筹办北京华德福学校这件事。

也许有人介意,我们在办这些冬令营、手工会、读书会、各种培训之前,为什么不把煎饼摊子这种现状说出来。一是因为我们的组织和状况一直在变化,譬如我在两个月前还只是个旁观者,后来就一头栽进来了,也有个别人退出了;我们正在申办正式机构的事宜,也在找学校场地和资质许可;二是来参加的人,一看就知道我们是怎么回事了,不用多说了吧,呵呵,也就有人和我一样看着着急就一头栽进来还整天主动问有什么可帮忙的,也有人第二次就不来了。

以下就我这几个月所了解的来说说,未必全面:首先,为什么办这个师资培训?目的是什么?效果如何?谁才能办这个培训?这个培训的前身是三月份的小学教师备课读书会,因为读书会的形式过于松散,最后一次只有两个人参加,这样子没有办法真正能找到有意向成为未来华德福教师的人才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才改成这个师资初阶培训,也强调了费用不退,是为了督促大家能够坚持下去。不少人有学习华德福的意愿,但还在观望和等待,等待北京华德福学校能够成形(这也是我们同时全力在做的事情),所以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形式,使一些人能长期坚持,直到华德福学校的校址和手续都准备好了,基本的师资(譬如助理教师)也有了,开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否则到时找谁去?效果如何?听过昨天第一次课程的同学上来讲讲吧!我是之前连续三天每天加班到半夜两点多,犹豫再三最后拖着昏昏沉沉的头去的,但是觉得不虚此行!孟利毕竟是受过三年完整师资培训并且经过实习的,她说的东西给我启发非常大!我们北京有其他人能够办这种培训并且愿意做这种培训吗?如果有,我也第一时间奔去,不是为做华德福老师,就是为了我的孩子!!昨天来的基本都是家长,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是想着参加完这个培训,能拿个证书,然后去教书挣钱的?很多人跟我一样,接触华德福之后,越陷越深,为了孩子愿意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学习,那么靠什么?无限期地等着外国老师不定期地来一两次,给我一堂讲座?我们是在自己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现在这是最佳的学习方式。我不需要看老师的本本,也不需要看什么授权书。如果说这样的培训不能产生未来华德福学校的老师,那么请打听一下,难道所有华德福学校的老师都是经过完整师资培训的?成都华德福学校的很多副科老师、助理教师大都是自己内部培训的,或者还没有完成培训的,甚至只是志愿者而已!难道我们都要等待、等待、等待天上掉下来几个国外老师,给我们办三年的师资培训,有了持着金本本的教师,才能办学?才能教书?才能去教我们的孩子?这跟传统教育的思维模式有何区别?

再说为什么办学。

小巫也提到,她让孩子从原来的幼儿园(跟我们孩子同一个)退学,然后去了国际学校。为什么退学不用多说,我们也用连续休学4个月的方式来暂时回避那间幼儿园。难道要我们跟着小巫去上那间年学费10万的幼儿园?我上不起。我只能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幸好遇到了华德福。

就凭几个妈妈来办学,在三个月之前,对我来说都是不可思议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可以为什么还要把自己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进去做这样费力的事情?一句话,为了孩子!

我们不能等待有人投资几百万,等待有人在国外学成归国来北京办一个华德福学校,等待有人赐给我一块地,等待有人给我一份办学资格,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我们能够集合所有热心的妈妈们的力量,先办起来学校,用华德福的理念给孩子一份自由美丽的天地。

新办的学校,肯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李泽武老师都说过,他们最初办学的时候,管教学的还管采购什么的,有时候上着课就被叫出去,因为送煤的来了)。私下说,作为妈妈,我当然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受到最好的照顾,有时候看到孟利不得不白天跑出来开会做事情我心里都会有疙瘩(怎么不管孩子了?当然有助教在的)。但是,我知道事情就得如此去做。为了这个理想,我也不得不牺牲跟孩子在一起的一些时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尽力做我能做的。

在深圳,在广州,在很多城市,一些妈妈们就自己组织起来办华德福幼儿园,有些甚至没有受过正式的培训!她们是在做什么?做错误的事情?误人子弟?忽悠人?很多人出于各种考虑不会上这样的学校或幼儿园,当然可以理解。但是没有任何理由去阻止别人倾尽全力去为自己的孩子做事情!

煎饼摊子这个比喻,已经听说了(那时才知道小巫态度的转变)。嘿嘿。千万别忘了,麦当劳在成立之初也是煎饼摊子!如果大家不去尝麦当劳的味道,不去看它的本质,而是人人去踩上一脚,不会有今天的麦当劳

成都华德福学校成立之初也是煎饼摊子(到现在从正式意义来说也是非法办学),现在全球至少有1000家被华德福教育友好协会认可的华德福学校(还有无数在辛勤耕耘但尚未被认可的学校),除了一开始就有政府支持的,相信大多数学校也是从煎饼摊子做起来的!

当初就是听了这句话(来培训的国外专家说的)才全力投入办学这件事情中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华德福学校最初都是由家长和一些老师办起来的!这些华德福老师成为专家之后,会觉得是专家才配办学,其他煎饼摊子都不应该存在吗?

或许可以去问问全球的华德福联盟,有多少比例的华德福学校是一开始就有数个拿着资格证书的老师才能办学的?成都很幸运,的确,他们一开始就有三个。北京,好在现在还有孟利。如果上半年小学办不成,孟利也会回台湾,让孩子能够上台湾的华德福小学,那时候,可就真的要靠这些家长罗。

大家都思考一下。愿意继续跟随的,谢谢你跟我们一起努力;希望有了完善的体系、理想的学校和师资再来加入的,没关系,请你继续观望。或许在一些家长的努力下,一两年之后能够出现让你满意的东西。

我想这个帖子是针对小学师资培训跟创办华德福学校的。昨天的培训来的最多的是妈妈们,收获大不大,孟利老师的水平怎么样?我想她们最有发言权。即使从推广的角度讲,听了华德福小学的教学方法至少可以帮助到她们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们,这并没有什么“违反原则”的问题。课后跟妈妈们聊天,看到她们焦虑的脸孔,我就觉得我们非常有使命感去做华德福学校这件事情。成都学校到现在也只有李泽武一名有证书的华德福老师,他还兼任校长并有很多活动并只主班六年纪(黄老师和张老师好像都没在主班)。其他老师有几个有证书的?大家即使去成都完成了三年的完整培训,他们也发不出国际认可的“证书”,这是我特地咨询过的。但这样就去否定成都华德福吗?

华德福始终都是一种小众教育,在如今多元化教育理念并行的这样打压一种教育是否合适?我们并没拿任何人做过广告,我们只是想踏踏实实的为自己的孩子们办华德福教育。不认同,不理解可以,但这样居高临下的指责,是否合适?我们这些家长急切的盼望着华德福小学跟幼儿园能在北京生根,我们上不起10万一年的国际学校,也不想让孩子受传统教育的残害,我们的出路在哪里?请专家给我们指出来!

趁午休,跟孟利问过证书的事--说老实话,我之前没有打听过孟利的资质,不关注这些是因为认可她就是比我更懂华德福,她有三年完整的培训和后期的实习,在国内,除了成都华德福的三个创始人和吴蓓,我想也许找不到其他人了吧。

华德福教师资格证书不是说学完课程就会发给你的,需要经过实习,考察合格后由瑞典发。现在孟利老师的证书已经由瑞典盖好章,正在寄往台湾(因为是参加台湾的培训),这个周末余若君老师来讲课的时候应该赶得及带过来。

在意证书的同志,不妨在培训现场验证一下吧。

参加过小巫同志和大李甚至孙瑞雪培训的同志,是否也在意老师是否有被**机构认可的证书呢?可能就是不应该不标孟利的名字,而直接说了华德福。这位网友说得很中肯:

都看了,小巫我很喜欢。不过人家要办培训,8次课才500元倒也不贵,了解了解华德福我觉得也不错。大李不照样办培训吗?不过,打的旗号不太好,直接挂上华德福的名号,惹得小巫不高兴了。估计小巫觉得人家还不够格吧!实际上我觉得像大李一样,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直接打着自己的旗号就可以了。比如深圳的那个小猪七七,她办的也是类似华德福的幼儿园,但人家就聪明多了。建议孟利打着自己的旗号办教育,说不定以后也能成为一个大家自成门派,然后写回忆录的时候说自己的教育理论受到华德福的影响云云
我倒不在乎什么人认证认证的,好像大李也没有什么认证,不过我也喜欢。教育本来就需要多元化。即使有了认证又能怎样?就一定能办成一所实质的华德福学校吗?想当初华德福老先生也没有什么认证吧!
办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至于门派方式实在不需要这么多争议。社会上那么多办教育的人,比起他们,也许这个孟利将来办的学校也许还要强一些。不认识孟利,实话实说而已。


有感于在中国办教育的艰难。上星期陪林林在我们小区里玩,听说我们小区居然有个家长组织:几个家庭组织起来,孩子不去上传统小学,而是又家长或者请老师在家里教学。每天下午都可以看到这个“特殊小学”的孩子们在园子里快乐的游戏。当时想真佩服这些家长的勇气!在成都时,听说了成都华德福的开办过程:当时先开了幼儿园由张俐老师主班,但由于没有生源只好降价,学费打三折,一个月只有300多块。后来黄老师自己的孩子和一个朋友的孩子要上小学了,于是开了个小学班由李泽武老师主班。三个孩子,两个说英文不懂中文,一个只会中文不懂英文。一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纪,还有一个居然是五年纪。这个有在《教育之道》里有照片作证。真真是个“煎饼摊子”,就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去参观的家长还是嫌那里条件简陋。而且成都华德福到现在都属于“非法办学”。

所以能被荣幸的称为“煎饼摊子”真真是我们的荣幸!至少我们看到了成为麦当劳的可能性!全世界的华德福学校其实都是从“煎饼摊子”开始的,都是由几个认同华德福教育的家长齐心协力为孩子们创办的家庭学校开始的。

我们不能奢望教育部投资几千万,从天上掉下来10个成熟的华德福老师,然后我们就可以把孩子送进去上学了。开办华德福学校是有个过程,但孩子不等我们啊,看到他们一天天长大,我们就很着急,师资培训上一些家长切身体会到传统小学的弊病更是心急如焚。我们也希望悠哉游哉的去国外学个三,五年也没有办学压力,回来可以到处讲讲课,宣传宣传就好了。可是不行啊,孩子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而且没有开始没有实践,我们本地的华德福教育和师资怎么成熟?

天上掉不下馅饼,我们只好自己支“煎饼摊子"!

喜欢看吵架的来这里:

http://www.liyueer.com/viewthread.php?tid=33792&extra=page%3D1
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dID=73&ID=101431&page=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6015.html

更多阅读

CAD中如何绘制指北针 cad绘制指北针

CAD中如何绘制指北针——简介CAD中绘图时常常需要标示方位,我们常用指北针来标示,那如何绘制图示的指北针呢?CAD中如何绘制指北针——工具/原料电脑CAD2013软件CAD中如何绘制指北针——方法/步骤

豆丁网收费文档如何免费下载? 豆丁网收费文档

豆丁网收费文档如何免费下载?——简介有时候我们需要寻找文档资料,通过查找发现资料在豆丁文库中药收费,无法下载,但是又不想花钱,那么如何免费下载呢?这是个人下载中的经验,但是对于收费的文档,每天只可以免费下载20次。当然,如果你注册不同

转载 李德福和中源协和的那些事 李德福 中源协和

原文地址:李德福和中源协和的那些事作者:伍家的永泰红磡集团董事长、中源协和实际控制人李德福从1992年至今,永泰红磡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为大型产业投资集团,形成了“两主一翼”的产业格局,即“两主”为生命科技产业和养老产业,“一翼”

声明:《北京华德福学校难产中 北京华德福学校收费》为网友别刻意讨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