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墨梅》教学设计

教材背景分析;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观画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你觉得画得怎么样,画中的梅花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注意把话说完整。

2.这幅画是元末书画家王冕的《墨梅图》。王冕在这幅画的空白处还题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言题画诗——《墨梅》。看着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古诗

1.初读指导,讲解诗意:

⑴ 教师范读

⑵ 指名学生读。

⑶ 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2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① 指名试读。

②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③ 这首是写的是哪里的梅花?从哪里可以看出?

④诗中讲的是什么颜色的梅花?世上有墨梅吗?

⑤这画上的墨梅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⑥ 理解诗句的意思。

⑦ 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⑧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 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① 指名试读。

② 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③ 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人间。)

④ 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4、学生讲解整首诗的意思

5、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试读。

《墨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学诗知人

1.画是无声诗,诗是无声画。王冕想通过这幅画告诉人们什么呢?其实读诗就是读诗人,你还知道哪些王冕的故事?。

2、学生汇报有关王冕的故事。

3.听了这几个故事后,你发现王冕和梅花有什么的联系?

4.后人对王冕的评价:“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净白无暇、冰清玉洁的墨梅。

5.墨梅寄托着王冕的情怀,诉说着王冕的志向,表面写某一事物,其实是在寄托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四、拓展延伸

1、王冕人称“梅花屋主”一生写了一百多首梅花诗,你还收集了那些?

2、学生汇报,并集体诵读

3、读着这一首首描写梅花的诗,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盛开的繁梅,正敖立于风雪之中,幽幽的散发着它的清香。它就像王冕一样,面对人生的不如意,面对世俗的诱惑,都保留着一种清高的气节,拥有一颗清亮的心灵。愿同学们都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五、作业: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办一期以“咏梅”为主题的小报。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安排学生欣赏梅花图,并谈谈自己观察图画后的感受,使学生对梅花有了初步理解。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通过抓住“淡墨痕”“清气”等词语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梅花坚贞不屈、乐于奉献的品质。后通过诗人和梅花之间的联系,学生才真正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中体味到了诗人那种鄙薄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最后安排了拓展延伸,介绍王冕其他一些描写梅花的诗,使学生的感受更为深刻。古诗教学中我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将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关于梅花的名句积累,还有描写梅花的诗句……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时,除利用好教学参考书的同时,还应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生平,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18840.html

更多阅读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经典与我接到上《背影》的通知之后,第一考虑的是如何紧扣文本,让学生自然地从语言的品味中读出父子亲情。而且,当时我校初二已经上好了这篇课文,只能在初一试上。初一学生是刚经历一个多月“初中语文生活”的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1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

苏教版二上《可能性》教学设计及说明 可能性的教学设计

因今天下午教育局教研室到我校调研,进行课题研究指导,随机听两节课,第一节刘枫执教二上《可能性》,第二节王朝雷执教四上《一亿有多大》,这两位老师均是课题组成员。特将一些相关的教学设计及评析发布,与老师们共享:《可能性》教学设计教

声明:《《墨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为网友從此陌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