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意义,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LOFT进入中国,带来不少好处。例如北京一些随城市功能转换而被废弃的厂房,虽然外观陈旧,但它有无可取代的时间年轮和历史印记,这其实是北京这样的文化城市不能缺乏的,LOFT的出现,避免了它们被简单拆除的命运。对保护这些不能作为文物,同时又有一定纪念性的旧建筑很有意义。同时,LOFT的出现,突破了我们对室内空间的一些观念,例如车间这样的生产空间原来也是可以成为生活空间的。
例如在餐厅里,稍微坐远一点,从厨房端上来的菜可能都凉了。而且LOFT的位置都在厂区深处,出入很不便。而且这些厂区周围的生活设施不方便.
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些人趋之若鹜。因为,LOFT的深层意义,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些LOFT中人,他们多半个性很强,拒绝向功利社会的标准低头,他们选择居住在LOFT,在于他们渴望追求精神自由。所以LOFT生活方式有几个特点:一,它是非主流的生活方式,挑战了花园洋房这样的传统居住观念。二,它对现代城市有关工作、居住分区的概念提出挑战,工作和居住不必分离,可以发生在同一个大空间中,厂房和住宅之间出现了部分重叠。三,象征先锋艺术和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艺术家在此创造前卫艺术,建筑师在此实验大空间的处理方式。四,生活有自我放逐的味道。LOFT里的巨大的空间,往往具有内向的特征,居者对内部空间的关注导致忘却了所处的都市环境,这样即使在繁华的都市中,也仍然能感受到身处郊野时那样不羁的自由。
CBD 即“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现代比较流行的定义是:在一个大城市内,
集中了大量的商务、金融、文化服务机构和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便捷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便于开展大规模的商务活动的比较核心的中心区域。
SHOPPINGMALLMall的原意是林阴道,shoppingmall意为超大型购物中心,即购物犹如在林阴道上闲逛一样舒适惬意。中文音译为“摩尔”或“销品贸”,Shoppingmall其实就是集美食、娱乐、购物于一体的超大规模的购物中心,这种商业模式于本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在七八十年代开始盛行于欧美,随后进入日本、东南亚等国家。一个真正意义上的shoppingmall大体包括主力百货店、大型超市、专卖店、美食街、快餐店、高档餐厅、电影院、影视精品廊、滑冰场、大栅栏的茶馆、酒吧、游泳馆、主题公园,另外还配有停车场等。
BLOCK原意为“街区”,为西方城市最为成功的一种规划方式。这种规划方式非常适合市中心,在保留原有城市印记和生活氛围的前提下,以适合人的尺度,将新的活力赋予旧的地区,提升区域的综合价值与影响力。
SOHO为小型办公室和家庭办公室"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缩写.
引申:SOHO族国内SOHO族中大多数是以个人工作室似的“现代作坊式”工作,国外的SOHO族则以打工性质偏多,许多公司考虑到要降低办公室的租金,也为了提高员工的效率及自由度,便给员工提供整套的设备,方便员工在家办公。
新SOHO一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变“在家办公”为“自由办公”,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办公地点,办公室、飞机上、咖啡馆里,任何场所都可以成为新SOHO一族的工作地点。因此符合新SOHO定义的群体,简言之,即以“自由办公”为核心需求,教育、收入和职业水平达到一定基础的群体。
MOHO是将多功能(Multifunction)、办公(Office)、居住(House)、商住(Occopant)四重属性融汇贯通的一个全新设计概念、一种全新的物业形态,它是传统商务住楼的“升级版”,打破了传统商务办公的模式,将居住空间、办公空间、商业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让人可以轻松地在生活中工作,在工作中生活,重点突出专属、舒适、私密、便捷、效率等功能,进行酒店式体贴细微的管家服务,是“移动高档商务办公、酒店式商务公寓、星级酒店和配套设施”四大功能集一身的集成性商务复合地产项目。
loft20世纪40-60年代在曼哈顿SOHO区出现。当时,有些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从中分隔出居住、工作、社交、娱乐、收藏等各种空间,在20世纪后期,LOFT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居住与工作方式,并且在全球广为流传。
目前Loft的定义要素主要包括:高大而开敞的空间,上下双层的复式结构,类似戏剧舞台效果的楼梯和横梁;流动性,户型内无障碍;透明性,减少私密程度;开放性,户型间全方位组合;艺术性,通常是业主自行决定所有风格和格局。
象CBD、SHOPPINGMALL之类已经约定俗成多年的名词,很多人还是较为了解的,应该是属于入门级名词,但遇到后面的诸如MOHO、SOHO之类的词,便有点稀里糊涂了,我曾经问过好几个同事什么叫MOHO,他们都是含混其词,即使是案场的人员能解释清楚的也不多,好在如今网络发达,好在还有人知道,比如那个最先引进这个名词并加以宣传的人,最终我还是一一找到了答案,但每次在写文章的时候,一旦涉及到这些名词,必须得在下面加上注释,大抵如下:所谓***,就是指……,是上个世纪**年代,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不知看的人感觉累不累,反正是我觉得累。好在这些名称读起来还是比较顺口,用的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了。但最近又遇到一个楼盘名叫B&W,我怎么读怎么感觉拗口,到底什么意思?在案场我还没好意思问,回来上网查,原来又是英文缩写,B就是指BOSS,而W就是指WINNER,我的想象力比较匮乏,怎么想也只能想出赢家的意思,呵呵,这实在有点牵强和生硬了吧。难道中文词汇已经匮乏到如此地步,只能用英文名词来代替,难道我们的创新只能是建立在拿别人的老东西上?难道使用这些名词,我们就比较时尚?就是进步了?或者就是我们国人的英文水平真的已经炉火纯青的地步,已经不习惯用汉语了?
这种冷漠的空间感觉,却给人带来硬朗、简洁、粗犷的男性化感受。这便成为LOFT的基本性格。
厂房本来的主角是机器,使命是生产制造。所以在厂房的设计中,人的因素退到了机器之后,因此厂房显得冷冰冰,似乎没有搁置隐私的空间。但是,这种冷漠的空间感觉,却给人带来硬朗、简洁、粗犷的男性化感受。这便成为LOFT的基本性格。
粗野,拒绝装饰,这是LOFT的又一个特征,在对厂房进行LOFT的改造中,这些室内特点被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