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 千年古墓走出活女尸

“天书”赏析:

一页、两页、三四页,五页、六页、七八页;层层漫落山之巅,天书无字任人解。

“天锥石”赏析:

若干根坚硬的石锥被均匀地铆进同样坚硬的火山岩内,以其特有的形态向人类展示出大自然以石穿石的绝妙功夫。

石头确乎不大,用力确乎不小,通过小小石头一方,造物主造物的神奇伟力尽现眼前,令人望而兴叹!

“天琢石”赏析:

玉不琢,不成器。但遍观此石,尽管通体尽琢,却难识何器。概天地意广,人心难度,唯叹琢工之细、之密、之奇而已···


“洪荒时代”赏析: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地球上为何只剩一人?其他人都哪里去了?是移民外星还是都死了?原因又是哪般?既然仅剩一个人,敲门者又是阿谁?人类?外星人?还是其它高智能动物?这最后一个人是否去开门?开门后将看到什么?

开头这二十五个字就是以内容最短而著称于世的科幻小说,总感到作者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忧心忡忡地暗示我们人类,如果再不顾及地球的未来,仍就这么毫无节制地疯狂下去,人类必将重返蛮荒,走向不归。或许,这块石头所呈现的残破景象,就是上天留给我们“最后一个人”的最后一眼。

“错位石”赏析:

伤口能够自我愈合,这在动物、植物界并不稀奇,罕见的是,这方因为强大的外力而断裂、错位的石块也能自修自补、分久复合,展现出生命的奇迹!

由此猜想,自然界里许多看似非生命的物质,在时空无限延长的条件下,原来都有着生命的特征···


“扇贝”赏析:

本是天公的无心之作,竟似巧匠的有意之为。你看它的两侧不仅等腰对称,而且厚薄匀称有度,尤为称奇的则是沿着它扇形的上缘,黑黑地涂抹了一圈青光透亮的玛瑙,就像是要刻意地妆点一下。有意无意之间,亿万年间的事体,谁能说得那么清楚?



后记:

此石,大美谈不上,奇,倒是沾一点。这是前些天弘燕奇石城里当做一块扇形石头收的,回来细看亦像一朵硕大的白鸡冠,网上搜了搜,还真找到了点相关的野史趣闻,不妨看看。

据《花史》载:明成祖有天到御花园观赏秋景,见满园一片鲜红的鸡冠花中,独有一株白鸡冠,觉得很稀奇,就把它摘下,藏在袖子里,想去难为一下当朝大才子翰林学士解缙,便走到翰林院,令他作鸡冠花诗。解缙刚刚提笔写道:“鸡冠本是胭脂染,”皇帝就问:“鸡冠花尽是红的吗?”解缙应了一个“是!”皇帝笑了笑,把袖中的白鸡冠花拿出来放在解缙面前。不料,机智的解缙随即不慌不忙地又写了第二句:“为何今日浅淡妆?”皇帝见未能难住他,就紧逼着问:“你说为何?”解缙写上最后两句:“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

有关白鸡冠花的内容还有不少,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反正发现奇石的另一看点,这本身就是一乐,呵呵

“天脐”赏析:

被造物主的利刃横切一刀之后,经过漫漫荒沙的精雕细琢和日月精华的长久沐浴,石心之内,日渐生成了一朵美妙动人的小奇葩,似花又似脐,简约、完整。美则美矣,心又生惑。

按说,被肆虐的风沙反复侵蚀而成的花瓣应该嵌于石内,低于或平于石头的横截面才合乎情理,如果它非但不低,反而高高地翘出于石面之上,又是何个道理?


补记:

这块石头得自老弘燕市场里以经营大理石板画的老杨,两三年前的事啦。

“开心石”赏析:

含有内核的戈壁石本身就笼罩着一团远古的迷雾:是先

有其核后有其石,还是石、核同步生成?而更大的谜题则是,

在这块石头定型之后,深藏其中的石核究竟是受到了怎样的内

力或者外力,竟然使其扭曲变形至于此?造物主又是通过怎样

的工艺手段,使其自然分解裂变的内核既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却又能够错落有致地维系在一起?这一系列繁杂有序的造物流

程历时到底有多长?再过等长的岁月,石头形态又将何如?

古老的石头面前,我们人类永远是个儿童。

后记:

这块石头,依然是因为赶奔今秋小武基石展而意外地喜获

于一家常开的石店。

“史前遗迹”赏析:

在我的奇石典藏当中,这是最具神秘色彩的一块,形态的奇异自不待言,关键还在于它那难以解读的成因。

要知道,自然界里的石头滚成球状是最常见的,可它偏偏是个中规中矩的圆柱。更让人困惑不解的是,柱的外缘不仅被一层质地均匀的材料所包裹,而且,柱内与之共生的竟是满满当当的多棱体。种种迹象都显示出,这块小小的顽石所包含的物象绝不似纯自然造物那么简单,其形成的复杂背景和技术含量不可低估。但是如果在它成石的过程中真有他力介入,那又是谁人?

依照一般的常理推断,这样的石块从其成型再到眼下这般模样,都当以亿万年计,而那时的地球居民何专何能,堪有此番作为?

侧面


正面


底面

后记:

第一个拿到这块石头的人,是工作在阿拉善多年的一位草原站站长,时间是七十年代初。那时的人们还都没有顾得上把石头当成可以欣赏的物件。仅仅是好奇心的驱使,这位老站长就把这块当做地质勘探队员遗落的岩芯捡了回来,但并没把它看成什么宝贝,仅仅是留个纪念而已。

时光荏苒,一晃三十多年过后,又是同样的好奇、好玩之心,使得另一位以奇石经营为业的女士再次相中了它,接着,这块石头便开始跟着她走南闯北,浪迹天涯。因为自己看着它特别,也因为自认与这块石头有故事、有感情、有着不解之缘,所以一直瞎要价,石头也就这样被留了下来。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七年之后的一天,这块石头随着它的女主人再次亮相于秋高气爽的北京城,在这里,它也再次遇上了一个对它钟爱有加、铁心捧回而后快的石痴,并在一位同样爱石的兄长鼎力相助之下如愿以偿。这事就发生在昨天,北京十里河的奇石展会上。

说起对它发生兴趣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凭直觉,总感觉到它奇异的形态不似纯自然的产物,即而又联想到所谓的史前文明、外星智慧生物······

附录:

放眼宇宙,地球文明产生时间之短可以说是不争的事实。人类开始创造文明才不过几万年,发展科学技术不过几百年,探索航天技术不过几十年,这与地球的年龄46亿年,银河系年龄100亿至150亿年相比,简直就是转眼间的事。面对苍茫的宇宙,正因为人类现在掌握的科技手段有限,所以从外太空到地球,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众多领域中都存在着许许多多待解的谜团,而人类的进步也就是在这种答疑解惑的探索过程中实现的。

对于上文述及的所谓超文明遗迹,一些科学家认为有两种解释,一是外星人访问地球所留下的痕迹,一是现代人类文明之前,曾经出现过前一届高级人类的史前超文明。越来越多的人更为相信后一种解释,有科学家提出了地球文明周期进化论。生物考古学家认为,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中,地球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有人据此推断,20亿年前地球上存在过高级文明生物,但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巨大的自然灾变。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几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迹,仅留下极少遗物,成了现代人类的不解之谜。也有人认为,前一届高级文明的毁灭,是因为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或者因为地球磁场的周期性消失。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地球上将会周期性地出现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便是一个例证。地球的这种周期性气候变化会导致高级智慧生物的周期起源和进化。

  当然,这些仅是一家之言,或者说仅是一些猜测。然而,超文明的不解之谜,倒确实值得人们认真探索……

“含饴”赏析:

一枚光鲜明艳的石子,被一块皴皴巴巴的老石含进口中,反差如此突出,这本身就是一奇,又何况松紧有度,深浅到位。集众友之语可谓:美若肌肤,美如含饴;美妙和谐,美得自然。


后记:

上面的那块是本次十里河石展所得,但琢磨了半天也起不出个中意的名字,最后还是在诸友提示下,方才找到了些许感觉,试解如上。

下面的那块,也是几年前在十里河二楼一家石店里得到的,因为形态酷肖“含饴”而凑在一起,晒给诸友赏看。

“和尚头”赏析:

有人以它浑身龟裂的皮壳猜测它可能是颗蛋类化石,又有人咬定它是个石胆无疑。

我的感慨是,如果此石果真是个石胆,那它从巨之石中被如此干净利落地剥离出来,仅

仅留下一段光滑的石柱顶着、炫着,足以见得造物主之用工、用时和用心之良苦!如果

真的就是颗蛋呢?说实话,我还真的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再如果它非蛋又非胆,仅仅靠

着自然风化就成了这般模样,那可就真的奇了大怪了!

(以上照片是以石头的正反两面拍的)

“试剑石”赏析:

此石共由八块各自独立成形的石头次第粘合而成,谜团亦由此而产生——

不知道在过去的亿万年间,在这块黝黑发亮的石头身上,到底发生过什么?它是先被有次序地切成八瓣,之后又自我合而为一?还是本就天各一方,因为有缘才相聚一体?

难怪圣贤早就这么说:未来的不可知,过去的不可知,现在的似知亦非知。

后记:

石头是在今年的盛夏时节得自弘燕石城。因为黑不溜秋,除了质地尚可之外,形、色、纹、韵无一可足称道,所以被店主往角落里一丢就再没挪过窝儿,浑身落满了尘土。

从这块石头的发现,我的体会如下:一要讲石缘,这是最说不清、道不明的一条;二要心细、心细再心细;三是绝对不能局限于既有的觅石标准。如是而已。

“碗底”赏析:

凡是以石为友之人,莫不钟情于它那自然天成的原始之美,但围绕着眼前这块质属碧玉、古朴沧桑、形同一个大碗底托的怪石之成因所引发的自然与非自然力之争,也同样让人着迷。

作为碗底之说,疑问有二:其一,无论它的原胎是陶是瓷还是其他什么智能合成的劳什子,但凡由此渐变成石,都不会低于亿万之年,这就必然地把碗的制造历史推向了一个遥不可及的年代;其二,假如它初始的制造材料本就碧玉,这远非今碗的技术水平可以攀比,这种设想同前述推理一样,绝难找到技术依据。所以它若真是文明发展的产物,那个谜题可就大了。

再如果,此石确属自然之物,这让今人理解起来同样困难,因为无论从它的正面端详还是背部观察,似乎都凝聚着一些颇有技术含量的内容,令人匪夷所思的同时,亦沉醉其中!

“古坛”赏析:

这个古色古香的石坛,它最大的秘密就藏在那段黑黑的脖颈中间——磁铁能够紧紧地与之相吸,说明它金属铁的含量极高,但经亿万年江水的浸蚀竟无半点锈迹可寻,依然光亮如漆,确实令人费解。另值一提的是,这个石嵌金属的秘密,纯粹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极其偶然地拿磁铁试了一下方才揭开。所以常言所谓觅石之奇需要慧眼一双,但有时,更需要好奇的童心一颗。

“两个谜团”赏析:

貌似不硬不软、圆而非圆的两团石头疙瘩,被石友戏称为“两个谜团”。

我的疑云是:如其各有来处,它们的生成是否是同步、同因?如果二者本就一体,后来才一掰为二,那么将它们均匀等分,又使之若即若离地联结在一起的,就是自然天成那么简单吗?

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谜题实在是太多太多,而不是太少太少了啊。

“史册”赏析:

完完整整、干干净净地剥离了树芯的这段老皮,婉如一片厚厚的瓦当,形体十分罕见。尤为离奇的是,它的一端就像被锋利的钢锯横腰截断一样,切口齐齐整整、利利索索,堪为一绝!

它究竟是先被锯开,而后才硅化成石的,还是在硅化成石之后,方被大自然整形整容至于此?果如前者,那伐断这根树木的工具,以及动手操持这种工具的主人又是从何说起呢?


注:以上断口酷似钢锯斜切而成。

注:这是硅化木的内侧面。

注:以上是另一端的正、侧面照,断口酷似利刃垂直切割而成。

“星斗”赏析:

石体放大之后才蓦然发现,这一个个圆点原来就是一颗颗光芒四射的星子,被安安稳稳地镶嵌在那里不知道多少年了。但细看之下,疑惑顿生:同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有些星子竟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什么力量悄悄摘走,而且摘得干干净净、利利落落,仅仅剩下些光光溜溜的空巢,任凭亿万年之后的我们一脸茫然地对着它们发问、发傻、发呆···(先点图片;再点左上角“查看原图”;再点图片,放大!)

“天錾石”赏析:

看似松软可挰的泥巴一团,实则质地坚实厚重的顽石一块。总觉得是在它尚未冷却、定型之际,被造物之神用锐利的金錾刻意修整了一番,才使得它几乎收回了自身所有的大棱大角,示以内敛自性、有形不彰、外柔内刚的秉性。



后记:

这块石头,得自北京玉泉路花鸟市场里唯一的一家奇石小店。从主人为它配置的木托的寒酸、陈放角落的冷僻和日久所积的厚厚灰尘里知道,卖家、买家都没拿正眼瞧它已经很久很久了。是啊,形既不具像,抽象之美亦无半点可言,至于质、色、纹、韵,样样皆为下品,更无其他看点,焉能吸引众人之眼球哉?

但就是在这样小小的一块顽石之上,竟然密布着如此奇异、怪诞的孔洞,而且朝向一致,却又因面而异!细看之下还发现,那一个个奇妙的孔洞竟然都是外圆内棱底尖,浑似一个顽皮的孩子用多棱的锥子在一团松软可捏的泥巴上留下来的“杰作”,但眼前的这块石头分明又是如此地坚硬、厚重···

“甲骨文”赏析:

“锦砖”赏析:

这是一块质类玛瑙且又厚薄均匀、大小如砖而又面同织锦的沙漠漆。其正面纹理

细腻,酷似手纹,背面则又像钱币图案,串串连连,灿若云霞,特别是在光照之下,

更是美仑美奂,美妙绝伦!


“鬼斧神工”赏析:

手抚这两方质地透亮、色泽黄白的戈壁石常常慨叹:是谁借得这般鬼斧,砍石如泥,入之竟然不酥、不碎?又是哪位大仙动用此般神工,琢之如此均匀、用力如此有度?

“天合石”赏析:
大小相当的两块玛瑙肉石,被莫名的力量粘合后,造物主似乎顾虑未消,顺手又在上下两端分别粘贴了两层玛瑙白垫以固其态,用心不可不谓之良苦。

让人着迷的是,拳拳一方顽石之上不知凝聚了几多沧海桑田的往事,沉埋了多少自然地理的谜团,而这一切到底又是谁的苦心之作?确实令人难解难言。

“美珠”赏析:

一张豁牙露齿、陈旧残破的老口当中,竟然深含着这样一颗完整白净、安然自在的美珠,反差可谓至极矣···

“无题奇石”赏析(之一):

这块石头的后背是完整的。猜它眼前的这番状态,不知在亿万年前定格的那一

瞬间,它是合而将开,还是开而复合?内含之物现为水晶颗粒,当初又是何物?

“无题奇石”赏析(之二):

如肝似肺,而且是熟的···

“无题奇石”赏析(之三):

真不知道这块所谓的蛋白玛瑙经过了怎样的地质变迁,竟然被风化得如同爆裂的白瓷,特别是均匀的裂隙之间所嵌的玉质斑点,不仅光润透亮,而且稀疏有度,似是有意而为,却又不知意欲何为···

“无题奇石”赏析(之四):

就在这块形状不大规则、但却厚薄均匀的玛瑙石板上,横七竖八地布满了网状凸起的筋脉,人们因为少见而多怪···

“无题奇石”赏析(之五):

粗粗糙糙的戈壁石内,深含美白玉珠一轮,让人由然念起被褐怀玉之说,石品若圣矣···

“僧履”赏析:

石体悬殊百倍,石形如出一辙。不知是史前同类化石,还是天公造物有双···

“大拇哥”赏析:
无论对于人、事还是物,当人们由衷地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

高高竖起自己的大拇哥以示赞叹!其实待人多予鼓励加油,少予贬斥打压,实

属大美之德啊!

“玉叶”赏析:

点点滴滴,如珠似露,齐齐整整地在石面上铺摆成一叶,幽幽地泛着温润、柔和的

光芒···

不用猜想,这肯定是块被风化已久的石头,而且围绕着这片晶体的集合,石之多余

尽被舍弃,极其隆重地突出了它那奇丽、瑰美的主题,任君遐思、任君畅想···

“角杯”赏析:

如同牙雕的角杯一樽,器形简约而不掩其美。仿佛怕酒渐凉,另配杯盖一枚,使其口有遮拦,又不误饮之如常,可谓神工巧为之作。

“飞来石”赏析:

这枚黝黑透亮、不大规则的石中石,不知受到何力左右,非要从它寄居的、合铆合窍的石臼里挣脱出来,以致形成了眼前这付若即若离的离奇之态。抑或是远方飞来,万里来聚,亦未可知。(图片分别为上拍及侧照)

“对石”赏析:

结构完全相同的两块千层石,底部与底部相粘连,形成完整对称的一体,耐人寻味。


奇石 千年古墓走出活女尸


后记:

这块石头是多年前一个朋友送我的,当时根本没拿它太当回事儿,多年以后的今天,对石头稍有了些许认知的我再看此石,自是有了另番感慨,庆幸当初没有因为看不眼而将它舍弃。

世间有些事是失去了才觉得珍贵,还有些事是时间长了才觉得有价值。前后发生变化的,其实不是外在之物而是内在之心,在这两方面,很多人应该都有很多的生活体验,毋须多言。

“玉果”赏析:

一枚果子一样的玛瑙,就像被虫子转圈啃咬一通,而且细看之下,果核之内似乎还真有一个虫子的藏身之洞为证。一乐!


“胎”赏析:

这半颗鸡蛋大小的石头,被极巧的力量一剖为二,暴露出的内核留下了顺时旋转的轨迹,令人费解。


这是把那半颗石蛋扣起来照的···

把它翻开来···

再翻开来,真相大白···

后记:

此石得自本次弘燕石展,时间是10月27日(周六)中午。

偌大一个石展,百八十家商户,转了整整一天,摆列的成千上万块石头,几乎都过了两三遍,最后只拿下了这一小块,真不知道是自己的眼高了还是好石头真的太少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0983.html

更多阅读

绮梦千年 绮梦千年之大业千秋txt

序:我是在等待,一个女孩;还是在追寻,一段情缘。。。。。。五月的天空,微蓝蓝蓝。风轻云淡的向晚,静谧安闲。淋过雨的空气,疲惫了的心情,我的故事里,是否会留下你的从前。雨后的心情睡了,天空的早晨醒了,大海的皱纹深了,你哭过了,也就算是惦起我

转载 桑弘羊之问----中国两千年走不出的怪圈 桑弘羊变法

原文地址:桑弘羊之问----中国两千年走不出的怪圈作者:卢腾的天空公元前八十一年,大汉的朝堂上发生了一场划时代的辩论,辩论的一方是【大汉第一经济学家兼农业部部长】桑弘羊及农业部官员,另一方是全国顶尖的贤能多学之士。辩题是国企是否

千年雄关一夜无----古潼关凭吊五 千年雄关立塞间

千年雄关一夜无----古潼关凭吊(五)潼关老人姚允文在编写《千古潼关》时说到:潼关城选址巧妙,奇险无比,既有西安与北京古城之典雅秀美,又兼万里长城之磅礡气势。还有滔滔黄河奔流其下而千年无犯。堪称雄关之最。潼关有儿歌曰:“潼关城,两头

一只等待千年的白狐 我是千年的白狐

一只等待千年的白狐---------------------------------------------------------------------------千年前,遇到他的时候,他一袭宝蓝色的儒衫,剑眉星目,薄唇含笑,说不尽的温柔儒雅。而那时它只是一只正在被猎户追赶,没命逃窜的小狐,看到迎

声明:《奇石 千年古墓走出活女尸》为网友意凣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