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士孙茂珲烈火永生 孙茂珲牺牲视频

好战士孙茂珲烈火永生

烈士“回乡”

2月16日,救火英雄孙茂珲的父母从苏州返回家乡山东莱阳。莱阳举行了隆重的烈士遗属返乡迎接仪式,迎接烈士“回家”。 

   在迎接仪式上,莱阳市委副书记于培超表示,孙茂珲的英雄事迹不仅是其家庭的骄傲、部队的骄傲,也是87万梨乡人民的骄傲。莱阳市政府会按照国家优抚政策,落实好烈士遗属相关抚恤待遇,安排好遗属今后生活,告慰烈士英灵。迎接仪式结束后,山东省消防总队和烟台消防支队相关领导为孙茂珲父母送去了慰问金。

   下午5点20分,经过短暂的休息,孙茂珲的遗像在其领导和战友的护送下返回生前的家中——莱阳市七星路379号院。

   战友将孙茂珲的遗像小心翼翼地放到孙茂珲家中的桌上。“茂珲,你回家了!”苏州消防支队的领导和战士们列队站在孙茂珲的遗像前,对着遗像与孙茂珲做最后的告别,脱帽对孙茂珲的遗像三鞠躬。

   2月1日凌晨5点左右,苏州工业园区一家电子企业突发大火,130多名员工被困,及时赶到的消防官兵冲入火海将被困员工全部救出,结果在继续搜救过程中,年仅22岁的山东籍消防队员孙茂珲不幸牺牲。

孙茂珲1989年12月生,山东莱阳人,2008年参军入伍。孙茂珲牺牲前任武警苏州市消防支队特勤三中队四班班长,下士警衔。先后参加500余次灭火救援行动,是中队的骨干力量,2次荣立三等功,嘉奖二次。战友们都说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小伙子。现在,他的漫画作品还挂在苏州工业园区消防大队三楼的“官兵才艺展示区”里,他钟爱的滑板被锁在个人物品箱里……他的梦想是考上军校,他的一位战友哽咽着说,他用生命写下了自己对肩上警衔的承诺。生活中的他时尚帅气,爱唱歌爱自拍,喜欢画画和滑板,酷爱读书。在孙茂珲的宿舍里,他的东西已被收拾齐整。不少战友围在宿舍内,眼眶通红。李超军说,孙茂珲平时在中队表现非常优秀,每次救援、灭火和训练都是冲在前面,正准备今年7月份参加军校招生考试。

2月2日,消防战士孙茂珲追悼会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苏虹西路的园区消防大队内举行。


   “我是班长,我上!”

2月1日凌晨5点左右,位于园区亭新街的一间大体量电子厂房突发大火,厂房内有大量员工被困。失火现场烟雾弥漫,能见度很低,再加上起火车间放的都是塑胶一类的东西,其燃烧致使现场有毒气体高度聚集,并且厂房屋顶也有坍塌的危险。

苏州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三中队接警后,孙茂珲和战友们迅速赶到现场。此时,PC材料猛烈燃烧,产生了大量的黑色有毒浓烟。在指挥员余杨的指挥下,孙茂珲和战友们很快成功将130多名被困员工疏散。

“里面可能还有人员被困!”厂方人员急切地向消防官兵报告。厂房跨度大,部分屋顶开始倒塌,有毒浓烟高度聚集,能见度极低,并伴有不断的爆炸声,搜救难度极大。

“指导员,我是班长,我上!”顾不上厂房随时倒塌、窒息、中毒的危险,孙茂珲向中队指挥员请缨,立即佩戴好空气呼吸器等救援防护装备。在征得指挥员同意后,孙茂珲与战友王浩君组成搜救小组,深入火场搜救被困人员。

  偌大的封闭车间,灼热难忍,能见度极低,消防队员相互掩护,摸索着向前推进,体力消耗极大。正当他们继续向火场推进时,王浩君的空气呼吸器储气发出即将耗尽的报警声。在向中队指挥员报告回撤途中,高架货架突然倒塌将安全导向绳埋压,无法沿绳安全撤离。

危急时刻,孙茂珲当机立断对体力不支的王浩君抬手示意:“你别动,我气瓶里还有点气,我去找出口!”随即扯掉安全导向绳,摸索爬行寻找出口。由于厂房内一片狼藉,长时间在高温环境内作业,每前行一步需消耗大量体力。

在外监护的战友们通过导向绳发觉异常后,迅速组织强攻梯次搜救。经过战友们一个多小时的搜索,6时30分,深度昏迷的王浩君被成功救出。7时15分,孙茂珲被救出。经医院抢救无效,孙茂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氧气瓶只可以用四十分钟,但由于超负荷运动时耗氧量过大,氧气早已用完了。他不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战友李超军掩面痛哭,“孙茂珲是用生命在搜救啊,他用生命写下了对肩上警衔的承诺!”


好战士孙茂珲烈火永生 孙茂珲牺牲视频

战友眼中的“大哥哥”

孙茂珲出生在山东莱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他就立下了长大当兵入伍的志向。2008年12月,19岁的他抱着“当兵就要当一个好兵”的信念来到了部队。

消防业务训练,比的是体力、毅力。孙茂珲身高、体质并不占优势,在新兵连举行第一次考核时,成绩很不理想。为此他暗下决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甚至能做得更好。体能训练中,针对自己的弱项——单杠训练,他叫队友把自己的双手捆在单杠上,利用中午或晚上休息时间坚持训练,别人拉30个,他就坚持拉到50个。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新兵训练结束前的综合考核中,他取得了体能项目2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为了尽快熟悉装备器材,他细致入微做保养,虚心求教学使用,挑灯夜战摸参数。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他对中队70余种常规器材、100余种特勤器材的性能标准、技术参数等熟记于心、应用于行,很快成为了装备管理的行家里手。担任中队通讯员后,他对辖区的情况了如指掌,俨然成了中队的“活地图”。

2011年初,孙茂珲因综合素质过硬被中队选任为战斗四班班长。被任命的当天,孙茂珲在班级学习室内的荣誉栏上写下了“队衰吾耻、队兴我荣”的班级格言,用于激励自己和本班战士。

在日常管理上,他以“大哥哥”的身份爱护关心战士。一次,他发现班里一名新兵的思想有波动。通过谈心得知该同志父母因家庭经济原因闹矛盾后,孙茂珲立即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苦口婆心地通了近3个小时的电话,解开了新同志的思想疙瘩。事后,孙茂珲还及时向中队领导汇报,发动中队官兵为这名新兵捐款捐物,并带头捐出了一个月的津贴。

孙茂珲带兵肯动脑筋。他将班里同志划分为3个互助小组,互学所长、互补所短、互帮互助。他针对中队进口器材多的特点,自费购买外文字典,刻苦学习外语,掌握基本英语口语对话,翻译编写进口器材操作说明。

才多艺热心助人

   孙茂珲是一个帅小伙。跟所有的男孩一样,孙茂珲从小就有一个当兵的梦想。2008年,正在青岛一所大学读书的孙茂珲刚满19岁就应征入伍。

对于儿子的选择,孙茂珲的父母表现出坚定的支持:“儿子,自12月12日那晚你奔赴军营的那一刻起,我和你妈妈就为你喝彩,也为你骄傲。把独生子送到部队锻炼,作为家长,我们一百个放心……爸妈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军中真正男子汉!加油!”在父母的支持鼓励下,孙茂珲刻苦训练,在军营这块舞台上,慢慢把自己打磨成一块璞玉。

“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是你得到了多少,而是你贡献了多少。”这是孙茂珲学习“雷锋式消防战士”金春明事迹的感言之一,朴素的话语流露出的尽是真情。

入伍4年来,他积极参加部队组织的各项爱民实践活动。在扶危济困爱民实践中,他先后捐款近1万元,并长期资助驻地1名贫困学生、1户孤寡老人。2010年2月,孙茂珲通过广播得知驻地某医院抢救车祸病人急需血液的消息,他立即请示领导,赶赴医院,一次献血500毫升。2010年8月13日凌晨,孙茂珲在一次灭火疏散行动中,捡到了一个内有数万元现金的包裹,他毫不犹豫地交给了现场民警,并协助及时找到了失主。

  在整理孙茂珲的遗物时,一份用A4纸打印的《辩证唯物论原理》复习材料和多本学习笔记让所有人看了觉得心酸。“孙茂珲的梦想就是考上军校,去年他考过一次,可惜没考上。今年他已经符合保送军校的资格(立过两次三等功),但他每晚仍坚持学习到很晚。可惜……”说着这些话,忆起每天熄灯号吹过后孙茂珲在学习室独自学习的身影,李超军几度落泪。

不但热爱学习,孙茂珲平时还是个“爱玩”的大孩子,他不但“爱玩”,更“会玩”。“绘画、泥塑、吉他、滑板、篮球……没有一样是他拿不出手的。小孙不但会玩,还能变着花样玩,玩出新意,玩出帅劲儿。”孙茂珲为战友们画的素描和漫画像,至今仍摆放在园区消防大队三楼的“官兵才艺展示区”里,那些现在都已经成为孙茂珲留给战友们最后的礼物。

孙茂辉曾在青岛生活了近三年半时间,上了3年中专和3个月大学。2007年,他经常到台东玩滑板,2008年12月从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参军。老师和同学们回忆起往事,感觉孙茂珲仿佛仍活在这个城市,活在他们身边。


  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田超老师做过孙茂珲3个多月的辅导员,他2月1日晚上从学生们口中得知了孙茂珲牺牲的消息。虽然已经3年没见面,但提起孙茂珲,田老师说他对这个小伙子的印象很深。孙茂珲是他们学校“3+2”模式的学生,前三年在中专学校读,后两年读大专。2008年8月底 ,孙茂珲从青岛30中升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在2008年12月参军前是学院酒店05级管理专业W01班学生。

  “我对孙茂珲这个班印象最深,这个班共49人,2010年已经毕业了。2008年9月,他们组织学生迎新。当时天还很热,孙茂珲和他的同学冒着酷暑,帮着新同学提行李,引导新同学进宿舍,身上的衣服很快就湿透了,但他还是忙活,一直坚持到活动最后。”田老师告诉记者,虽然相处只有短短3个月的时间,但孙茂珲的活泼、开朗、热情的个性给他留下了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教的6个班里共有3名当兵的学生,孙茂珲参军时曾告诉我,他觉得消防战士很帅。参军后几个月,他还和我经常在网上聊天,说他在部队生活训练的事情,感觉他很喜欢部队的生活。”

  孙茂珲的同学李丹2月1日晚上在班里的QQ 群里得知孙茂珲牺牲的消息。她说,同学们在群里一开始收到消息,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一个个报道孙茂珲的新闻发到群里,大伙都哭了,心里都不是滋味。当晚,有同学在网上给孙茂珲建了纪念网页。“这么年轻他就走了,真是越想越难受。”李丹说,在她的印象里,孙茂珲那么阳光热情,怎么会就这么离开了呢。

  “我和孙茂珲从上中专就是同学,一、二年级是一个宿舍。记得2005年9月刚入学时,我第一个到了宿舍,他第二个到的宿舍,以后我们就成了铁哥们。”2月2日,徐卫亮在自己的人人网上转载了各家网站对孙茂珲的报道。

  徐卫亮说:“孙茂珲酷爱运动,是个运动男孩,最喜欢滑板,是学校滑板协会的会员,我喜欢轮滑,所以我们经常一起玩。2007年那会儿,我们经常到台东步行街附近玩,孙茂珲的技术经常让围观的人叫好。孙茂珲还喜欢画画,我们上学时,经常一起到八大关写生,班里出板报,画画他是主力。孙茂珲的嗓子也不错,喜欢唱歌,模仿能力极强。”

  “除了这些,孙茂珲长得阳光帅气,也很讨人喜欢。中专时曾有个女朋友,后来分手了。后来就一直没有女朋友。去年见他的时候,他还开玩笑说让我给他找女朋友呢,可惜……”说着说着,徐卫亮的眼睛湿润了。

  殷光辉现在在聊城工作,中专那会儿和孙茂珲也是同宿舍的同学。记者电话联系到殷光辉的时候,他的声音有点哽咽。“听了他的消息,脑子全乱了。”殷光辉说,就在一个月前,孙茂珲还趁假期参加了他的婚礼。“当时,他说正准备考军校。晚上聊天的时候 ,他讲参加车祸救援的事,提醒我开车一定要注意,千万要系好安全带。”殷光辉说,“当时,茂珲还说,这次参加你的婚礼,下次不知参加谁的婚礼?我说,下次就是你的。但是,真没想到会发生这次意外。我们都说好了,今年夏天去青岛聚,十一去苏州聚。”

2月2日,孙茂珲的事迹在青岛的老师同学间传播,每个人听到消息后,都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大家在QQ 群里纷纷留言,“他怎么舍得扔下那么多关心他的人”、“他的父母肯定很伤心,我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同学们商议,准备在头七的时候 ,到莱阳看望孙茂珲的父母,带去同学们的一点心意。

记者在孙茂珲初中时就读过的学校——莱阳市实验中学,见到了他曾经的班主任和同学 。虽然六七年没有见面,但老师们对孙茂珲的印象非常深刻,孙茂珲初四班主任卢翠红老师拿出他的初中毕业照,指着照片上一个黑黑瘦瘦的男生告诉记者,这就是当年的孙茂珲。

    在孙茂珲曾经学习的教室里,卢翠红指着第一排的一张桌子告诉记者:“他当时就坐在这个位置。”卢老师说,孙茂珲初中时比较矮小,总是坐在前排的位置。虽然调皮好动,但他热爱集体,帮助同学,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他。“我是今天早上才知道这个事情,真是……”

  “作为他的老师,在得知孙茂珲牺牲的消息后,我非常心痛,但同时我也为他感到骄傲,他是实验中学的骄傲,是莱阳的骄傲。”卢老师说,孙茂珲生前一直和他初四的物理老师张秀丽保持联系,之前就听张老师说孙茂珲一直想考军校,可这个理想再也不能实现了。

  孙茂珲初三的计算机老师薛光照告诉记者,孙茂珲从小调皮好动,喜欢参加各种运动,由于个头矮不能打篮球,就练习踢足球、跑步,每年的运动会都报名参加。

  “孙茂珲爱帮助同学,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初四那年有同学崴了脚,他第一个站出来背着崴脚的同学去了医院,让老师和同学们对瘦小的他刮目相看。”孙茂珲的另一名老师时同强回忆说。

  随后,记者跟随孙茂珲父亲的好友耿世良找到了孙茂珲的家——莱阳市七星路379号院。由于孙茂珲的父母已赶往苏州,家里空无一人。记者采访了他的邻居,孙茂珲爷爷的同事丁魁茂大爷。丁大爷告诉记者,茂珲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他爷爷奶奶都是大好人,这孩子也本分老实,尊敬长辈,以前见到他们总是主动打招呼。常听他奶奶说,他在部队训练很努力,能吃苦,也很孝顺。入伍第一年的津贴都寄回家里给奶奶、姥姥。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好孩子,就突然牺牲了 。说到这里,丁大爷难掩悲痛之情,双手掩面。

  孙茂珲父亲的好友耿世良对记者说 ,作为长辈,他感到十分震惊、痛心和惋惜。茂珲是个英俊潇洒的80后,年纪轻轻的他能做出如此壮举,这是梨乡莱阳人民的骄傲。回顾和孙茂珲相处的日子,耿世良说 ,茂珲从小就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回家就主动帮助妈妈、奶奶做家务。

  “化一盆铁水,铸一块好钢”

  “爸爸妈妈:人站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朝着的方向……我通过舍己为人、拾金不昧、苦练本领5次立功受奖,先后荣立三等功二次、嘉奖二次、一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这些成绩的取得,我知道,是国家和部队的培养结果,是队长和指导员正确引导的结果,是战友们相互支持帮助的结果。我会加倍珍惜荣誉,把这些荣誉,化作无形的动力,运用在为人民服务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当中。我会继续努力,再立新功,报效祖国。我一定不辱使命,甘愿化作一盆铁水,铸成一块好钢……”这是孙茂珲写给父母的一封家书。

  自踏入军营的那一刻起,儿时想当一名优秀军人的梦想终于在孙茂珲身上复苏。那梦想生根、发芽、成长,并慢慢蜕变成一种更高尚的生命价值理念。孙茂珲对自己军事素质的提高毫不含糊,他主动在训练中为自己“加码”:无论俯卧撑,还是400米障碍,他对自己的要求永远比别人高一倍;五公里越野,他负重20公斤,脚磨起了血疱,腿肿得上不了楼,他毫无怨言,自身的军事素质也一天天有了质的改变。

除了军事素质过硬,孙茂珲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出的高尚的道德美更让他年轻的生命熠熠生辉。受灾现场的奋不顾身,面对万元巨款时的拾金不昧,危难险重任务前的抢为人先……孙茂珲用他一次次的实际行动诠释出“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

在孙茂珲牺牲前,就有他的许多英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和传诵。

  2011年,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下的一家报纸就曾发表了一篇关于孙茂珲的文章,报道了他在参军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五次立功受奖。时间追溯到2008年,当时的孙茂珲正在青岛读大学,刚满19岁的他,看到祖国正在召唤有为青年到军营里为国戍边,立马应征入伍。

  带着儿时的梦想,孙茂珲来到苏州当上一名艰苦的消防兵。报道中称,在3年的军旅生涯中,孙茂珲从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兵就要当标兵!”为了提高自己的军事素质,他在训练中主动为自己“加码”。

  2010年,在一次救火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在烈火中救出两位老人。2011年8月,孙茂珲在一次抢险中,看到一个儿童掉进湖里,他奋不顾身,纵身跳进湖里,手机被水浸湿,损失了1000多元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手机可以再买”。2010年5月的一天,孙茂珲在一次救火中,刚进入火灾现场,就捡到一捆万元巨款,灭完火后,把捡到的钱交给了驻地民警,自己悄然离去。

  凡是危难险重的任务,他总是抢着干。中队一接到捅马蜂窝的报警,孙茂珲必到,时间久了,战友们戏称他是“马蜂窝专家”。在军事训练中,他处处高标准、严要求,在去年参加师部军事技能比武中获得第一名,还提拔为班长。当兵3年来,他5次立功受奖,先后荣立三等功二次;嘉奖二次;一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起阔,山不拒细壤故能成起高。在哪干都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定要好好干,干出点名堂。”孙茂珲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期望,也没有辜负人民对他的期望,他在灾难面前“用生命搜救”,在火海里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生命赞歌。

  

(综合中新等各媒体报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1189.html

更多阅读

陈茂蓬早泄 陈茂蓬原版视频

陈茂蓬早泄,【朕宝挺早泄喷剂】优美词句:我认为,会被人嘲笑愚蠢过大过空的梦想,会被人鄙视太冲动欠考虑的行为,会对叫朋友的家伙大打出手,但绝对不准其他人碰他一根头发,会站在那里大声说出自己的目标,会坦然迎向自恃成熟而理智的人挑剔的

刀语 先生请你把衣服穿好的鑢七花 好先生孙红雷衣服

其实这一篇日志我一直考虑要不要发布出来因为实在太不雅太多点了orz不过,既然都写了,而且有人说要看,唉,就公布吧orz反正都出现场了,不雅也不是一天半天的事了orz以下日志内容可能会引起读者情绪不安,18叉,慎!!↓=====================

原创 漫谈沪剧名家茅善玉之 茅善玉孙徐春沪剧视频

前言沪剧属江、浙、长江三角洲吴语地区滩簧系统,兴起于上海。沪剧界茅善玉与孙徐春算得是金童玉女的一对合作者。故此本博欲刊出其二人合作的几部戏!!剧情简介根据赵燕士同名沪剧改编。由马莉莉、茅善玉、孙徐春、汪华忠、王明达等主演

深流走好,《琉璃夜》永生 琉璃夜之更新吧

我很少为人的逝去而写东西,因为我总觉得文字能描述的还是太过表面,无法让内心真实的想法完全的表现出来。不过,得知深流的去世后,我心里除了哀痛,第一反应则是需要写点什么。我不是作家,但我想,以这种文字的方式来表达我对他的敬意,是最好的

声明:《好战士孙茂珲烈火永生 孙茂珲牺牲视频》为网友踏踏实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